馬頭琴的故事

馬頭琴的故事

馬徠頭琴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蒙古民間故事,並且還拍成了電影。

基本簡介


牧羊少年蘇和拾到一匹小馬駒,經過精心餵養長成一匹人見人愛的白馬。在一次賽馬中得了第一,誰知白馬駒被王爺強奪而去......

故事起源

馬頭琴的故事
馬頭琴的故事
從山林狩獵文化時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樂器,不是馬頭琴,而是火必思、圖卜碩爾等彈撥樂器且多用於娛樂性歌舞與舞曲伴奏。從《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記載來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時期,蒙古民族樂器尚以彈撥樂器為主,元代的蒙古軍人和牧民,善彈火必思,喜跳集體踏歌。當草原游牧音樂迅猛發展之後馬頭琴這件拉弦樂器便脫胎而出,得到廣泛普及,並且最終取代彈撥樂器的地位,成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間樂器。顯然,拉弦樂器取代彈撥樂器,火必思逐漸衰退,馬頭琴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蒙古樂器的主角。馬頭琴--這古老的拉弦樂器,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清史稿》載:"胡琴,刳桐為質,二弦,龍首,方柄。槽橢而下銳,冒以革,槽外設木如簪頭似扣弦,龍首下為山口,鑿空納弦,綰以兩軸,左右各一,以木系馬尾八十一莖扎之"。可知,馬頭琴原來也有龍首。此早在《元史》卷71《禮樂志》有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為馬尾。"據岩畫和有些歷史資料中顯示古代蒙古人開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後蒙上牛皮,拉上兩根馬尾弦,當樂器演奏,稱之為"勺形胡琴"。目前很多專家認為這就是馬頭琴的前身。勺形胡琴當時最長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鳴箱比較小,聲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人把馬頭琴叫"勺形胡琴"。當時琴頭不一定是馬頭,有人頭、骷髏、鱷魚頭、鱉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瑪特爾形似龍,面似猴,象徵一種鎮壓邪魔的神物。據有關學者考證,馬頭琴一名大約得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紀初,琴首是由龍頭或瑪特爾頭改為馬頭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琴類,如:皮胡、鍬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當時的流行樂器。元朝時期隨著宮廷生活的逐漸富裕宮廷內有專門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員,馬頭琴也就慢慢地成為宮廷音樂的主要內容之一了。

樂器來歷

馬頭琴的故事
馬頭琴的故事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的樂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和牧民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牧人巴特爾家世代為王爺牧馬。在一個寒冷的初春,巴特爾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馬群后,在一個淖爾邊發現了一匹悲鳴的白色小馬駒,對著尚未開化的淖爾上的一個冰窟窿不停嘶鳴。看著小馬駒雙眸流淚,聽著那令人傷感的嘶鳴,巴特爾明白了一切,於是將它帶回家,相依為命。以後,無論巴特爾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睡覺的時候,它就站在氈房外守候。幾年過去了,小馬駒長大了,矯健的四蹄,飄飛的長鬃,勻稱的骨架使它成了一匹難得的好馬。

演奏風格

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與此相關,元代的蒙古民族樂器,其總體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僅僅是用於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還產生了純器樂曲,諸如《海青拿天鵝》《白翎雀》等,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到十八世紀初,馬頭琴的外觀及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共鳴箱為梯形且比原來大多了,琴身的長度增長兩倍左右,這樣聲音也大,發出更洪亮的顫音,琴頭多為馬頭或馬頭下面再加一個龍頭。馬頭琴的兩個弦,粗弦為陽弦,由150根馬尾組成,細弦為陰弦,由120根馬尾組成,弓弦為90根馬尾組成,全部加起來360根,正好一個圓圈的360度。隨著馬頭琴琴體的革新,馬頭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湧現出不少民間說唱演奏家。

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樂器之一。它的琴桿上頭雕著一個精美的馬頭,顧名思義——馬頭琴。可是,它為什麼要雕一個馬頭呢?

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在那金色的阿拉騰敖拉山麓,有一個銀色的月亮湖。湖畔居住著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蘇和。他和媽媽過著清貧的生活。
有一天,小蘇和出來放牧,在山坡上做了個奇異的夢——看見從天上騰雲駕霧飛來一個美麗的姑娘,對他說:“我知道你想得到一匹可心的馬,我告訴你,北邊湖邊有一匹白駿馬,善良的人喲,你快去把它牽回家吧!”說完只見一道白光,姑娘無影無蹤了。蘇和“啊”的一聲驚醒揉揉眼睛一看,陽光當頭。他想起剛才夢裡聽到的話,站起來不由地向北一看,果然湖邊站著一匹小白馬,蘇和歡快地向它跑去。
從此,蘇和就有了一個形影不離的夥伴。蘇和精心地餵養、調馴小白馬,教它練走、練跑。很快,小白馬就長成了一匹膘肥體壯、跑起來四蹄生風的駿馬。
有一天,蘇和到湖邊放牧時,不小心踩進沼澤地的一個泉眼越陷越深。白駿馬看見后,長嘶一聲向主人跑去,咬住主人的袖子往外拖,蘇和抱著白駿馬的脖子被救了出來;一天夜裡,一隻野狼衝進了羊圈,蘇和急忙揮棒向惡狼打去,惡狼張牙舞爪撲向蘇和。這時白駿馬一聲長嘶掙脫韁繩,揚起前蹄向狼刨去,只聽得“嗷”的一聲,惡狼腦袋開了花。蘇和心裡一陣感激,跑過去愛扶地擁著白駿馬的頭不知說啥才好。
一日,蘇和在野外放牧時,遠處跑來幾個騎士,氣喘吁吁地來到蘇和跟前說:“小兄弟,你能不能幫我們的忙啊?王爺命令我們活捉一隻梅花鹿,如果捉不到,我們回去要受懲罰!”
聽說他們的處境,蘇和二話沒說,跨上白駿馬向山裡飛馳而去。不大工夫就追上了梅花鹿,用套馬桿將鹿套住了。
蘇和把鹿交給王府兵后說:“兵哥們,按你們的要求,我把梅花鹿幫你們捉來了。可是我有一個要求,你們回去后,可千萬別說這隻鹿是我騎白駿馬給追到的呀!”可是“草原上有一匹能追上飛禽走獸的白駿馬”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王爺聽后垂涎三尺,露出了貪婪的笑容。
一徠開春,草原就傳來一則消息:在王府駐地要舉行“那達幕”大會,各項比賽優勝者都將得到獎賞。另外,還說王爺的女兒要選一個最佳的騎手作女婿。蘇和興高采烈地去參加比賽了。
蘇和和白駿馬果然得了第一。可王爺的姑娘一看領先的是個貧窮的牧羊娃,她垂頭喪氣地走了。奸詐狠毒的王爺兇相畢露,他對來領獎的蘇和說:“賞給你一隻羊吧,把你的白駿馬給府里留下。”蘇和不從,家丁就擒住他拳打腳踢后又五花大綁把他捆了起來,並把蘇和的白駿馬牽回了王府。
王爺得了白駿馬後如獲至寶,選了個好日子擺酒慶賀。當地富豪官吏都來道喜。王爺得意洋洋,命令家丁把白駿馬牽來,他想在眾人面前炫耀一番。可王爺剛一跨上馬背,白駿馬突然向前一跳,向後尥了一蹶子,王爺被嚇得尖叫一聲倒栽蔥跌了下來,摔了個嘴啃泥。白駿馬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
王府衛兵傾巢出動,跨上快馬,手持弓箭,奮力追趕。可白駿馬如箭離弦,兵丁無法追上。於是他們拉開弓,箭“颼颼”地向白駿馬射去,可是白駿馬依然跑得飛快,不久就沒了蹤影。王府兵丁只好垂頭喪氣地返迴向王爺稟告:“白駿馬中了數枚毒箭跑了,肯定死在路上了……”王爺只好作罷。
一天夜裡,一聲長長的馬嘶劃破了寂靜的夜空。蘇和急忙跑出去一看,是白駿馬跑回來了。蘇和又驚又喜,借著月光仔細一看,白駿馬身中數箭,已經奄奄一息……蘇和心如刀絞。白駿馬因箭傷過重死在了自己主人的面前。蘇和撫摸著白駿馬忍不住淚如泉湧。?
失去了白駿馬後,蘇和整天無精打采、傷心欲絕。有一天,他在夢中又見到了白駿馬,它說:“主人喲,你不要傷心落淚了,你用我的皮、骨、鬃、尾做一把琴吧,讓我永遠陪在你身邊……”
於是蘇和就按白駿馬說的話做了一把琴,在琴桿上端按照白駿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並起名叫“馬頭琴”,永遠帶在身邊。
每當想起白駿馬蘇和就拉起馬頭琴,琴聲響徹雲霄,好似萬馬奔騰。
傳說故事2
兒童故事《馬頭琴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放羊娃,名字叫蘇和。
一天,太陽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來了,蘇和才趕著羊回家。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前面路邊有個毛茸茸的東西,走近一看,啊,原來是一匹剛生下來的小白馬,多可憐啊,蘇和就把它抱回家去養著。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白馬一天天長大了,渾身雪白,又美麗又健壯,人人見了人人愛。蘇和更是愛得不得了,每天騎著小白馬去放羊,他們真像一對好朋友,一時一刻也分不開。
一年,草原上的王爺舉行賽馬會,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參加。蘇和對他心愛的小白馬說:“小白馬,小白馬,人家都去參加賽馬會,咱們也去,好嗎?”小白馬不會說話,一邊點著頭,一邊咴咴地叫,好象在說:“咱們也去,咱們也去!”蘇和別說有多高興了,他帶上乾糧,騎著小白馬也去參加了。
賽馬會開始了,好多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騎著棕色的、黑色的、黃色的馬在草原上奔跑,可誰也沒有蘇和的小白馬跑得快。小白馬像一道閃電,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
王爺一看,得第一名的是個窮小子,心裡很不高興,他讓人把蘇和叫來,對他說:“你是個窮小子,不配騎這樣好的馬。喏,我給你三個金元寶,把這匹小白馬賣給我。你回去吧!”蘇和怎麼捨得他心愛的小白馬啊,他對王爺說:“我是來賽馬的,不是來賣馬的!”說著牽了小白馬就走。
王爺一聽發了火:“你這個放羊的窮小子,敢頂撞我王爺!來人啊!拉下去狠狠地打!”蘇和挨了一頓打,被王爺趕了回去。
王爺搶了蘇和的小白馬,就想在別人面前顯一顯。第二天,王爺擺了酒席,請了許多許多客人,王爺對大家說:“我剛得了匹小白馬,奔跑起來,就像一道閃電,誰也比不過它。你們好好瞧著。”
他說完話,就騎上了小白馬,可是小白馬一動也不動,王爺生氣了,就拿鞭子打它,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馬猛得一跳,把王爺摔了個四腳朝天,小白馬撒開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蘇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爺從地上爬起來,沒命地喊著。可是誰也追不上它,王爺接著喊:“別讓它跑了。用箭射死它!”
幾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馬射去。小白馬讓箭射中了,血不斷地流出來。可是小白馬很勇敢,它忍著痛,一個勁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蘇和家。
蘇和給打得渾身上下都是傷,躺著一動也不動,心裡正想著他的小白馬,忽然聽見一陣咴咴咴的叫聲,啊,是小白馬,是小白馬,是小白馬回來了。他忍住痛,一個翻身爬起來,打開門一看,真的是小白馬回來了,可是小白馬呀,雪白的毛都讓血染紅了,它親了親小主人蘇和的臉,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馬死了,蘇和幾夜都睡不著覺,心裡不停地說著:“小白馬回來吧!小白馬回來吧!”一天晚上,蘇和剛一睡著,看見小白馬回來了。蘇和摟著小白馬的脖子,親了又親,說:“小白馬,我真想你啊!”小白馬輕輕地說:“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東西做一把琴吧!這樣,我們就永遠在一起了。”
蘇和睜開眼睛一看,小白馬不見了,原來剛才是在做夢呢。他含著眼淚拿小白馬的骨頭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桿頂上雕刻了個馬頭。這就是馬頭琴的來歷。從此,蘇和天天拉琴,拉了許多好聽的曲子,遠遠聽起來,就像小白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聽到這優美的曲子,都學著蘇和的琴的樣子,用木頭做了許多馬頭琴,他們一邊放牧一邊彈著馬頭琴。就這樣馬頭琴傳遍了整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