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峽苗族鄉
關峽苗族鄉
關峽苗族鄉位於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東南部,西鄰長鋪子苗族鄉和縣堡子嶺林場,東南接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連武陽鎮和白玉鄉。鄉政府駐地關峽村,距縣城17公里。全鄉總面積217.48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2.3萬畝,森林面積22.69萬畝。水能蘊藏量大,活立木蓄積量35萬立方米。境內有著名的:“花園閣風景區”“大園古苗寨”“定遠橋”。據2005年底統計,全鄉22693人(2017年)。
2019年7月24日,關峽苗族鄉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關峽苗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3/m435ed6bb77ccd12b9e144f84a5cbe0e4.jpg)
關峽苗族鄉
關峽苗族鄉轄珠玉村、芷田村、關峽村、高坪村、花園角村、梅口村、岩腳田村、文家村、茶江村、南廟村、鳥塘村、四甲村、岩頭村、鳳凰村、石江坪村等19個行政村和一個農科站。
水能蘊藏量大。鄉內有江口塘電站(縣屬),年發電量5850萬千瓦/時,吊水洞電站和石脈電站年發電210萬千瓦/時,龍水電站裝機容量450千瓦。
土特產品有竹筍、生漆、木耳、柑桔、板栗等。
據2010年底統計,全鄉共5860戶,24600餘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5.7%。
關峽苗族鄉經濟以農業和林業為支柱產業。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2.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14億元。農業生產以稻穀(制種業)為主,目前全鄉雜交制種基地達3500畝。種植業有柑桔、辣椒、香菇、天麻、茯苓、杜仲等,其中柑桔種植面積達2000畝;養殖以豬、牛、羊為主,也有蛇、蛙、甲魚等特種養殖,種養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5%。
改革開放以來,工商企業有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尤為迅速,現有個體工商戶387戶,從業人員1199人。近年來,全鄉圍繞本地資源,發展綠色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有竹木深加工企業24個,產品主要有古典式傢具、新式組合傢具、地板條、膠合板等。柑桔生產形成規模。全鄉現有柑桔2000畝,年產量1.8萬擔。水產養殖前景廣闊,現有大水面養魚390畝,網箱養魚600箱,山塘養魚590畝,年產魚58噸,還有萬餘畝水面待開發。
![花園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1/md1e67143378616cab214c09b6919a640.jpg)
花園閣
![大園古苗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0/ma0294696d9ebdfaa04d4f3945089c2e1.jpg)
大園古苗寨
大園現有五十座窨子屋,其結構形式,驚人相似。走進大園,如同走進迷宮,巷道四通八達,沒有寨里人做嚮導,幽深的銅鼓石巷道讓你走不盡,氣派猶存的樓門讓你穿不透。樓門外的銅鼓石路的鋪建有名堂,裡面住了幾房人,用石塊做了標識,外人是無從知曉的。
曾是《秋收起義》《那山、那人、那狗》等電影拍攝場地。
2008年11月,大園古苗寨已榮獲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為進一步挖掘、宣傳和傳承苗鄉遠古文化,紀念文化先人,大園古苗寨確定每年的11月23至25日為苗寨古文化活動日,每到這一天,苗男苗女們身著艷麗的苗族服飾,對山歌,跳苗舞,唱儺戲,苗鄉山寨,熱鬧非凡,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吸引四面八方遊客。
![關峽苗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d/mddf117e5f84307389be4ec1bf1cf345f.jpg)
關峽苗族鄉
橋下的“蘭溪”溪水清澈見底,水流湍急,水似一把利刃,把猴子山一劈兩開穿山而過。
關峽苗族鄉地處雪峰山南端余脈,鄉內地勢為東北高,西南低,屬山地地形。在東南邊界上橫亘著鐵坑嶺、大界上、三門嶺、大界坡等海撥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西北邊境上有雷公田、猴子形等高峰。巫水從城步苗族自治縣入境,蜿蜓流經南部的花園角、梅口、石江坪、岩腳田和蘭溪五個村,全長15公里。嵐溪水則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在蘭溪村匯入巫水。其西面的高山猴子形被嵐溪水切割成南北兩半,溪岸懸崖,壁立千仞——天然關隘,為歷代兵將必爭之地,關峽由此得名。宋代的關峽砦,清代的關峽堡均指此地。
關峽苗族保持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民族風俗和語言。全鄉以楊、蘇、李三大姓為主,另有少量周姓、龔姓、喻姓等土著姓氏。一個自然村大多是同一姓氏甚至是同一家族居住,少有雜姓。住房以四排三間的木結構樓房為主,兩端配以干欄式倉樓,呈“U”形排列。如果地基不夠,則倉樓採用吊腳樓形式。倉樓下層關家畜、家禽,堆放農具雜物,上層住人,且多為年輕人。長輩則住正屋。楊姓苗族和其它姓苗族及漢族過端午節,李姓和蘇姓苗族人不過端午節而過“大十日”(意為比端午節的初五數字大10天)或“大十五”,李姓的節日在農曆5月14日,蘇姓的節日為5月15日。楊姓苗族還過“四月八”,即農曆四月初八將已出嫁的姑娘接回娘家團聚,並要一起製作和食用烏飯(用過江龍、楓樹等植物葉汁染黑的糯米飯),還要帶烏飯回婆家讓大家分享。
關峽苗族的語言很特別,其語法接近漢語,語音與漢語上古音和中古音有一定的淵源關係,但按照其本身的規律有新的發展,與四周相鄰鄉的語言(漢語或苗語)互不相通,形成了奇特的語言“孤島”。
![汽車站](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5/m551977621042563ab914d58fef170ed9.jpg)
汽車站
全鄉有普通中學2所,其中關峽中學已列入省定點建設的民族寄宿制中學。1996年投資200萬元改善教學條件,學校教學和生活設施已逐步齊全。有中心小學1所,村辦小學15所(其中珠玉小學歷史悠久,民、清時期遠近聞名,多為各地大地主子弟就讀),全部通過省、市雙基達標。有衛生院1所,病床20張,其中草藥治骨傷最著盛名,附近鄉鎮骨傷病人都來此就診。文化事業發展迅速,16個村建了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3個村接上了光纜電視,四十餘套有線電視節目進入了苗寨萬戶千家。
珠玉村 | 芷田村 | 關峽村 | 高坪村 | 花園角村 | 大園村 | 石脈村 |
梅口村 | 岩腳田村 | 文家村 | 茶江村 | 南廟村 | 蘭溪村 | 插柳村 |
鳥塘村 | 四甲村 | 岩頭村 | 鳳凰村 | 石江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