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海校

馬尾海校

福州海校的前身即清末同治六年(1867年)由船政大臣沈葆楨於福建馬尾所創設的船政局前後學堂,亦稱"馬尾海校". 船政前學堂教造船以法文教育為主,船政後學堂學航海駕駛以英文教育為主, 1868年增設管輪(輪機)學堂,不久併入後學堂· 第一階段自開辦到1874年停辦計畢業八班178人,隨之停辦達六年· 總計船政前學堂製造(造船)科畢業生八屆共178人,船政後學堂駕駛(航海)科畢業生十九屆共241人,管輪(輪機)科畢業生十四屆共210人·

學校歷史


民國后船政後學堂改為製造學校, 船政前學堂改稱福州海軍學校, 並歸北京海軍部直接管轄. 1926年飛潛與製造學校併入海校, 1931年12月改稱海軍學校. 抗戰時遷至貴州桐梓, 戰後與設在上海的新制海軍官校合而消失.

學校招生


福州海校的練習艦以官兵膩稱為"濟伯"的"通濟"號練習巡洋艦為主, 但福州海校的練習艦以官兵膩稱為"濟伯"的"通濟"號練習巡洋艦為主因閩系掌控中央海軍部大權, 所以登艦實習的機會也比其他海校來得多. 中央海軍在民國初年期間還有練習艦隊的編製, 以"應瑞"號練習巡洋艦為旗艦, 下轄"通濟", "靖安"等艦. 馬尾海校的傳統是招收初中程度學生施以七至八年的訓練, 所以是當時中國各海校中程度最高者, 亦養成該校畢業軍官的自傲之氣, 加上舊海軍閩籍軍官在中央海軍的結幫勢力, 與其他海校出身軍官彼此排斥, 遂成為戰後對馬尾海校畢業生的白色恐怖事件, 連續三個年班被桂永清整肅.

畢業生


學生周日的儀容檢查
學生周日的儀容檢查
民國后的福州海軍學校航海科畢業生十一屆共267人, 輪機科畢業生六屆共100人, 造船班畢業生共11人 , 軍用化學班畢業生共11人, 飛潛班畢業生三屆共56人, 航空班畢業生三屆共21人. 民國后擔任校長的有: 王桐, 張斌元, 陳兆鏘, 沈覲宸, 夏孫鵬, 杜錫圭, 朱天森, 李孟彬, 高憲申等. 其中杜錫圭以曾擔任過上將海軍總長后回任海校校長最為特殊.
中國海軍早期的將領泰半出身自馬尾海校, 較著名的畢業生有嚴復, 劉步蟾, 薩鎮冰, 程璧光, 劉冠雄, 李鼎新等. 而閩系不一定專指馬尾海校出身, 由於其畢業生的勢力遍及全國各海校, 故包含南京水師學堂(如陳紹寬), 煙台海校(如梁序昭)等的畢業生亦被視為閩系. 而抗戰末期在內地招收的學生畢業后著名的尚有劉和謙, 葉昌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