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寬
福建省人民政府原副主席
陳紹寬(1889年10月27日-1969年7月30日),字厚甫,漢族,1889年出生在福建省閩縣(今福州),曾任民國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海軍一級上將。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是全國政協第1屆委員、全國人大第1、2、3屆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終年80歲。
早年的陳紹寬
童年時代的陳紹寬,為生活所迫,在家務農放牛。10歲入私塾,15歲考入福州教會辦的格致書院,因而後來陳紹寬英語頗好。兩年後,陳入江南水師學堂,攻讀航海技術。在校期間,他埋頭苦讀,奮發為雄,深得教習器重,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加入海軍
1914年,調海軍總司令部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5日,陳其美等革命黨人意圖奪取“肇和”軍艦,時為少校副官的陳紹寬指揮“海琛”、“應瑞”兩艦截擊,不只使革命黨人奪艦企圖失敗,也使他自己在北洋政府的海軍之中受到重視,不久他便被破格提升為“肇和”練習艦代理艦長。
在國外考察
自1917年年初起,陳紹寬開始了約三年的旅外考察生涯。他在1917年1月11日抵達日本,並自14日起由東京出發,前往日本海軍各重要機關參觀,27日離日赴美。2月5日抵檀香山,再轉往美國本土。1917年5月,陳紹寬奉命前往英國觀戰,考察英國海軍。在英期間,陳紹寬拜訪過英國外務部及海軍部,參觀了英國各處軍港、軍艦、廠校營棧,及飛機工廠。他還到過英國海軍潛艇隊,考察潛艇根據地的設備,並隨潛艇出海操演巡弋,後來他又從英國轉赴法國和義大利考察兩國的海軍戰備。
1917年,北洋政府決定參加協約國,對德、奧宣戰,身在英國的陳紹寬立即加入英國海軍潛艇隊參戰。在英德日德蘭海戰中,陳紹寬奮不顧身,堅守崗位,服從調遣,頗有建樹,榮立戰功,得到英國海軍當局的嘉獎和頒發的“特別勞績勳章” (Oder of Distinguished Service)一枚。1918年陳紹寬在北京政府駐英使館任中校海軍武官兼海軍留歐學生監督。
1919年2月,作為海軍代表,陳紹寬參加了中國代表團海軍專門委員會,出席巴黎和會。6月,他又出席了在倫敦舉行的萬國海路會議。在國外,他目睹了英、美、法、日等列強假和平、真分贓的卑劣行徑,切身感到強權即公理、弱國無外交的世界政治現實,加上接觸了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達爾文《天演論》的進化論觀點,激發了他獻身海軍、富國強兵的志向。
1919年10月,陳紹寬從歐洲歸國,被調到“通濟”練習艦任艦長。通濟艦是舊中國海軍中的一條大船。
陳紹寬
1923年升任海軍中校;
1925年調任“應瑞”號練習艦艦長。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陳紹寬時任北洋海軍第二艦隊少將司令,駐“楚有”旗艦,泊在南京下關,游弋在長江中下游。當時蘇、浙、皖三省處在軍閥孫傳芳的控制下,因此,陳紹寬的態度對北伐之舉舉足輕重。關鍵時刻,陳紹寬明辨是非,與孫傳芳虛與委蛇,靜觀事態發展,志在投向革命。
1927年3月,北伐軍逼近長江邊。陳紹寬認為“時機已到,非干不可”,率領艦隊開赴安慶一帶活動,經過商討大家一致同意,準備臨陣倒戈,參加北伐,歸附國民革命軍,並率艦與北洋軍閥孫傳芳大戰,大獲全勝。以拱衛京畿有功,得國民政府一等勳章和“中流砥柱”大勛旗。接著又組成西征艦隊,沿江而上,克漢口,為中央政治委員會武漢分會委員,接著又克長沙、岳州等地。民國17年1月,西征結束,奉命回南京。
陳紹寬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陳紹寬親自以“應瑞”旗艦護送蔣介石第二次西征,隨即佔領湖北、湖南,被委湘鄂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湖南省政府委員。6月,國民政府恢復海軍部,陳紹寬為海軍部政務次長兼第二艦隊司令,接著被正式任命為代理部長兼江南造船所所長。
1930年任代理部長,1932年晉陞為海軍上將,出任海軍部長,並為國民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32年1月,任海軍部長。決定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請英國海教官到校任教,培養出數百名畢業生。先後派出數批海校留學生,為海軍培育一批骨幹力量。在出任海軍要職的幾年中,對建設海軍,爭回祖國版圖、測量權、引水權以及造就海軍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貢獻。
海軍時英照
沉船封江
在接到命令后的當晚,陳紹寬即率第1艦隊主力艦艇馳往江陰,與此同時,江陰下游的炮艇也奉命西上,轟毀沿途水道航標。8月12日,陳紹寬抵達江陰后,將由國營招商局和各輪船公司徵集的20餘艘輪船及“同濟”等8艘老式軍艦,在拆除艦炮后逐一沉入江底,以沉船方式構築江陰封鎖線。此後,為加固封鎖線,海軍部還在沿江之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徵集180隻民船,運送3000多立方巨石、6500多擔碎石,填充沉船間的空隙,並在江陰一段布設水雷。隨後,他又命海軍部次長、第1艦隊司令陳季良中將率領多艘主力艦負責守衛長江水上封鎖線。
與日本海軍的交戰
9月22日上午,日海軍聯合航空隊首第一批30餘架攻擊機和戰鬥機,以大編隊機群襲擊江陰,轟炸中國海軍第1艦隊,主要目標指向旗艦“平海”號和姊妹艦“寧海”號。這次海空戰持續2個小時,戰況慘烈。擊落日機3架,傷8架;中國海軍陣亡6人,傷30餘人,“平海”、“應瑞”兩艦受傷。日軍未達目的,著急再次進攻。23日1時10分,日軍出動73架飛機,分兩批向中國艦隊發起進攻。“平海”、“寧海”兩艦在經過頑強的浴血奮戰後被擊沉。
9月25日,日軍再次出動飛機攻擊中國艦隊。因“平海”號沉沒,陳季良轉到“逸仙”號指揮,故日軍集中全力進攻“逸仙”號,激戰1小時,“逸仙”艦彈洞遍體,被敵機炸沉。當日,陳紹寬派往江陰增援的“健康”號駛到龍稍港江面時,遭11架敵機攻擊,也中彈沉沒。因第1艦隊實力大減,陳紹寬派第2艦隊司令曾以鼎少將乘“楚有”艦馳援江陰並接替陳季良指揮作戰。28日,大隊日機襲擊江陰,圍攻“楚有”艦。艦上官兵雖竭盡全力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在10月2日被炸沉。
日軍為速戰速決,10月間,又連續出動飛機,對江陰中國艦隊其餘艦艇施行轟炸,圖謀全殲中國海軍。
陳紹寬指揮下的中國海軍第一、第二艦隊
持續一個多月的江陰海戰,是中國海軍主力同日本海軍航空兵之間展開的一場以空襲和反空襲為主的殊死拼殺。戰鬥的結果是擊落日機20架,而中國第一艦隊主力則損失殆盡。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海軍不僅在數量上,而且質量上極為落後的狀況。然而,就是在這樣極為落後的狀況下,陳紹寬頻領全體中國海軍,不畏犧牲,與敵浴血奮戰,顯示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英勇氣概。
南京失守后,陳紹寬撤往武漢。
陳紹寬出席南京受降儀式
1938年,海軍部改組為海軍司令部,陳紹寬被任命為海軍總司令。
1945年5月,陳紹寬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陳紹寬以海軍總司令的身份任受降官,代表中國海軍在東京灣美艦“密蘇里”號上出席盟軍對日受降儀式,繼以中國海軍代表身份,在南京出席中國戰區對日受降儀式。
同年底,人民解放軍自山東半島渡海,向遼東半島挺進。蔣介石命令陳紹寬率“長治”艦駛赴渤海堵截。對此,陳紹寬處在進退維谷之境,一是他看到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厭惡內戰;二是他對共產黨又缺乏了解,不知何去何從。
是年冬,蔣介石再次電令陳紹寬率“長治”艦赴山東堵擊共產黨軍隊。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陳紹寬以“抗戰後海軍元氣尚未恢復,且紹寬在抗日期中報效無多,已愧對國人,若再參加內戰,內疚殊大”,借口艦隻需修理和急需增撥油費,毅然率“長治”艦南下台灣視察。蔣介石聞聽之後,頗為憤怒,拍案大罵:“豈有此理。”
稍後,蔣介石下令裁撤海軍司令部,免去陳紹寬的海軍司令一職,在軍政部成立海軍處,由陳誠兼任處長。1945年12月28日,陳誠派陸軍警衛隊取代海軍警衛連執行海軍部警戒任務。面對武力接管,陳紹寬斷然遷出海軍部。當蔣介石覺得處理欠妥,想召見陳紹寬時,陳紹寬卻避而不見,提早離開南京南下福州,隱居故里臚雷鄉。每日粗茶淡飯,讀書看報。
新中國時期陳紹寬
新中國成立后,陳紹寬重新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盡心出力,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他歷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務。曾先後赴蘇聯、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訪問。
在出任福建省副省長期間,陳紹寬儉樸如舊,把節省下的錢作為修建臚雷村“臚峰一橋”和“臚峰二橋”的經費。
1951年抗日戰爭勝利6周年前夕,陳紹寬就美、英兩國非法單獨對日媾和對新華社記者公開發表談話,強烈譴責這一行徑。
“文革”期間,為保護陳紹寬安全,組織上出面勸他移住醫院。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
為了振興中國的海軍事業,從質量上增強中國海軍的實力,陳紹寬時刻不忘育人工作。即使是在抗戰的動蕩年月里,海軍學校仍克服各種困難,每年招收新生100名,從未間斷,為民族培養了海軍人才。
1928年北平,張群、羅家倫、袁同禮、陳佈雷、陳紹寬
在精心經營江南造船廠的同時,陳紹寬又將第一次北伐西征時截留的關稅款50萬銀元,用作建造新艦。此外,他還多方籌款,建造了兵艦和炮艦10餘艘。在陳紹寬的努力下,以閩係為主幹的國民黨中央海軍的實力得到增強,海軍擁有新造和改造的大小艦艇30艘,噸位達5萬多噸。
陳紹寬獻身海軍,振興海軍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貴的成效。不僅為抗日戰爭培養了一批共赴國難、為國捐軀的忠貞之士,而且培養出了一批精通業務、掌握現代船艦科學,能夠圓滿完成出國接收新船隻設備重任的技術人員。
陳紹寬
但當時海軍受排擠,陳紹寬奮鬥維艱。民國34年5月,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民國34年9月9日,在南京參加接受日本侵華軍投降儀式,但以後在接收日本海軍的實際工作中,屢受阻撓。
在歐洲觀戰的陳紹寬將海戰發生的這一巨大變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再加上他曾3次參加歐洲海戰,因此感觸頗深。從那時起,他決心要在中國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母艦。但是,在20世紀初的中國,無論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條件,都不允許陳紹寬實現他的“航母夢”,首先是國內戰爭頻頻,經濟完全不允許,再次是當權者對航空母艦也根本不感興趣。
在3年多的考察時間內,陳紹寬至少寫出了9種考察報告,分別為:
1.《報告調查日本海軍及各重要機關詳細情形》(1917年3月);2.《英國航空戰備》(1917年8月);3.《英國海軍作戰計劃》(1917年8月);4.《參觀各處情形報告》(1917年8月);5.《航空報告》(1918年1月);6.《潛水艇報告》(1918年11月);7.《報告英國最近之海軍政策》(1919年);8.《英國海軍艦艇船塢報告書》(1919年);9.《報告英美日各國擴張軍艦並條陳我國海軍規劃》(1919年12月)。擔任駐英武官期間,他撰寫了《戰時瑣聞》,以每半個月戰事之記載方式,呈報國內。從這些報告的內容和附帶的建議中可以看出,陳紹寬敏銳地察覺到,飛、潛兩項技術在未來海軍中應受特別重視,他是當時中國極少數先識列強海軍最新發展的軍官。雖然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陳紹寬所提出的建議不能實施,但是他至少從三個方面影響了中國的海軍事業:一是中國海軍生赴英學習;二是中國對航空母艦的興趣;三是中國對潛艇的關注。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福建省政府為陳紹寬召開了追悼會,悼詞中緬懷他在“解放戰爭後期,與我黨建立了聯繫,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的光榮革命經歷,讚譽他“工作認真負責,謙虛謹慎,勤勤懇懇,作風正派,生活儉樸”的一生,推重他“是一位受人們尊敬的愛國民主人士”。
故居外觀
題字
1986年,陳紹寬故居被批准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州市名人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