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

19世紀中葉興起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是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各國共產主義政黨領導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以及其他剝削階級的統治,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團結奮鬥的歷史。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及其國際組織建立、鞏固和發展的歷史;無產階級先進分子及其領袖人物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英勇鬥爭的歷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馬克思主義與各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的歷史。以1847年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為開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迄今已經歷了一個半世紀。

發展歷史


運動的興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科學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興起於19世紀中葉革命風暴的年代;在此後的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時期,它的組織獲得廣泛的發展,影響日益擴大。
運動產生的歷史前提19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迅猛發展。在英國基本完成和在法、德等國相繼展開的工業革命創造了現代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顯露,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逐漸激化。19世紀30年代起,西歐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它的主要標誌是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絲織工人的兩次起義(見里昂工人起義),1836~1848年英國的憲章運動以及1844年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些鬥爭超越經濟鬥爭的範圍,開始提出無產階級的政治要求,矛頭指向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產階級統治。
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政治運動的出現,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基礎。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K.馬克思、F.恩格斯研究總結工人運動的歷史經驗,批判地繼承人類思想文化史上多方面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吸取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兩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內核,在19世紀40年代中期創立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準備了理論前提。
運動的發端馬克思、恩格斯致力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實踐相結合。1846年初,在布魯塞爾建立的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進行了準備。1847年 6月在倫敦正義者同盟改組成立的以德國工人為主體,吸收英、法、比利時等國工人參加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誌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誕生。1848年 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鬥口號,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有了一個明確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它指導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勝利前進。
1848年歐洲許多國家掀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階級鬥爭特別尖銳的法國,無產階級充當推翻金融貴族專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軍,武裝反抗資產階級,謀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 6月起義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抗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鬥。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盟員積極參加了歐洲1848年革命。在普魯士反動政府策劃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產黨人審判案之後,根據馬克思的提議,共產主義者同盟於1852年11月解散。
第一國際19世紀6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重新高漲。無產階級的第一個國際聯合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於1864年 9月28日在倫敦成立(見圖)。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之一和它的實際領袖。各國無產階級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實現聯合,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從西歐擴展到東歐美洲的十幾個國家。第一國際奠定了國際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鬥爭的基礎。它的精神產兒1871年巴黎公社(1792~1794)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創立新型民主國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英勇嘗試。1865年第一國際總部遷往美國紐約。第一國際共召開過 5次代表大會和兩次代表會議。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面臨著各國反動勢力的迫害和內部 М.А.巴枯寧分子的破壞,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根據馬克思的建議,於1876年7月在美國費城代表會議期間宣告解散。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
60、70年代,西歐一些共產黨多次強調,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不存在任何“領袖黨”、“領導中心”,反對任何黨把自己的政治路線強加於人,反對任何重建新的國際中心組織的建議。主張各黨應有選擇本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自由,一切不同觀點的討論必須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反對強加於人,反對以“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名義壓制別國黨,指揮別國黨為自己的戰略需要和外交鬥爭服務。中國共產黨歷來認為,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應該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基礎之上,遵循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各國共產黨之間在政治上、道義上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在組織上各自獨立。每一個黨各自對本國的革命事業負責,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從70年代末期以來,經過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有所恢復和加強,在新的基礎上增進友誼與往來。1989年 5月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兩國領導人舉行高級會晤,兩國兩黨實現關係正常化。
一個半世紀以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走過了既有無數成功和勝利、又有嚴重失誤和挫折的發展道路。截至1985年,全世界已有 110個共產主義政黨,8000多萬黨員。儘管在前進的道路上仍會遇到曲折和反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必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解決歷史提出的新課題,不斷取得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