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天德

盧天德

盧天德(1898-1989),藝名“老面德”,汝州市煤山街道趙莊村人。中國曲劇十六個創始人之一,主攻丑角。

人物簡介


盧天德(1898-1989),藝名“老面德”,主攻丑角。汝州市煤山街道趙莊村人。
盧天德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自幼喜愛踩蹺、唱曲子。由於志同道合,他與馬清波、朱萬明李福生、王紹陽、王紹煥、關遇龍,結為“金蘭七兄弟”。因其身高腿長,每次聚會演出,大都由他傳遞“片子”。民間傳說,每次到汝陽上店召集劉保才、李西奎、李連成聚會,他懷裡揣幾個饃,腰裡別兩包煙,百十里地一天一夜打個來回,在曲劇藝人中以能吃苦耐勞而名聲極佳。
民國十五年四月初七,盧天德和朱萬明、關遇龍等“同樂社”的16人到登封縣潁陽鎮李窪村演出,因天降大雨,無法演出。但觀眾熱情極高,要求他們繼續演出,經盧天德試踩,蹺棍入泥,實在無法演出,才變成脫蹺登台,創造了全國第八、河南第二的河南曲劇
盧天德為人隨和,見人總是一面笑,靦靦腆腆,不急不躁,人們戲稱他為“老面堆”。但他一登上舞台,就像變了一個人,風趣、幽默、妙語連珠,一連說二百個歇後語不重樣。他扮演的《打灶神》中的灶神奶奶,憨態可掬,又透露著貪婪、貪吃的形象,惟妙惟肖的表演,常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盧天德塑造的《卷和尚》中的和尚,《卷席筒》中的蒼娃等丑角形象,至今人們仍記憶猶新。
民國十六年(1927)5月,盧天德、朱萬明、關遇龍和陳玉保等到伊川白沙登台演唱后,又受臨汝鎮富戶閆家邀請到臨汝鎮演唱,比敗了梆子、越調等大戲,觀眾將圍牆擠倒砸傷了人,這才作罷。又到汝州城連演18天,場場爆滿,擠壞“清官碑”。
民國十七年,盧天德又和朱萬明、關遇龍等11人到嵩縣德亭鎮演唱,轟動德亭,都說這踩高蹺、唱曲子戲是從汝州、河南府來的名角。
民國二十年,盧天德又和朱萬明、關遇龍等從嵩縣伊川演到宜陽,又演到洛陽“河南舞台”。劇目一個比一個新奇,扮相一個比一個俊秀,唱腔一個比一個清脆,情節一個比一個迷人勾心,令觀眾目不暇接,比敗梆子戲,獨霸洛陽城
民國二十二年秋,國民黨45師戴民權師長到汝州讓盧天德組個“七忙班”到商城、固始演唱。民國二十三年秋,45師奉調福建,又讓盧天德、陳玉保、劉保才等14人隨軍演出,受到士兵們的熱烈歡迎。
1989年,盧天德因病逝世,享年92歲,是將河南曲劇搬上舞台的16人中的高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