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葆真的結果 展開
- 香港影星
-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勛
王葆真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勛
王葆真(1880—1977),河北省深澤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勛。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矢志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回國組織領導灤州起義。1926年支持北伐戰爭。抗戰全面爆發后,王葆真擔任李宗仁第五戰區顧問,在參加台兒庄戰役后,赴漢口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與周恩來、董必武等共產黨人往來頻繁,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抗戰勝利后,王葆真在重慶與其他進步民主人士進行了反獨裁、反內戰的民主運動。1947年從上海赴香港參加民革籌備工作。1948年元旦,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正式成立,王葆真為中央常委之一,被民革中央作為軍事特派員派到華中地區進行策反活動。經過一年的努力,對河南的張軫策反成功;1949年1月,王葆真回到香港向民革中央彙報,提出京滬暴動的想法。2月11日返回上海,準備實施計劃,被中國國民黨特務發覺逮捕。5月上海解放,王葆真走出監獄。
新中國成立后,王葆真歷任政法委員會委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等職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做出了一定貢獻。然而因治理河北水患問題,王葆真被錯劃成右派。文革期間,又遭迫害。1977年10月23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7歲。
王葆真(1880—1977),河北省深澤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勛。1902年王葆真考入保定西關農務學堂。由於刻苦攻讀,成績優異。王葆真學生時代就有反帝反封建思想,1903年組織同學數人,成立天足會,宣傳革命思想。1904年,王葆真考取國家公費,東渡日本留學,進東京經緯學堂讀書。1905年,王葆真參加了歡迎孫中山先生到東京的會議,聆聽孫中山先生關於民族民主革命的演講,之後不久便加入中國同盟會,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1906年,王葆真從東京經緯學堂畢業后,回國協助本縣勸學所推廣小學教育。1907年,王葆真又復回東京,除補修英語、數學外,還編譯了《植物學教科書》。190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在日本留學期間,王葆真繼續學習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論,經常讀歐洲各國革命史及美國獨立戰爭史,逐步樹立了為革命奮鬥的信念。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的消息傳到東京后,中國同盟會總部召集會議,報告革命同志犧牲的情況。留日學生到會者義憤填膺,失聲痛哭,紛紛表示要以血還血繼續奮鬥。經過討論,決議組織留日國民會,負責組織派遣革命同志回國推動革命,隨後,推出三路回國代表。留日直隸同鄉會會長王葆真被推舉為黃河以北一路的代表,定於當月底回國。王葆真留學日本七年,再有一個月就能拿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畢業文憑。同鄉學生知道王葆真即將回國后,贊否各半。有幾位同鄉對王葆真說,你留日七年,再有一個月,就是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日期了,等到領取了畢業文憑再行回國也不遲呀。王葆真對大家的勸說非常感謝,但是王葆真告訴同鄉說:我早已不想做清朝官吏,要文憑何用。很快,王葆真就踏上了回國的革命征程。
1911年6月初,王葆真一行從大連上岸后抵達瀋陽。未幾,又赴長春、哈爾濱各地聯絡同志宣傳革命,先後與商震、劉藝舟、程起陸、楊大實等同志聯絡。7月初,王葆真在瀋陽經革命黨人何任之介紹,與清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見面。張紹曾表示同情革命,答應將來有機會,一定有所表現。10月12日,王葆真在長春獲悉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后,異常興奮,決定馬上赴瀋陽利用張紹曾的第二十鎮發動革命。到瀋陽后王葆真才知道,第二十鎮已開往直隸灤州。王葆真對革命形勢加以分析后認為,長江流域以南各省,革命運動已久,在目前的革命形勢下,必能風起雲湧,響應獨立。而黃河以北,特別是直隸省革命力量最為薄弱、最困難,但是又與革命的成敗關係最重要,自己應當返回本省努力奮鬥。王葆真結束在東北的活動,起身奔赴直隸灤州。
10月22日,王葆真抵達灤州后,馬上通過何任之與張紹曾會見。當王葆真問張紹曾在武昌首義之後有何打算時,張紹曾拿出一個十二條政綱,內容涉及要求清政府實行立憲和召開國會等方面。張紹曾認為,這個十二條政綱,既可延緩兵車南下,便於維持武昌革命軍乘時發展,同時又使清政府無詞調遣,而可以待機行動;既支援了南方革命黨人,又可聯絡北方軍政界的力量,計出萬全,可進可退。王葆真聽后,不客氣地對他說:你是恐怕要失敗。你擁軍抗命,不赴急難,反而要求立憲,威脅朝廷。清廷接電,必然惶恐震驚,一面派大員來撫慰,使勿生變;一面引誘部屬,分散力量,俟時機成熟,即行下令解職。張紹曾聽后大驚,急問王葆真如何是好?王葆真說:“事已至此,只有立即動員,直取京津。京津既無重兵防守,而且人心思漢,統制義旗一舉,清軍必致望風披靡,不戰而逃。如此南北革命勢力聯成一氣,革命大局一舉可定。”張紹增聽后,頗以為然,但又猶豫不決。王葆真便說:“灤軍既已反抗清廷命令,尚不及時舉義,待清廷布置妥當,將至措手不及。”
第二天,張紹曾又約王葆真到鎮部面談,告訴王葆真說,經過認真考慮,王葆真的意見確是解決北方禍亂根源、奠定南北聯合大局的關鍵。但直取京津有兩個問題:一是《辛丑條約》規定天津二十里以內不許中國駐兵,如何辦?二是宣告舉義之後,每月十萬元的餉銀如何籌措?王葆真見張紹曾有起義的表示,便答應親赴天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10月25日,王葆真到達天津,次日即前往順直諮議局拜見議長閻風閣、議員王法勤、孫洪伊諸先生。說明來意后,閻風閣等表示非常贊同。第二天又召集五十餘位議員,聽王葆真的報告,會後討論時,各議員多表贊同。最後閻風閣議長代表大家答應,如果灤州方面舉行起義,並經過天津組織政府的話,順直諮議局完全擔負籌撥軍餉,按時供應。
10月27日,王葆真又訪問了日本駐天津總領事小幡,商討關於《辛丑條約》中規定“天津二十里以內不許中國駐兵”的問題。小幡答應與各國駐津領事商議灤軍通過天津事宜。期間,唯有美國不表贊同,后經王葆真和小幡反覆活動,到11月6日,美國領事終於答應灤軍能過天津,但不作長期駐軍。正當第二天王葆真要回灤州向張紹曾報告交涉結果時,從報上得知,張紹曾已被清政府免掉第二十鎮統制職務,曾計劃與張紹曾共同舉義的第六鎮統制吳祿貞也被暗殺。王葆真一面發電請張紹曾勿交卸,一面急忙回奔灤州。11月9日,王葆真回至灤州,面見張紹曾,極力阻止張紹曾解職赴津。王葆真說:“人心向背即為決定勝敗的主要關鍵,張統制如果不肯擔負革命的責任,必至喪失人心,貽誤北方革命的大局,國家禍亂,將無寧日。”然而,張紹曾因吳死而意氣沮喪,堅決要離開灤州。好在第二十鎮中的官兵已經覺悟,正在積極組織起義。王葆真主張“謀定後動,決策制勝”。建議起義要廣結聲援。12月25日,孫中山先生抵達上海,上海同志來函,要王葆真赴滬報北方革命情況。王葆真遂奔赴上海。
1912年1月7日,王葆真一到上海,便聽到灤州起義失敗的消息,十分悲痛。在上海停留三日後,王葆真與張繼同去南京會見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見到王葆真時十分動容,鼓勵北方同志英勇奮鬥,接著問及北方革命運動情況。王葆真回答說:北方同志和一般人民,絕大多數都同情革命,希望共和。所有同志都反對與袁世凱議和。孫中山先生又問王葆真有什麼見解。王葆真訴說了袁世凱破壞革命,屠殺革命同志的行徑和陰謀議和的詭計,表示堅決反對議和。三天後,黃興、宋教仁和譚人鳳與王葆真商議:中山先生和我們都主張徹底革命,但推動北方革命需要一筆經費,現在正計劃借一宗外債,如果參議院能夠通過,我們就可以推動北方革命,以全力貫徹光復北京、天津的計劃。但是,參議院否決了借款案,轉而主張同袁世凱議和。王葆真聽后憤怒異常。此時,直隸代表谷鍾秀要推選王葆真進參議院,被王葆真拒絕。幾天後,孫中山先生鑒於政府中北方同志很少,要王葆真擔任衛生司長一職。王葆真說:很感謝中山先生和各位同志的信任。如果不與袁世凱妥協,給我什麼職務我都願做;現在要讓位給袁世凱了,我最好不在政府里擔任職務,好在北方作在野的活動。最後,王葆真被孫中山先生改任為中國同盟會燕支部籌備主任。王葆真回津后又改任為中國同盟會燕支部政治部主任一職,為在北方發展革命組織,增強革命力量作出了貢獻。
南北議和后,順直諮議局改為順直臨時省議會,王葆真當選為國會議員。從此,王葆真利用合法的鬥爭方式,不僅在議會內嚴厲斥責直隸省都督馮國璋的施政方針和誣衊革命黨人的言論行徑,而且在議會外聯絡褚輔成等近百人提出彈劾袁世凱大總統違法向英、法、德、俄、日五國大借款的賣國行為,揭露了帝國主義國家利用軍閥掠奪中國的陰謀詭計。由於袁世凱的鎮壓,王葆真被迫離京赴滬。1914年,王葆真應邀到瀋陽東北三省法政學堂教書,繼因鼓吹革命被當局辭退。1915年夏,王葆真赴石家莊西部各縣勘察滹沱河源頭,為研究滹沱河水害收集資料。是年冬,他到天津北洋政法學校教授政治史、經濟史兩門課程。由於王葆真公開反對袁世凱稱帝,幾乎被捕,被迫再赴上海。以後又轉到瀋陽,組織革命團體,準備在公主嶺起兵討袁,不料被日本軍警拘留,討袁計劃破產。
1916年袁世凱斃命后,王葆真再任國會議員,在上海向孫中山先生建議必須建立革命武裝以消滅反革命的軍閥,得到孫中山的贊同。根據孫中山的指示,王葆真回天津聯絡擁護孫中山先生的議員南下護法。1918年春,王葆真赴廣州向孫中山先生彙報在津運動議員南下情況並參加護法鬥爭。鑒於護法議員鬥志懈怠及宗派滋生,王葆真撰寫了《中國紛難惟一解決之真理》一文,告誡護法議員提高對南北軍閥的警惕性,從而堅定了大部分議員反對軍閥、主張徹底革命的決心。王葆真的行動,再次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許。
五四運動爆發后,王葆真在護法國會上提議,通電全國人民援助五四愛國運動,還曾一度赴上海組織“救國會”,提出對媚日賣國的安福系要人王揖唐予以嚴重打擊。與此同時,王葆真提出改善對俄關係,主張聯俄並稱頌列寧厥功甚偉。1920年秋,王葆真回到北京與李大釗先生聯手從事“援俄”活動,並對俄國來華友人表示友誼,捐款50元購書贈與俄國。未幾,撰文《救濟俄災商榷書》,併發起成立俄國災荒賑濟會,被選為總幹事長。王葆真除在北京領導捐贈事務外,還於1922年初赴上海聯絡工學商界發起救濟蘇俄災荒運動,以俄災賑濟會上海部名義撰文《評說吾人宜助款救濟俄災之理由》發表在《申報》上,為蘇俄災荒籌集捐款。是年秋,王葆真赴哈爾濱組織裝運賑俄糧食兩個列車至莫斯科。國會復會後,王葆真仍任議員,曾向國會提出《改善對俄外交並救濟旅俄華僑》的建議案。王葆真對俄的賑濟活動受到了俄國駐華大使加拉罕的感謝。王葆真還在國會發表《對俄外交商榷書》,痛斥軍閥仰帝國主義之鼻息而甘當奴才,作帝國主義爪牙仇視蘇聯之愚蠢行為,併發起追悼革命導師列寧逝世的簽名及建立紀念碑募捐活動。
1923年10月5日,軍閥曹錕導演了賄選醜劇,王葆真作為眾議院議員,拒絕接受賄賂,並和李錫九、江浩兩先生聯名在《晨報》上發表聲明,使曹錕賄選的丑幕曝於天下。1924年國共合作開始后,王葆真支持國共合作。1926年支持北伐戰爭。蔣介石主政后,王葆真對蔣介石的做法深感失望,憤而辭職。全面抗戰爆發,王葆真走上前線,擔任李宗仁第五戰區顧問,參加了台兒庄戰役。在任參政員期間,與周恩來、董必武等共產黨人往來頻繁,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抗戰勝利后,王葆真在重慶與其他進步民主人士進行了反獨裁、反內戰的民主運動。1947年從上海赴香港參加民革籌備工作。1948年元旦,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正式成立,王葆真為中央常委之一,被民革中央作為軍事特派員派到華中地區進行策反活動。經過一年的努力,對河南的張軫策反成功;1949年在籌備發動京滬暴動時不幸被捕。隨著上海的解放,王葆真走出監獄,迎來了黎明的曙光。新中國成立后,王葆真被錯劃成右派。文革期間,又遭迫害。1977年10月23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