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鳴劍

龍鳴劍

龍鳴劍(1877-1911),男,漢族,原名骨珊,字顧三(山),別號雪眉,光緒三年四月二日(1877.5.14)生,四川榮縣五寶鎮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民主革命黨人,中國同盟會會員,光緒秀才。1907年赴日本留學,加入中國同盟會。回國後任四川省諮議局議員,組織四川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11月在宜賓鄉下去世,遺有《雪眉詩集》。

人物生平


1906年,入成都師範學堂,因反對奴化教育而受到斥退。
龍鳴劍半身照
龍鳴劍半身照
1907年,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學法政,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年,為吳玉章主辦的《四川》雜誌撰《黨禍論》,揭露清廷屢興黨獄,殘殺革命志士。
1908年,到雲南宣傳革命,組織反清武裝起義。
1909年,由滇返川,當選咨議局議員,創辦四聖祠法政專科學堂,成為中國同盟會秘密機關。聯絡川西哥老會領袖秦載賡、張達三等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1年,以參加“保路運動”為掩護,秘密聯絡會黨,準備武裝起義。是辛亥革命四川保路武裝起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9月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代表,封閉鐵路,開槍打死請願群眾數十人。他見時機成熟,急馳城南農事試驗場,用“水電報”向全川發出起義號令,投入錦江。隨即回榮縣與王天傑等發動起義,率軍攻打成都。在仁壽與清軍遭遇,秦載賡率部前來,組成東路民軍總部,秦、王任正、副統領,龍鳴劍任參謀長,與清軍激戰數日。因補充缺乏,又欠訓練,戰況不利,遂分路轉進。他率一路略取嘉定,后繞道襲敘府。榮縣獨立后,龍鳴劍提出“搗敘救榮”之計,並親自領兵牽制清軍。11月初,聞秦載賡在井研被殺,口吐鮮血,從此卧床不起。后謠言說榮縣失守,龍鳴劍寫下絕命詩:
檻邊極目望三榮,黑黯愁雲四野生;
不識同群還在否,可憐我哭不成聲!
在行軍途中,龍鳴劍因長期轉戰而積勞成疾,兼作戰不利,憂憤發病,1911年11月在宜賓鄉下去世。臨終前仍不忘反清大業,彌留之際仍為民軍運籌獻策。他下葬之後,各鄉群眾有萬餘人為其送行。龍鳴劍雖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長存。

人物故事


東渡浮槎

龍鳴劍,榮縣五寶鎮人,9歲喪父,其母丁氏持家勤儉,教子甚嚴。龍鳴劍幼年在鄉間私塾讀書,后遊學嘉定(今樂山),19歲舉秀才。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成都高等師範學堂深造。在這裡,他開始接觸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思想日趨激進。他對時政多有抨擊,因揭露學堂腐敗現象,觸怒校方而被開除學籍。時龍鳴劍憤然寫道:“我更何心事吟詠,願提寶劍上燕台。”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龍鳴劍去北京考察政俗,沿途目睹清政府的腐敗,感觸加深。同年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法政,對革命的信念與日俱增。他常憤慨地說:“吾國不革命,不可與新命!”遂加入中國同盟會,積極投身於推翻清廷的革命運動。是年夏,同盟會東京本部發生紛爭,會員劉師培受兩江總督端方收買,誣陷孫中山,聯絡一些人,欲奪孫中山同盟會總理職務。龍鳴劍得知情況,怒不可遏,首揭其奸,義正詞嚴地批駁劉師培之流的不軌行為:“大行不顧細檢,此本奸謀,旦夕當暴露。”對維護孫中山在同盟會中的領袖地位,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是年(1907年)末,榮縣同盟會員吳玉章主辦的《四川》雜誌在日本東京創刊,龍鳴劍為《四川》雜誌撰寫《黨禍論》一文,洋洋洒洒六七千言,揭露清廷累興黨獄,殘殺革命志士,伸張大義,“切中時弊”。有人認為他的文字過於激烈,他坦然回答:“吾自盡吾論著之責爾。”

反清奔走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5月,河口起義失敗后,龍鳴劍奉孫中山之命回國開展革命工作。他遠涉南洋,途經越南,於這年冬天進入雲南境內。在雲南從事革命活動期間,常露宿溪邊山洞,以粗糲飲食充饑。面對艱難困苦環境,他寫出,“初識軒轅奏樂章,九死南荒吾不悔”的詩句,表達了他願為革命獻身的可貴精神。宣統元年(1909年)春,龍鳴劍從雲南回到四川,在成都四聖祠街以創辦法政學堂為名建立了成都同盟會地下機關,積極進行革命活動。他廣泛聯絡四川會黨並發展川西、川南會黨首領秦載庚(華陽縣人)、張達三(郫縣人)、羅子舟(雅安人)、王天傑(榮縣人)等為同盟會員,共同從事反清活動。同年10月,四川省諮議局成立,龍鳴劍被推選為省諮議局議員。他和程瑩度等同盟會員,利用諮議局這個合法講壇進行反清鬥爭。
宣統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強收川漢、粵漢鐵路為“國有”,旋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財團訂立借款合同,公開出賣川漢、粵漢鐵路修築權。川漢、粵漢鐵路,本身就是四川、湖北、廣東士農工商老百姓自己湊錢入股修築的,怎麼能說一旨“聖諭”就“收歸國有”了呢?消息傳到四川,川民極為憤慨。6月17日,成都各團體兩千餘人在鐵路公司開會,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推舉立憲派人士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提出了“破約保路”的宗旨,發布《保路同志會宣言書》等文告,四處張貼,宣傳保路。並派會員分路講演,推舉代表赴京請願。全川各地聞風響應,掀起了群眾性的反帝、反清愛國熱潮。
龍鳴劍與王天傑、秦載庚等人從保路運動開始,就採取了與立憲派“明同暗鬥”的策略,“外以保路之名,內行革命之實”。龍鳴劍一面發動群眾參加公開的合法鬥爭,一面聯絡會黨,組織群眾,準備武裝起義。受成都同盟會委託,龍鳴劍於8月4日召集王天傑、秦載庚、張達三、陳孔伯(井研縣會黨首領)等人,在資州羅泉井召開革命黨人和有四川各路哥老會首領參加的會議,商定武裝起義方略。會議決定組織保路同志軍,由龍鳴劍、秦載庚主持川東川南的起義工作,張達三等人負責川西北起義事宜,並決定於農曆七月間在各地相機起義。這次羅泉井會議是四川保路運動從和平請願轉變為武裝起義,推翻清王朝統治的轉折點。會議結束后,龍鳴劍立即趕回成都,在四聖祠召開秘密會議,親自作報告,還派人到各地聯絡並督促起義。安排部署之後,龍鳴劍即冒著酷暑,奔走於成都與各地之間,動員組織武裝起義,僅成都與榮縣兩地,他即往返達六七次之多。

仗劍除妖

同年9月初,四川保路風潮的聲浪越來越大,形成“萬眾附和”罷市、罷課的群眾運動。四川總督趙爾豐為了鎮壓群眾運動,於9月7日逮捕了保路同志會首領蒲殿俊、羅綸、張瀾等人,並開槍屠殺請願群眾,製造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龍鳴劍認為起義時機已經成熟,應立即發動起義,但成都與外地的通信、交通中斷,消息無法傳遞。他急馳城南農事試驗場,與同盟會員曹篤(自流井人)、朱國琛(榮縣人),用木板數百片,上寫:“趙爾豐先捕蒲羅,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塗上桐油,投入錦江。這“水電報”把成都發難消息迅速沿江傳到各地。當即龍鳴劍又晝夜兼程趕回榮縣,在縣城發表演講,號召群眾起來革命。龍鳴劍的故鄉五寶鎮首先揭竿而起,數日內集結民軍1000餘人。
龍鳴劍與王天傑,率起義民軍北上會攻成都時,適逢從東京同盟會總部派回四川領導運動的吳玉章,龍鳴劍激動地對吳說:“你回來就好了。同志會由蒲、羅等立憲黨人領導,做不出什麼好事。我們必須組織同志軍,領導人民起來鬥爭,才有出路。我和天傑馬上要到前線去,這後方一切大計,就望你細心籌劃了!”與吳玉章分手后,在和王天傑領兵出縣城北門時,龍鳴劍慷慨激昂,拔劍起誓:“不殺趙爾豐,吾決不再入此門!”榮縣民軍到達離縣城60里的雙古鎮時,已增至3000餘人。
在雙古鎮,龍鳴劍與王天傑對民軍進行了整編,並申明軍紀:“只殺清妖,不許擾民,犯者殺無赦!”民軍在仁壽秦皇寺與清軍遭遇,發生激戰,有所斬獲,隨後與秦載庚率領的民軍會師,組成東路民軍總部。大家公推龍鳴劍為統領,但他固辭不就,遂推舉秦載庚任東路民軍統領,王天傑任副統領,龍鳴劍任參謀長。東路民軍轉戰於中興場、中和場、蘇碼頭、鐵庄堰、煎茶溪、秦皇寺等處,大小20餘仗。戰鬥中,龍鳴劍總是騎白馬、挎短槍、揮長劍衝鋒在前,果斷指揮,英勇頑強不息,欲“拼一死以謝天下豪傑”。在他的帶領下,民軍將士無不群情激昂英勇殺敵。后因武器不濟,糧餉缺乏,而使戰鬥失利。於是東路民軍決定分兵向州縣發展,先奪取州縣,再合圍成都。

搗敘救榮

龍鳴劍和王天傑率領義軍,轉戰於嘉定、敘府(宜賓)一帶。隊伍到達嘉定時,龍鳴劍囑王天傑率部分民軍,返回榮縣充實兵馬糧餉。王天傑回縣后,吳玉章即同他商定,趁清軍四處逃遁之機,於9月25日宣布獨立,創建榮縣軍政府。比武昌起義還早半個月,成為全國第一個脫離清政府的縣級革命政權。龍鳴劍在異鄉得知榮縣獨立的消息非常高興,決心加緊軍事行動,以擴展革命勢力範圍。
是時端方率鄂軍已至資州(即資中),並令巡防清軍據守自流井、貢井一帶,準備圍攻榮縣。龍鳴劍認為“自流井屬敘府,敘防軍去自流井,敘府必空虛,我若搗敘,防軍必還救,榮縣之圍則解矣。”為了保衛榮縣革命成果,龍鳴劍不顧重病在身,決計“搗敘救榮”。他帶病突圍至宜賓地界,集聚民團數千人分前後兩路向敘府挺進。
當前路軍將抵敘府時,龍鳴劍聞聽清軍已攻下離榮縣城60里的程家場,甚為憂憤,數次吐血,病情惡化。病危期間,他仍在燈下繪製攻戰方略:“聯合各路同盟會,先訂軍律及同盟條約,須預備一月,次行籌足軍餉,再次定期直搗成都。”直到11月26日臨終的那天早上,他還為王天傑規劃了“求賢、籌餉、練兵、造械、保民、慎行”的12字策略。
又有消息傳來說:“榮縣失守”,龍鳴劍大吼一聲,躍然下榻,涕淚縱橫,寫下絕命詩:“檻邊極目望三榮,黑黯愁雲四野生;不識同群還在否,可憐我哭不成聲。”繼而吐血不止,於當天下午,在敘府徐場楊灣趙家大院含恨逝世,年僅34歲。
入葬那天,榮縣、敘府兩地群眾上萬人自動前往悼念。龍鳴劍為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奮鬥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愧為吳玉章所說的:“像龍鳴劍這樣的人,才是辛亥革命真正的英雄。”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我也深為這位故鄉的英烈感動不已,我敬獻給英雄小詩一首:
榮州獨立說三雄,白馬將軍本姓龍。
搗敘救榮人敬仰,英年碧血獻同盟。

社會評價


吳玉章:龍鳴劍親歷了同盟會的前期鬥爭階段,走過了四川保路鬥爭的大部分戰鬥歷程,在革命的幾個緊要關頭皆身居要位,建下豐功。“他是辛亥革命真正的英雄。”
龍鳴劍墓碑
龍鳴劍墓碑

紀念場所


龍鳴劍烈士墓
龍鳴劍烈士墓
龍鳴劍烈士墓地理位置: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五寶鎮鳳翔村 1 組,距五寶鎮鎮政府約 2000 米。北緯 29 14,東經 104 29,海拔高程 339 . 1 米。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鳴劍烈士墓修造於民國元年( 1912 ) , 墓坐北向南。建築面積 56 平方米。墓葬呈長梯56 平方米。墓葬呈長梯形狀,整體長 8 . 8 米,墓頭寬 5 . 9 米,墓尾寬 2 . 6 米。墓家用土石壘成,墓頭正面嵌有石碑兩塊,一塊居中,上刻烈士生平事迹簡介,另一塊居左,上刻“辛亥革命烈士墓”字樣。1993 年榮縣人民政府將該烈士墓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 年清明為烈士墓立碑刻寫了碑文,具有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附錄:題《四川》雜誌


自哀猶待後人哀,愁對鄉關話劫灰。
鵑血無聲啼日落,梅花有信報春回。
瀟瀟風雨思君子,莽莽乾坤起霸才。
尚有漢家陵廟在,蜀山休被五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