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釉

鈞釉

鈞釉,即鈞瓷釉,是鈞瓷製品坯胎表面的一層釉。鈞釉是一種藝術釉,它除具有上述特徵外,還具有多種顏色、紋路、開片、乳光、圖畫等。鈞釉是由特殊的化學成分組成,是以銅、鐵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燒制而成,並因窯內溫度、氣氛的變化而形成色彩多變、紋路奇特、意境無窮的窯變效果。

主要特點


鈞釉的主要特點是釉厚、乳濁、呈色複雜多變。

分類


鈞瓷窯變釉大體上有三類:
一是窯變單色釉,以宋元時期的月白、天藍、天青、豆綠釉為代表。
二是窯變彩斑釉,以宋元時期的天藍紅斑釉為代表。
三是窯變花釉,窯變花釉以宋鈞紫紅釉為代表。
上述三種鈞瓷窯變釉,以窯變花釉的藝術性為最高,因為它最能代表鈞瓷自然窯變的神韻。大多數意境圖畫,都是由窯變花釉自然形成,真正體現出鈞瓷為“火的藝術”,非人工塗畫所能比擬,是鈞瓷窯變的最高境界。這幾種窯變釉在現代均已恢復生產,並且不斷湧現出新的釉色品種。

基本成分


鈞釉的基本成分有: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鋁(Al2O3)、三氧化二鐵(Fe2O3)、二氧化鈦(TiO2)、氧化鈣(CaO)、氧化鎂(MgO)、氧化鋅(ZnO)、氧化鉀(K2O)、氧化鈉(Na2O)、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錫(SnO2)等。

主要原料


所用原料主要是各種天然礦石、人工製備原料和一些化工原料。天然礦石原料主要有長石、方解石瑪瑙石滑石、銅礦石、鐵礦石等,人工製備的原料有草木灰、牛骨灰等,化工原料主要有氧化銅、二氧化錫、氧化鋅等。
長石。鈞瓷釉用主要原料,成分比較複雜,外觀呈灰色、粉紅色、黃色等,是一種天然釉石,在加熱中起助熔劑作用。
方解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外觀呈淺黃色、白色,起助熔作用。
瑪瑙石。一種石英,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外觀呈乳白色,是形成釉玻璃狀的主要原料。在宋鈞官窯遺址內曾發現有白色瑪瑙石,可見當時已採用瑪瑙配釉。
滑石。為含硅酸鎂礦物,手摸有滑膩感,外觀呈灰白色、淺黃色等。起助熔和乳濁作用。
銅礦石。一種含銅礦石,成分較複雜,外觀呈褐黃色。起助熔和著色作用。
鐵礦石。一種含鐵的礦石,成分較複雜,外觀呈暗紫紅色。起著色作用。
草木灰。樹木草枝燃燒后形成的灰,以松木和栗木灰為最佳,灰中含硅、鈣和磷等,外觀呈青灰或黃灰色。經過加水多次漂洗,撇去浮渣,清去沉渣,炕干后才能使用。起助熔作用。
牛骨灰。牛的骨骼經高溫煅燒后粉碎製成,主要成分為磷酸鈣,外觀呈白色。起乳濁作用。
氧化銅。外觀呈黑色,粉末狀。是重要的著色元素。
二氧化錫。外觀呈淺黃或白色,粉末狀或顆粒狀。起助發色作用。
氧化鋅。外觀呈白色粉狀。起助熔和增加釉面光亮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傳統鈞釉仍以鐵元素和銅元素為主要著色原料,同時使用一些化工原料,但基礎釉料仍是當地原料。而一些窯口則對傳統鈞釉進行了創新,不僅限於天然礦物著色原料,甚至不限於鐵和銅的著色元素,開始使用更多的化工原料和色料,這一現象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

歷代特徵


宋代
鈞釉
鈞釉
宋代鈞釉釉層較厚,釉質瑩潤,層次感強,釉質較細,呈乳濁狀。從釉的風格來看,民窯色澤勻凈淡雅,釉色以天青、天藍、月白較多,有的釉色發灰,紅、紫斑及大面積紅紫色較少。施釉到圈足或不到圈足,圈足流釉及釉滴較多。官窯釉色極為豐富,大體分紅、藍、青三大類,十餘種窯變色彩。具體表現為,青藍釉施於器內,紅紫釉施於器外,也有內外皆施青藍釉的。鈞釉的銅元素在高溫氣氛下與青藍色相互融合,形成青中帶紅,紅里泛紫,紫中藏青或紅、藍、紫相間,猶如玫瑰,又像海棠,或似晚霞的瑰麗畫面。間或有葡萄紫、胭脂紅、雞血紅、丁香紫等釉色出現。在釉面上可見蚯蚓走泥紋。官鈞施釉到圈足,圈足內均刷有芝麻醬色釉。
金代
鈞釉
鈞釉
金代鈞瓷一般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不刷釉,釉色以天青、天藍為主,施釉較薄,釉色流動性較小,色彩單調,窯變效果不及宋鈞自然。
元代
釉面多棕眼,光澤較差。元代鈞瓷的釉色也很特別,大多以天藍、天青、豆青、粉青為底,紫斑濃重成形。釉汁流積如蠟淚。施釉時一般不到底,圈足內外無釉。器體表面的紫紅窯變彩斑系人為塗抹而成,色彩暗淡,顯得呆板,不及宋鈞窯變自然。其製作工藝同宋鈞相比明顯粗糙,其呈色比較濃重沉穩,鮮見有紅紫交融的玫瑰紫和海棠紅釉色。
清明民初
釉色因燒成制度的不同呈現出較大的變化。在日用瓷窯內搭燒,採用氧化焰氣氛燒制的鈞瓷,釉色多呈青、綠色,以天青、豆青、冬青、粉綠、瓜皮綠、麥芽綠、孔雀綠、銅綠為多,偶有紅色調,但發色沉穩、暗濁,而在鈞瓷窯內燒制的色澤較為鮮艷。用風箱小爐(盧鈞小窯),在還原焰氣氛下燒制的鈞瓷,呈天青、天藍、海棠紅、硃砂紅、玫瑰紅、玫瑰紫、葡萄紫等色,其精上製品,五彩燦爛,玉潤晶瑩,可與宋鈞媲美。
20世紀五六十年代
釉色因燒成方式不同大致分為三類,仿宋藍鈞釉色以天青、天藍、月白為主,在這些單色釉中偶有帶紅或紫斑者,因這些斑塊為鉻錫紅料點抹而成,發色獃滯。也有少量麥芽綠、孔雀綠、瓜皮綠釉。用風箱小爐燒制的鈞瓷,其釉色與民國時期的盧鈞風格類似,釉色光華五彩,鮮艷玉潤。以紫、紅為主,不少以沉穩雄渾的紫色調雜以紅色懸浮顆粒並輔有各種色彩的魚子紋,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20世紀60年代,釉色已由過去的單色釉為主發展為多色釉,釉質含潤,已有瑩玉透活之妙,主要有天青、天藍、月白、魚肚白、碧藍、米黃、胭脂紅、雞血紅、硃砂紅、玫瑰紅、玫瑰紫等釉色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70年代,釉色釉質渾厚、色澤自然、窯變豐富。其色以月白、胭脂紅、桃花紅、海棠紅、雞血紅、玫瑰紅、硃砂紅、火焰紅、麥芽青、天青、天藍、藏藍、玫瑰紫、茄皮紫、丁香紫為主,同時有玉白、烏金、田黃、雞油黃、寶石藍、湖藍、葛花紫、朱雀紅、寶石紅等新釉色。鈞釉已發展為五彩繽紛的多色混合釉,白、紅、黃、綠、青、藍、紫多色在一件器物上熔融交互、相映生輝,呈現出紅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的藝術效果,極盡自然界之光彩。
80年代,在傳承70年代釉色基礎上又有突破。蛇皮綠、鱔魚黃、象牙白、魚肚白、閃銀、烏金、鐵棕、古銅等釉色時有出現。同時出現了一種白、紅、黃、青、紫等多色相同,分佈均勻,名為鈞花釉的新釉種,使釉色的變化更為豐富。另外,鈞瓷特有的迸片行紋現象在這一時期表現突出。著名的迸片行紋有珍珠點、魚子粒、魚子紋、蟹爪痕、袈裟衣、冰片紋、蛛網紋、甘露紋、龜背紋、繩網紋、孔雀衣、菟絲縷、蚯蚓走泥紋、春藤紋、梅花片、百圾碎、杏雨飄、棋盤紋等。
20世紀九十年代以後
這一時期釉色大致有三種類型:
一是傳統鈞釉。即沿襲傳統的配釉方式,以鐵和銅作著色劑,但在配比的方式上有一定改進。
二是“山水紅釉”。這是一些窯口為追求類似山水的效果,有意為之的一種方式。其做法是在施以天青或月白的釉面上著意點綴數塊紫紅斑,經窯變后形似山水。它實際是金元時期窯變彩斑釉的一種更高境界。但由於有一定人為因素,不適應自然窯變的審美心理,現已不多見。
三是新鈞釉。這種鈞釉是在傳統鈞釉的基礎上,引入了景德鎮等其他名窯配釉的著色元素,使鈞釉的窯變色彩更為豐富。其色彩除紫、紅、黑、白、青等常見的釉色外,還有金黃、金紅、羅蘭紫、藏蘭、松綠等過去少見的色彩。此外,釉面窯變紋理、斑點、意境等變化更為豐富。

紋路


鈞瓷迸片行紋,主要使鈞釉燒制過程中的變化,是由鈞瓷的特殊工藝及自身特點形成的,是鈞瓷審美的主要組成部分。迸片行紋分迸片、行紋兩部分,二者成因機理密切相關,故在一起論說。著名書法家王連真曾用“波詭雲漫,玉涯金聲”讚譽這種現象。

迸片

又名開片,俗稱炸片。迸片現象是高溫下釉質與胎體固合,經降溫、冷卻后的產物,實際上是因冷卻係數不一致,造成釉面開裂的工藝缺陷,當鈞瓷作為藝術主題出現時,這一工藝缺陷因極富美學情調,卻成了鈞瓷審美的組成部分。常見的著名迸片有珍珠點、冰片紋、袈裟片、蛛網紋等。
⑴珍珠點,又稱貓眼透如意,是釉體間存在的一種閃閃發光的晶體,因似珍珠而得名。這種閃閃發光的晶體有紅、綠、藍、黃、白等色彩,隨角度不同而不同,如貓眼變幻,故名貓眼透如意。
⑵冰片紋,又稱玉暖冰河。猶如擊碎春江積冰,呈現出錯裂玉壓的美感,故名之。
⑶蛛網紋,蜘蛛食網紋的簡稱。迸片開裂猶如蜘蛛捕食時所織就的網,均勻有致,錯裂成律,粗細相間。
袈裟紋,又稱老僧衣,其迸片大多成長方形,因似和尚的袈裟,故名之。
產生這些迸片的主要原因多是釉質強硬、冷卻速度過快所致,同時它們也是產生鈞瓷“迸音”的所在。

行紋

行紋是因鈞釉厚重、多次施釉后在高溫下縱橫流淌所發生的物理、化學現象。著名的有魚子粒、魚子紋、蚯蚓走泥紋、菟絲縷、孔雀衣、蟹爪痕、龜背紋、龍涎紋、春藤紋、鳳尾紋、甘露紋、火狐紋、黃斑點、雲裳羽衣、春風化雨等。
⑴魚子粒。源於胎體中的細微氣泡未被排出釉層,密集相依於胎體的現象,因酷似魚兒排出的卵粒,故稱之為魚子粒。多因釉厚質黏、升溫過快所致。
魚子紋。釉面上呈現的斑點,因似魚子成長一段時期的膨脹體而得名。多因釉質中著色劑絡合、相依而成。
蚯蚓走泥紋。最早現於宋代,因其蜿蜒曲折,自然天成,類似蚯蚓行走過的痕迹而得名。多因底釉厚重、長久放置、裂紋隱存,在高溫下紋內氣泡蠕動,面釉填充所致。宋時,道家稱蚯蚓為“小龍”,又曰“龍子”,故奉為上品。
蟹爪痕、龜背紋、龍涎紋、春藤紋、甘露紋等類似於此成因,只是行紋分別相像於蟹爪行痕、龜背、龍涎、春藤、甘露而得名。
⑷菟絲縷。因釉質、火溫、氣氛諸多因素巧妙撮合,在高溫下兩夜分相而形成。因其呈現菟絲狀,故名菟絲縷。因絲縷均勻致顯紅色,又稱之拉絲紅。類似行紋的還有火狐衣、孔雀衣、雲裳羽衣等。
迸片行紋構成了鈞瓷特定的審美範疇,也因此成為鈞瓷的鮮紅標誌,是入選鈞瓷精品、珍品的條件。更因為它的豐富多彩,才使鈞瓷審美多樣化,在陶瓷大千世界獨樹一幟。

鑒賞


鑒賞鈞瓷,一看釉色,二看造型,三看工藝。造型如何,看后便知;工藝粗細,也不難察驗;惟有釉色,要下一定的工夫。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釉色才算是上乘的,又該如何去鑒賞呢?一般用九個字:境、變、紋、活、厚、潤、純、正、渾。
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其前提必須是通過窯變自然形成,不是人為所致。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等。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的美的享受。
活:釉面有動感,不死板。常見到的鈞瓷釉面特別漂亮,就是釉面比較活的原因。鈞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現出比較好的藝術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紋、乳釘之處釉面產生虛與實的對比美感,都與釉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變:釉面色彩變化豐富,五彩滲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時出現多種複雜的色彩,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可謂紫中藏青、青中透紅、紅中寓白、白里泛藍、藍中有綠,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變化萬千。富於變化,是藝術審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鈞瓷也不例外。
紋:釉面上出現的各種紋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紋,冰裂紋,魚子紋,龜背紋,蟹爪紋,飛瀑紋,兔豪紋,蛛網紋,流星斑,虎皮斑,雨點斑,雪花點,油滴斑,珍珠點等。這些紋路和斑點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肌理美。
厚: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厚是鈞釉的基本的特徵,釉厚更利於鈞瓷的窯變。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潤:釉質有玉的溫潤感,光澤柔和,不同於一般瓷釉賊亮的浮光,而是一種乳光,這種乳光使鈞釉的光澤如瑪瑙一般,似玉非玉勝似玉,有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
純:釉質純凈的窯變單色釉,如天藍、天青、月白、豆綠等,色純而不雜。釉具有前述厚、潤活的特點,釉面往往有開片紋路,欣賞起來有純凈的美感。
正:釉面顏色純正。例如紅色就要鮮艷好看,或如雞血、或如海棠、不能發烏。釉面缺少變化色又不正的鈞瓷就太一般了。嬌艷的釉色明快點,老辣的釉色深沉點,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渾: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釉層渾勻一致,無局部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徵之一。
鑒賞一件鈞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九個字去分析,基本就能分出優劣來。但應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件鈞瓷都具備上述九個特點,如窯變單色釉就沒有“境”和“變”二字,所以有時也不能強調一件好的鈞瓷非要這九個特點同時都具備不可。

鑒賞圖冊


鈞釉鑒賞圖冊
鈞瓷釉色鑒賞
鈞瓷釉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