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4條詞條名為白雲村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黎城縣洪井鄉白雲村
-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白雲村
- 雲南省昆明馬金鋪鄉白雲村委會
- 湖北省大冶市金山店鎮白雲村
- 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
-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馬金鋪街道白雲村
- 貴州省仁懷市後山鄉白雲村
-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白雲鎮白雲村
-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白雲村
- 雲南省彌渡縣苴力鎮白雲村
- 山西省五台縣陽白鄉白雲村
- 浙江省桐廬縣橫村鎮白雲村
- 安徽省樅陽縣陳瑤湖鎮白雲村
- 雲南省宣威市東山鎮白雲村
- 雲南省昭通永善縣伍寨鄉白雲村委會
- 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白雲村
- 雲南省箇舊市賈沙鄉白雲村
- 雲南省屏邊縣白雲鄉白雲村
- 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白雲村
- 雲南省大理南澗縣南澗鎮白雲村委會
- 貴州省開陽縣城關鎮白雲村
- 安徽省太湖縣江塘鄉白雲村
- 福建省永泰縣白雲鄉白雲村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白雲村
- 湖南省桂陽縣仁義鎮白雲村
- 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白雲村
- 湖南省汝城縣小垣鎮白雲村
- 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下轄村
- 廣東省潮安縣登塘鎮白雲村
- 雲南省建水縣岔科鎮白雲村
- 峨山縣岔河鄉文山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白果鄉白雲村
- 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雙江鎮白雲村
- 湖北隨州市隨縣萬和鎮白雲村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貓場鎮白雲村
- 山西省和順縣義興鎮白雲村
- 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白雲村
-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鎮下轄村
- 雲南省彌勒市虹溪鎮白雲村
- 貴州黔南州平塘縣牙舟鎮白雲村
-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下轄村
- 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鎮下轄村
-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雲村
- 安徽省廣德縣邱村鎮白雲村
白雲村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馬金鋪街道白雲村
白雲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馬金鋪街道,屬於半山區。位於馬金鋪街道東部。國土面積14.40平方公里,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70戶,有鄉村人口3251人,其中農業人口3251人,勞動力198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34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614.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665元。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85.00畝(其中:田127.00畝,地2,358.00畝),人均耕地0.78畝,主要種植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4,71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62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04畝,主要種植水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0.00畝,其他面積3,900.00畝。有石料等資源。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14.1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31.15萬元,畜牧業收入93.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71頭,肉羊171頭);第二、三產業收入4,470.00萬元,;工資性收入2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65.00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2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及省內。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50.00萬元。
該村現有農戶1070戶,鄉村人口3251人,其中男性1577人,女性1674人。其中農業人口3251人,勞動力198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08人;享受低保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5個垃圾集中堆放場點。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雲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馬金鋪鄉中學。距離中學4.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51 人,其中小學生491人,中學生160人。
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0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86.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51.00萬元,有固定資產375.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的方式公開。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有1066戶飲用井水,有1066戶通電,有39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31戶。
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3輛,拖拉機182輛,摩托車408輛。
全裝有太陽能農戶444戶;建有小水窖197口;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9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91人,黨員中男黨員73 人,女黨員18人。設有團支部1個,有團員31人。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地處半山區,水利灌溉不方便,群眾增收困難,集體經濟簿弱,二、三產業發展較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招商引資,發展二、三產業,增加集體經濟。調整種植業結構,使群眾增產增收,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