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4條詞條名為白雲村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黎城縣洪井鄉白雲村
-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白雲村
- 雲南省昆明馬金鋪鄉白雲村委會
- 湖北省大冶市金山店鎮白雲村
- 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
- 雲南省昭通永善縣伍寨鄉白雲村委會
-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馬金鋪街道白雲村
- 貴州省仁懷市後山鄉白雲村
-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白雲鎮白雲村
-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白雲村
- 雲南省彌渡縣苴力鎮白雲村
- 山西省五台縣陽白鄉白雲村
- 浙江省桐廬縣橫村鎮白雲村
- 安徽省樅陽縣陳瑤湖鎮白雲村
- 雲南省宣威市東山鎮白雲村
- 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白雲村
- 雲南省箇舊市賈沙鄉白雲村
- 雲南省屏邊縣白雲鄉白雲村
- 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白雲村
- 雲南省大理南澗縣南澗鎮白雲村委會
- 貴州省開陽縣城關鎮白雲村
- 安徽省太湖縣江塘鄉白雲村
- 福建省永泰縣白雲鄉白雲村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白雲村
- 湖南省桂陽縣仁義鎮白雲村
- 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白雲村
- 湖南省汝城縣小垣鎮白雲村
- 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下轄村
- 廣東省潮安縣登塘鎮白雲村
- 雲南省建水縣岔科鎮白雲村
- 峨山縣岔河鄉文山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白果鄉白雲村
- 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雙江鎮白雲村
- 湖北隨州市隨縣萬和鎮白雲村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貓場鎮白雲村
- 山西省和順縣義興鎮白雲村
- 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白雲村
-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鎮下轄村
- 雲南省彌勒市虹溪鎮白雲村
- 貴州黔南州平塘縣牙舟鎮白雲村
-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下轄村
- 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鎮下轄村
-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雲村
- 安徽省廣德縣邱村鎮白雲村
白雲村
雲南省昭通永善縣伍寨鄉白雲村委會
白雲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2.00公里,國土面積40.00平方公里,海拔2815.00米,年平均氣溫6.00℃,年降水量122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7957.00畝,其中人均耕地3.27畝;有林地19020.00畝。全村轄2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06戶,有鄉村人口2431人,其中農業人口2431人,勞動力14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64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0.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白雲村[雲南省昭通永善縣伍寨鄉白雲村委會]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57.00畝(其中:田0.00畝,地7957.00畝),人均耕地3.2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902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無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420.00畝。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0.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3.51萬元,畜牧業收入265.1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40頭,肉牛221頭,肉羊2880頭);林業收入0.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50萬元,工資性收入37.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9.0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7.3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5人,在省內務工66人,到省外務工79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0.8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506戶,共鄉村人口2431人,其中男性1285人,女性1146人。其中農業人口2431人,勞動力1460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0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2.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0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854.5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雲小學,中學生就讀到伍寨附中。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98人,中學生63人。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42人,黨員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2人。團員0人。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衛生、教育文化等建設基礎薄弱,群眾科學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二是今年受到冰凌雪災的侵襲,農村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較差,市場信息不靈,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化程度較低;三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一、認真抓好災后重建恢復工作,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維護,努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將群眾損失切實降到最低限度;二是要引導農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推動產業化特別是農業、畜牧業產業發展進程,進一步搞活農村經濟,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多渠道經營;三是要加大民族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宏揚彝族月琴、二胡和旅遊等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充分發揮地方民族區域優勢,拉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