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4條詞條名為白雲村的結果 展開

白雲村

雲南省彌渡縣苴力鎮白雲村

該行政村隸屬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苴力鎮,地處苴力鎮東邊,距苴力鎮政府所在地7 公里,到苴力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8公里。東鄰白邑,南鄰先鋒,西鄰苴力,北鄰寅街栗樹。轄羅臘、西村、小村等6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2017年年末總戶數1114戶,有鄉村人口3688人,其中農業人口3688人,勞動力243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97人。、

全村國土面積18.08 平方公里,海拔1440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總面積2081畝(其中:田1494 畝,地587畝),人均耕地0.55 畝,主要種植水稻、大麥等作物;擁有林地面積1547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8畝,其中養殖面積108畝;荒山荒地2923畝,其他面積6535.7畝。礦產資源有煤炭、石灰石

自然資源


白雲村國土面積18.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81畝、林地面積15477畝,以傳統種植業為主,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
1. 土地資源:白雲村民委員會國土面積18.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81畝、林地面積15477畝。人均佔有耕地0.56畝,人均林地面積4.2畝。
2.水利資源:白雲村地處山間河谷,轄區內有白雲河,但水利資源貧乏,旱季無水灌溉、雨季排水困難,而且泥石流災害頻發、水土流失嚴重。
3.礦產資源:白雲村境內東邊有無煙煤資源,西部有石灰石資源。
4.氣候土壤:年平均日照10小時,年平均晴天日數為296天,年平均陰天數為69天,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2℃,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土壤多為中性,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瓜果,養殖生豬、牛、羊等家等畜。

基礎設施


截止2017年底,全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已安裝路燈。農戶住房大都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3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水泥路面;有鄉村客運車站1個,新建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51輛,拖拉機36輛,摩托車26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00畝,有效灌溉率為52.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0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1畝。

基層組織


該村下設黨總支1個,黨支部15個。目前共有黨員142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占黨員總數的1.4%;女黨員32名,占黨員總數的22.5%;35歲以下的黨員27名,占黨員總數的19%;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9名,占黨員總數的6.3%;外出流動黨員15名。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45人。
白雲村黨總支部,設黨總支書記1人,總支委員7人,有黨員149人,下設15個黨支部。村委會下轄15個村民小組,設村委會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會委員5人;村務監督委員會設主任1人,委員2人。

經濟社會


交通水利:白雲村民委員會,距離苴力鎮政府7公里,距縣城18公里,分別有柏油路可通達;六個自然村都村村通硬化道路,但路面狹窄、通行困難。水利資源貧乏,水利基礎設施落後,無工程蓄水,旱季無水灌溉、雨季排水困難。
經濟收入:2016年末,全村經濟總收入25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57元。其中,除去政策性惠農收入和高物價成本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大麥、蠶豆等為主。2015年,全村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62畝,糧食產量272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735公斤;大牲畜存欄6600頭,出欄11764頭;其中,生豬存欄5015頭、出欄10577頭,羊存欄338隻、出欄423隻。
社會事業:全村有1所完全小學,在校學生共195人,有教師14人;有1個村級衛生室,有村醫3名,六個自然村有文化活動場所。

脫貧攻堅


一、基本情況
白雲村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450戶1636人,到2017年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45戶884人,是全省扶貧工作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村。
1.羅臘村: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耕地面積153畝,有農戶86戶人口268人,其中:2013年建檔立卡戶30戶116 人,2017年在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15戶57人。
2.大村: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耕地797畝,有農戶420戶,有人口1435人,其中:2013年建檔立卡戶180戶613人,2017年在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92戶311人。
3.西村: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7戶,有人口546人,有耕地241畝,其中:2013年建檔立卡戶61戶234人,2017年在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30戶116人。
4.矣者棚: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5戶,有人口166人,有耕地145畝,其中:2013年建檔立卡戶22戶80人,2017年在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10戶37人。
5.小街: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2戶,有人口173人,有耕地138畝,其中:2013年建檔立卡戶19戶72人,2017年在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9戶32人。
6.小村: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53戶,有人口1118人,有耕地607畝,其中:2013年建檔立卡戶138戶521人,2017年在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89戶331人。
二、貧困現狀
(一)、貧困現狀分析
由於受歷史、自然、思想觀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白雲村農業基礎設施滯后,經濟基礎薄弱,規模經營尚未起步,支柱產業尚未形成,經濟結構單一,經濟發展層次低、發展緩慢。
一是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2016年,全村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557元,低於國家扶貧標準,是全縣44個貧困行政村之一。2013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450戶1636人,2017年在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245戶884人。目前在冊的建檔立卡戶都是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戶。其中:住房困難戶103 戶、360人,因病致貧 4 戶11人、因殘致貧10戶28人、因學致貧8戶27人、缺技術54戶210人、缺發展資金的203戶752人。
二是基礎設施薄弱、自然災害頻發。從交通建設看:雖然村村通路,但路面狹窄、通而不暢;特別是貫穿全村、內引外連的唯一一條主路,僅夠一輛車通行,群眾出行仍存在困難。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看:白雲村地處山間溝谷區,缺水又無工程蓄水,河道、溝道、溝渠老化堵塞,旱季無水灌溉、雨季排水困難,既影響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又嚴重製約了經濟林果業的發展。全村幾片主要農田耕種區沒有機耕路,田間勞作靠驢馱人挑,勞動生產率低。白雲大村、羅臘村地處地質滑坡、泥石流災害地帶,嚴重影響著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教育、衛生、文化、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務發展滯后。教育方面:教育設備落後,師資數量、質量有待提高,學校無運動場。衛生方面:村級醫療衛生服務不夠完善,房屋、醫生、儀器、設備無法滿足村民看病需求。文化方面:村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開展文化活動較少。科技方面:農業實用技術普及率低,科技含量不高。信息方面:村民各類信息來源主要是看電視、聽傳言、聽廣播,信息相對閉塞,思想觀念落後。
四是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困難。生產方式以傳統耕作為主,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無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
(二)貧困原因分析
1.缺主導產業致貧。白雲村屬於典型山間溝谷地區,旱地多水田少,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瓜豆、薯類、蔬菜等,缺少能夠穩定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煤炭開採政策受限后,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幾乎為零,傳統生產方式只能維持基本生活和簡單再生產。
2.缺水利設施致貧。全村無工程蓄水、無重點灌溉設施、無重點溝渠工程,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靠天吃飯。全村人畜飲水設施老化,人畜飲水難以有效保障,其中羅臘村需要項目投資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3.缺農科技術致貧。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佔3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6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短,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方式、新觀念速度慢,農業生產科技運用率低,缺少技能型勞動力,其中缺少技術致貧53戶。
4.缺青壯勞力致貧。扶貧大數據平台顯示,白雲村缺勞力致貧達到 167戶、580人,分別占建檔立卡貧困戶450戶的37%,在轉走訪過程中群眾反映,由於缺乏生產發展資金和致富技術,大多數青壯勞動力不得已外出務工,因無專業技術收入不高,目前居家多為老人和兒童,農業生產發展受限。
5.缺發展資金致貧。從大數據平台看,全村缺資金致貧163 戶。大多數農戶種植、養殖規模只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表面上資金需求量不大。但是,在轉、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群眾反映擴大種植、養殖規模貸款困難,抵押物少、受信額度小、用款周期短、利息高,群眾承受能力有限。
總體來講,白雲村除以上原因外,還有因大病致貧4戶、因殘疾致貧10戶、因就學致貧8 戶、因地處地質滑坡、泥石流災害地帶需要易地搬遷71戶271人,同時,由於水利資源貧乏,旱季無水灌溉、雨季排水困難,乾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不足等,導致區域內資源型、素質型、條件型、結構型貧困交織,致貧原因複雜多樣。
白雲行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致貧原因情況統計
(2017年在冊根據扶貧大數據平台)
主要致貧原因戶數(戶)人數(人)備 注
因病411
因殘1028
因學827
需改善供水30116羅臘村
缺技術54210
缺勞動力720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業生產缺勞動力
缺資金203752
住房困難103360
(三)發展機遇分析
1.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經過多年來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及扶貧開發項目資金的支持,為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貧困群眾脫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特別是經過前幾年的扶貧攻堅工作,基礎設施有所改善,發展後勁有所加強,各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加之廣大基層幹部、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願望迫切,積極性高,為白雲村脫貧出列定了基礎。
2.白雲村地處山間河谷地區,立體氣候明顯,光熱資源充足,很多的坡、台地面積面適宜種植核桃、石榴以及各種水果;生豬、肉牛、土雞等養殖有一定基礎,有發展生態綠色農產品生產、優質畜禽養殖的潛力,有走龍頭帶農戶規模化經營,培植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條件。
3.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共同作用,項目資金重點傾斜支持,提振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士氣。同時,省州、縣掛鉤幫扶單位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落實幫扶措施的,並重點在衛生健康扶貧、金融投入扶貧方發揮優勢,為白雲村如期脫貧致富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脫貧思路和路徑
(一)、白雲村精準脫貧總體思路
按照“以點帶面、整村推進,種養結合、長短互補、村風文明、山綠村美”的脫貧思路,積極配合抓好小村箐水庫建設,按時完成白雲大村易地搬遷、第三批貧困自然村整村推進、村衛生室、公益性綜合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增強發展後勁。以培植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為引領,著力抓好枇杷、無筋豆種植和生豬、肉牛及土雞養殖為重點的產業發展,培育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加大貧困戶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確保貧困戶年內經濟收入增加。建立貧困戶和貧困村經濟發展長效機制,著力抓好村風文明建設,深化基層黨建扶貧“雙推進”,完善村規民約,構建“山綠村美、和諧幸福”的新農村。
(二)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標準
1.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標準
2.按照貧困戶脫貧認定6項內容及標準要求,加大幫扶力度,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確保2017年底脫貧。
3.白雲行政村貧困退出標準按照貧困村退出考核9項內容及標準要求,加強脫貧攻堅增收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確保2017年底退出。
(三)白雲行政村精準脫貧路徑
白雲行政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採取完善思路繪製藍圖、細化路徑貧困退出、鞏固提升全面小康3個階段推進。
1.完善思路繪製藍圖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州、縣、鎮掛鉤單位指導下,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組幹部,進村入戶深入調研、地頭田間踏勘、召開座談會,充分聽取幹部群眾意見,認真分析致貧原因、梳理髮展思路、研究脫貧對策、細化發展目標,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緊扣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的標準和要求,結合村情社況繪製發展藍圖——《彌渡縣苴力鎮白雲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行動方案(2017——2020年)》。
2.細化路徑貧困退出
2017年是白雲脫貧出列年,針對白雲行政村致貧原因,採取實事求是的方式,用好用活用足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方針政策、扶持措施和攻堅手段,細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1)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大力實施“一村一業、一村多品”產業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參與1—2個增收項目,做到產業扶持全覆蓋,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補助達到3000元以上。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電商扶貧”,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培育全村經濟發展主導產業,促進全體群眾增收致富。
(2)轉移就業培訓一批。加強對全村青壯勞動力培訓力度,通過勞動力引導性技術、職業技能、致富帶頭人等專業技能培訓,解決1000人(次)缺農科技術、缺務工技能的問題。
(3)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年內完成71戶271人搬遷,建設2個安置新村。抓好貧困戶危房改造、抗震安居、特困戶住新房等項目,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安全穩固的住房。
(4)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完善貧困家庭大學生的資助體系,力爭對考取大學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生給予補助。協調有關職業技能學院,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意願接受培訓的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實現職業技能培訓全覆蓋,將有意願接受培訓的新增貧困勞動力優先納入勞動預備制培訓。
(5)健康救助脫貧一批。推進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大病保險和重大疾病救助工作,資助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實現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全覆蓋。
(6)生態保護脫貧一批。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坡耕地綜合整治。採取林果種植、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促進生態自然修復。
(7)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把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低保標準。
(8)社會幫扶脫貧。完善社會支持體系,搭建社會參與平台,暢通社會參與渠道,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作用,實現社會力量幫扶全覆蓋,社會幫扶工作常態化。
3.鞏固提升全面小康
2018至2020年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的鞏固提升期,也是確保白雲村與全鄉、全縣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1)建立健全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鞏固制度。一是健全領導機構。成立白雲村後續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脫貧攻堅的後續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部署、督促檢查等工作。二是做好脫貧期完成項目的鞏固提升工作,特別是做好產業發展項目的管理和撫育,確保產生增收效益。三是完善制度。進一步完善針對性強、可操作、好執行的村規民約,用制度鞏固提升產業發展、到戶設施和公共設施管理使用效果,發揮“雙推進”建設作用,鞏固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成果。
(2)加強鞏固提升期項目建設進度。組織實施好行動方案明確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確保群眾生產發展和生命安全;進一步做好進村道路硬化,確保群眾出行方便、家用物資供給、農副產品入市便捷;進一步做好村內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和鞏固美麗新村建設成果;積極配合抓好小村箐水庫及配套工程建設,徹底解決白雲村無工程性缺水問題。
(3)強化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使用群眾主體作用。群眾是各類脫貧攻堅項目的建設者、管理者、受益者,大部分工程建設完成後,按照規定要移交群眾自行管理使用,因此要通過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方式,集中民意,形成制度,強化管理。健全完善飲水工程管理協會、道路管理協會、村莊環境衛生管理協會、產業發展經營管理協會等村民自我管理組織,進一步動員群眾自發組織起來共同管理好各項公共設施,組織開展“衛生庭院”、“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創評活動,激發群眾參與管理的自覺性、主動性。
四、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要求,以“兩不愁、三保障”和村出列、戶脫貧的基本標準,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方式,突出機制創新、資源整合、產業發展、村容整治、素質提升、組織建設等重點,紮實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增收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和能力素質提升等工作,確保白雲村脫貧出列、為實現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打牢堅實基礎。
(二)工作原則
1.堅持“三委”主導,聚集各方力量。村“三委”是脫貧攻堅的領導集體和責任主體,是脫貧攻堅的前線指揮部,聚集村、組、掛鉤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形成村、組、貧困戶主動,部門支持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是長期扶貧開發實踐的成功經驗,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措施。
2.堅持精準扶貧,著力改善民生。在打贏扶貧攻堅戰中,必須結合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具體實際,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堅持以造血式扶貧為主、堅持總體規劃、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全面發展的做法,把提高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急需、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著力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為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奠定物質和精神基礎。
3.堅持自力更生,強化掛包幫扶。把“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和政府、社會扶貧攻堅項目資金投入與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勞動致富精神有機結合,發動貧困群眾“自己家園自己建、自己事業自己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群眾將“要我發展”轉為“我要發展”,充分發揮貧困群眾脫貧發展的主體作用。
4.堅持轉變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立足白雲村資源優勢,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培植支柱產業,實現農民增收。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新房、新村、新景”和“新產業、新生活、新發展”。
5.堅持鼓勵探索,創新扶持模式。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結合白雲村實際,大膽創新探索脫貧發展路子,制定有效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率,由“輸血”扶持轉入“造血”扶持。堅持試驗示範先行,由點及面,逐步實現全面覆蓋,最終實現全面脫貧發展。
(三)發展目標
按照精準扶貧六到村戶和“新產業、新發展、新生活”的總體目標,通過1年建設,3年鞏固提升,到2020年白雲村實現自然村五通、農戶五有、全村五達到的具體目標。
1.自然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所在村,“五通”,即:
——通道路。6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進村道路硬化全覆蓋,實現通達通暢。
——通電力。村農網改造升級全覆蓋,群眾生產生活用電有保障,實現同網同價。
——通飲水。全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通廣電。廣播電視進村入戶,確保有條件的群眾能夠收聽、收看中央、雲南省廣播電視頻道。
——通網路。網際網路寬頻村村通,村委會有電子商務平台。手機通訊信號自然村全覆蓋。
2.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實“五有”。即:
——有房住。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特困戶住新房和抗震安居工程項目的實施,對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確保戶均有一套安全、穩固的安居房。
——有產業。戶均有一項以上增收產業,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增收產業發展規劃要全覆蓋。
——有學上。按照基礎教育布局,確保農戶孩子,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就近上學前班、上小學、上中學,合理負擔上學費用。
——有就醫。村委會衛生室,要按照“三房一室”規定,配備基本藥品和醫療設備,有合格鄉村醫生,提高農村健康服務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基本要求。
——有技能。加強農村適用技術、就業技能、“兩後生”職業能力的培訓和教育,每個勞動力至少學會和掌握一門以上致富的實用技術。
3.全村到2017年末或者2020年前,必須做到“五達到”,並持續發展。即:
——收入指標達到。到2017年末或2020,全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指標達到縣平均水平。
——脫貧目標達到。到2017年末,全村達到如期實現貧困村摘帽、貧困人口脫貧目標要求,確保全村貧困人口比重下降到5%以下,2017年絕對貧困現象消除。
——服務指標達到。建立健全完備的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全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達到全縣平均水平。
——法治指標達到。建立健全各項村規民約,並有效執行,農村治安秩序井然,村民和村幹部因違法犯罪現象減少或零發生為率,依法依規治村,成為法依治國的前提和堅實基礎。
——文明指標達到。全村居住環境優美、衛生整潔,成為鄉村文明、整潔宜居的新農村;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勞動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精神文明全面展現;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家庭團結、鄰里和睦、習慣科學的文明村風譽滿全村。
五、建設任務
(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村內主幹道拓寬改造,村、組內道路硬化、村內入戶道路硬化、農田水利建設、泥石流滑坡綜合治理、信息網路建設等項目。
1、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擴寬、改造村內主幹道2500米。
(2)、新修小箐路(小村箐水庫配套工程):村委會至小村箐水庫主路4公里,路面硬化及兩邊擋牆。
(3)、村內道路硬化:完成第三批貧困自然村整村推進項目3個。即:大村硬化村內道路1528平方米;小村1483平方米;羅臘村1350平方米。
(4)、修建機耕路 5000米。
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1)、重點工程建設:積極配合抓好小村箐水庫及配套工程建設;
(2)、人畜飲水工程:完成羅臘村人畜飲水改造提升工程,架設主引水管5千米;改造、更新白雲村人畜飲水主管道。
(3)、河道治理工程:白雲河道治理4500米,白雲大村異地搬遷點改河450米。
3、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大村四個組71戶、27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
4、信息化網路建設:全村15個村組光纖接入和信息網路平台建設,提高通訊網路優質服務水平,搭建農產品銷售電商平台。
專欄1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建設地單位建設規模開工年度
主幹道擴寬、改造小街村至白雲大村25002017-2020
新修村組路小村公里42017
村內道路硬化大村、小村、羅臘村平方米43612017
飲水工程羅臘村公里52017
搬遷點改河大村異地搬遷點4502018
河道治理白雲河河道治理45002017-2020
機耕路建設大村、西村、小村11個村民小組公里52017-2020
易地搬遷大村4個村民小組712017
信息化網路建設羅臘村等15個村民小組12017-2018
(二)產業發展增收工程
增收產業發展,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運輸)等項目。主要任務是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育增收產業,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收入。
1.種植業:發展枇杷種植145畝,種植葡萄300畝,種植無筋豆種植1000畝,蔬菜(大棚)200畝,組建產、供、銷一體的香櫞種植銷售合作社一個,引導發展種植香櫞種植500畝。
2、養殖業:扶持具有一定規模的生豬養殖戶20戶,發展能繁母豬400頭,年出欄肥豬(仔豬)11000頭;引導肉牛(羊)集中飼養示範戶10戶,帶動發展肉牛養殖500頭、商品羊出欄500支;採取生態放養的方式,在15個村小組發展養殖生態雞50000羽;
3、金融資產收益:新建1100標準化大棚兩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每戶年增收3000元。
專欄2:增收產業發展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建設地單位建設規模開工年度
枇杷、無筋豆、蔬菜經濟林果種植羅臘村等15個村民小組枇杷種植145畝、種植葡萄300畝,無筋豆種植1000畝、蔬菜大棚200畝、經香櫞500畝2017-2018
生豬(能繁母豬)、生態雞、肉牛(羊)養殖羅臘村等15個村民小組頭、只、羽出欄肥豬(仔豬)11000頭髮展能繁母豬400頭;肉牛存欄500頭;商品羊出欄500隻;養殖生態雞50000羽2017
正大模式項目羅臘村等15個村民小組個、戶新建大棚2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2017
(三)人居環境改善工程
人居環境改善建設,包括公益性項目和入戶性項目,著力改善農村群眾居住條件和生產生活環境,努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特困戶住新房、抗震安居工程建設,消除農村危房,整治村容村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1、易地搬遷配套工程建設:完成大村易地搬遷點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把易地搬遷安置點建成新農村示範點。
2、安居工程建設: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88戶;完成特困戶住新房15戶。
3、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衛生公廁3個,規範垃圾清運、處置;啟動農村污水處理。
4、太陽能熱水器:涉及15個村小組,安裝太陽能熱水器200台(套)。
專欄3:人居環境改善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建設地單位
建設
規模
開工年度
搬遷點公共設施配套建設大村易地搬遷點12017-2018
衛生公廁村委會、大村、小村32018
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大村、小村12018-2020
垃圾清運處置系統建設羅臘等15個村民小組12016-2020
危房改造工程羅臘等15個村民小組882017
特困戶住新房特困戶住新房152017
太陽能熱水器羅臘等15個村民小組1002017
(四)基本公共服務工程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教育、衛計、科技、文化和新農村及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
1、教育:規劃實施白雲完小運動場建設。
2、衛計:完成村衛生室建設180平方米。
3、公共服務:完成公益性綜合服務室建設300平方米。。
4、亮化工程建設:安裝路燈200盞。
5、文化建設:建設一個村文化健身小廣場。
專欄4:基本公共服務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建設地單位建設規模開工年度
教育白雲完小運動場平方米65002018-2020
衛計白雲村衛生所平方米1802017
綜合服務室白雲村委會3002017
文化健身廣場村委會、12018
亮化工程建設大村、小村2002017-2018
(五)能力素質提升工程
能力素質提升,包括引導性適用技術培訓、專項職業能力培訓和雨露計劃—職業技術、技能教育培訓,教師培訓計劃等等項目。
1.引導性適用技術培訓。有計劃對4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別是53戶缺技術的建檔立卡戶中無技能的普通勞動力進行引導性適用技術培訓,著力提高貧困戶產業發展能力和轉移務工能力,開展農村農業實用技術、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能和創業培訓,深入推進科普進村入戶,提高群眾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
2.雨露計劃—職業技術、技能教育培訓。有針對性的對初中、高中畢業后未就業人員開展以思想教育為主,以先進技術技能為輔的技能培訓,著力培養一支適應我村新農村建設需要的實用人才隊伍。
專欄5:能力素質提升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建設地單位建設規模開工年度
引導性實用技術培訓羅臘村等6個貧困自然村人次10002017-2018
兩後生職業技術、技能培訓羅臘村等6個貧困自然村人次802017-2018
六、投資概算
(一)總投資規模
白雲村精準脫貧發展規劃,總投資13590.58 萬元,其中各級政府政策性投入及各部門整合資金11264.9萬元,農戶和受益群眾自籌及投勞折資1305.68萬元,金融信貸資金1020萬元,。
脫貧期(2017年):項目投資規模5979.68萬元,其中各級政府政策性投入及各部門整合資金 3784萬元,金融信貸資金990萬元,群主自籌及投勞折資1205.68萬元。
鞏固期(2018--2020):項目投資規模7610.9萬元,其中各級政府政策性投入及各部門整合資金7480.9萬元,金融信貸資金30萬元,群主自籌及投勞折資100萬元。
(二)、五大發展任務投資概算
-----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投資
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新修村組路、村內道路硬化、村內入戶道路硬化和水利建設、易地扶貧搬遷、信息網路建設等項目。概算總投資 11209.58萬元,其中:上級補助 9968.9萬元,群眾自籌820.68萬元,金融貸款420萬元。
1、道路建設總投資824.88萬元,其中其中上級補助790萬元,群眾自籌34.88萬元。
(1)、擴寬、改造村內主幹道2500米,概算投資250萬元。
(2)、新修村組路4公里(小村箐水庫配套工程),概算投資300萬元。
(3)、村內道路硬化。建設大村、小村、羅臘三個村第三批貧困自然村整村推進項目村內道路硬化4361平方米,投資94.88萬元,其中上級補助90萬元,群眾自籌4.88萬元。
(4)、機耕路建設5000米,概算投資18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150萬元,群眾自籌30萬元。
2.水利建設總投資8756.7萬元,其中上級補助8730.9萬元,群眾自籌25.8萬元。
(1)、小村箐水庫建設總投資8060.9萬元,其中主體工程投資6760.9萬元;溝道配套工程投資1300萬元。
(2)、人畜飲水工程。概算投資85.8萬元。羅臘村35.8萬
元,其中上級補助35萬元,群眾自籌0.8萬元;村委會主管道更投資5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45萬元,群眾自籌5萬元。
(3)、河道治理總投資610萬元。白雲河道治理4500米,45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440萬元,群眾自籌10萬元;大村易地扶貧搬遷點改河工程投資16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150萬元,群眾自籌10萬元。
3、大村易地扶貧搬遷71戶,概算總投資1482萬元,其中上級補助352萬元,群眾自籌710萬元,金融貸款420萬元。
4、信息化網路建設。全村15個組光纖接入和網路信息平台建設。概算投資150萬元;其中政府(企業)投資100萬元,群眾(業主)自籌50萬元。
-------增收產業發展工程投資
增收產業發展,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和正大模式(金融資產)增收等項目。主要任務是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相關農戶培育增收產業。概算投資1071萬元,其中省級部門資金257萬元,業主群眾自籌資金214萬元,金融支持貸款600萬元。。
1、種植業總投資351萬元,其中引導性政策補助157萬元,群眾自籌94萬元,金融支持貸款,100萬元。
(1)、枇杷種植145畝:總投資11萬元,其中上級補助7萬元,群眾自籌4萬元。
(2)、無筋豆種植1000畝:總投資40萬元,引導性政策補助10萬元,群眾自籌20萬元,金融支持貸款10萬元。。
(3)、引導發展蔬菜大棚200畝:、總投資200萬元,引導性政策補助100萬元,群眾自籌50萬元,金融支持貸款50萬元。
(4)、種植香櫞500畝:總投資100萬元,引導性政策補助40萬元,群眾自籌20萬元,金融支持貸款40萬元。
2、養殖業總投資420萬元,其中引導性政策補助100萬元,群眾自籌120萬元,融支持貸款200萬元。。
(1)、養殖生豬(能繁母豬),其中:生豬出欄(仔豬)11000頭;養殖能繁母豬400頭,總投資260萬元,引導性政策補助80萬元,群眾自籌80萬元,金融支持貸款100萬元。
(2)、肉牛(羊)養殖,其中:肉牛出欄500頭;羊500支,總投資160萬元,引導性政策補助20萬元,群眾自籌40萬元,金融支持貸款100萬元。
3、正大模式項目總投資300萬元,融支持貸款300萬元。
-----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投資
人居環境改善,包括公益性項目、入戶項目等。總投資1025萬元,其中上級政策性資金補助789萬元,群眾自籌資金236萬元。
1、公益性項目總投資90萬元。
(1)、路燈安裝:在11個組安裝太陽能路燈200盞。概算投資60萬元。
(2)、公廁建設:村委會、大村、小村建設3個公廁,共建概算投資30萬元。
2.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總投資505萬元。
(1)、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1項概算投資100萬元。
(2)、垃圾清運處置系統建設。垃圾清運處置系統建設1項。概算投資50萬元。
(3)、大村異地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總投資355萬元。
3、入戶項目總投資430萬元,其中政策補助194萬元、群眾自籌236萬元。
(1)、貧困戶危房改88戶,總投資264萬元,其中政策性補助88萬元;農戶自籌176萬元。
(2)、抗震安居工程加固20戶,總投資6萬元。
(3)、特困戶住新房15戶,總投資120萬元,其中政策性補助90萬元;農戶自籌30萬元。
(4)、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00台,概算投資40萬元,其中補助10萬元、群眾自籌30萬元。
-----基本公共服務工程投資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教育、衛計、公共服務、文化等項目,總投資概算投資26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230萬元,村委會自籌30萬元。
1、教育:白雲完小運動場建設,概算投資15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130萬元、自籌20萬元。
2、衛計:村衛生室建設180平方米,概算投資25萬元,其中上級補助20萬元、自籌5萬元。
3、公共服務:公益性綜合服務室建設300平方米,概算投資35萬元,其中上級補助30萬元、自籌5萬元。
4、文化建設:新建村文化健身廣場,總投資50萬元。
-----能力素質提升工程投資
能力素質提升,包括引導性適用技術培訓、雨露計劃—職業技術、技能教育培訓。概算投資25萬元,其中上級補助20萬元,村委會自籌5萬元。
1、引導性適用技術培訓。對全村100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個無技能的普通勞動力進行引導性適用技術培訓。概算投資20萬元,其中補助15萬元。
2、雨露計劃—職業技術、技能教育培訓。對全村初中、高中畢業后未就業人員80人,進行職業技術和技能培訓。概算投資5萬元,其中補助5萬元。
(三)、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通過白雲村脫貧規劃的實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白雲村基礎實施脆弱的狀況,為後續建設和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通過項目建設可為今後開闢貧困山區多渠道扶貧開發方式提供可複製的新樣板,推動全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隨著國家對產業的重視、關心與支持,大力發展產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探索一條把農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可持續發展的精準扶貧新路子。
白雲村脫貧規劃實施后,基礎設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以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交通運輸業等將成為白雲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以上項目產生效益后,每年可增收1200萬元,人均純增收近3000元以上。
2、社會效益
通過白雲村脫貧規劃的實施,不僅可以切實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一是可以使黨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讓貧困地區群眾對未來充滿信心,從而提高貧困農戶的生產經營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二是增加農村勞動力的社會就業機會。實施項目將為項目區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減輕當地人口對土地的依賴,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當地能找到適宜的就業機會,有助於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三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項目實施后,可以促使項目區農業生產結構趨於合理,改變單一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促進農林牧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通過項目的實施,有利於農村土地流轉,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增加土地效益。
3、生態效益
白雲村脫貧規劃的實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白雲村的生態環境加以改善,水土流失有很好的防範和保護作用,對山區農田、耕地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積極促進實施區生態建設的開展,對維護生態平衡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有效地改善全村的生態環境,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4、扶貧效益
白雲村脫貧規劃輻射全村15個村民小組,對全村脫貧致富奔小康起到重要作用,項目實施將進一步增強白雲村貧困農戶發展後勁,達到“新產業、新發展、新生活”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快全村貧困人口脫貧進程,使其成為產業發展、生態良好、民生改善、生活富裕、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預計項目實施完成後貧困發生率將下降到5%以下,貧困村摘帽,貧困戶大部分脫貧。力爭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實現與全縣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脫貧攻堅組織領導。在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州、縣、鎮掛鉤單位、企業的幫助指導下,村“三委”和住村工作隊成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領導組,統一領導、組織、指揮、協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充分發揮村、組及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激發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貧困村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群眾全程參與脫貧攻堅建設過程,發揮群眾脫貧攻堅建設者、受益者、監督者的主體作用,將“要我脫貧”轉為“我要脫貧”,“要我發展”轉為“我要發展”,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加強幫扶責任落實、創新多元幫扶新機制。認真落實“掛包幫、轉走訪”工作,建立掛鉤單位(企業)包村(組)、幫扶人員包戶、住村扶貧工作隊員協調聯繫的工資機制。深化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雙推進”。圍繞一個好班子、一條好思路、一項好基礎、一套好機制、一支好隊伍,加強村委、村組級領導班子建設,強化總支、支部戰鬥堡壘核心領導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致富帶頭人帶動群眾致富積極作用,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向基礎黨支部輸送新鮮血液,提升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全面完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掛包幫各項任務。
(三)、加強項目實施督促檢查。規劃方案設置了發展生產脫貧一批、轉移就業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和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五項建設任務,並明確到建設年度。按照全縣脫貧攻堅規劃落實要求,鄉村兩級簽訂脫貧攻堅目標管理責任狀,將脫貧目標和行動方案建設任務落實到村到戶到責任人。實行進度倒計時制,強化項目建設督導落實、審計監督、紀律檢查,做好進度跟蹤問效,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四)、加強資金使用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監督管理制度,用好用活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政策,確保脫貧攻堅項目建設資金來源,強化扶貧資金項目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管,加強對項目審批、實施以及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監督。引導脫貧對象參與扶貧資金監管,嚴格落實扶貧公告公示制度,發揮駐村工作隊、村基層組織、扶貧志願者、社會組織、媒體等監督作用,築牢資金管理使用防火牆,杜絕擠占、挪用、貪污扶貧資金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五) 、加強貧困退出後續扶持。貧困村退出后,繼續保留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有關扶持政策不變,保持對退出村專項扶貧資金項目支持力度,強化鄉村級規劃或實施方案、年度計劃與縣級脫貧攻堅規劃的有機銜接,確保脫貧、退出鞏固期項目資金投入力度不減。原有定點掛鉤扶貧省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幫扶關係不做調整,進一步加大定點幫扶力度。做好退出村零星分佈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出大數據平台的動態管理,保持並加大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確保不返貧。建立健全各類扶貧項目後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機制,落實管理責任,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項目持續幫扶作用,鞏固脫貧、退出成果,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實基礎。

人口衛生


2017年年末總人口1114戶3688人,其中男性1849人,女性1857人,勞動力2344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601人,彝族62人,其他少數民族25人。
截止201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45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92人,參合率達98%;享受農村低保140戶418人,享受五保2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建有垃圾處理廠1個,村內共有100個垃圾堆放點,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歷史沿革


白雲村(別名:木古蘭 語種:漢語)
該地名來源於清朝初期,據查,因此地原有一棵古老的木蘭花樹故名木古蘭,木古蘭系片村名,包括大村、小村、西村、小街,后因此地有一白雲寺故名,解放初屬三區稱白雲鄉,鄉政府駐地木古蘭大村。解放初屬雲華鄉,1956年屬雲華鄉,建白雲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 人民公社化時,屬五一人民公社稱白雲管理區,1961年屬苴力人民公社稱白雲大隊,1963年 屬苴力區稱白雲人民公社 1970年屬苴力人民公社稱白雲大隊,1984年 屬苴力區稱白雲鄉,1988年苴力改鄉,更名為苴力鄉白雲村公所,2001年苴力撤置鎮,更名為苴力鎮白雲村民委員會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