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會

鴻門會

鴻門會是宋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之一。

作品賞析


秦滅

漢元年十月,劉邦武關進入關中,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泱泱大秦,就此覆滅。劉邦進入關中后聽從儒生建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派兵把守函谷關,自己欲在關中為王。

楚懷王之約

劉邦此戰略有早年楚懷王之約為政治依據,早在約法三章的時候,劉邦就告訴關中父老:“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在這裡劉邦把楚懷王之約的主角偷天換日改成自己,顯示他此時不可一世,忘無所有,急不可待想在關中稱王的心理。當然派人把守函谷關,以免其他反秦諸侯來分一羹也是順理成章的。但是此時劉邦卻犯了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反秦諸侯在北方和秦軍誓死角斗,終於擊敗秦軍,劉邦卻趁秦主力被諸侯牽制而輕易盜取了勝利果實,卻關起門自己獨享成果。從道義上講,劉邦這樣做不厚道,遭到各路諸侯唾棄;從利益上講,劉邦這樣做大大惹怒了各路諸侯,使各路諸侯同心協力要消滅劉邦這個絆腳石。
果然,不久項羽帶諸侯聯軍來到函谷關,卻被劉邦的軍隊阻攔。項羽命英布擊破函谷關,大軍駐紮戲西與劉邦駐紮於霸上的大軍對峙。此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看到劉邦大禍臨頭,便“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聽了大怒,決定第二天就進攻劉邦。項羽的亞父范增更是看出劉邦是項羽潛在的大敵,勸說項羽急擊勿失。此時項羽進攻劉邦並不能單單看成是項羽是因為聽曹無傷之話才進攻劉邦的,可以看成是各路諸侯打擊欲獨吞勝利果實劉邦的一個代表。

危機

這裡卻有點問題,從項羽進攻函谷關一直到駐紮戲西與劉邦對峙,時間大約也有半個多月。連劉邦手下都知道此事而暗中做打算,劉邦卻沒有任何計劃,從後面資料看似乎如夢方醒,對項羽要進攻自己不但沒有任何應對戰略,更是毫無防備之心。何解?這裡筆者猜測有二,一是劉邦進入關中被勝利,權欲,美女,財寶沖昏了頭,認為有懷王之約,和諸侯又是聯盟,別人不會拿他怎麼樣,最多想來分一羹而已。二是劉邦錯估形式,沒有想到項羽統合各路諸侯后,實力早就不是以前幾萬人的楚軍,而是四十萬諸侯聯軍。劉邦以為憑項羽自己的兵力並不能拿自己怎麼樣,畢竟自己有十萬大軍,沒有想到是這次是諸侯聯軍一起要滅他。

突變

劉邦危在旦夕的時候,事情發生了戲劇化的轉變。項羽的叔叔,楚軍中的左尹項伯,曾經被劉邦屬下張良救過,此時為報救命之恩,連夜趕到劉邦大營,把事情告訴張良。張良把事情又告訴劉邦,劉邦此時才明白大禍臨頭,聽從張良之策,拉攏項伯,以兄長視之,並接為兒女親家,秧求項伯為自己說項。
關於項伯深夜告張良,歷代都有人質疑此事真偽。學者周健曾認為“項伯一夜成六事不可信”和“鴻門和霸上相去四十里之不可信”,從而認為項伯一個晚上完成不了這麼多事情。而關於此疑問學者薛權開在文中《鴻門宴獻疑商榷》一一給予反駁,認為從鴻門和霸上的確只有四十多里,從小路走只有二十多里,從時間上看完全來的及。
項伯一邊答應幫助劉邦說情,一邊在臨走的時候交代劉邦,明日一定要親自來項羽那裡謝罪。這就是千古一宴鴻門宴的來源去脈。

作者簡介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紹興路諸暨州楓橋全堂(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詩人、文學家、書畫家。
楊維楨自幼聰穎,其父楊宏對他寄予厚望。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放天台縣尹,因懲治作惡縣吏,遭奸吏報復免官。後任職錢清鹽場,因請求減輕鹽稅被斥為忤上,以至十年不調。后官至建德路總管府推官,繼升江西儒學提舉。元末避亂居富春山,后遷居錢塘(今杭州)。張士誠浙西時屢召不赴,后徙松江,從此遨遊山水,以聲色自娛,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求教不絕。
楊維楨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他的書法以行草最工,筆勢岩開,有“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牖,例載而歸”之勢,傳世作品有楷書《周上卿墓誌銘》,行書張氏通波阡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