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哲睿

高哲睿

高哲睿,字衍恩,(1920-1980)出生於廠東省澄海縣,師承李派(李嘉聽)潮州箏傳人佘永鴻和洪如炎先生,懸壺濟世,醫藝並重。操縵數十載,除在表演技藝上精益求精外,對民族音樂理論的研究也有獨到之處。晚年整理編寫出《潮州箏演奏法》一書,全面介紹潮州箏特點及其演變過程,並自創演奏練習曲多首。

人物簡介


高哲睿,字衍恩,1920年出生於廣東省澄海縣在城鎮高氏望族先生自幼體弱多病,飽嘗疾病折磨之苦,少年立志,同情弱小,研習岐黃,濟世救人。其時,高府常延請名醫,先生旁聽自修,求學若渴的精神感動了當時澄邑名醫陳豐仁、陳學三,遂被收為弟子。學醫之餘,先生兼習古箏,借操弦陶冶性情。
古箏大師高哲睿
古箏大師高哲睿
學箏之路,歷經坎坷。最初從名師洪如炎,未幾,日寇陷城,如炎先生生活窘迫,往汕謀生,遂介紹先生往其師弟陳富順處,研習箏藝。陳出身名門,生活優裕,澄海箏人及陳之師父余永鴻皆集斗,於此會樂。先生父親早逝,家境一般,以其身份,擠身其間,常遭冷遇,但為箏藝,急於求師,只好唯唯喏喏,不敢計較,余師考察再三,認定先生有志向學,且出手不凡,終納先生於門下。
先生自得名師后,自知學識淺薄(小學肄業),學習倍加勤勉,終日與醫書、古箏為伴,加之秉性聰穎,名師指點,學業日進,頭角崢嶸。

生平經歷


解放后,先生懸壺應診。他遵“醫者必具壽世活人之仁心”等古訓,診病不問貧賤富貴,遇經濟困難者贈醫贈葯。每年冬春,哮喘發作,常卧床不起,病榻中,一張簡單睡床,幾平方米的小間競成了“三用辦公室兼小兒大便處”(先生戲言)。
先生治學無門戶之見,不固步白封,名家學說兼收並蓄,尤擅吸收民間治病精華,組方遣葯獨具匠心.花草蟲魚皆為所用,葯價低廉,服務大眾,因而深得病家信賴,每日來診者眾,名揚潮汕平原
先生業醫為生,仍視箏為第二生命。診余即調弦彈練。師余、洪二師技法,結合自身氣質,刻意追求並逐步形成了細膩流暢、感情深化的演奏風格。
先生治學嚴謹,虛懷若谷,經常約請樂界同仁聽箏評議。節假日,步出家門,尋師訪友,研求箏藝。1957年間,先生聞北方有一古箏名家曹正先生.廣交天下箏人,即修書一封,毛遂自薦。信函輾轉二月,方到曹老手中。自此北南箏人鴻雁傳情,探討箏樂。
1962年,曹正教授南下與先生在澄海、揭陽等處會樂論道,志同道合,遂成知交。曹老為先生鑽研精神所感動,在與先生探討古箏、潮樂的同時,幫助先生提高理論水平,使他無論在演奏技巧或理論研究方面都躍上新的台階。
文革期間,先生受到衝擊,被列為封資修的典型,掛牌遊街批鬥。逆境中,先生仍未放棄對古箏事業執著追求,回到家中,牌子擱置一旁,依舊撫弦不已。當彈奏嚶鳴思友的《黃鸝詞》常常涕泗交流,聲淚俱下。
70年代,是先生事業碩果累累的時期。為表彰先生在醫學方面的突出貢獻,地區、縣二級政府授予“名老中醫”的光榮稱號。他諸多醫學論文見諸報刊雜誌,並結集成冊。他主持汀海縣中醫班、赤腳醫生培訓班的兒科教學。在古箏方面,先生對古箏的發展、潮箏的改革等進行多方研究。目睹古箏界出現的右手技巧日見繁複,而左手按音漸趨淡化的現象,遂大聲疾呼:“箏乃半固定音階樂器,以按音見長。”撰文《略談秦箏的以韻補聲》,力陳左手按音的重要性;先生並非保守之士,對傳統的繼承是本著“存精華,棄陳腐”的宗旨。他對潮樂傳統的“曲速三變”演奏模式提出異議,認為潮樂由慢到快至催而後結束全曲的演奏方式干篇一律,聽罷一曲,即概其餘,乃潮樂之弊端所在,本著技術為樂曲服務的原則,對潮箏樂譜重新整理,曲中如三板,拷拍與曲調氣氛不符者概行刪去,去蕪存菁。他有感於潮箏缺乏完整的理論專著,在曹正教授大力支持下,根據幾十年的業餘實踐,整理編寫出《潮箏演奏法》一書。書中全面介紹了潮州古箏的特點和沿革過程;著重闡述潮箏的技法;收入自編演技方法練習曲21首,潮州箏曲和漢調箏曲36首,並逐一作了樂曲說明,以為自學潮箏者參考。此後又將散在的理論文章結集成《潮箏雜淡》。1972年間,先生創作了潮州現代箏曲《南海秋汛》,在傳統表演手法與現代和聲、雙手配彈的結合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先生為古箏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於先生行醫,古箏研究局限於業餘時間。為了編寫《潮箏演奏法》等著述,每每伏案至深夜,疲倦時淹被面卧,醒來旋即奮筆疾書,直到天明。1980年4月,先生患晚期癌症住進醫院。他預感到自己在世時日無多,即強忍疼痛,病榻中錄下了留給世間的最後聲音《活五柳青娘,二四譜讀法》,聽罷錄音,撫今思昔,感慨萬二.不禁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先生於1980年4月30日不幸去世,享年60歲,出殯那天,澄海各界人士自發為先生送行,送葬隊伍綿延數百米,表達於人們對這位亦醫亦箏的澄邑名人的無限敬仰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