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柴溝鎮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轄鎮

打柴溝鎮,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位於天祝藏族自治縣中部,東南與華藏寺鎮相連,南與石門鎮相接,西與炭山嶺鎮毗鄰,西北與抓喜秀龍鎮相接,北與安遠鎮、朵什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410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打柴溝鎮戶籍人口為16291人。 

打柴溝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打柴溝村而得名,藏語稱曲隆。

元代時期,打柴溝鎮境域屬庄浪縣;1983年5月,撤銷打柴溝公社,設打柴溝、下河東、火石溝鄉,屬金強區;1985年10月,打柴溝、下河東、火石溝3鄉合併成立打柴溝鎮。

截至2020年6月,打柴溝鎮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打柴溝村。 

2018年,打柴溝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歷史沿革


打柴溝地區歷史悠久,是天祝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已有人類活動。建國前,打柴溝地區部分地方屬於石門保。
元代時期,打柴溝鎮境域屬庄浪縣。
明代時期,庄浪縣改為庄浪衛。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庄浪茶馬同知管理。
民國元年(1912年)后,由平番縣管轄,屬甘涼道。
民國三年(1914年),屬庄浪茶馬理番同知。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永登縣
1949年10月,建國初,成立天祝藏族自治區(縣級)第七鄉。
1958年12月,為金強公社打柴溝大隊。
1961年12月,為打柴溝公社。
1962年7月,分設為河東、金強驛、友誼、打柴溝4公社。
1968年10月,複合並為打柴溝公社。1976年,成立打柴溝公社。
1983年5月,撤銷打柴溝公社,設打柴溝、下河東、火石溝鄉,屬金強區。
1985年10月,打柴溝、下河東、火石溝3鄉合併成立打柴溝鎮。2004年原柏林鄉石板溝、上廟兒溝、下廟兒溝三個村劃到打柴溝鎮,合併為多隆村。

地理環境


打柴溝鎮境內年平均氣溫-2℃,年均降水量400-450mm。耕面積29410畝,大小畜42856頭(只)。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2531~4027米之間,金強河從鎮中部流過,河東有毛毛山,河西有馬牙雪山。年均氣溫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相對無霜期120天。耕地面積3.5萬畝,大多數為川地。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籽、洋芋等。2005年糧油總產量582.2萬千克。草原面積25萬畝,有少部分灌叢草場,主要養殖氂牛、黃牛、馬、綿羊、絨山羊等牲畜,2005年,大小畜存欄4.26萬頭(只)。森林面積13.97萬畝,大部分為灌木林。野生動物有藍馬雞、雉、狼、兔等;礦產有石膏等;野生中藥材有秦艽冬蟲夏草羌活等。 
打柴溝鎮位於天祝藏族自治縣中部,東南與華藏寺鎮相連,南與石門鎮相接,西與炭山嶺鎮毗鄰,西北與抓喜秀龍鎮相接,北與安遠鎮、朵什鎮接壤。 行政區域面積4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打柴溝鎮地勢西部高,東南低。地形為半丘陵半山區,相對平緩。主要大山有馬牙雪山、毛毛山。境內最高峰白堤塔,位於鎮西部與炭山嶺鎮交界處,海拔4027米;最低點位於境域南端的朶窪寺,海拔2531米。 
氣候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1℃,相對無霜期120天。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9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水文
打柴溝鎮境內有金強河自安門村西入境,屬黃河水系庄浪河支流。由西向東入庄浪河,河道長約19千米。 
自然災害
打柴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低溫、霜凍、冰雹、洪澇等。2000年連續遭遇乾旱、冰雹等災害,尤其是旱災,為多年罕見。因災造成糧食作物減產180萬千克,油菜籽減產25萬千克;死亡大畜300頭(匹),小畜623隻,洪水沖毀民房和牲畜棚圈698間,造成經濟損失892萬元。 

自然資源


打柴溝鎮境內石灰石、石膏等礦藏資源儲量較大。其他自然資源中,野生動物有狼、麝、狐、兔、藍馬雞、鷹、鹿等;野生中藥材有秦艽、羌活、狼毒、冬蟲夏草、大黃、雪蓮等。打柴溝鎮有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1.9畝,其中水澆地2.3萬畝。草原面積31萬畝,森林面積14.5萬畝。礦藏資源有煤、石膏、電石、石灰石、粘土;森林資源天然灌木林和人工林,野生動物有狼、麝、狐、兔、藍馬雞、雉、鷹、隼、狍鹿等,中草藥有秦艽、羌活、狼毒、冬蟲夏草、大黃、雪蓮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打柴溝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下設71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打柴溝打柴溝大庄鐵腰安家河火石溝下十八友誼大灣安門金強驛石灰溝深溝上河東下河東石板溝廟兒溝多隆
截至2020年6月,打柴溝鎮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打柴溝村。
社區打柴溝社區火石溝新村社區               
行政村 安門村上河東村下河東村廟兒溝村石板溝村安家河村鐵腰村打柴溝村大庄村深溝村金強驛村石灰溝村下十八村火石溝村友誼村大灣村多隆村

區劃代碼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20623101:
~001 121打柴溝社區
~200 220安門村
~201220上河東村
~202 220下河東村
~203220廟兒溝村
~204220石板溝村
~205220安家河村
~206 122鐵腰村
~207 121打柴溝村
~208220大庄村
~209 220深溝村
~210220金強驛村
~211 220石灰溝村
~212 220下十八村
~213 220火石溝村
~214220友誼村
~215220大灣村
~216 220多隆村

人口民族


全鎮總人口15717人,少數民族主要有藏、回、土、蒙古等族。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
2011年末,打柴溝鎮轄區總人口1699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16人,城鎮化率8.3%。另有流動人口32人。總人口中,男性8765人,佔51.57%;女性8230人,佔48.43%;14歲以下2456人,佔14.45%;15—64歲13682人,佔80.5%;65歲以上857人,佔5.0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74.3%;有藏等少數民族4369人,佔25.7%;其中藏族3787人,佔22.3%;其他少數民族582人,佔3.4%。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5.7‰。 
2017年末,打柴溝鎮常住人口為15719人。 
截至2018年末,打柴溝鎮戶籍人口為1629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打柴溝鎮財政總收入1976萬元,比上年增長27.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46萬元,增值稅1000萬元,企業所得稅23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162.7元,比上年增長18.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706元。 
2018年,打柴溝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2004年,全鎮完成農業增加值1593萬元,糧食總產量532.6萬公斤,鄉鎮工業增加值525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鎮有鄉鎮企業346戶,從業人員2933人,其中個體工商戶79戶,民營企業1個,年總產值2.11億元。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2.65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920元。
全鎮已全面推廣產量較高的13種無公害蔬菜,建成了蔬菜、馬鈴薯、雜交油菜和食用菌生產"四大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種植格局,全鎮特色農業逐步向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按照"特色農牧業富鎮,招商引資強鎮,旅遊產業興鎮,生態環境美鎮"的建設思路,大力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建成2190.5平方米的鎮政府辦公大樓,5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廣場,1467.12平方米的打柴溝中學教學樓。並通過典型帶動,引資經商的辦法,建成了近4000平方米的2幢商貿樓等。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
現在,打柴溝鎮正在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帶鎮,小城鎮建設促鎮,科學教育興鎮,特色農業強鎮"戰略,著力打造"中國特長隧道建設地"、"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鎮"、"馬牙雪山旅遊景區"等品牌,切實加強"三農"工作,突出發展特色經濟,推進商貿流通、餐館服務、生態旅遊等第三產業,增加農牧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實現全鎮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全面進步。
農業
2011年,打柴溝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913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0.5萬噸,其中小麥0.2萬噸。經濟作物以油菜籽、高原夏菜為主。2011年,生產油菜籽2000噸。薯類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0.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1.2萬噸。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0.5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羊飼養量4.3萬隻,年末存欄4.1萬頭;生豬飼養量0.3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年飼養量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9%。 
工業
打柴溝鎮以石灰岩開採、農機加工、建築材料生產為主。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工業企業10家,工業增加值6238萬元,比上年增長31%。 
商業
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商業網點396個,職工417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3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打柴溝鎮境內金融機構有打柴溝農村信用合作社,各類存款餘額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7%;各項貸款餘額3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

文化


地名由來
打柴溝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打柴溝村而得名,藏語稱曲隆。 
文物古迹
2011年,打柴溝鎮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1處。

交通


打柴溝鎮有312國道經過境內。

社會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
鎮轄初級中學1所,小學11所,村學4所,在校學生2510名,教師193名;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室)24個,醫務人員46名;境內有打柴溝鐵路工區、鐵路醫院、火車站、省屬打柴溝糧庫等。蘭新鐵路和312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境內有蘭新鐵路蘭武複線烏鞘嶺特長雙隧道南端道口。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27個,藏書6.2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8人。 
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17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目標,廣播電視網路實現了100%覆蓋,有中央電視節目1—8套及甘肅、青海、四川等省電視台節目落戶,有線電視用戶2200戶,入戶率60%。 
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學校體育操場18個,4個村和1個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22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9所,在校生895人,專任教師12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即打柴溝初級中學,在校生633人,專任教師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農業技術人員18人,畜牧技術人才13人,農民技術員19人。 
醫療衛生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
2011年末,打柴溝鎮有村級醫療衛生機構21個,醫護人員23人。鎮衛生院1個,衛生技術人員40人,其中有執業醫師8人,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10人,其他6人。病床22張。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2.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萬人,參合率94.2%。
社會保障
2011年,打柴溝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戶,人數107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69戶,人數4825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4人。民政部門醫療救助918人次,支出97萬元,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63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0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7個。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90人,參保率89%。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604人,參保率96.5%。

旅遊


名勝古迹

打柴溝鎮
打柴溝鎮
位於鎮西北部安門村的安門漢代古城遺址,東西長130米,南北寬100米,開南門,城牆殘垣高2米,地表遺有大量的布瓦殘片、灰陶殘片,灰陶紡綸。古迹還有金強驛村的石洞溝明長城遺址,打柴溝漢長城遺址,金強驛漢長城遺址,漢代的四道溝墩,明代的烏鞘嶺東山墩,漢代的大墩子,漢代的烏鞘嶺壕溝,漢代的個老墩長城遺址。金強河為鎮境內最長最大的河流,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境內高山與平川高差懸殊,山坡陡峭,尤其馬牙雪山(藏族稱阿尼嘎卓),山峰峻峭,壁立萬仞,嶙峋崎嶇。經火石溝、石灰溝可直達馬牙雪山山麓,冬春可觀賞其白雪皚皚、氣勢磅礴的風姿,夏秋可飽覽其景色壯麗、婀娜多姿的神韻。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獲得榮譽


2021年1月19日,入選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