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鍾祺

張鍾祺

當時,哈爾濱醫科大學正處創建時期,主要醫療技術人員都是日本人。張鍾祺作為附屬醫院負責人,一直致力於改善教學、醫療條件,關心醫院的長遠發展和建設。 1979年1月1日,張鍾祺病逝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目錄

正文


當時,哈爾濱醫科大學正處創建時期,主要醫療技術人員都是日本人。張鍾祺到校后,一面教學,一面臨床實踐,認真負責,勇於探索,治好許多疑難重症。有一位本院職工身患重病,已被日籍醫生判為不治之症,經他診治后,痊癒出院。1950年暑期,在學校召開的年會上,張鍾祺被晉陞為外科教授,並任哈爾濱醫科大學外科學院(今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第一副院長、醫療系第一副主任。在院長空缺的情況下,他把醫療、教學、科研、後勤幾項工作繫於一身。1950年首先開展經恥骨后前列腺切除術、肺切除術,以及泌尿、胸外科多種手術。1953年做了腸管擴大膀胱手術。當時,這項醫療手術屬國內首創。1963年對“迴腸擴大膀胱治療結核所致彎縮膀胱的研究”,經實踐積累33個病例,寫出報告和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醫學雜誌上,受到醫學界讚譽,在國際泌尿外科也引起重視和反響。
張鍾祺作為附屬醫院負責人,一直致力於改善教學、醫療條件,關心醫院的長遠發展和建設。附屬醫院是由原外科、兒科、內科3個醫院合併而成,在哈爾濱鐵嶺街兩側相對,被中間的馬路分割兩處。為統一這所綜合性的附屬醫院,他在取得校黨委同意后,奔走於市、區有關部門,呈請呼籲,最後親自出面敦請呂其恩市長來院視察,面陳分合利弊,終於得到市政府的批准,封死鐵嶺街一段馬路,形成了今天第一附屬醫院自成院落、渾然一體的格局。
張鍾祺為人正直,廉潔奉公,對醫學精益求精,勇於進取;對病人滿腔熱忱。在教學工作中,嚴格要求,經常告誡學生:醫生肩負的使命是治病救人,不能有絲毫馬虎大意。他自己也是身體力行,恪守不移。張鍾祺有強烈的愛國思想,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為了分擔國家的困難,把多年積攢下來的20兩黃金(捐獻后銀行按每兩人民幣80元折價),奉獻給國家,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1957年在反右鬥爭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受到打擊、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張鍾祺平反,落實政策,恢復了工作。他一如既往積極工作,購置人工腎,指導腎移植手術。在病重期間,仍然關心教學和醫療工作,鼓勵院內醫護人員為把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成現代化醫院而努力。臨終前,他寫下唯一的遺囑:死後將遺體獻給醫院,製成解剖學病理學標本,永遠為教學、醫療服務。
1979年1月1日,張鍾祺病逝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終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