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鳴鳳

《小辭店》中蔡鳴鳳原型

湖北浠水人,以故事傳世。清末道光年間,在安徽肥西三河鎮二龍街,浠水籍商人蔡鳴鳳與店姐柳鳳英兩人以為找到了真愛,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蔡鳴鳳被暗害,柳鳳英為之申冤撞死在墓碑上。

蔡鳴鳳與柳鳳英的故事被改編成《小辭店》,又名《賣飯女》,為全本《菜刀記》中的一折,是廬劇表演藝術家丁玉蘭的代表劇目。

2008年,“蔡鳴鳳傳說”作為民間文學類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梅戲人物


蔡鳴鳳,湖北浠水人,清末道光年間,在安徽肥西三河鎮二龍街,浠水籍商人蔡鳴鳳與店姐柳鳳英二人露水夫妻3年整,各自有家室的兩人都以為找到了真愛,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蔡鳴鳳被妻子及姦夫暗害,柳鳳英為之申冤后撞死在他的墓碑上。

小辭店


蔡鳴鳳與柳鳳英的故事後被改編成《小辭店》,又名《賣飯女》,為全本《菜刀記》中的一折,是廬劇表演藝術家丁玉蘭的代表劇目。後來又將其故事改編為黃梅戲,與《天仙配》、《女駙馬》等劇齊名,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成名劇,嚴鳳英藝名即取自劇中女主人公柳鳳英。
在嚴鳳英演唱的版本中,蔡鳴鳳唱“表我家住湖北浠水縣,我姓蔡字鳴鳳離家已三年”。在浠水鄉村,年紀大一點的戲迷大都知道關於蔡鳴鳳的傳說,只曉得他是浠水人,具體位置並不清楚。2008年,縣裡將“蔡鳴鳳傳說”作為民間文學類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蔡鳴鳳墓


蔡鳴鳳真的出生在浠水嗎?如果是的話又在哪裡呢?有何憑證呢?好奇的人們不由得發出一連串疑問。直到2002年,這件事才有了一點眉目。6月底,綠楊橋村在太平寨山修路,勘測線路時,發現半山腰一人多深的灌木叢中掩藏著一座非常氣派的古墓。村裡打聽是誰家的祖墳,卻無人知曉,正當準備當作無主荒墳遷移時,附近朱蔡氏家族幾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迫不得已道出了真相。原來這是他們的祖輩,好象是名聲不太好聽而羞於公開。
2009年,借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展開之機,縣鄉有關部門根據群眾傳說,來到洗馬鎮與綠楊鄉交界的太平寨山對“蔡鳴鳳墓”進行勘察和調查。該墓為花崗石、大理石結構,高大端莊、富麗堂皇,是清末少有的“豪宅”。正中刻“朱蔡十九世祖明鳳大人之墓”、旁刻“清光緒29年(1903年)立”等字樣。勘察發現,碑刻有兩處令人費解:其一,為何宗姓不是蔡而是朱蔡?其二,為何名字是“明鳳”而不是“鳴鳳”?
經再三做思想工作,太平寨村82歲的老農蔡某不太情願地拿出民國初期刊印的家譜,上面明確記載有“啟公,字鳴鳳……葬於倉安山,甲山庚向”等字樣,其中,生卒時間、墓葬特徵與墓碑刊刻完全吻合。家譜顯示,蔡鳴鳳是蔡某的曾祖父。關於古墓,他透露了一個奇聞。他說,祖輩並不富裕,建不起那樣的墳墓,是當時太平寨山打石頭的幾十個石匠一人鑿一塊砌起來的。隱約聽祖輩說,石匠們害人,在墓碑上做了手腳。會不會是故意將“鳴”字避諱改為光明正大的“明”呢?不得而知。

典故


經過網友鬼文子仔細探尋發現,在浠水縣太平寨附近,有件非常奇特的民俗。提到“朱蔡”,群眾都說“朱蔡一個姓”,朱蔡二姓的人甚至說“朱蔡不分家”。有不少朱蔡二姓家中,堂屋正中的祖宗牌即標為“朱蔡氏門中宗祖”。有的家庭隔代輪流姓,上輩姓朱,下輩姓蔡。有的家庭姓朱姓蔡隨各人便,比如,前面提到的蔡某,很多人又叫他朱某。
但是,朱姓其他祖墳刻的都是“朱氏”,為何獨有蔡鳴鳳墓碑上刻了“朱蔡”二字?難道是“朱蔡”淵源由他而起?在有些版本的《小辭店》中似乎能夠發現端倪:“蔡鳴鳳自幼父母雙亡,身為孤兒,朱茂卿為獨生女朱蓮招他為過門女婿。”鬼文子從當地著名農民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和民俗專家張慶和口中得知,在鄂東農村至今流行一種風俗,上門女婿倘若自家也是單傳,往往要擔負起傳承兩家香火的責任,表現在姓氏上是後代均採用兩姓,或讓一部分後代採用其中的一姓,這得需要女方通情達理。
據張慶和說,他們的老家原在蔡鳴鳳墓地附近,叫“蔡家大灣”,也有的叫“朱蔡灣”。前些年,因交通不便及修築水庫,都遷移到三四裡外的地方。張慶和年輕時曾當過地方劇團團長,過去,《小辭店》不論是黃梅戲還是楚劇,在鄂東到哪裡都很受歡迎,但這裡朱蔡兩姓卻不準人演。多年來,朱蔡後人也反感將《小辭店》蔡鳴鳳與他們的祖宗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