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河溪鎮的結果 展開

河溪鎮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轄鎮

河溪鎮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轄鎮,2018年6月納入汕頭市江灣新區,為汕頭四大發展平台之一。河溪鎮位於潮陽東北部,西接西臚鎮,北靠牛田洋,與金平區隔海相望。東臨金平潯洄村和潮陽城區,距離潮陽城區約9公里。面積63.5平方千米(2017年)。截至2020年11月1日,河溪鎮常住人口為67094人。

河溪鎮境內溪河縱橫交錯,榕江下游至此出海,潮水溪過境,華陽港、桑田港航運直通汕頭市。潮(陽)揭(陽)公路、潮關公路過境,形成水陸通衢,縱橫交錯的交通網。水產養殖業是經濟支柱,主要水產品有中華絨毛蟹(大閘蟹)、膏蟹、對蝦、甲魚、鰻鱺、鱸魚、鯰魚等。鄉鎮企業有金剛石、建材、造紙、毛織、服裝等廠,擁有建築施工隊600多支。河溪水庫及發電站建於境內。

地理環境


汕頭潮陽區轄鎮。在潮陽區境東部、榕江出海口西南側,西南靠小北山。面積65平方公里。潮揭公路(324國道)經此,有桑田、河溪、華陽3個港口,其中桑田、華陽2港有客船通汕頭。鎮區在潮陽城區西北8.2公里,東臨牛田洋。
河溪鎮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在潮陽區境東部、榕江出海口西南側,西南靠小北山。

歷史沿革


北宋末建,因有溪流經此注入牛田洋,故名。明、清時屬竹山都。1949年屬潮陽縣第八區,后屬第十七區。1956年分為桑田和華陽二鄉。1958年合建幸福公社。1959年為河溪農場。1961年改設河溪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平原為主。有耕地1073公頃,山地1466.7公頃。建有河溪、華東、新鄉等3個水庫。築海堤長17.8公里。

土壤

以出產生薑、大蒜、姜薯、蓮藕而聞名,有香蕉、柿子等水果。

水文

漁業主要為淺海捕撈及海水養殖,盛產膏蟹、烏耳鰻、沙蝦等各種海鮮。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8日,汕頭市潮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溪鎮常住人口為67094人。
轄12個自然村:中田,西田,南田,河溪,東隴,西隴,南隴,上隴,新鄉,上坑,華東,湖東等。

社會


教育

高中:河溪高級中學
小學:中田小學,西田小學,南田小學,河溪小學,東隴小學,西隴小學,湖東小學,華東小學,南隴小學,上坑小學,新鄉小學,上隴小學

文化


特產美食

膏蟹是蟹類中的佼佼者,因其腹部呈赤褐色,故又有人稱為赤蟹。膏蟹以其腹中膏肥厚,味香可口,營養豐富,令人百食不厭,而遠銷國內外。
潮陽區河溪鎮(桑田)有“膏蟹之鄉”稱譽。這裡地處榕江出海口,有萬畝廣闊海灘,微生物和小魚蝦多,是膏蟹天然“牧場”和棲息之所。每逢漲潮,海蟹隨水游至海灘覓食,退潮時,這些傢伙樂不思歸,想找個低洼的地方當“安樂窩”,藏匿起來。河溪鄉民了解它的這一特性,從清朝末年就開始用“踏窟捉蟹”的方法,即用特製木屐沿海灘踏出一排排腳印,海潮漲時蟹隨水上來,退潮后捕蟹人用小網兜沿腳印一撈,便可撈上一隻蟹來。捕撈到的海蟹,如果腹部呈赤褐色,便是蟹中珍品膏蟹,否則是稍遜一籌的肉蟹。捕撈到的蟹如在一斤左右是成蟹,可直接食用或上市,如果是幼蟹,則需放到人工特築的蟹池裡飼養三個月或一年之後方能捕撈上市。
膏蟹煮熟后膏似蛋黃,味香可口,又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有破瘀消食之功能,是病後體弱者補品和受跌打傷者輔助療食。

政治


濕地示範
河溪示範點位於潮陽轄區內,潮陽區河溪水庫和芝蘭山一帶。2001年,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南中國海”項目協調處將汕頭海岸濕地列為濕地國際示範區時,河溪被列為示範點之一,具體示範內容為:水草濕地的恢復和保護;植被、鳥類資源調查與水質與土壤的環境監測。2004年,河溪一帶總面積約1055公頃被規劃為汕頭河溪鳥類市級自然保護區。潮陽河溪水庫水源豐富,水庫周圍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較為完好,棲息著許多跨境越冬的候鳥和在此停留的候鳥,其中許多是國際協定中的保護鳥類,是汕頭市乃至全省較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據初步調查,保護區內有鳥類103種,其中列入國家Ⅱ級保護有黑翅鳶、領角、紅隼、褐翅鴉鵑等12種,列入省級保護19種,保護區內還有屬國家、省重點保護植物。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河溪鎮440513101粵D07545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