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遼
金末元初時契丹族政權
東遼(1213-1269)是在金末元初時,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所建立的反金附蒙古的政權。1212年,契丹皇族耶律留哥反金自立,1213年稱遼王,史稱東遼。東遼為耶律阿保機後人所建。東遼長期受蒙古影響。1269年,忽必烈滅東遼。
1211年,金朝與蒙古爆發野狐嶺會戰一役,金朝精銳盡沒,衰敗已見端倪。金主衛紹王對境內遼代遺民契丹人心存疑慮、戒備,恐其與蒙古人呼應。故下令境內各地凡有契丹人居住者,須以二戶女真夾一戶契丹。契丹皇族耶律留哥(1165—1220)當時正是金朝北邊千戶,聽令后大怒。於是他趁金國上京(今黑龍江阿城)、泰州(今吉林洮安四家子)守兵調防之機,於崇慶元年(1212)在隆安(今吉林農安)、韓州(今吉林梨樹偏臉城)一帶揭竿而起,號稱義軍,正式反金。周圍被金國壓迫的百姓紛紛加入。不及數月,起義軍已成氣數。與耶的合兵后擁眾十餘萬。耶律留哥自立為都元帥,以耶的為副,威震遼東。
金主衛紹王命咸平路招討使蒲鮮萬奴征討耶律留哥。蒲鮮萬奴帶領著大軍直逼遼河殺來,對外宣稱耶律留哥的骨頭每兩值一兩黃金,肉每兩值一兩白銀。耶律留哥清楚光靠這點軍隊絕對沒有辦法和金國相抗衡,割據遼河自立已經很難。可他的弟弟耶律廝不(史書簡稱耶廝不)堅持扛下去。最後經過多方討論,耶律留哥最終選擇歸附蒙古,與蒙古將按陳那顏結盟。
不久,遼金兩軍交戰於迪吉腦兒(遼寧昌圖),在蒙古軍援助下,耶律留哥大敗金軍,初步穩固了新生的政權。1213年3月,耶律留哥稱王,國號遼,建元元統,史稱 東遼。封設丞相、元帥、尚書等官職。另一邊,金主不但原諒了蒲鮮萬奴,反而於第二年(1214年)升其為遼東宣撫使,在歸仁縣(今遼寧昌圖四面城)率四十萬大軍,二戰耶律留哥。耶律留哥再敗金軍,並收服安東同知阿憐,盡有遼東州郡,遂建都咸平(今遼寧開原老城鎮),號曰“中京”。
由於金國對蒙古戰爭連年不利,國力迅速衰弱。蒲鮮萬奴料到金國將亡,加之兩次兵敗而畏罪,於是在1215年春發動了兵變。十月,蒲鮮萬奴在東京建都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史稱東夏國徠。但耶律留哥和蒲鮮萬奴仍沒和好的跡象。蒲鮮萬奴分兵兩路,一路南下為偏師,一路北上是主力,以攻取金國上京為戰略目標,迅速佔領了咸平、東京、沈、澄等州,接著又進攻婆速府路,攻掠上京城等地,只派副元帥移剌都鎮守東京。
此時耶律留哥趁機偷襲東京,敗移剌都,城破。蒲鮮萬奴妻李仙娥被耶律留哥強娶。但耶律留哥無意久居,劫掠一番后離去。蒲鮮萬奴才得以收復東京。
這時候耶律留哥兵鋒極盛。耶律廝不勸他稱帝,完全擺脫蒙古影響。耶律留哥不聽,於貞祐三年(1215年)十一月,赴北朝覲蒙古成吉思汗,被賜金虎符,仍號遼王。
1216年,東遼的郡王耶律廝不率眾反叛,在澄州(今遼寧海城)稱帝,改元天威,史稱后遼。三個月後,耶律廝不被部下所殺,眾推乞奴為監國。同年秋,木華黎率蒙古軍東下,乞奴等不敵,率九萬契丹部眾越過鴨綠江進入高麗境內。在高麗,又發生內訌,金山殺乞奴,自稱遼王。1217年,統古與復殺金山,取而代之。1218年9月,喊舍又殺統古與而自立,並佔領高麗重鎮江東城。
高麗王高宗乞求蒙古與東夏出兵幫忙進攻后遼。於是耶律留哥引契丹自己部下七萬、蒙古兵一萬、東夏兵兩萬,共十萬聯軍入高麗。蒲鮮萬奴和耶律留哥聯手,與蒙古統帥哈真一併譴使面見高麗王,要求以糧援助,出兵合擊江東城。高麗西北面元帥趙沖、兵馬使金就礪得知后,雙雙起身附和。“國之利害正在今日,若違彼意,後悔何及?“(《高麗史·金就礪傳》)。高麗王批准了此事。於是,趙沖發米千石,由千名精兵護送到蒙古軍中;趙沖與金就礪各率本部兵卒助攻江東城,據說他倆的軍隊就有四十萬。
1219年春正月,聯軍攻克了江東城,喊舍自縊身亡,五萬餘名后遼軍皆降。降軍多歸耶律留哥統轄。
后遼滅亡后,耶律留哥重新掌握遼東政權,東遼復國。1220年,耶律留哥死,由妻姚里氏權領其眾。七年後,長子耶律薛闍即位,從此徹底成為蒙古的附藩。跟隨窩闊台南征,有功,賜馬四百、牛六百、羊二百。連征高麗、東夏,得到六千多戶。耶律薛闍死後,耶律收國奴即位。征高麗,有功。再受蒙古封賞。他死後,長子耶律古乃即位。中統元年(1260年),征河西;三年(1262年),征李璮,破嶧山,以功皆受賞。1269年,忽必烈撤藩,東遼國亡。
東遼君主列表 | |||
---|---|---|---|
序號 | 君主名字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耶律留哥 | 1213~1220 | 稱遼王,年號元統 |
2 | 姚里氏 | 1220~1226 | 以母後身份監國 |
3 | 耶律薛闍 | 1226~1238 | 稱遼王 |
4 | 耶律收國奴 | 1238~1259 | 稱遼王 |
5 | 耶律古乃 | 1259~1269 | 稱遼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