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楚大道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的道路
雄楚大道,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境內道路,位於中山路武昌火車站與柵欄口之問路段,東西走向,於1990年修建。區境內西起中山路匝道,東接丁字橋路,該段道路長l661米,寬17—22米,為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寬2—4米;余段經洪山區直達關山。
雄楚大道二環線外高架橋於2015年8月31日通車。
雄楚大道(Xiongchu Dadao),屬於城市一級主幹道,長12公里,,寬50米,水泥質地路面,產權歸屬於武漢市民政局。始建於1955年,為碎石路面,1976年改修為瀝青路,無路名。1983年以位於曬湖之南,命名曬湖路。1995年擴寬、延伸,沿南湖北側至關山。因是幹道,以雄楚為專名,規範通名為大街,原曬湖路更名納入,1995年12月18日更名雄楚大街。2004年6月18日更名為雄楚大道,更名后的雄楚大道西起武昌區中山路,向東經丁字橋路、珞獅路、卓刀泉南路、虎泉街、民族大道、關山大道、光谷大道,高新大道止。2008年12月23日將“關山大道”至“光谷二路”的一段納入更名。雄楚大街命名后,社會普遍反映該路名不順口,為尊重群眾習慣,並以與武昌區政府,洪山區政府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協商,將“雄楚大街”改為“雄楚大道”。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條路剛剛開工建設之時,人們口頭傳稱的名字是“楚雄大道”。倡名“楚雄”的肯定是一位熟知楚國歷史的高人!他使用的是楚國的國名,加上楚國十六位君王姓氏,即“楚熊”,只不過以諧音“雄”字取代了“熊”字。
雄楚大道
不知後來確定地名的人作何考慮,把“楚雄”二字換了個位置,改成了“雄楚大道”。鋪天蓋地的路名、站名、建築物名、企業公司名、武漢地圖等等將人們已經念習慣了的名稱又生生地改了過去。當然,十多年過去了,好多的人還是改不過口來,也還有一些小地名和建築使用的是“楚雄”這個名稱。
這條路定名后,人們紛紛揣度:大約是“楚雄”沒有“雄楚”好聽的緣故吧?但究竟為何要改?誰也不知就裡。因古代沒有網路和微博,沒有可能象把“紫陽路”改為“張之洞路”之前在網上發布信息,廣泛聽取市民的意見。那時人們的議論難以上達,上面說改,你不改行嗎?
“楚雄”——有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楚雄”命名,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楚國的歷史,楚國的淵源,楚國的文化,楚國的人物......而以“雄楚”命名,我們能聯想到些什麼呢?
遺憾得很:“楚雄”變“雄楚”,這一字之改不打緊,改掉的卻是楚國三千年的歷史文化!
不過,一個明顯的原因是——“楚雄”一詞與“楚雄彝族自治州”重名,產生嚴重歧義,變成好像“南京路”一樣的借名,盡失“楚地雄強勃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