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唐的結果 展開

中國漢字

唐(拼音:táng)是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唐的本義不見用於古文字材料,有資料認為本意是大言、大話。甲骨文中用為殷先王大乙之專名,即文獻之成湯。由大言義引申出廣大義,由廣大義引申出虛空義,如:荒唐。後來“唐”假借作朝代名稱,如唐朝、後唐。唐朝極盛時,聲譽播及邊疆及海外,故後世少數民族地區沿稱中原為唐,國外則徑稱中國為唐。

漢字概述


拼音:tánɡ
五筆:YVHK
結構:半包圍結構

字源解說


“唐”字的構型說法不一。甲骨文(圖1、2)上面的字形是“庚”,下面是“口”,表示跟用口講話有關。商代金文(圖3)與此大同。關於“唐”字的構型主要有以下說法:
1.形聲兼會意字。“庚”字有變更之義,與“口”結合,指開口說大話、說空話。
2.形聲兼會意字。“庚”字指一種鍾鈴之類的樂器(為鉦、鼓、鏞等,其說不一),與“口”結合,表示說話聲音像鍾鈴一樣很響很大,也是指說大而無邊際的話。
3.形聲兼會意字。“庚”字是加工糧食的風櫃,這風櫃出風口很大,與“口”結合,比喻張口說言過其實的大話,所以“唐”字用“庚”字作聲符並會意。
4.形聲字。“庚”在“唐”字中僅為聲旁,不表意。
以上四種說法不一,但造字本意基本相同,都把“唐”字的本義歸納為“說大話、空話、虛誇”。“唐”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圖4、5),字形沒有較大變化。到了隸書(圖6、7),“庚”字開始變得不對稱,“干”形的頂部與左側的邊線逐漸變成“廣”字頭,包圍部分變為“肀”。“口”無明顯變化。
“唐”《說文解字》古文作“啺”(圖11),從口、昜,見於戰國古璽文字(圖9、10)。推翻夏朝統治的商王成湯在殷墟卜辭中被稱為“唐”(或“武唐”),1977年陝西岐山縣鳳雛出土的西周甲骨文中稱為“成唐”。“成唐”或單稱“成”,或單稱“唐”,文獻中作“成湯”(或單稱“湯”),當與《說文》“唐”之古文寫法有關。

基本釋義


● 唐 táng ㄊㄤˊ
● ● 誇大,虛誇:荒~。~大無驗。 
● ● 空,徒然:功不~捐(功夫不白費)。 
● ● 傳說中的中國朝代名,堯所建。 
● ● 朝代名:~代。~詩。~僧。~人。~三彩。后~。 
● ● 古代朝堂前或宗廟門內的大路。
● ● 古同「螗」,指蟬。 
● ● 姓。

詳細釋義


◎ 唐 táng
〈形〉
● ● (形聲。小篆作字形。從口,庚聲。本義:大話)
● ● 〈方〉∶同本義 [exaggerative;boastful;big words]
唐,大言也。——《說文》
荒唐之言。——《莊子•天下》
唐之為言蕩蕩也。——王充《論衡》
● ● 廣大 [vast]
平原唐其壇曼兮。——揚雄《甘泉賦
● ● 又如:唐唐(廣大;浩蕩);唐皇(氣勢宏偉盛大)
● ● 在溫室中生長的,人工培育的 [hothouse]。如:唐花;唐窖
● ● 空;徒然 [in vain;for nothing;to no avail]。如:唐捐(虛耗;廢棄;落空);唐勞(白白地勞動);唐喪(徒勞)
詞性變化
◎ 唐 táng
〈名〉
● ● 朝代名。唐朝 [Tang Dynasty]
唐人尚未盛為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刻唐賢今人詩賦。——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自唐顯慶以來。—— 清· 姚鼐
登泰山記》
備於唐。—— 蔡元培《圖畫》
● ● 公元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淵起兵,次年隋亡,李淵在關中稱帝,國號唐,都長安。 907年為後梁朱溫所滅。共歷二十帝,二百九十年。如:唐巾(唐代皇帝所戴的一種便帽,後土人亦常戴此種帽子);唐體(唐詩的體式風格);唐環(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唐明皇(即唐玄宗);唐帽(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種便帽。後來士人多用);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師的俗稱);唐家(唐朝)
● ● 傳說中古帝堯政權的稱號
唐虞之世。——清· 黃宗羲《原君》
● ● 又如:唐年(唐堯時代。借稱太平盛世);唐風(唐堯的遺風);唐許(唐堯許由的並稱);唐堯(古帝名。帝嚳之子。初封於陶,號陶唐氏)
● ● 五代之一。公元 923年,李存勖繼後梁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也簡稱唐,歷四帝,十三年, 936年禪位後晉
● ● 五代時十國之一。公元 937年李升於金陵稱帝,國號唐,史稱南唐。共歷三帝,三十九年。 975年,為宋所滅
● ● 古國名 [Tanstate]
● ● 相傳為祁姓,堯的後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 ● 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縣鎮,公元前505年為楚所滅
● ● 中國 [China]。唐盛時,聲譽播及邊疆與海外,故後世少數民族地區沿稱中原為唐,國外則徑稱中國為唐。如:唐人(中國人;唐代人);唐人街(外國有些城市中,華僑聚居的街或區域稱為「唐人街」)
● ● 古代廟堂前或宗廟內的大路[road inside temple]
廟中路謂之唐。——《爾雅•釋宮》
中唐有甓。——《詩·陳風·防有鵲巢》
● ● 場地,園地 [yard]。如:唐園;唐圃
● ● 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徒郎切(táng)
大言也。從口,庚聲。
啺,古文唐從口(?)、昜。
【註釋】①庚聲:庚古音讀如岡,屬陽部。與易聲同部相近。
說文解字注
大言也。
註:引伸為大也。如說《尚書》者云:唐之為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為空也,如《梵書》雲。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部曰:堤、唐也。
從口,庚聲。
註:徒郎切。十部。
啺,古文唐。從口昜。
註:亦形聲。
廣韻
徒郎切,平唐定 ‖庚聲陽部
《說文》曰:“大言也。”又州,春秋時楚地,戰國時屬晉,后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為淮州,隋為顯州,貞觀改為唐州,因唐城山為名,即髙鳳隱所。亦姓,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出晉昌、北海、魯國三望。徒郎切。四十。
校釋:四十,原稱作“四十一”。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唐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古文: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從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又《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註:郭璞云:旁唐,盤薄。
又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為天子,不言封於(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為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又《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又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后徙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於(於)詩為唐國,則唐國為平陽也。
又魯地。《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於唐。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又《戰國策》:左濟右天唐。註:謂高唐。《前漢·地理志》:平原郡高唐。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又《武帝紀》:南巡狩至於(於)盛唐。註:韋昭曰:在南郡
又《地理志》:會稽郡錢唐。註:武林水所出。
又《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后入於(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為淮州,隋為顯州,貞觀攺為唐州,因唐城山為名。
又姓。《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
又《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又唐山,複姓。《前漢·禮樂志》:高祖唐山夫人。
又《詩·陳風》:中唐有甓。傳:中,中庭也。唐,堂途也。疏:爾雅釋宮云: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李巡曰:唐,廟中路名。孫炎引詩中唐有甓。堂途,堂下至門之徑也。然則唐之與陳,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註:唐,俗本作塘。《說文》:無塘字。《莊子·徐無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註:唐子者,堂途給使令之人,猶周禮雲門子耳。
又草名。《詩·鄘風》:爰采唐矣。傳:唐,蒙菜名。《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又弓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又葉徒紅切,音同。《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於)陵正直,僕射於(於)唐。

英語翻譯


T'ang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唐

書寫提示

❶“肀”的中橫兩端和豎筆兩端都出頭。
❷底部齊平。
❸“廣”,點在豎中線上端右側。
❹左下包圍部分長橫在橫中線,右端超過上部;豎筆在豎中線右側;“口”居“肀”下方,略扁。 

書法欣賞

唐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tong2 [沙頭角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陸豐腔] tong2 [客語拼音字彙] tong2 [台灣四縣腔] tong2 [東莞腔] tong2 [陸豐腔] tong3 [寶安腔] tong2
◎ 粵語:tong4
◎ 潮州話:tang5(thâng5) <姓>deng5(tn̂g)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ɡl'aːŋ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徒郎唐開平聲一等開口下平十一唐dʱɑŋdɑŋdɑŋdɑŋdɑŋdɑŋdaŋtang2dangdang≆說文曰大言也又州春秋時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爲淮州隋爲顯州貞觀改爲唐州因唐城山爲名即髙鳳隱所亦姓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出晉昌北海魯國三望徒郎切四十[一▼一字當刪▲]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ꡈꡃtangdaŋ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江陽開江陽陽平開口呼tʰaŋ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徒郎十七陽平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剛講降角陽平國名又荒唐言廣也又姓

用法搭配


組詞

荒唐、唐花、後唐、唐突、馬唐、北唐、三唐、軒唐、穨唐、唐園

成語

求馬唐肆、唐臨晉帖、唐突西子

片語

常用片語
唐古拉山táng gǔ lā shān
[Danggula Mountains] 位於青藏高原,東段為西藏、青海界山,山脈多海拔6000米以上,為長江、怒江等大河源地
唐棣táng dì
[Chinese serviceberry]∶一種中國的落葉小喬木( Amelanchier sinica ),梨果近球形或扁圓形,栽培供觀賞,樹皮供藥用
唐人街táng rén jiē
[Chinatown] 外國有些城市中,華僑聚居的街或區域
唐室táng shì
[Tang Dynasty] 唐王室,唐王朝
唐突táng tū
[brusque;offensive;be bumptions and sudden;rude] 冒犯;褻瀆
禿巾微行,唐突宮掖。--《後漢書。孔融傳》
唐堯táng yáo
[the Emperor Yao] 古唐帝,帝嚳次子,其號曰堯;史稱唐堯,又稱放動,繼其兄摯為天子,有德政,后即傳位於舜,在位九十八年卒
唐裝táng zhuāng
[Chinese-style costume]∶中式服裝[4]

字形書寫


書法
書法
以下提供”唐“的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