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55年

公元455年

公元455年,中國農曆丙申年。在此期間,西方不列顛人與外族人之間的戰爭停止了一段時期。可是內部互相殘殺卻沒有停止過,被敵人摧毀的城市依然是一片廢墟。中國歷史上此時屬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成了人間的佛國。此時的北魏佛法與皇權已經密不可分。

中國大事件


(圖)公元455年
(圖)公元455年
公元455年八月初一,孝武帝劉駿下詔廢武昌王劉渾為庶人,開除宗籍。沒幾天,劉駿就逼迫年僅十七歲的劉渾自殺。劉駿為了加強對諸王和地方的控制,強化了典簽制度。所謂典簽,就是諸王或州牧出任地方時,在他們身邊安插的朝廷眼線,掌管機要,代批公文。典簽的級別非常低,但權力相當大,有宋一代,出任典簽的多是寒人,他們直接受命於朝廷,替皇帝看好那些不太讓人放心的王爺和封疆大員們。
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的條件下,各族人民屢起反抗。興光二年(公元455年),盧水胡蓋吳起義,聚眾十餘萬,雖遭鎮壓,但北魏統治亦動搖,統治集團中開始醞釀改革。
公元455年,南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北魏太安元年。歲次乙未,白匈奴人入侵西北印度達四十五年,其間徹底摧毀了佛教寺塔,讓血流成河。

西方大事件


(圖)公元455年
(圖)公元455年
羅馬城和全世界首座基督教堂—拉特蘭‧聖喬凡尼大教堂在公元455年西哥德蠻族入侵時,大殿被毀,其中保存的珍寶也被搶掠一空。拉特蘭‧聖喬凡尼大教堂的後殿建有一個陵墓建築樣式的迴廊,這種罕見的基督教建築初期的樣式,在羅馬中世紀後期建築中是非常地獨一無二。
公元455年:崛起於非洲的汪達爾王國國王蓋撒里克派遣戰艦從北非進攻義大利,其軍隊渡過地中海攻陷羅馬,在城裡恣意焚掠達半月之久,羅馬古典建築和文物再次遭到嚴重破壞。帝國滅亡的大災難,使羅馬古典文化墮入黑暗的深淵。許多古羅馬文明在那場災難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公元455年:笈多王朝覆滅。白匈奴在孟加拉灣和阿富汗之間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並一直維持到公元528年。
公元455年:汪達爾國王金塞里克攻佔羅馬,並禁止北非糧食輸入,羅馬財勢大挫,接著中世紀黑暗時代到臨,整個歐洲的城市居民,紛紛從城市回歸農村。
公元455年:羅馬大主教利奧一世自稱“教皇”,從這個時候起,基督教便開始有了教皇。教皇宣稱是基督在人世上的代表,他在教會、信徒中具有最高的權威,現在教皇住在羅馬“梵蒂岡” ,亦稱“羅馬教皇”。
肯特王國建立
肯特王國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不列顛建立的第一個王國。據《編年史》,公元455年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首領(因為此書說肯特人是屬於朱特部落,所以應該是朱特人的首
領)亨吉斯特和霍薩兄弟在名叫埃耶爾斯雷普的地方(據認為是今肯特郡的艾爾斯福德)
與不列顛人的國王沃蒂格恩作戰,霍薩戰死,亨吉斯特佔據了該地,並建立肯特王國。

出生名人


(圖)公元455年
(圖)公元455年
鄭道昭(公元455年—公元516年),字僖伯,自稱中嶽先生,北魏滎陽人。鄭道昭出身名門,年幼聰敏,從小受到高人指點,喜歡作詩。鄭道昭所作《中嶽賦》,為北魏孝文帝所愛,稱為天下第一,自此鄭道昭得到了“中嶽先生”的稱號。鄭道昭的書法為時人稱道,孝文帝下令全國學者學習他的書法,後人稱之為“魏體”。鄭道昭崇尚儒學經道,喜歡山水,隨處留有他的石刻,如北魏光州雲峰諸山摩崖石刻,是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珍品之一,為後代學習者所重視,雲峰諸山也因此成為書法界朝聖之地。鄭道昭也是北朝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賦大多留在雲峰山、大基山天柱山的摩崖上,內容多為抒發愛國熱情。鄭道昭另一突出成就是幫孝文帝實施漢化改革,提倡“禮樂”和“文教”,推行儒學教育。鄭道昭於公元516年(熙平元年)暴病卒於洛陽暉文里,葬於先塋(今滎陽廣武原)。

逝世名人


蕭思話,出生於公元406年,卒於公元455年,蘭陵人。宋文帝元嘉中為青州刺史,后至散騎常侍、中書令、丹陽伊、郢州刺史。工行、隸、草書南齊王僧虔《論書》 :“蕭思話全法羊欣,風流趣好,殊當不減,而筆力恨弱。”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 :“蕭詩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卧鳳闕。”《宣和書譜》謂蕭思活書:“風流媚好,殊不在羊欣下。”

參考資料


[1] 價值中國網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227442
[2] 讀書網 http://www.dushu.com/news/2007/07-26/15335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