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汝詹
宋朝的官員
黃汝詹在任期間惠政愛民,屯田墾荒,整敕吏治,頗有政聲。因羨潮州山水之勝,任滿不回莆田前黃原籍,於建炎三年(1129)落籍潮陽古奉恩鄉,創龍陂村(今西臚鎮波美村為波美黃姓開基潮州始祖。時龍陂地尚荒僻,黃詹募夫墾田辟穢,興修水利,灌溉農田,是榕江墾區山前坡地和島核型沙洲的早期開發者之一。晚年設館授徒,課子成才,倡導必先德行而後文藝;又修橋造路,恤孤濟困,樂為善舉。黃詹是閩粵黃氏莆田前黃黃岸派有文字記載的入潮第一人,其後代裔孫也為官者眾:子黃教,官廣州教諭。世孫黃麟,於元代任浙江鹽運提舉;世孫黃岩顯,官廣西提點;世孫黃用直,10歲能文,被譽為"神童"。明弘治十一年中舉人,授國子學正,后出任長湘知縣。為官清正,卒祀縣邑忠義孝悌祠。
由福建莆田涵江國歡寺黃巷裡前黃因官於廣東潮州通判而居波美古寨入潮始祖黃詹(又名黃汝詹)直系簡圖:
一世黃岸----二世黃謠------三世黃華------四世黃昌齡------五世黃嶢------六世黃璞(唐進士大校書,有一門五學士之稱)----七世黃仁濟-----八世黃仲孚-----九世黃開------十世黃君卿-----十一世黃詹即黃汝詹居潮州(其弟黃汝方居鼎州)。
宋建炎三年(1129)的汕頭市潮陽區西臚鎮波美村,雖然經歷了八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但是其中的許多古風古韻,至今仍十分令人嚮往。尤其古寨那規整的建築形式,尚是一個值得探索之謎。波美村古屬潮陽縣奉恩鄉,原名龍陂(波)村,為黃汝詹所創。據地方志乘載:黃汝詹祖籍福建莆田黃巷,為福建莆陽始祖開國公唐朝桂州刺史黃岸公之裔。宋大觀三年(1109)中進士,被選派任潮州府通判,其間廉政愛民,屯田墾荒,整敕吏弊,宦績顯著,遂晉陞為潮州知軍州事,誥授朝奉大夫。宋建炎三年,黃詹任滿,見潮陽龍陂山水形勝,乃攜眷於此定居,專事著述,設館授徒,從而成為嶺南著名學者和波美村黃姓肇基祖。黃詹落籍龍陂之後,對開發農業有著傑出貢獻。他倡修龍陂以蓄水、引水,募夫墾田,是榕江墾區山前坡地和島核型沙洲早期開發者之一,影響深遠,此後直至建國以來,波美村都是農業豐產區。黃汝詹又是景勝之拓建者,他因樂潮陽之山水而落籍龍陂,是故對山川秀色進行開發十分重視。現是潮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潮汕旅遊勝地的波美村古雪岩便是當年他所拓建。在他的影響下,其孫黃清泉於元大德四年(1300)捐產創立花果院於神山頭(虎山北麓),后發展成為長美岩。今日波美一個鄉村擁有古雪岩、長美岩兩處景勝,實為世所罕見,這應當是黃詹這位先賢之延澤!
創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
他卜居龍陂后,設館授徒,課子成才。其教育理論是先德行而後文藝,倡導“崇德尚賢”,“宜勤於學,宜耕于田”。這與今天提倡的德智體中以德為先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相吻合。
在他的影響下,波美村歷來重視興學育才,世代人才輩出。
其子黃宣教,官廣州教諭;其世孫黃麟,任元浙江鹽運提舉;黃岩顯,官廣西提點;黃純,明正統舉歲貢、中明經,官承事郎;黃用直,明舉人弘治十一年中舉人,授國子學正,后出任長汀知縣;黃仙春,潮陽清代第一中舉人,授龍泉縣知縣;黃蓮峰,乾隆丙午。
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波美村重視興學育員,都是黃詹教育影響的結果。才,培養出一批批大中專學生以至研究生、工程技術人員。
創造了頗具特色的宗族文化教育
他言教身傳,修路造橋,恤孤濟里,樂於善舉,立言立德,傳之後代而形成波美黃姓族規。
原黃詹所設學館舊址、后改建為黃姓始祖祠內廊壁嵌立的《族規》碑文中鐫刻著全部條例,其重要的有:一、重人倫以正綱紀;
二、植樹木以培風水;
三、禁賭博以安生業;
四、屏盜賊以扶善良;
五、親鄉里以睦宗族;
六、戒非為以祛生事。
這些對現在的三個文明建設,訂立社區文明公約仍有參照意義。
黃詹仙逝后,裔孫將其安葬于波美村內的馬頭埔(木豪樹兜)。墓坐西北向東南,周圍面積約一千平方米。墓碑由五塊石板構成,近似長方形,高1.1米,寬1.23米。碑石為宋代遺存,其碑文為“宋始祖墓,考朝奉黃公,妣夫人林氏。皇清嘉慶二年二十世孫霖偕胞侄蓮峰會同族長仕濬、仕恭、宗子樊大等豎,復原碑重修。”墓碑旁有二支石望柱,柱頂雕刻坐獅,通高0.9米,柱直徑0.25米。坐獅造型古樸,線條曠拙,是宋代石雕遺存精緻的墓葬,左側約12米處,有豎碑一塊,見光高2.4米,寬0.82米,厚0.165米。碑文為:“修復始祖大夫公墓記”,清嘉慶乙丑(1805)春修之。黃詹墓西北約100米處有黃詹墓道碑、肇基所碑立於潮陽古代北路驛道旁,墓現為潮陽文物點之一。
黃詹的事迹雖然令後人肅然起敬,然而,現存的波美古寨,更是讓人看到了波美人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文化底蘊與黃詹精神的影響又有著明顯的關係,因此,當遊客來到波美古寨,在讚美波美的古風古韻之餘,又不得不讚美黃詹這位先賢。波美古寨四周環水,近似一個小浮島。
黃汝詹紀念祠謎之一
寨以“黃汝詹紀念祠”作為核心,祠始建於明代,外門為牌坊亭式,跟凹肚門樓形成鮮明的差異,這在潮汕祠堂建築中是極為罕見而且獨特的。當時為何要這麼建,是憑何風水理念,或是何身份地位的象徵,這是謎之一。
黃汝詹紀念祠謎之二
祠大門內匾“忠孝名賢”為清代雍正年間潮陽縣令魏燕超題書,從中還可看出祠在清乾隆三年(1738)曾經有過修葺。祠內為三進廳兩天井加拜亭,后廳有匾“奕世載德”,中廳有匾“榮錦堂”,字由清嘉慶二年二十一世孫經魁舉人黃蓮峰題。祠的梁架斗拱間木雕,諸如龍虎獅象、花鳥蟲魚十分洗鍊簡潔,門頂的石雕人物也古樸傳神,是保存較好的、規模較大的明代祠堂。此外,祠內廊壁的族規碑,可謂是黃汝詹“先德行而後文藝”的精神延伸與發展而形成的“宗族文化”。在碑里我們可以看到如何教育族人走正道、團結友愛、祛邪扶正以至綠化家園等等,是黃詹及其子孫實踐總結出來的結晶,是一份有品位的文化遺產。這族規碑的內容是如何形成,是黃汝詹所擬還是由其子孫附上去的,或是黃汝詹原創後由子孫完善,此乃謎之二。
黃汝詹紀念祠謎之三
波美古寨以“黃詹紀念祠”為核心,不難看出,這暗合了潮汕風水的尚“中”理念。在祠的四周,共有明式民居近百座,大小房屋近千間。這些房間的牆體少部分已“裸露”,分明可看出是由“塗殼”砌成,但也有個別牆體由貝灰沙壘成,而且其厚度甚至不少於50公分,因而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個古寨的厝座的牆體偏低,這大概是舊時接近沿海因怕受風的緣故。古寨內有兩座厝各有一塊比較引人注目的牌匾。其中一塊寫著“經元”,引首小字是“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廣東廣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孫士毅監臨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廣東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加二級又軍功一等加三級紀錄五次圖薩布為”,落款字是“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鄉試中式第四名舉人黃蓮峰立”,匾旁有一子孫楹,套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通雕盤龍,工藝水平甚高;另一塊寫著“星聚德門”,引首小字是“欽差提督廣東通省學政加一級翁嵩年為”,落款字是“潮陽學生員黃應豫立”。從這兩匾,波美古寨的文化積澱也可見一斑。更令人驚嘆的是,古代潮陽雖然聚族而居,但是能夠像波美古寨一樣形成龐大規模且格局整齊的村落,幾乎沒有。因為論其規模,比澄海的陳慈黌故居還大,論其格局,其規整的程度也不亞於現在有規劃的村落。那麼多的民居,看起來明顯又不是同一時間所建,然而卻井井有條,富有超前意識,誰是古寨的總體設計師,這是謎之三也。
黃汝詹紀念祠謎之四
波美古寨有寨門三個,主門匾額字為“象應文明”,落款是“龍波霖題”。寨門連著寨牆,寨牆的內壁又是民居的牆壁,也就是說,寨牆與民居共用一壁,融為一體,這在潮汕村落中也是極為罕見的。主寨門前,有石階二級,前面還鋪有數塊規整石,其中一塊橫條石有8個圓凹形,這大概跟風水學中所講究的“富貴壽考、財丁興旺”有關係,但箇中奧妙,鄉人說不清楚,此乃謎之四。波美村后還有兩處奇特的古建築:一曰古雪岩,黃汝詹拓建,由天然岩穴和人工建築巧妙構成,前中后三廳成梯形排列,最為奇特的是后廳的大雄寶殿,其牆壁、屋頂由四塊縱橫交錯的大石構成,石塊交接處形成“天窗”六個,均呈三角形,能透光。此外,岩周圍有怪石形成100多處大小不一的石洞,是天然的防空洞。另一曰長美岩,始建於宋代,以天然岩石為頂,依山構築,古樸大方,反映了宋代潮汕工匠的高超建築藝術。從黃汝詹入潮的遺存及波美古寨的建築,我們不難看到,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勞動大眾在艱苦勤勞建設潮陽之時,也創造了豐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