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心理學
學科名稱
徠文藝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文藝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文藝家如何經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和分析,積累、提煉素材;在感知、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想象的過程,整個體系主要由創作心理、欣賞心理和評論心理三部分構成。
目錄
文藝心理學是研究文學藝術的創作過程、欣賞者的感受、理解藝術作品等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性的心理學分支。
文藝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文藝家如何經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和分析,積累、提煉素材;在感知、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想象的過程;研究情感、抽象思維與想象活動的關係;研究文藝家的興趣、愛好、能力、性格、氣質等特點及其對創作的影響;研究人們在欣賞文藝作品的過程中,怎樣感受和理解作品,引起情感共鳴;研究如何通過文藝作品、藝術活動去豐富和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鼓舞人們的意志和熱情;研究如何培養青少年的文藝興趣和欣賞、創作能力,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
中國古代典籍中有許多關於文藝心理學研究的精闢見解。《樂記》中就分析過音樂與人的心理活動的關係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更為充分地分析了作者、欣賞者的想象活動、情感作用、靈感突發、個性與創作的關係等。後代的許多詩話、詞話也都有豐富的文藝心理學思想。
在西方,17、18世紀以後,隨著美學研究的深入,審美心理學成為一個特別受到重視的領域。德國心理美學家李普斯提出了移情理論。弗洛伊德根據他的精神分析理論,把作家的創作活動和讀者的欣賞共鳴看成是受到壓抑的潛在的性本能得以“升華”的需要。其弟子榮格又發展了精神分析理論,提出了“集體無意識”的概念,用來分析文藝心理現象。
英國尼達姆所著的《論十九世紀法國和英國社會美學的進展》一書,比較明確地提出文藝心理學的研究及審美心理研究在整個美學研究中的地位。作者指出,美學研究應包括三個截然不同、卻又相互補充的部分:抽象的或形而上學的部分,致力於給美下定義;心理學的部分,致力於描述美對於人類心靈的影響;社會學的部分,目的在於確定美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文藝心理學著重討論的內容有:藝術感知,作家、藝術家的思維特徵、形象、情感、理性的關係、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轉化、以及創作個性等。
這些徠內容在創作心理和欣賞心理中的不同特點以及對評論心理的影響,已開始受到普遍重視。因此,有人認為可以把文藝心理學分為創作心理、欣賞心理和評論心理三個部分。
其它心理學分支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