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木

檀香科山礬屬植物

徠檀香木,又名白檀,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印尼、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台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后血紅色,木材奇香,常作為高級器具、鑲嵌、雕刻等用材。

形態特徵


檀香也分為白檀、黃檀、等品類。“皮質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府而紫者為紫檀,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優良。”
赤檀”即“紫檀”,紫檀木剛採伐下來的時候,心材呈鮮紅或橘紅,久露在外才慢慢變為紫紅,所以紫檀也被稱為赤檀。
檀香樹是一種半寄生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0米以上,樹榦直徑15~22厘米。樹皮粗糙或有縱裂,呈褐色。樹枝圓柱狀,帶灰褐色,有條紋,多分枝。葉子對生,葉橢圓狀卵形。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最初為淡黃色,后變為深銹紫色。核果長1~1.2厘米,直徑約1厘米,外果皮肉質多汁,成熟時深紫紅色至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佈範圍


中國、朝鮮、日本、印度、北美、澳大利亞。

鑒偽方法


檀香木是檀香的芯材部分,不包括檀香的邊材(沒有香氣,呈白色)。檀香隸檀香科檀香屬,是一種半寄生性小喬木,高可達8至15米,胸徑約20至30厘米,小者僅3至5厘米。
我國利用檀香的歷史應有1500年左右。檀香木一般用於佛像雕刻及其他工藝品的製作、藥用或提取檀香油。在收藏或欣賞檀香木及檀香木雕刻藝術品時應把握以下的基本特徵:
第一,檀香木一般呈黃褐色或深褐色,時間長了則顏色稍深,光澤好,包漿不如紫檀或黃花梨明顯。質地堅硬、細膩、光滑、手感好,氣干密度為0.87至0.97克/立方厘米,紋理通直或微呈波形,生長輪明顯或不甚明顯。
檀香木
檀香木
第二,香氣醇厚,經久不散,久則不甚明顯,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氣濃郁,與香樟香楠刺鼻的濃香相比略顯清淡、自然。有一些人用人工香精浸泡或噴灑木材用以冒充檀香木,香味一般帶有明顯的藥水味且不持久。
第三,冒充檀香木的木材。檀香屬的一些木材質量是無法與產於印度及印尼的檀香相比的。質量最好的檀香木產自於印度,其次為印尼。一般國際市場上用檀香屬其它木材或不同科屬但外表近似檀香木,也有用香味的木材來冒充檀香木。我國的一些廠家多以白色椴木、柏木、樺木、陸均松經過除色、染色然後用人工香精浸泡、噴灑來冒充檀香木而大量製成扇、佛像、佛珠及其它雕刻品。

下級分類


檀香按歷史傳統,商人及工匠一般分為以下四類:
1.老山香,也稱白皮老山香或印度香,產於印度,一般條形大、直,材表光滑、緻密,香氣醇正,是檀香木中之極品。
2.新山香,一般產於澳大利亞,條形較細,香氣較弱。
3.地門香,產於印尼及東帝汶。地門香,“Timor”之音譯,多彎曲且有分枝、節疤。
4.雪梨香,產自於澳大利亞或周圍南太平洋島國的檀香,其中斐濟檀香為最佳。雪梨香一般由香港轉運至內地。

工藝品


概念
所謂檀香香品就是指選用檀香這種名貴的香材製作而成的供熏焚用的香或供品鑒、收藏、把玩用的工藝品。由於檀香的氣息寧靜、聖潔而內斂,製成的檀香香品受到佛教的廣泛推崇,諸如佛像、熏香、佛珠等。檀香香品在古代市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於家居或養生用的熏香,或製成傢具、掛件等器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檀香香品的品種和使用範圍都有很大的發展。
選材
檀香香品根據自己的用途對選材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熏燒用香,必須對香氣方面有所考究,須使其產生出來的氣味清香、純正,具有養神、養生的功效。當然,由於價格方面的影響,熏燒用香分為兩個檔次,一個是新山檀的,一個是老山檀的。老山檀的香味較新山檀的會厚重一點。而檀香製成工藝品時則更注重“內外兼修”,既要講究品質的“老”,又要講究味道的“醇”,還要照顧到材料的外觀和工藝,使整個工藝品看起來精緻、美麗、和諧,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功效作用


品質上佳的檀香可以做藥材來用,一般是製成檀香木片或者檀香木粉。將其放在香爐中焚燒,散發的香氣可以讓人靜心寧神,排除雜念,去除慾念。是老年人修身養性,身體保健的必備佳品。
檀香同樣對氣管炎,腔肺疾病有著較好的治療作用,同時也可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通過提高人體免疫力來抵抗外界病菌入侵。檀香對腹瀉的治療也有相當的作用。
檀香可以治療炎症,去火清毒,消腫去痛,也可以有效改善生殖泌尿的相關疾病。同時檀香還具有別緻的催情效果,清除內心的焦慮,增加浪漫的氣氛。檀香也可以延長房事,使人們能夠放鬆。檀香在預防皮膚老化方面也有著極佳的效果,可以使皮膚變得柔滑,光潔。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同樣可以通過佩戴檀香手鐲來呵護自己。愛美的女士也可以製作檀香面膜來修護自己的皮膚。常見的檀香面膜需要檀香精油,雞蛋,牛奶和面膜紙。將雞蛋打開只取蛋白倒入碗中,再將提前準備好的精油,牛奶等倒入碗中弄成糊狀,再將麵糊倒到面膜紙上就可以使用。

種類


從檀香香品的形式和用途上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線香。常見的直線形的熏香,還可細分為豎直燃燒的“立香”,橫倒燃燒的“卧香”,帶竹木芯的“竹籤香”等等。
二、盤香。又稱“環香”,螺旋形盤繞的熏香,可掛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燒,有些小型的盤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爐里使用。
檀香木
檀香木
三、香粉。又稱“末香”,為粉末狀的香,使用時需利用一些香道器具。
四、佛珠。本稱“念珠”,起源於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通常可分為持珠、佩珠、掛珠三種類型。每串佛珠數目表徵不同的含義。
五、吊墜、配飾、擺件等。檀香材料本來就不可多得,把它打造成藝術品,既可以隨時把玩,也具有很好的藝術收藏價值。

風味


一直以來檀香香品中都是印度老山檀香品質最高,不過因為印度老山檀過度的砍伐,導致資源奇缺,以至於印度政府限制了檀香的出口。所以讓新山檀佔了大部分市場,但是除了新山檀之外,市場上有少數的東加檀香也是品質非常好的。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些新山檀和東加檀香之間的區別。
市場上徠的新山檀主要是指產自澳洲的澳檀,相比老山檀,新山檀的木質顏色偏淺,香味較淡,不如老山檀醇厚,不過香味中略帶甜味。而東加檀香則是產自東加王國,木質色澤和老山檀非常接近,顏色較深,香味濃郁,在印度老山檀稀少的地方,東家檀香都被稱為東加老山檀,逐漸地代替了印度老山檀。

主要價值


文化價值

一、禮佛。檀香香品是禮佛的上等供品,也是“浴佛”的主要香料之一,佛教將檀香末、片用於靜坐參禪,或誦經法會中的熏壇、灑凈、燃燒、或用其熬香湯浴佛,或雕刻成佛珠佩戴,或佩掛在身上,檀香會因體溫加熱而散發出香氣,這種香氣可以養氣安神。
二、熏香,檀香是熏焚香的上等用香,非普通香可比。檀香燃燒時散發出的香味高雅、沉靜、清甜,沁人心脾,能使人心平氣和,進入祥和平靜的狀態,起到調節人體氣血運行,疏通人體氣機的作用,是治療與預防疾病的天然佳品。因此,沉香在古代也受到了文人墨客和貴族階級的喜愛。在當代人的生活當中也經常用檀香來娛樂休閑,凈化空氣,調養身心。
從熏焚這方面來看,熏香適合以下幾種場合:
1.居家用香
居家用香可以有效的改善居家環境,讓房間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芳香的氣息,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即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也有助於烘托家庭的溫馨與和諧。
2.辦公室用香
辦公室用香可以提神醒腦,消除內心的緊張和煩躁,讓你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當中,另外,熏香有助於激發人的靈感,使您的工作效率變的更好,輕輕鬆鬆過好每一天。當然,如果能把這種香氣與同事們一起分享,那種和樂融融的工作環境真的是再好不過的了。
3.茶樓用香
“香道”與“茶道”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樣,都是一種深具文化意味的活動,古代文人常把斗香、品茶、插畫等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香道有助於打造優雅的環境,增添藝術氣息,讓人在一呼一吸之間得到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升華。所以在茶樓里用香會給人帶來更加富有文化意味的情感體驗。
4.會所用香
會所,就是以所在物業業主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綜合性高級康體娛樂服務設施。在這樣的場合里熏香,會給人帶來一種優雅和檔次的感覺,在氤氳芳香的氣息里,人內在的種種美好的感情都會被激發起來,心緒變得寧靜,思想得到升華。從而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藥用價值

檀香木
檀香木
檀香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歷來為醫家所重視,謂之“辛,溫;歸脾、胃、心、肺經;行心溫中,開胃止痛”。外敷可以消炎去腫,滋潤肌膚;熏燒可殺菌消毒,驅瘟辟疫。能治療喉嚨痛、粉刺、抗感染、抗氣喘。有調理敏感膚質,防止肌膚老化的功效。去邪、去燥、殺菌、防霉、防蟲、防蛀。具有安撫神經,輔助冥思、提神靜心之功效。從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醫藥上也有廣泛的用途,具有清涼、收斂、強心、滋補、潤滑皮膚等多重功效,可用來治療膽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發熱、嘔吐等病症,對龜裂、富貴手、黑斑、蚊蟲咬傷等症特別有效,古來就是對治皮膚病的重要藥品。

栽培技術


在檀香苗生長過程中,雖然主幹較為明顯,但大多數苗木會出現頂芽枯死、折斷,以及受風、病蟲影響折斷頂芽,繼而萌發多個不定芽形成多主枝,使主幹變短、影響收益。早期苗木由於初期生長較快(熱帶雨林特性),而主幹較細,會出現彎腰現象,成材后材質變彎。因此加強管理,尤其是早期管理是提高種植效益的關鍵。
1挖穴與種植密度
在山地龍眼園中套種檀香,由於龍眼園的土壤肥力相對較好,且檀香是野生性較強的物種,定植穴一般按40cm×40cm×40cm或60cm×60cm×40cm的規格挖穴,回填熟土,即可種植。
由於要利用龍眼樹作終生寄主進行套種,因此只能在兩株龍眼樹之間套種1株檀香。種植位置在兩株龍眼樹中間線往台前移一些,以減少龍眼樹冠的遮陰。在山地龍眼園一般每667m種30株龍眼,可以套種檀香30株以內。
2種植時間與方法
強光照可對檀香的幼苗產生傷害,因此檀香種植的時間要安排在溫度較低的4月底前完成。如果苗木規格較大(40cm以上)的,移栽時受強光照的影響就比較少。
由於檀香怕積水,種植時,苗木培土后的高度要比整個檯面高出10cm左右。栽后培土,澆足水即可。在秋、冬季移植,為了提高成活率,澆水后要用1m的塑料薄膜覆蓋,以保水、保溫。2010年10月底種植的65株苗木按如此管理,成活63株。
3修剪技術
檀香雖然具有多種用途,可提取精油(檀香醇),碎屑用作香盤、焚香等,但市場中經濟價值最高的還是檀香木材,且長度60cm的與1.5m的檀香木材價錢相差近一半。因此在檀香栽培中,培育單主枝直立形樹冠是栽培上重要的技術環節。
1及時刈割假蒿苗期寄主假蒿是草本植物,在春夏高溫高濕季節,是假蒿旺長期,1個月時間內假蒿可長1m多高,而且一叢假蒿會抽發幾十個單株,在雨水過後很容易倒伏,壓在檀香苗上,造成檀香生長不良、彎曲,甚至致死。因此,在5~9月每月都要到田間巡查,對高於檀香苗的假蒿,要及時用鐮刀割短,保證檀香苗木不被遮陰及覆蓋。
2立桿扶持大約有20%的檀香苗需要採用人工小棒扶持,以防止苗木彎曲,萌發側枝。
3颱風過後進行扶正在東南沿海,每年都有颱風及颱風帶來的暴雨影響,在種植4年內,檀香的根系尚淺,雨後土壤鬆軟,植株很容易倒伏,要及時進行人工扶正,防止植株倒伏及斜歪。
4整芽檀香苗經常發生頂芽枯死,並萌發多個不定芽而形成多個主枝。因此,在每次抽梢5cm時,要到園中檢查摘芽,只留1個位置較為合適的芽,雖然與原來枯死頂芽位置不能重置,枝條有些彎曲,但長成的材質仍然較為直立。
5修剪檀香種植1年後,下部的枝條雖有葉片,但枝條細弱、位置低,常被假蒿遮陰,要及時剪掉這些枝條,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主幹生長。
檀香樹形總的來說較為直立,在管理較好的園中,常有幾個側枝與主枝共同形成直立枝,這些枝條也有頂端優勢,與主枝爭奪養分,修剪上多採用剪掉側枝頂端部分(整枝剪掉可能造成樹勢衰弱),留這些側枝的下部,以利主枝的培育。
總之,修剪的目的是以培育單主枝直立形樹冠為目的,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檀香速生快長。在楓亭鎮的示範園中,由於採取以上的技術措施,90%的檀香樹形成直立、單主枝、高度1.5m以上的樹形,符合商業栽培要求。
4檯面大小
檀香是半寄生植物,雖然能吸收部分礦物質,但必須寄生在寄主上,掠奪寄主的養分才能存活;當樹體長大后,有較強的寄生掠奪(營養)性。據擴大試驗區域的調查結果,楓亭鎮紅岑水庫種植點(60株)和仙游縣溪口種植點(350株)都是採用魚鱗坑的種植方法,紅岑水庫種植點1株佔地面積3m,雖然套種多叢假蒿、九里香,但第2年後,這些伴生植物幾乎被寄生致死。溪口點由於檯面更小,第1年伴生植物就被寄生致死,成活率很低。楓亭鎮紅岑水庫種植點由於土壤較肥沃,第1、2年假蒿能正常生長,種植成活率高;第2年秋後乾旱,假蒿、九里香相繼被寄生致死,后多次補種,但伴生植物補種後半年多又被寄生致死。而東嶽山種植示範點是失管龍眼園,檯面平均4m2以上,可在檀香的四周安排種植4叢的假蒿及1株的山毛豆。由於檯面較寬,伴生植物有充足的生存空間,種植后4年大部分的假蒿還在生長,只有少量因受龍眼遮陰,光照不足而死亡。有充足的假蒿、山毛豆、龍眼提供寄生,檀香生長量大。可見種植檯面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檀香及伴生植物的生長。
因此,人工栽培檀香,要達到速生快長的效果,檯面至少要有3m以上,採用魚鱗坑的栽培方法,檀香樹的四周要有能種植4叢假蒿及1~2株山毛豆的種植空間。這是檀香種植的基本要求。
5肥水管理
檀香剛種植時,植株小、根系弱,施肥原則是薄肥勤施。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每星期施1次1%三元複合肥液,株施1kg;在山地園地掌握在雨後撒施三元複合肥,株施50g,每月1次,11月前停止施肥。同時要注意對伴生植物進行施肥。種后第2年,則分3次施肥,第1次在4月份樹體恢復生長時施,第2次在6月份施,第3次在9月底至10月初施,全年每株施尿素0.25kg、三元複合肥0.25kg。

物種簡介


檀香木是珍稀昂貴的木材,屬於古老的國際貿易貨品。地理大發現后,商品的全球化流通時代蒞臨,檀香是肇其發端的重要貨品。16世紀末開始,檀香木的國際貿易漸漸改由西人主要經營,先是葡萄牙人,繼為荷蘭人、英國人,然後是美國人,大批量運送世界各地的檀香木來到中國。清代中期以後,破壞性的砍伐導致盛極一時的檀香木貿易漸次衰落。

植物文化


長期以來,檀香與宗教活動密切相關,特別是東方人,在傳統和意識上對檀香樹情有獨鍾,賦予了檀香樹神秘的色彩。
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內,存有一座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直徑3米的巨型檀香木雕彌勒像,造型生動逼真。這一舉世無雙的雕像,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西藏7世達賴喇嘛,為感謝乾隆派兵平叛而送的禮品。此檀香木,采自尼泊爾一株巨大的檀香樹。由陸而海又上陸再運到北京,動用無數人力,歷時3年。先立於地下,再請巧匠精工雕琢而成。
雍和宮法輪殿後,有一座檀香木精雕而成的羅漢山,而用金,銀、銅、鐵、錫製成的500羅漢立於山上,更成為極為珍貴的藝術品。
佛家推崇檀香,以至佛寺常被尊稱為檀林、旃檀之林。佛家習稱檀香為“旃檀”,意思是與人歡樂、令人愉悅。如《慧琳音義》記載:“旃檀,此雲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樂,故名與樂也。”剛採伐的紫檀木,心材呈鮮紅或橘紅色,久露在外慢慢變為紫紅,所以,赤檀又稱“紫檀”。
許多國家在婚嫁祭祀時,有燃燒檀香木的習俗,並一直延續至今。印度總理甘地夫人遇難時,就燃燒了1噸重的檀香木。

雕刻藝術

因檀香木的優質木材,加上工匠的靈活精湛技藝,從而鑄造出質樸生動、渾厚大氣的木雕藝術;這一切都體現在各種檀香木雕作品上。總體而言,檀香木雕表現手法有如下幾個特徵:
1.手法簡練,重現神韻
檀香木雕無論是構思造型還是雕刻刀法都會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但是大多採用造型誇張大膽、簡潔生動,有一些作品是人大於樹,而樹超過山,變化適度,誇而有節。在雕刻人物時並不拘泥於五官表情,更不局限在人體各個部位的比例,重點在於人物動態的寫照,以物傳神,從而體現出造型的質樸、明快等各種感覺,具體形體中融入抽象因素,體現出幽默而活躍的動勢,讓作品充滿生氣。檀香木雕作品的整體感覺上,就是渾厚而簡約,含蓄內涵,詳略得當,這種活靈活現的寫意性讓欣賞者產生出無限遐想。
2.線條應用到極致
在中國藝術中,以線造型是展現民族特色的主要表達形式。對於檀香木雕作品而言,常常具有簡潔寫意特徵,極少注重體積感和逼真感,而且大多數都採用了層次分明、虛實相生的線條,通過線條成為作品的表現語言,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傳統繪畫的表述方式所影響。在實際雕刻中,無論是花卉草木,還是人物和動物等,均如構圖繪畫一樣有效的組織到一起,作品中富有刀味而優美的線條,打破造型比例的束縛,其洗鍊簡潔的模式感讓檀香木雕散發異乎尋常的美感。
3.適物造型,手法隨意
事實上,縱觀檀香木各種作品,無論是傢具裝飾還是建築裝飾,但是都展示出作品的巧妙構思,具有選材考究靈活的特徵。在各種作品創作過程中,都是揉入各種技法。這些檀香木雕作品構圖新穎、題材自由,為了強調作品的大膽誇張,從而體現出工匠人不被理性約束的浪漫情懷。檀香木雕屬於一種民間的藝術形式,自然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工匠們在處理木雕題材,塑造作品形象時,常常通過作品展示藝術內涵,抒髮雕刻者淳樸情懷,體現出民間藝術的情趣。而檀香木雕具備極其深刻的藝術內涵,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與創新,自然其內容與表現形式上更為豐富多彩,充分體現出工匠們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