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來鳳
湖北來鳳
來鳳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酉水上游,在湘、鄂、渝三省市交界處,索有“一腳踏三省”之稱。西南鄰重慶市酉陽縣,東南鄰湖南省龍山縣,地跨東經 109°00′ —109°27′,北緯29°06′ —29°40′,總面積1339平方公里。
來鳳縣以翔鳳山上飛來鳳凰的傳說而得名。周為巴予國五溪地。春秋戰國屬楚巫郡地。秦隸黔中郡。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屬吳荊州武陵郡。西晉屬荊州武陵郡。南北朝:宋建平郡,齊、粱宜都郡,周為烏飛縣地。隋隸於清江郡。唐隸於施州。五代屆羈麝感化州。宋為富州,後為柔遠州,仁宗時,置散毛司,以覃野毛為散毛宣撫使司。元初為柔遠州,后廢州為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升為散毛府,屬四川行省。至芷六年改為散毛誓崖等處軍民宣撫司。元末,明玉珍據蜀時,改為散毛沿邊軍民宣慰使司都元帥。明初,復廢司為師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邊宣慰司,割其半為大田所,屬四川重慶衛。洪武二十三年廢為散毛宣撫司,屬湖廣都司施州衛。永樂二年五月置散毛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戶所。四年三月,升宣撫司。
清順治初仍為散毛宣撫司,屬施州衛。雍正六年裁施州衛,屬歸州恩施縣。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廢散毛等七土司。乾隆元年 (1736年)建立來鳳縣,屬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
1911年(辛亥),九月初七日,施南反正,來鳳獨立自治。1914年,廢府存縣,來鳳直隸於省。
1915年,屬荊南道。1926年改屬施鶴道。1927年廢道復隸於省。1928年,屬鄂西行政區,來鳳為特別小縣。
1932年,改鄂西行政區為第十行政督察區,仍轄施鶴道舊屬各縣。1934年,到來鳳為三等縣。
1936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區為第七行政督察區,仍轄原領各縣。1945年,推行地方自治,定來鳳為三等縣,屬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直至1949年,隸屬未有變動。
1949年11月9日,來鳳解放,隸湖北省恩施專區。1979年12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來鳳縣建制,設立來鳳土家族自治縣,隸恩施地區。1983年12月1日,撤銷來鳳土家族自治縣,恢復來鳳縣建制,隸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散毛宣撫司 覃氏土司世據其地。其地域相當於今天的翔風鎮,接龍橋、三胡及綠永區的茅壩,上寨、龍咀一帶。司治在今猴立堡老司城。宋仁宗時置散毛司,以覃野毛為散毛宣撫使司。元初為柔遠州,尋廢為散毛峒。至元三十一年五月,散毛峒主覃順給朝廷貢方物,升其峒為散毛府,屬四川行省,並置大旺宣撫司。至元 (后)年間,置神壁峒宣慰司,尋政宣撫司,領師壁鎮撫所,師羅千戶所。至正六年,“散毛峒全在叛,招降之”,立散毛誓崖軍民宣撫司。至正十一年,立長官司四,巡檢司七。明玉珍據蜀時,改為散毛沿邊軍民宣慰使司都元帥。明初,復廢為師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邊宣慰司,割其半為大田千戶所,編戶一里,領龍潭、大旺二安撫司,屬重慶衛。洪武二十三年,廢為散毛宣撫司,屬湖廣都司施州衛。領大旺安撫司、東流、臘壁蠻夷長官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戶司。永樂二年五月,置散毛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戶所。四年三月升宣撫司,領龍潭、大旺二安撫司,東流、臘壁二蠻夷長官司。清順治初,仍為散毛宣撫司,領犬旺等司如故。康熙時,“宣撫使覃勛麟從討吳逆有功,封鎮遠將軍,沙溪六峒屬焉,俱隸荊州府,尋改守備,領各司”。
大旺安撫司 田氏土司世據其地。其地域相當於今社潭壤河以西的大河區轄地及老峽河以南的舊司區所轄地域。司治先後設於今舊司和黃土鄉。宋熙寧六年,章憚經制溪峒,始納土為大翁迎峒,屬師壁峒安撫司。元至元三十一年,置宣撫司。明玉珍據蜀時,亦置大旺宣撫司,以田驢蹄什用為太旺宣撫使。明初因之,屬四川行省。“洪武四年,宣撫使田驢蹄歸明尋叛。六年,仍置宣撫司,再叛”。“=十三年,涼國公藍玉定其地,置千戶所鎮之。。永樂二年,令領東流、臘壁二長官司,與龍潭司俱隸猷毛。五年,省入大田所,改安撫司,編戶三里,尋政蠻夷官司。清順治初年,仍為安插司。
東流蠻夷長官司 其地域相當於今高洞區、舊司區東流壩,革勒車區的革勒、太平、文坪、鼓架駛接龍橋區的尚家洞、馬鬃嶺一帶。司治在今東流司大岩村。
臘璧蠻夷長官司 其地域相當於今老峽河以北的舊司區轄地.社潭溪河以東的大河區轄地以及革勒車區的高山鄉一帶。司治在今水田鄉臘壁司村。以上兩司俱為田氏土司世襲,為大旺司分族,元朱置。東流司自田銘始,臘壁司自田太旺始。永樂二年,令大旺宣撫司領東流、臘壁二長官司。宣德二年,設東流、臘壁二蠻夷官司,俱隸散毛。清初仍之。
卯洞、漫水、百戶司 向氏土司世據其地。卯洞司治先後設於今百福司天井壩、截盜河,墳山壩。原地域相當於今河東、楓洞、高洞、安撫司、觀音坪、荊竹、五台等7個鄉,改土歸流時其地域僅只相當於今百福司鎮的月亮、高洞兩鄉及楓洞鄉的新才溝一帶。漫水司治在宣撫堡,其地域相當於今興隆,魚塘,漫水,三壩、洗車及綠水區的五台一帶。百戶司治先後設於攔河百戶溪和今百福司,其地域相當於今百福司鎮的觀音坪、劑竹、楓洞,河東一帶。三司沿革失考,正史均不見載。惟康熙《卯洞司志》稱其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撫使,守鎮邊夷。明永樂七年,向喇喏因功受獎,除赦設流官經歷,並附百戶外,分建新寨、江口二峒連司長官,設立五營七寨及總理、僉事二員。明正統年間,向那吾任事,添設前、后、左、右、中五營,同姓分十二房。據同治縣誌載,卯洞司向貴什始,漫水司向宗烈始,百戶司向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