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新區

深圳市龍崗區的產業基地

深圳市坪山新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包括坪山、坑梓兩街道辦事處和大工業區在內,總面積為168平方公里,是深圳市東部主要工業基地。新區東靠惠州大亞灣石化城,南連具有優美原生態的大鵬半島,西鄰世界最大的單體港——鹽田港,北面是商貿發達、配套齊全的龍崗中心城,是深化深莞惠合作的重要戰略節點。

簡介


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屬於市政府直接派出機構,正局級建制,負責組織轄區內經濟發展、城市管理、征地拆遷等多項職能。新區的國民經濟統計收入最終列入龍崗區第一。坪山新區下轄坪山、坑梓兩個辦事處,有社區居委會30個,社區工作站24個,居民小組163個,其中生活在我區的少數民族有33個,共13148人,其中以壯族、苗族、土家族居多。城市化后,居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建立了完善的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就業方面,轄區有正規職業介紹機構3家、每年可提供15000個就業崗位,有大中專畢業生見習基地5個,為本地戶籍大學生提供就業實習。社會保障方面,建立了惠及外來勞務工群體的社會保險、基本醫療、工傷保險體系,參保率維持在較高水平。社會福利方面,轄區有敬老院2所,殘疾人職業康復中心2個,社區老人協會22個,為殘疾人、五保老人等困弱群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轄區還有25個社會團體及37家民辦非營利性企業,活躍於社會公益事業。
深圳市坪山新區
深圳市坪山新區

社會概況


深圳市坪山新區
深圳市坪山新區
科技事業
2019年,坪山區專利申請總量9231件,增長20.7%。其中,發明專利2934件,增長21.2%;實用新型專利4654件,增長25.9%;外觀設計專利1643件,增長7.4%。專利授權量5882件,增長17.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971件,增長57.4%;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量3465件,增長6.9%;外觀設計專利授權量1446件,增長27.4%。年末,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95家,較上年增加125家,增速33.8%。全年使用科技創新專項資金4.18億元,較上年增加2.48億元,增速145.9%。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坪山區擁有各級各類區屬學校111所。其中,幼兒園73所,小學18所,初中3所,九年一貫制14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數75294人。其中,在園兒童數19523人,增長3.0%;小學在校學生數39848人,增長6.4%;初中在校學生數11964人,增長9.5%;高中在校學生數3959人,增長1.8%。全區專任教師數(公辦和民辦)4885人,增長5.5%。高考上線人數1252人,增長3.4%。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坪山區共有公共圖書館(室)11家,城市書房9家,文化站2家,藏書87.19萬冊,同比增長36.2%。影劇院2家,博物館2間,書刊零售點34家。
體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坪山區共有全民健身廣場12個,標準體育館2個。全年參與國民體質測定受測人數3500人,受測合格率87.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衛生事業
截至2019年末,坪山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56家。其中,市屬醫院3家、區屬醫院2家、社康機構34個。區屬衛生醫療機構衛生工作人員數290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447人,其他技術人員113人,管理人員208人,工勤人員139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生944人,增長10.5%;註冊護士1047人,增長12.8%。轄區內編製床位數2492張,較去年翻倍。區屬病床使用率83.8%,比上年下降3.9個百分點;病床周轉次數40.72次,比上年同期提高0.83次。區屬公立醫療機構全年總診療人次297.59萬人次,增長20.6%;全區住院人數4.17萬人次,增長12.7%。
社會保障
2019年,坪山區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74萬人,增長9.2%;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36萬同比增長同比增長27.7%;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2.4同比增長同比增長同比增長3.4%;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1同比增長同比增長同比增長同比增長3.0%;生育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同比增長同比增長同比增長同比增長同比增長8.4%。全年社保基金徵收總額30.07億元,較上年減少0.5億元。其中,養老保險徵收金額22.90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醫療保險徵收金額6.09億元,增長2.5%;工傷保險徵收0.30億元,較上年減少0.26億元;失業保險徵收0.78億元,較上年減少0.37億元。
社會福利
截至2019年末,坪山區共有社團127個,較上年增長2.4%。民辦非企業單位數177個,較上年增長6.6%。獲得社會捐款774.29萬元,下降5.4%。社會救助人次12249人次,增長195%。年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2人,比上年減少17人。年末低保邊緣人數43人,比上年減少4人。全年參與優撫對象補助706人次,比上年減少190人。安置官兵數48人,比上年增加1710人。全年民政事業費支出1893.51萬元,增長5.7%。其中,撫恤事業費168萬元,增長19.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65.34萬元,下降7.6%;社會福利及社會救濟支出1231.35萬元,增長6.6%。
環境保護
2019年,坪山區公園綠地面積785.49公頃,增長3.8%;全區公園80個,公園面積達326.08公頃,增長1.7%。全區市政道路路燈數35266盞,增長2.2%。生活垃圾清理量19.49萬噸,較上年下降7.9%。從坪山區的監測數據來看,坪山區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7微克/立方米,下降12.5%;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較上年提高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年平均濃度56微克/立方米,較上年提高1微克/立方米。坪山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0%。區域環境雜訊平均值58.1分貝。全年空氣污染綜合指數3.55,同比增長3.5%。

交通區位


新區距鹽田港、大亞灣港等交通樞紐約30至40公里,並有深汕公路、G15瀋海高速公路(原深汕高速)、橫坪公路等交通幹道穿境而過。規劃建設中的杭福深城際鐵路設站坪山(深圳東站),深圳地鐵12號線、14號線、深圳東部過境通道、南坪快速幹線相繼連接坪山。隨著軌道交通和高速路網的大規模建設,坪山新區將與市區乃至香港形成便利快捷的“半小時生活圈”。

行政區劃沿革


坪山新區轄區,最早隸屬寶安縣,分為坪山與坑梓兩鎮。1992年,龍崗區成立,兩鎮隸屬龍崗區管轄。1994年深圳市開始籌建大工業區。1997年大工業區正式動工建設,用地範圍包括在坪山鎮和坑梓鎮的部分用地共38平方公里,設大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實施管理。2004年,深圳撤銷坪山、坑梓兩鎮,分別設立坪山街道辦事處和坑梓街道辦事處。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全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設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原大工業區管委會同時撤銷。行政體制作為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內容,坪山新區的體制將不同於深圳市現有的6個行政區,而是採用新的體制模式,兼具行政區和開發區管委會的職能,在新區範圍內行使“市政府決定,區級政府行使”的職責,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將進一步試驗“一級政府三級管理”框架下“市-功能區-社區服務機構”的運作模式。
深圳市坪山新區
深圳市坪山新區

管理體制


實行“一級政府三級管理”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將下轄9個局辦,即綜合辦公室、紀檢監察局、組織人事局、經濟服務局、發展和財政局、社會管理局、公共事業局、城市建設局、城市管理局。此外,市管的社保、工商、公安、交通等局向坪山新區派出機構,派出機構主要領導任免后要和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協調。此外,坪山新區還將設立三個正處級編製的事業單位: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和社會管理服務中心。新區成立后,坪山、坑梓兩個街道辦將全建制納入坪山新區,新區管理委員會享有新區街道內的人事管理權。另外,坪山新區將實行“一級政府三級管理”,試點整合街道與社區工作站資源,通過功能區完成精簡行政層級的試點。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特徵
自然地形主要為淺丘陵和坪山盆地,地勢舒緩,建設條件良好。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中部東西走向為寬谷沖積台地和剝蝕平原,適於開發建設與耕作;西部為低山丘陵;南部為連片山地,屬砂頁岩和花崗岩赤紅壤,適於發展林果。地質土壤
深圳市的岩溶地質作用主要發育在龍崗區,分佈於龍崗、坪山、坪地葵涌4個岩溶盆地地貌單元,成為岩溶塌陷多發區。新區範圍內屬於岩溶地質,分佈石岩系石磴子組灰岩,該岩層為可溶性岩層,在長期的岩溶地質作用下,形成溶蝕窪地,在上述地區石灰岩隱伏於溶蝕窪地鬆散堆積層下部,成為隱伏岩溶發育區。在隱伏岩溶發育區,由於地下存在溶洞、暗河、土洞等,當地下水位變動時,易形成岩溶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工程地質條件較差,易導致地面建(構)築物沉陷、變形、破壞等,對城市規劃建設和土地利用造成嚴重的影響。生態環境概況山新區區域內地勢南高北低,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深圳主要河流——坪山河貫穿全境。北、東、南三面有規劃中的坪山—龍崗城市綠廊、坪山—坑梓綠廊、馬巒山森林郊野公園環抱。生態控制線 坪山新區生態控制線內用地88.89平方公里,佔總用地的53.22%,河湖水面10.03平方公里,佔總用地的6.00%。

資源條件


土地資源
根據新一輪編製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坪山新區剩餘可建設用地約30平方公里,是全市可建設開發用地空間最大的城區。其中,國有土地22.22平方公里,3.4平方公里已場平,近期通過土地整備項目可以再清理出6.6平方公里,即新區近期將有10.06平方公里土地可用於建設。在剩餘的可建設用地中,成片可建設用地(面積大於1.5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聚龍等七個區域:聚龍功能區(905公頃)、大工業文化體育區(155公頃)、大工業田心村(246公頃)、坪山新中心區(160公頃)、羅湖工業園(156公頃)、坪山馬巒山(455公頃)、坑梓龍田村(152公頃)。

水資源


坪山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坪山河、坑梓河為境內的主要河流,坪山河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屬東江水系淡水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三洲田梅沙尖,在兔崗嶺下入惠陽市境。流域水系呈梳狀,支流主要發育在右岸,主要支流有三洲田水、碧嶺水、湯坑水、大山陂水、赤坳水、墩子水、石溪河7條。坑梓河發源於松子坑,經過坑梓流入龍崗河。境內有竹坑、松子坑、石橋瀝等眾多水庫,總水面面積1524公頃。其中西部松子坑水庫面積達54公頃,是深圳市東部引水工程的儲水庫區之一。

民俗文化


深圳市坪山新區
深圳市坪山新區
客家文化是深圳特色文化之一,即便現代文明再絢麗也難以掩蓋歷史文化的光華。坪山新區內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境內有多處如大萬世居、龍田世居等客家民宅以及東江縱隊紀念館等,已經成為見證深圳發展史重要的歷史文物。但是,由於客家民居普遍存在產權結構混亂、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這些資源並未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目前尚未形成符合地方資源特色和個性鮮明的城區形象特徵。一些客家民居的村落格局遭受破壞,歷史建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歷史文化及建築風貌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據龍崗區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年末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新區2008年末管理服務人口為55.1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0.8萬人(包括戶籍人口3.6萬人,非戶籍人口17.3萬人),流動人口34.3萬人。08年新區戶籍居民登記失業率為0.33%,今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形勢較嚴峻,09年新區戶籍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左右,低於深圳及全國登記失業率水平。

經濟發展


由於深圳工業發展重心向特區外轉移,加上大工業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坪山新區經濟各項事業取得較快發展,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和經濟基礎。2009年以來,新區全力抗擊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社會發展穩定和諧。初步統計,1-10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9億元,增長12.4%。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86億元,增長7.87%。外貿經濟平穩回升,進出口總額52.92億美元,增長0.7%,增速由負轉正。實際利用外資8169萬美元,增長49.4%。兩稅收入增長強勁,國稅收入18.44億元,增長55.4%;地稅收入4.58億元,增長24.9%。

參考資料


1、負責組織研究制定轄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經批准后組織實施。2、負責制定轄區開發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以及重大投資計劃,經批准后組織實施。3、根據有關規定,負責廣東深圳出口加工區的有關工作。4、負責轄區招商引資、產業規劃和入區企業管理、服務。5、參與編製轄區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協調落實編製法定圖則以下層次的城市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6、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轄區內的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含綜合行政執法)、環境保護等工作。7、負責轄區內征地拆遷及補償安置等工作。8、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轄區內各項行政和社會事務管理工作,包括財政、教育、科學技術、農林、水務、文化、衛生、體育、人事、機構編製、勞動、民政、安全生產、公安、民族宗教、司法行政、監察、人民武裝、計劃生育等。9、負責轄區內的黨群工作。10、承擔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