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

肖復興創作的散文

成語出處:返老還童是一個漢語成語,漢語拼音為【fǎn lǎo huán tóng】。【出處】:漢·史游《急就篇》:“長樂無極老復丁。”《舊唐書·宦官書》:“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復能返老還童。”

成語釋義: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褒義,指人的外貌或精神。【舉例造句】:返老還童容易得,超凡入聖路非遙。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百五回

內容簡介


82歲時,詩人陸放翁寫過一組《戲遣老懷》,一共5首,他特意寫到自己已是“年垂九十時”,亦即垂垂老矣。其中有這樣兩聯:“狂放泥酒都忘老,厚價收書不似貧”;“花前騎竹強名馬,階下埋盆便作池”。現在讀來,令人心生感慨。
要知道放翁晚年頗慘,“醫不可招惟忍病,書猶能讀足忘窮。”也是他晚年寫的一聯詩,真實地道出他的生活狀況。疾病和貧窮,是他天天要面對的,那時候,他的詩是換不來錢,更無從得個什麼獎項的,或者弄個什麼頭銜,到處去參加什麼筆會招搖過市,騙幾個潤筆費的。他只有聊以讀書和寫作對付疾病,維持著清貧的自尊。
在這樣的人生背景下,再看放翁那兩聯詩,感覺會不一樣。就像看豪宅和看茅草屋,給予人的視覺和心理衝擊不一樣。即使事情已經過去了幾百年,現在想想,高價買到一本喜歡的舊書,就忘記了貧窮的那種天真的喜悅,鮮花前騎了根竹子,就把竹子當成了名馬;台階下埋了個盆兒,就把盆兒當成了水池,這是一種什麼心境和心情,哪裡像是一個快九十歲的老人,整個就是一個孩子啊——返老還童的赤子之心讓人傾羨。
放翁活了86歲,那一年臘月二十九去世,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他沒有吃成最後的年夜飯。在他86歲這整整一年時光里,我在《劍南詩稿》里仔細數了一下,他寫了長短不一的詩481首。幾乎每一天都在寫詩,而且有時不止一首。人老了,活力都在減退,為什麼放翁的活力卻與日俱增?就是因為他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
如果我們能像放翁一樣,我們的心就會如馬一樣賓士如飛,我們的心就會像池水一樣寬闊而濕潤。人老了,那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

創作背景


該篇散文創作於2011年,時值作者肖復興65歲之際,正是中國法定退休年齡。在這樣一個有著重要意義的年齡坎上,作家肖復興寫下隨筆散文《老是一種境界》,以古代著名詩人陸遊的故事自我勉勵也給予社會一種啟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也不必逆轉,只要一直保持一顆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就可以返老還童,保持青春。

作品鑒賞


82歲時,詩人陸放翁寫過一組《戲遣老懷》,在這樣的人生背景下,高價買到一本喜歡的書的那種天真的喜悅,鮮花前騎了根竹子,就把竹子當成了名馬;台階下埋了個盆兒,就把盆兒當成了水池,這又是一種什麼心境和心情?這是返老還童的赤子之心呀。
放翁活了86歲,在他86歲這整整一年時光里,他寫了長短不一的詩481首。讀放翁的詩,我在想,人老了,都會有個病有個災的,面對這樣的人生境遇,我們不必如放翁一樣“醫不可招惟忍病”,也不必非要以讀書或寫詩來對抗貧寒,打發日子。但是,我們學會放翁那樣達觀樂天的心態,卻是可以做到的。
“花前騎竹強名馬,階下埋盆便作池”,便是這種心態最好的展示。如果我們能騎根竹子,就把竹子當成了名馬;埋了個盆兒,就把盆兒當成了水池,我們的心就會如馬一樣賓士如飛,像池水一樣寬闊而濕潤。人老了,那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說穿了,這種心態,是小孩子的心態;這種境界,就屬於返老還童了。人生在這時候,就走回到原點,畫成了一個圓融的圓。

作者簡介


返老還童[肖復興創作的散文]
返老還童[肖復興創作的散文]
肖復興,1947年出生,北京人。現任《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1968 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作品已出版50餘種,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著有長篇小說《我們曾經相愛》、《早戀》、《青春夢幻曲》,中短篇小說集《四月的歸來》、《北大荒奇遇》,報告文學集《國際大師和他的妻子》、《多夢時節——肖復興報告文學集》等。報告文學《海河邊的一間小屋》、《生當做人傑》分別獲全國第二、三屆優秀報告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