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嶼國家聯盟
小島嶼國家聯盟
小島嶼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AOSIS) 是一個低海岸國家與小島嶼國家的政府間組織,成立於1990年,其宗旨是加強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SIDS)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的聲音。AOSIS早在1994年《京都議定書》談判中推出第一份草案之後便已相當活躍。
截至2008年3月,AOSIS共有來自全世界的39個成員及4個觀察員,其中有37個聯合國會員。該聯盟代表了28%的發展中國家,以及20%的聯合國會員總數。
1991年,受全球變暖威脅最大的幾十個小島嶼及低海拔沿海國家組成了“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目前由43個小島及低洼海岸線國家構成,小島嶼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大都是發展中國家。海平面上升是他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對於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國際上尚無公認定義。然而,隨著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 於1991年成立,小島嶼國家獲得了國際政治地位。該聯盟目前有39個成員(包括4個低地沿海國:幾內亞·比紹、貝里斯、蓋亞那和蘇利南)和作為觀察員的4個屬地,還有兩個小島嶼。這些國家幾乎均為發展中國家,其中10個國家在聯合國系統內享有“最不發達國家”地位。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將這些國家分為三個地區:加勒比海、太平洋、AIMS(包括非洲、地中海、印度洋和中國南海)。這些國家地理面積總和約為77萬平方公里,人口總和4000多萬。其中,古巴人口最多,巴布亞紐幾內亞面積最大。雖然小島國面積總和不大,人口總數不多,但其領海面積總和卻佔了地球表面的五分之一,負責管理佔地球表面五分之一的海洋環境,其重要地位不容忽略。
非洲
小島嶼國家
北美和中美
大洋洲
歐洲
馬爾他
南美
蓋亞那、蘇利南
小島國在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方面除具有一般發展中國家共有的問題外,還存在生態脆弱、交通不便、經濟規模小和出產單一等特殊問題。
小島嶼國家聯盟
吐瓦魯是沿海小島嶼國家,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吐瓦魯面領著被海水淹沒的危險。2000年,吐瓦魯政府就曾經向鄰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求助,希望兩國能夠在危急時刻接收吐瓦魯移民。對於這個請求,澳大利亞表示拒絕,紐西蘭則在2002年宣布,可以每年接納75名吐瓦魯移民。然而IPCC曾經預測,如果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無法減緩,那麼本世紀,甚至只需在本世紀的前半葉,吐瓦魯將沉沒無疑。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沿海的小島嶼國家不得不面對被海水淹沒的危險。而全球變暖的最大兇手卻是廣大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發達國家人口眾多,工業發達,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排出。而這些發達國家卻沒有很好地處理這些溫室氣體,有的發達國家甚至不負責任地排放溫室氣體。而作為經濟欠發達的這些小島嶼國家卻要承受這些大部分是由發達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問題。而廣大發達國家卻對這些國家索麵臨的危險視而不見,面對這些不不公平的現象,小島嶼國家聯盟成立了。
小島嶼國家聯盟的角色定位是,在聯合國框架內,作為一個遊說集團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發出聲音。小島嶼國家聯盟將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作為其關注的焦點問題。
1994年,第一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簡稱聯合國小島嶼國家會議)在巴貝多舉行。會議通過了《巴貝多宣言》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簡稱《巴貝多行動計劃》)。但此後由於發達國家援助不夠,這一計劃沒有得到認真貫徹。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字,小島國的外援在1990年達到其國民總收入約2.6%,但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卻下降到了1%。
2005年1月,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首都路易港舉行。來自全世界40多個小島嶼國家的2000多名代表將共商小島嶼國家發展大計,探討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和貿易等問題,同時尋求國際援助,積極防禦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
事實上,自成立之日起,AOSIS就一直在不同場合呼籲各國為控制全球變暖儘快付諸行動,而其成員國的態度也往往比其他國家更為激進。2009年9月21日,AOSIS的成員國聯合發表聲明,要求各國必須努力將18世紀中期以來,全球氣溫升高的幅度控制在1.5℃之內。對於很多國家而言,將氣溫的安全警戒增幅從此前普遍認可的2℃降至1.5℃,意味著溫室氣體減排壓力的進一步增大,然而對於AOSIS的成員國來說,減排壓力卻等同於生存希望。
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小島嶼國家聯盟在此次大會上米昂卻提出了聯盟的立場:
減排目標:
聯盟在會上呼籲到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排85%。
談判立場:
生存是不可談判的。將此次哥本哈根大會視為“拯救地球最後的機會”,在與會的各國中,小島嶼國家聯盟是最期待“被拯救”的國家。尤其是43個海岸線低洼的國家,海平面上升是直接關乎他們生存的問題,他們尤其關注全球碳排放總量的控制。
資金技術:
發展中國家,尤其小島國無力承擔氣候變化壓力和由此引起的經濟負擔,呼籲國際社會,尤其是發達國家率先採取行動大幅減排溫室氣體,同時增加經濟和技術援助,支持小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希望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能取得重大突破,各國達成公平減排標準,維護最脆弱國家的利益。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
“如果談判失敗,受害的是我們,小島嶼國家和最貧窮的國家。”——葛摩代表在LCA全會上用顫抖的聲音呼籲各國在哥本哈根達成“具有雄心的”協議,為了小島嶼國家和最貧窮國家的生存。
“對我們小島國來說,氣候變暖是生存問題。”——加勒比海島國格瑞那達的代表。
孟加拉國環境與森林部部長瑪居姆德(Majumder)稱,孟加拉國有大量人口生活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之下。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到2080年,孟加拉國約有18%的國土會被海水淹沒,7000萬人要轉移。
“和馬爾地夫等人口有限的島國不同,孟加拉國是個人口過億、人口密度極高的亞洲小國,氣候變化將造成3000萬~4000萬氣候難民。”——孟加拉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A.N.M.Muniruzzaman。
2005年,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模里西斯訪問期間,發表了中國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出的四點倡議:
全球變暖
第二,重點突出,解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根本關切。由於特殊的自然和地理條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承受著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事件等帶來的惡性後果。國際社會應堅持環發大會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採取切實措施,幫助小島嶼國家應對挑戰,克服困難。
第三,加強能力建設,幫助小島嶼國家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社會應在技術轉讓和人員培訓等領域加大投入,提高小島嶼國家自身應對新舊挑戰的能力;聯合國和有關國際機構應將其列入工作重點,並建立起有效的監督和落實機制。最近發生的海嘯災難再次表明,建立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防和估評區域合作機制非常迫切。為此,中國政府將在本月18日至22日於日本神戶舉行的世界減災大會上提出有關決議草案,希望得到各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