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維傳
中國武術協會會員
翟維傳,男,漢族,1942年出生,河北永年縣廣府人,武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傳承人,太極大師,自幼習武,從師於武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魏佩林、姚繼祖二位宗師門下,習練武氏太極拳系列至今,現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中國焦作(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中國邯鄲永年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顧問,廣東江門市太極拳聯誼會顧問,北美洲武(郝)氏太極拳總會顧問,中國珠海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技術顧問,邯鄲市武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永年武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永年縣太極文化商貿有限公司監事長,永年縣維傳武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等職。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主要文章分別發表在國內各武術刊物上,有的被收入《武當拳法探微》,《太極各家談真諦》及《太極拳論文集》等書中,並參加了《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編排和審定工作,任編委,協助恩師姚繼祖出版《武氏太極拳全書》。
自己作品有出版《武氏太極拳述真》一書(2001年)出版《武氏太極拳術》一書(2003年),人民體育出版社與廣州俏佳人“中華武術展現工程”出品《武氏太極拳系列》教學光碟一套共十一盤(2003年)。
1942
太極大師翟維傳
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當中的重要流派,為清朝道光年間武禹襄祖師所創,經過第二代宗師李亦畲,第三代宗師郝為真、李遜之,第四代宗師魏佩林、姚繼祖,第五代傳人翟維傳等的傳承,至今大約180餘年。翟先生12歲便開始習拳,先後拜在武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魏佩林、姚繼祖二位宗師門下。魏師性情豪爽、為人正直、尊師愛友,深得人們敬重。功夫深不可測,保持架子天天走、杆子不離手,每天練功到深夜,數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畢生經歷全部用於練拳上,因此深得武式太極拳之精髓。與人推手能隨心所欲,能使對方像皮球一樣被拍來拍去,身不由己。有一次魏師把鷹放在手臂上,鷹只能抖翅不能飛起。其師弟姚繼祖文才出眾,當即做對曰:“楊露禪掌心擒雀;魏佩林臂上困鷹。”此句流傳至今,成為永年拳界的驕傲。姚繼祖恩師為全國太極拳十三名家之一,為人謙和謹慎,文武並茂,拳技精深、拳理妙通。總是平易近人、深入淺出、誨人不倦。著有《武式太極拳全書》及多篇論文。姚師在文化大革命動亂時期,身受奇冤,倍受挫折,但仍不忘傳播太極拳,當時太極拳被視為“四舊”的產物,受到批判和壓制,姚師在那時給我們講:太極拳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應該一代一代繼承發展,等政策轉好了,國家一定會提倡的。現在正驗證了姚師的先見之明。
由於得到了二位恩師的悉心傳授,翟先生全面學習了武式太極拳,侍師左右五十餘年。由於其誠實好學、勤思善悟,頗得兩位恩師愛戴、盡得武式太極拳之真諦。並常與拳友、同門切磋探討,取長補短,受益良多。有繼承、有發展,終成一代名家。
翟先生現任:河北省武術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河南大學客座教授;邯鄲學院客座教授;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客座教授;韓國掤捋擠按太極拳學校客座教授;邯鄲市武術協會榮譽主席;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會長;香港武式太極拳總會名譽會長;永年縣太極拳協會副主席;永年縣武式太極武校名譽校長;永年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併兼任國內外多家武術組織顧問、名譽會長等。
在授拳40餘年間,為武式太極拳的發揚光大,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增強人民的健康體質,翟先生經常奔波於祖國各地,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每到一處都給人們送去了健康和樂趣,使得武式太極拳得以弘揚發展、開花結果。翟先生是把武式太極拳傳播到廣東的第一人,如在廣東江門市,他多次受邀前去授拳講學,通過教學使人們對武式太極拳由一無所知到喜愛和普及。有一次接連辦了4個培訓班,每班都有幾十人參加,還帶動了江門市領導和鄰近的開平、鶴山等市學習和推廣武式太極拳。使得武式太極拳在南方掀起了學習熱潮。又如在唐山市丰南區的授拳過程中,親身感受到丰南區領導對群眾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他們開展了多方面的文體活動,曾專門派人到河南焦作、永年廣府尋找適合他們健身的拳種,最終選擇了練習武式太極拳。通過翟先生及其弟子們的傳授,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們就發展了400餘人,並於2009年4月舉辦了“唐山市丰南區武式太極拳集體比賽”共有14支隊伍參賽。武式太極拳第一次走進唐山,並且生根發芽,正是翟先生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結果。
翟先生曾多次代表國家或以個人名義受邀到國外及港澳台地區表演、授拳。曾先後到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地。他也是將武式太極拳傳播到馬來西亞的第一人,在檳城和吉隆坡兩地授拳時,使得當地太極拳界對武式太極拳的技擊和養生等功效,產生極大的興趣愛好,受到熱烈地歡迎。該國《光明日報》、《星洲日報》以“武式太極拳引進大馬”和“翟維傳發揚武式太極拳”為題進行了專訪報道。2007年受國家武協之邀,參加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慶典,由國家武管中心組織的傳統武術表演團一行12人,在王玉龍副主任帶領下到日本訪問、表演,受到日本政界和武術界的熱情接待。在表演會上,他們展現了中國傳統武術的博大精深,各派別的精湛拳藝贏得了日本觀眾的陣陣掌聲。
2003
為了使武式太極拳得到更好的傳播和發展,翟先生與弟子賈海清與1999年創辦了永年武式太極武校,經過10餘年發展現有教職員工30餘人,在校學生900餘人的規模。2002年成立了永年縣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2003年成立了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2003年10月創辦了中國永年太極網。
幾十年來,跟隨翟先生學習武式太極拳的有近幾萬人,拜師入門的弟子也有百餘人。為武式太極拳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受益於武式太極拳,為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發展、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自90年代起,翟先生曾多次組隊參加國際、國內武術大賽。獲得個人榮譽50餘次、集體獎20餘次。隊員所獲獎項300餘次。曾連任多屆河南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珠海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技術顧問,並且作為武式太極拳名家受邀參加香港、武當、焦作、邯鄲、永年等地的太極拳大會,會上進行名家表演、專家輔導及講學活動不計其數。
翟先生的傳拳事迹經常被新聞媒體採訪和報道。2008年5月,由中央電視台12頻道打造的20集電視專題片《中國武師》,其攝製組來永年拍攝時,翟先生作為武式太極拳的傑出代表攜弟子們參與錄製。此專題片是為08年奧運會製作的獻禮片,已在奧運會期間播出。08年6月,黑龍江衛視“龍武堂”節目攝製組到廣府錄製節目《天下太極》,翟先生攜弟子們表演了傳統武式太極拳套路、器械、推手及樁功。同年8月,中央電視台4套“五洲傳播中心”攝製組到廣府進行拍攝,翟先生攜弟子精彩地展現了傳統武式太極拳的風采。
除此之外,作為武式太極拳重要傳承人,翟先生曾多次受邀到祖國各地和高等學府進行講學。2007年8月參加在河南開封大學舉辦的中華武術大學堂太極拳名家講堂,為期5天。並獲得由《中華武術》雜誌社和人民體育出版社共同頒發的主講導師聘書,同時獲得“河南大學客座教授”聘書。2008年11月,應邀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進行講學、授拳。使得高等學府的學子們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對武式太極拳產生極大的興趣和愛好。2009年1月,應北京《21·名家》雜誌社和北京理工大學之邀,在理工大學國際交流中心開展武式太極拳專場講學和拳藝展示。在講學中,翟先生毫無保留地講解了武式太極拳內功套路的練法和推手技擊要領,認真地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使大家更近一步的了解到武式太極拳的魅力。
授拳之餘,翟先生為推廣武式太極拳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其中有30餘篇論文先後發表在《中華武術》、《武林》、《武當》、《少林與太極》、《中國太極拳》、《武魂》、《太極》、《太極名家談真諦》《武當武術探微》等刊物中。曾代表永年作為編委,參加國家對《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編排與審定。協助恩師姚繼祖出版《武式太極拳全書》。為了進一步普及和推廣武式太極拳在國內的發展,翟先生先後出版了《武式太極拳述真》、《武式太極拳術》、《武式太極拳系列叢書》;由人民體育音像出版社出品教學光碟《武式太極拳》系列。這些著作和音像在全國各地及海外廣泛傳播。
由於翟維傳先生對武術事業的突出貢獻,其事迹被收入到《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世界名人錄》、《中華魂-中國百業英才大典》和《中國當代武術家大典》等辭書中。
作為永年縣的政協委員,翟先生除了為傳統武式太極拳在國內外的推廣普及操勞奔波,同時也心繫家鄉,為永年縣的未來發展和太極拳文化的繼承、建設出謀劃策,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保護。曾先後在政協會議上提交了“發揚我縣太極之鄉優勢,打造太極文化精品”、“關於在廣府建設太極文化苑的建議”等提案。受到政協委員和鄉親們的一致好評。作為楊、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永年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特色和旅遊資源,翟先生雖已古稀之年,卻始終希望為永年的發展,為太極拳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保護、為人類的健康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中國翟維傳現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中國焦作(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中國邯鄲永年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顧問,廣東江門市太極拳聯誼會顧問,北美洲武(郝)式太極拳總會顧問,中國珠海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技術顧問,河北省武術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河南大學客座教授;邯鄲學院客座教授;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客座教授;韓國掤捋擠按太極拳學校客座教授;邯鄲市武術協會榮譽主席;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會長;香港武式太極拳總會名譽會長;永年縣太極拳協會副主席;永年縣武式太極武校名譽校長;永年縣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等職。
由於翟維傳先生對武術事業的突出貢獻,其事迹被收入到《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世界名人錄》、《中華魂-中國百業英才大典》和《中國當代武術家大典》等辭書中。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翟維傳是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中國武術七段。他基本掌握了武氏太極拳的技法,同時,具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風格。他既有傳承,也有發展,而且具有代表性,在當地的武術活動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傳承譜系清楚,傳承意願表現強烈,而且在傳承上有耐心、有想法、有步驟,傳承面比較廣泛。經專家組認真審閱相關資料,建議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