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捲

高庸創作的武俠小說

《天龍捲》是一本武俠小說,分上、下冊。《天龍捲》簡介: 「天心教」圖霸武林,廣徵奇才翻譯梵文劍譜,「天龍門」少主江濤周旋於正邪十三奇之間,終將武林秘籍公諸於世,進而揭開自己身世之謎。

內容簡介


一條清澈的河流,蜿蜒繞過山坡;臨河倚山,建著一片廣大宅第。岸邊幾絲垂柳,河面一架小橋。蕩漾的碧波中,倒映出巨宅門前那七級石階和兩尊高大的石獅子;黑漆大門,紫銅吞口,以及門檐下“積善之家”四個燦爛金字的橫匾。時當炎夏,驕陽如火。靠東院牆邊,蕉蔭掩映下,有一間精緻的書齋,七八名少年正搖頭晃腦吟誦著詩句。上首坐著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塾師,雙目半睜半閉,似在養神,又像在打瞌睡。窗外艷陽高照,學生們衣衫都快被汗水濕透了,只有那老塾師怡然端坐,闔目靜心;雖然穿著一件厚厚的夾袍,額上竟連一顆汗水珠也沒有。

作品目錄


(一)江濤初上「天湖」譯書——有古雲飛「插花」、黎元申盤詰、金永堅守關、與燕玲之戀及「千面神丐」朱烈保駕脫逃失敗等情。(原書第四~十七章)(四)白吟風與聶雲英情天鑄恨——有妖女雪姑冒充聶雲英,騙取《天龍捲》,毒殺白吟風及聶雲英殉情、八劍婢殉主等情。(原書第四十一~四十五章)(七)「空門三絕」恩怨秘辛——有一瓢大師述往,談四十年前「空門三絕」枯僧伽門、浮雲子與虎牙師太為爭水火雙劍而失和內鬨,並揭露虎牙師太圖霸天下之野心等情。(原書第六十九~七十章)(九)群俠大破天心教——有群俠定計闖關、一瓢大師以身啖魔、虎牙師太幡然悟道、天心教瓦解冰消等情。(原書第九十六~九十九章)
(二)顏光甫設局奪劍譜——有「關洛四寇」喬裝四大劍派掌門人,爾虞我詐,自相殘殺;及「黑白雙妖」黑吃黑、江濤痛失劍譜譯本等情。(五)紅石堡透露「神劍雙英」慘事——有紅石堡總管羅福追憶當年堡主羅玉麟與穆宇凡(即雙英)為一無頭信反目而自戕經過,以及天心教主梅娘、梅劍虹母子來堡「認祖歸宗」(暗筆交代)等情。(原書第四十九~五十一章)(八)「箱中江流兒」身世之謎——有江濤義母墓底吐真言,談當年在江邊拾獲嬰兒並取名「江濤」經過;以及江濤、燕玲保護老安人殺出天心教重圍等情。(原書第七十二~七十五章)以上九大關目分別用「穿針引線」、「推窗望月」或「鸞膠續弦」等精妙手法捏合而成;除了第七項略有不洽外(詳后),其它則步步為營,宛如「連環套」結構;而書主江濤則貫穿全書,嘗遍酸、甜、苦、辣滋味!或悲或喜,不一而足。
(三)「擎天七式」公諸於世——有江濤印書、白吟風慨談「天龍門」之秘並授予掌門玉符等情。(原書第二十六~二十八章)(六)懷玉山寒潭爭神劍——有黃大牛「扮豬吃老虎」智賺顏光甫,及「血魔」岑泰等群邪奪寶、江濤得劍等情。(原書第六十~六十六章)

人物介紹


就小說人物所扮演的角色來看,除江濤是「主中之主」外,舉凡燕玲、朱烈、顏光甫、白吟風等均為「主中之賓」;而梅劍虹、黎元申、金永堅、何四姑、雪姑、丑姑、黑白雙妖、天南三鬼、董千里、黃大牛、羅小梅以及一瓢大師、虎牙師太等,則系「賓中之主」。但無論彼等是賓是主,皆可圈可點;殆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概,極為生動傳神。今擇要評介如下:
·江濤是「神劍雙英」中大俠穆宇凡之子,幼負奇冤,卻毫不知情。少時從師韓文湘(為「武林十三奇」高人之一),學習梵文及內功、指法;但因師父未及傳授輕功便匆匆離去,是故江濤只好「藏拙」——在前半部書中很少施展武功,人多視其為書獃子。實則他一身兼具智、仁、勇「三達德」,是個不世出的少年英雄。
作者寫江濤之智,如游天湖時故意落水探「迷宮」(第十二章),在地牢中與其父用梵語交談而不虞竊聽(第二十章),均可謂妙手偶得。至於誤中顏光甫奸計,錄出劍譜,則系彼以武林公義相激,「君子可欺之以方」罷了。寫江濤之仁之勇,尤可見其冒險犯難,於斷橋上拚死救出梅劍虹、羅小梅一折(第八十五章)。當時「碧目仙翁」顏光甫因奪神劍事敗,憤而斬斷索橋,欲置眾人於死地。江濤情急智生,閃電般搶上前去;兩手各抓住斷橋一端,喝令梅劍虹抱著羅小梅速退,且說:「你一刻不離索橋,我就一刻不能鬆手;難道你要逼我跳下這百丈懸崖?」其智其仁其勇,當真是義烈感人!
書中最出人意表者,是寫江濤因身為「活劍譜」(懷璧其罪也),屢遭各路人馬當作獵物追捕;乃用所得不義之財行大義之事——將「擎天七式」劍譜譯本刻版印書,公諸於世;以免惡人恃此為所欲為,荼毒武林。作者這一奇招曼妙無方,不但造就了一個新的武俠典型,更在創作思想上提升了武俠小說的新境界(詳后),實在值得大書特書!
·燕玲是個痴情少女,慧黠可人,又叫「小燕兒」,系天心教主唯一愛徒。初出場時,作者寫她用胡亂杜撰的大宛種貓名來「考」自稱精通西域各國語文的姦細古雲飛,即令人絕倒!嗣後,小燕兒對江濤產生情愫,一再曲意維護,多方周全(第十、十四、十八章);其如詩情懷,醉人若酒。燕玲在書中最動人的表現,是逃婚下山,找到江濤義母家,陪老安人在墓底秘室中住了一年,代江濤克盡子職(第七十二章)。其痴情程度,端的世間少有!比金庸《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尤勝三分!
·朱烈外號「千面神丐」,易容術天下無雙。在本書所謂「武林十三奇」中,此老人如其名,嫉惡如仇,表現極為出色。作者寫他假扮江濤老管家混進天湖,在外人面前竟忘了自己身份,還一口一個「老要飯的」如何如何(第十四章);真是曲中筋節,勾勒入微,妙不可言。另如假扮江濤去盜劍譜,卻陰錯陽差,換回燕玲一箋情詩;又如假扮天心教護衛統領黎元申,裝模作樣闖三關,卻功敗垂成,情急拚命(第十五章);再如假扮生意人,捉弄天南二鬼,竟搞得雞飛狗跳、鬼哭神號等等(第四十六章);無不寫出老叫化詼諧而又剛烈的性格,實可愛可敬之至。
·顏光甫外號「碧目仙翁」,是「武林十三奇」中手段最毒、心術最壞者。作者寫他為騙取江濤所譯劍譜,不惜犧牲五名弟子性命,竟談笑自若,面不改色(第二十二章);又教關洛四寇假扮四大劍派掌門人,共同以武林禍福相激將。其義正辭嚴,使江濤不得不慨然將所記「擎天七式」劍譜譯錄下來;但劍譜一到手,顏某即欲借刀殺人,以除後患(第二十三章)。鉅寇深謀,竟一至於此!但妙的是,這老奸精明一世,卻為寒潭撈寶事而跌翻在「大智若愚」的黃大牛手中(第六十六章)。閱此,人人稱快!值得為作者之「回馬槍」浮一大白。
書中次要角色另如:寫金永堅死守關口,認牌不認人;寫黎元申城府深沉,欲擒故縱;寫何四姑巧言如簧,挑撥離間;寫雪姑美艷絕倫,心如蛇蠍;寫丑姑自慚形穢,情意真摯;寫董千裡面冷心熱,脾氣古怪等等,幾乎無一閑筆,各極其致。作者刻劃人物之功力非凡,由此可見一斑。

作品鑒賞


《天龍捲》原系高庸於一九六六年應新加坡《南洋商報》之邀所撰武俠長篇連載小說,正接手刊登於金庸《天龍八部》之後。由於高庸筆路與金庸相近,該報恐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乃情商作者易以「林非」筆名發表。刊出后,果然佳評如潮;香港《武俠世界》且改書名為《空門三絕》予以轉載。其實《天龍捲》原名甚當,而《空門三絕》名不副實,僅只是噱頭而已。
按《天龍捲》故事曲折離奇,大致分為明、暗兩線交叉進行:
·明線主要是敘述少俠江濤初入江湖,因偶然機會應聘前往天心教總壇譯書,而與教主愛徒燕玲產生戀情。後由「千面神丐」朱烈口中得知,天心教乃一邪惡組織,圖霸武林;而所譯梵文劍譜「擎天七式」,正是當年「神劍雙英」威震天下之武林絕學。如譯出劍譜,則天心教將無人能制。於是一面設法拖延譯書進度,一面伺機脫身。旋得「碧目仙翁」顏光甫相救,花言巧語騙取「擎天七式」譯本,欲恃以為惡。江濤追悔不及,遂決意將此秘籍公諸於世,永息江湖紛爭。
江濤至金陵吟風齋刻版印書壯舉,感動隱跡風塵已久的老俠白吟風;乃慨贈「天龍門」掌門玉符,託付重任。嗣後白吟風誤中妖女雪姑毒計而死,江濤即護送其遺骸往梵凈山天龍石府,接掌門戶。旋又為取水火雙劍,迭經險難,死裡逃生;江濤始明白自己原是「神劍雙英」後人,幼遭家變,從小系由義父母撫養長大;而其生父穆宇凡則已被天心教囚禁地牢多年,於是乃率群雄大破天心教,救出老父,重返故園。
·暗線所安排的故事背景及若干伏筆,十分繁複,但均有脈絡可尋;每當明線進展至關鍵時刻,它即發揮穿針引線、撥雲見日或烘雲托月的作用,往往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對於故事主線鋪陳的種種懸疑、弔詭情節,它也能適切解開謎團,自圓其說。例如書主江濤背上刀疤之謎、乃師韓文湘畫圖藏秘、天心教主之子梅劍虹有父無母、「武林十三奇」中正派高人皆有難言之隱、妖女雪姑冒充「飄香劍」聶雲英以假亂真,以及「空門三絕」與天心教「老菩薩」的關係、恩怨等等,皆不明寫,而用暗筆曲曲透出其中消息。特別是「神劍雙英」當年緣何與天心教結怨且禍延妻孥之書眼,卻要等到最後再世為人的穆宇凡(即江濤生父)親口說出,始真相大白。

作品評價


打破爭奪武林秘籍窠臼
筆者以宏觀的角度來看,本書最大的成就還不在於其「連環套」般的懸疑故事結構,以及狀聲狀色地描寫小說人物;而是作者獨排眾議,打破從一九五○年代後期以來港、台武俠小說界競相以「爭奪武林秘籍」為能事的格局、窠臼——將江湖人物夢寐以求、視若瑰寶的「擎天七式」劍譜(而且還是翻譯本!)大印特印,免費贈閱;公諸天下,以廣流傳!這種勇氣、這種見識、這種創意、這種反思皆發人所未發,洵可謂「推倒一世之豪傑」!令人不得不擊節稱賞,拍案叫絕!
或問:公開武林秘籍之舉乃小說家言,何以值得「南天一葉」如此重視?
《莊子.大宗師篇》有云:「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遁;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恆物之大情也。」此處所謂「藏天下於天下」,正同於「天下為公」之理。今以武林秘籍譬之,則天下高手無不寶愛,皆欲據為己有;然不論其東躲西藏、左習右練,總怕被人偷走偷學。於焉你爭我奪,大事不妙矣。若將秘籍公開,人人均可憑聰明才智自修參悟;則「公有物」永為天下所共享,又那裡會產生獨霸江湖、稱尊宇內的「武閥」呢!
——高庸《天龍捲》諷世意義及創新精神之可貴,其故在此。
退一步說,也許當作者杜撰這一大關目時,並沒有想到這麼多、這麼遠;他的著眼點是教江濤用「釜底抽薪」之計,以防少數野心家仗此絕世劍法荼毒武林(第二十七章)。但這並無礙於以上論證之成立;錯非作者慧思妙悟,下筆如有神助,焉能自我作古,破舊立新!
傳功不立派合老子之道
抑有進者,書主江濤因「大公無私」壯舉而獲「天龍門」掌門人白吟風激賞,慨然傳以掌門之位。孰料這「天龍門」的門規十分奇特,竟是「傳功不立派」!即僅以武功傳世,並無一名弟子;而所謂掌門人,其實只是一位「精神上的領袖」(第二十八章),與少林、武當等名山大派動輒千百名弟子的聲勢大相徑庭。
書中曾藉白吟風之口說:「天龍門傳人一向但問資質心性,從不拘泥形式。只要是資質絕佳,心性善良的人,都能獲授天龍門武功;同樣地,任何門派弟子也都可以接掌天龍門戶……」(第二十八章)是故,名震武林的「十三奇」中人,竟有多位是源自天龍門武學;然天龍門卻默默無聞,不為世人所知。凡此種種,乍看似有悖常理,實則正暗合老子之道;如「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等等。其精微處非片言可解。
但此猶不足為奇;最奇的是,據稱天龍門武學盡萃於《天龍捲》一書,而鬧得天下皆知的「擎天七式」正是《天龍捲》中劍學一門精華(第四十三章)。此一回龍筆,極盡神頭鬼臉不測之妙!然深思細味,頗合情理。
蓋「天龍」一詞出自佛經,特指諸天、龍神之屬;亦為「天龍八部眾」簡稱,均繫世尊侍從。是則《天龍捲》在理論上應由古印度傳入中土,殆無疑義。書中雖未明確指出《天龍捲》之來歷;但由「擎天七式」劍譜係為梵文寫就,以及江濤之師韓文湘(亦獲傳天龍門指功之學)精通梵文等情來看,則《天龍捲》無疑是一部梵文武學經典——與少林派秘傳《達摩易筋經》類似,博大精深,難懂難學。此所以白吟風臨終之際,不以天心教雪姑騙奪奇書為意;反而對江濤淡淡一笑,說道:「其中原因,將來你自會明白。到那時候,武林已是另一番面目了。」(第四十三章)
作者在此故弄玄虛,不予點破,也不讓《天龍捲》拋頭露面,正是他的「高而不庸」處!因為這樣「恍兮忽兮」落筆,方可為讀者留下想象空間;掩卷思之,回味無窮!
老菩薩問題以及其它
作者高庸早年輟學,僅讀到高二即投筆從戎,嗣後一直沒有機會接受完整教育;但博採眾長,自學成材!筆走龍蛇,忽張忽弛;文情跌宕,才氣縱橫,均非時下台灣一般所謂「名家」可比。特別是《天龍捲》破除陳陳相因的「武林陋習」,出奇制勝!即置之於四海共欽的「武俠泰斗」金庸小說之列,亦無愧色,可概其餘。
高庸之博採眾長,就《天龍捲》一書所見,約略有以下數端:
一、借鏡於歷史掌故者——如寫天心教護法金永堅(乃高麗蠻子也)把守「天湖」頭關之鐵面無私、認牌不認人,即大有漢文帝時周亞夫主「細柳營」軍令森嚴之概。
二、借鏡於傳統戲曲小說者——如寫江濤、朱烈進出天湖之「盤關」、「出關」情事,即散見於明、清小說及《四郎探母》等劇;然其欲擒故縱,變化莫測,則非他人所及。
三、借鏡於當代武俠名著者——如借用諸葛青雲早期名著《紫電青霜》中「武林十三奇」之稱,更新人物為「儒、釋、道、閨、丐、神、仙、(雙)妖、魔、(三)鬼」;而每人出場時口吟兩句「七絕」以表身份,則系采自司馬翎早期名著《鶴高飛》中四堡五寨高人「故習」。至於所謂「血魔」、「血影神功」云云,當脫胎於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中「血神子」無疑。
此外,金庸小說素喜「掉書袋」以炫其學;高庸邯鄲學步,卻難免失著。如寫江濤與古雲飛爭辯中國何時與西域、天竺交往一折(第三章),即引經據典,大背史書,當為敗筆。但金庸小說人物個個均擅「學舌」,高庸則無此弊;是其有犯亦有避也。
當然,古今中外任何文學作品皆多少有其缺點;《天龍捲》在武俠小說中雖可稱得上是故事結構綿密、布局玄奇奧妙,亦非無懈可擊。最令人迷惑的是:天心教「老菩薩」與「空門三絕」、「神劍雙英」之間的歷史恩怨問題。
按本書開卷不久即出現天心教「老菩薩」之稱而不名。作者一路寫來,皆守口如瓶,保密到家!教人但知天心教有個類似西太后(老佛爺也)「垂簾聽政」式的的太上教主在發號施令,卻不曾出場亮相;一直等到全書接近尾聲,方由一瓢大師道出「空門三絕」四十年前之恩怨,而首次出現「北天山心源庵主虎牙師太」之名(第六十九章)。然作者亦未說破此人即是天心教「老菩薩」,卻要俟最後正邪大對決時始令其公開露面。其「蓄勢」筆法精妙非常,原極可玩味;但一「玩」之下,問題來了:
既然虎牙師太在四十年前即將另外「三絕」害得一死一殘,當時便可獨霸武林;何以要苦等四十年後方大展鴻圖?此其一不可解。既然虎牙師太早已武功絕世,何以還要追逼後輩「神劍雙英」所持「擎天七式」劍譜?此其二不可解。既然「神劍雙英」在十七年前因故被其構陷而羅門留下梅劍虹(為羅玉麟與天心教主梅娘所生)這個遺腹子,何以十七年後才心血來潮,大搜天下,找尋背有刀疤的「仇人之子」?此其三不可解。另如「空門三絕」中的浮雲子是「玄」而非「空」(空門乃泛指佛教僧尼),以及韓文湘「信中秘畫」之打啞謎等,猶為餘事了。
最後,筆者要特別指出:「天心」二字原系「天帝之心」簡稱,引申為「仁愛」之義(見《漢書·董仲舒傳》)。唯《天龍捲》以「天心」立教,而盡行不仁不義之事,卻正是作者刻意反諷現實之一大妙著!古今所謂「欺世盜名」者,概屬此類,看官不可不知。而今有一武俠小說家以「刀筆」暗加諷刺、撻伐,竟不著痕迹,當是快事!此所以《天龍捲》洵為傳世之作,而高庸亦可不負此生矣。
作者:葉洪生「藏天下於天下——論高庸《天龍捲》之諷世意義」
——一九九二年冬寫於「南天一葉軒」

作者簡介


高庸
高庸
台灣武俠“諷世派”代表人物。
本名王澤遠,1932年生,四川西充人。曾就讀重慶巴蜀中學。其
父陸軍上將王纘緒與楊森老將齊名,號稱“四川王”。
王澤遠雖為將門“衙內”出身,自幼就好勇鬥狠,但卻嗜讀雜書,雅好詞章,穎悟過人。
師法金庸
據高庸自承,其少時最早接觸也最著迷的武俠小說系還珠樓主代表作《蜀山劍俠傳》;由是眼界大開,目無餘「俠」!直到成年後偶閱金庸《射鵰英雄傳》,為之傾倒,乃決心踵武前賢,投身武俠創作行列。吾人由「高庸」筆名寓意觀之,當可思過半矣。
在台灣武俠作家中,高庸出道甚早,約與古龍、慕容美、上官鼎同時;而略遲於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三劍客」。論名氣,高庸自不如彼等享譽之著;論文筆,則簡潔洗鍊,張弛不定,彷佛金庸!其小說聲口之佳、亦莊亦諧之妙,竟可與慕容美頡頏爭勝,殆為他人所不及。
但奇怪的是,高庸筆耕半生卻未能走紅,也是事實。這或與個人際遇有關;或因精品不多,難成一大家數,以致未獲社會廣泛注意及公正評價。然持平而論,其代表作《天龍捲》之文情跌宕、構思奇絕,在在出人意表;實可躋身於武俠名著之林,傳諸久遠。筆者因願為文推薦此書,與海內外知音共同賞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