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廣德

薛廣德

薛廣德,西漢經學大家,不但博學多識,而且體恤百姓,剛正不阿,受民愛戴。

生平


薛廣德,生卒年月不詳,字長卿,西漢沛郡相(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人,是被漢高祖劉邦封為千戶侯的薛鑒的第5代子孫,歷史上著名的經學家。曾任博士、諫大夫、諫議大夫、淮陽太守、長信少府等職。後來又繼貢禹之後任御史大夫,位及三公。

博學溫雅


薛廣德,博學多識,為人溫雅寬容。《漢書·薛廣德傳》中說:“肖望之為御史大夫,除廣德為屬,數與論議,器之,薦廣德經行,宜充本朝,為博士,論石渠,遷諫大夫,代貢鬲為長信少府,御史大夫”。可見,薛廣德最初是由肖望之聘用,后入朝庭。漢代聘用制度,表明當時用人制的先進性,有利於選撥賢才。儒者貢禹、薛廣德等則官至御史大夫。可見,以經術晉陞公卿之位者始終佔有很高的比例。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這是李清照的一首詞,其中的醞藉,通醖藉,這個詞語典故就來自薛廣德。班固二十四史漢書卷七十一雋疏於薛平彭傳第四十一薛廣德中有這樣的記述:“廣德為人溫雅有醖藉。及為三公,直言諫爭。”

體恤百姓


元帝時代,薛廣德、貢禹、韋玄成匡衡等儒學之士都曾列居高官。薛廣德在朝中為政的最大特點就是直言進諫,有時甚至不給皇帝情面。薛廣德曾上書數十次,他上書言事首先援引古事,然後徵引典籍。他的很多建議,元帝都採納了。
貢禹死後,元帝乃拜薛廣德為御史大夫。當日到任未久,適值永光元年春日,元帝駕幸甘泉,郊祭泰畤,行禮已畢,元帝忘乎所以,欲在其地射獵。廣德認為這樣會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的生活,於是上書諫阻。說當地百姓因為皇帝狩獵而流離失所,希望皇帝體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認為言之有理,就與光祿大夫張猛等立即回宮了。
成語“流離失所”就從此而來。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漢書·薛廣德傳》中的原句是:“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直言諫諍


薛廣德和張猛是漢元帝時期的兩位大臣,為人剛正不阿,敢於冒死進諫。有一次,漢元帝準備去宗廟祭祀,為了顯示自己的排場,他打算乘豪華樓船出遊。薛廣德覺得這樣做太勞民傷財了,而且與朝廷的禮制不符,按照慣例皇帝祭祀出行應當乘車馬,於是他脫下帽子磕頭進諫道:“皇上應該從橋上前往。”其實,“應該從橋上前往”只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它的真正意思是,皇上祭祀出行應當乘車馬而不是樓船,應當走陸路而不是水路。漢元帝聽了當然很不高興,但並沒有發作,只是說:“大夫您戴上帽子吧。”可薛廣德哪裡肯輕易放棄,他於是威脅皇上:“陛下如果不聽取臣的意見,臣就要當場自刎,以血濺污陛下的車輪,使陛下不能夠進入宗廟!”這下漢元帝可是龍顏大怒了,眼看災難就要降臨薛廣德頭上,站在一旁的張猛趕緊出來打圓場:“臣聽說君主聖明臣下就正直。走水路危險,走陸路就安全得多(乘船危,就橋安),聖明的君主是不可以冒著危險行事的。皇上還是聽從御史大夫的建議吧。”張猛的話和薛廣德是一個意思,但是這話說出來就中聽多了。漢元帝的怒氣消去大半,想想薛廣德只是不善言辭,可為人耿直,對朝廷忠心,是難得的良臣,再說自己的做法本來就不太合理,既然張猛都給了自己台階,不如就聽從他們的意見,給他們一個面子。就這樣,漢元帝最後還是乘車馬去祭祀了。

“懸車”榮退


元帝永光元年,廣德為御史大夫不過數月,隕霜殺稼,天下大飢。元帝以災害連連,人民流亡,下詔責問三公。
《漢書·薛廣德傳》中記載了薛廣德上書請求辭職退隱的故事。皇帝批准了他的辭呈,賜給他安車駟馬和六十斤黃金。薛廣德便駕車東歸沛地退隱,廣德回到沛郡,地方官員親自到邊界上來迎接他,而沛這個地方的人們也以他的到來感到榮耀。薛廣德後來把皇帝賜的安車懸掛起來,留給後世子孫。因此,“懸車”有榮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