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衙前鎮的結果 展開

衙前鎮

江西省遂川縣衙前鎮

衙前鎮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東北部,俗稱“小井岡”,為遂川縣重點建設的六個大鄉大鎮之一;

是遂川北部林區的交通樞紐,與105國道連通的雩田鎮至井岡山市中心廈坪的於廈柏油鄉路貫穿全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衙前鎮常住人口為8756人。

歷史沿革


衙前古稱金田,明洪武元年因“秀洲巡檢司遷徙於此”,圩鎮地處司署衙門前而得名。衙前文化底蘊,古今相承;旅遊資源,紅綠輝映;自古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境內雙鏡村上鏡創建當時吉安第二、遂川首家私人書院─新興書院,永新籍宰相劉沆早年啟蒙教育就在此書院入學,至今尚留“惜字塔”、“宰相路”等古迹。
相傳清嘉慶皇帝有一外甥因慕“秀洲”美名曾在此秀洲巡檢司主政數年,勤政愛民,功績卓著,深受百姓擁護,以致其離任返京時,十里百鄉群眾自發籤寫“萬民傘”相送,請求朝廷為其表功。司衙舊址至今古木參天、幽靜致遠。
新中國成立后,衙前的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衙前百業俱興、成績斐然。
八十年代,鄉鎮企業全國稱強,秀洲公司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五百強”;
九十年代,基層組織,全國先進,衙前黨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新的世紀,林權改革全國領先,上芫模式被薦為全國林改會議參觀點。英模人物層出不窮,先後湧現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古新華;全國勞動模範項勤星;全國優秀教師黃常清等。
解放前屬衙前鄉,解放后屬衙前區沿橋、鍛尾、溪日、雙鏡,衙前、石盤鄉。
1954年,稱第七區。
1956年,撤區,六鄉並為衙前鄉。
1958年,成立衙前人民公社。
1960年,新江、雙橋公社併入。
1961年,重設衙前區,三社分開。
1964年,改稱新江區,橋頭公社併入。
1967年,撤區。
’1972年,橋頭公社劃出,沿稱原名。
1984年5月,政社分開稱衙前鄉,轄9個村,含183個自然村,設115個村民小組。
2001年12月3日,撤銷衙前鄉,設立衙前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衙前鎮轄1個社區及7個行政村:金田社區、衙前村、上芫村、段尾村、士高村、石盤村、雙鏡村、溪口村。鎮政府駐地衙前村。

地理環境


衙前鎮位於革命搖籃—井岡山下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東北部,山清水秀、環境優美,俗稱“小井岡”,為全縣重點建設的六個大鄉大鎮之一。

位置境域

衙前鎮地處遂川縣北部林區中心,東臨雙橋鄉、萬安縣,南接于田鎮大坑鄉,西靠五斗江鄉,北連新江鄉。全鎮面積16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衙前鎮屬低山高丘地形,西南群山逶迤,東北丘陵連綿,間有河谷盤地,一般海拔200—300米。

氣候特徵

衙前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2℃,一月均溫6.6℃,七月均溫29.4℃。全年無霜期約284天,年平均降雨量1470毫米。春夏雨水多,四、五月間偶有短期暴雨和洪汛。

水文

蜀水一級支流左、右兩江自西向東,流經衙前鎮全境。

自然資源


衙前鎮有耕地1.11萬畝,其中水田7710畝,林地21萬畝,活立木蓄積量68萬立方米,其中毛竹林4.8萬畝,活立竹約400萬根。

人口民族


2008年,衙前鎮約2800戶、1.2萬人。
2017年,衙前鎮常住人口有1.18萬人。
2018年,衙前鎮戶籍人口1.32萬。
2021年8月20日,根據遂川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衙前鎮常住人口為8756人。

經濟


經濟建設

衙前鎮是一個林區鄉鎮,土地面積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0畝,林地面積16萬畝,其中:毛竹林3。5萬畝,活立木蓄積量70萬立方米,毛竹儲量400多萬根,是遂川縣木竹主產區之一。全鎮工業生產起步較早,以木竹加工為主的林產工業初具規模,產品種類眾多,有:木膠板、竹膠板、木地板、竹窗帘、木柄、木工藝品、實木傢具、花崗岩板等,全國鄉鎮企業500強、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秀州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的“秀州”牌商標為全國著名品牌,市級優秀外商企業浙贛公司生產的竹膠板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並廣泛用於全國各大型建築工地,如上海虹橋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場等。全鎮農業初具產業化,境內特色農業有竹蓀茶樹菇、茶油、蜂蜜、蠶桑、玉米、藥材等,且已註冊成立“紅井岡”牌系列綠色特產開發中心。具有降血壓、降膽固醇、清火、潤肺、減肥、抗癌、防腐保鮮作用功效的食用菌中“皇后”竹蓀生產發展勢頭喜人,產品包裝精美,銷售市場好,農業項目中食用菌竹蓀、茶樹菇、山野菜、蕨菜、筍乾、苦齋、名貴花木、藥材、草食畜禽、毒蛇等特色種養項目有待開發,市場潛力極大。衙前鎮三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鎮黨委曾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鎮機關為市級文明單位。

農林

1984年,衙前鄉糧食總產量578.34萬斤,產油茶仁1574擔,茶葉105擔,柑桔79擔。山區林木繁茂,資源豐富,活立木蓄積量110萬立方米,年產木材2.5萬立方米,是全縣林業生產主要基地之一。

企業

2017年,衙前鎮企業個數共35個,企業從業人數728人,其中工業企業12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
2018年,衙前鎮工業企業共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商貿

2018年,衙前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家。

交通


距105國道23公里、贛粵高速公路50公里,縣城40公里;衙前鎮是遂川北部林區的交通樞紐,與105國道連通的雩田鎮至井岡山市中心廈坪的於廈柏油鄉路貫穿全鎮,與衙雙、衙五公路一起呈發散狀連接周邊鄉鎮,圩鎮距贛粵高速公路、井岡山站、井岡山機場均在60千米左右。

社會


全鎮11855人,2792戶,9個行政村,115個村民小組,境內屬低山高丘地勢。全鎮基礎設施齊全,村村通公路、電話、有線電視、移動通訊。圩鎮建有移動、聯通通訊基站,擁有日產2000噸的自來水廠和35千伏的變電站,各項配套設施功能健全,商貿繁榮,是經商、居住、度假的風水寶地。

教育

1984年,衙前鄉有初級中學1所,學生282人,教職員16人,完全小學e所.初級小學14所,學生1663人,教師6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6.8%。

醫療衛生

1984年,衙前鄉有中心醫院1所,醫務人員20人,病床15張,鄉村醫生8人,保健員18人。

文化事業

1984年,衙前鄉設有中心文化站,廣播站和電影放映隊。

文化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衙前古稱金田,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秀洲巡檢司遷徙於此”,圩鎮地處司署衙門前而得名。

文物古迹

北宋咸平元年(998年),衙前境內雙鏡村上鏡創建當時吉安第二、遂川首家私人書院─新興書院,永新籍宰相劉沆早年啟蒙教育就在此書院入學,至今尚留“惜字塔”、“宰相路”等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