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區

陝西省銅川市轄區

印台區,陝西省銅川市轄區。地處關中盆地北緣渭北旱塬中部,北依雄渾的陝北高原,南俯八百里秦川,北與宜君縣黃陵縣,西北與旬邑縣,西南與銅川市王益區毗鄰,東與白水縣蒲城縣,東南與富平縣接壤。區政府所在地是古同官縣治所在,是原銅川老市區的所在地,南距省會西安95公里,北距聖地延安250公里。印台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75米。總面積629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07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2010年)。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歷史沿革


印台區建築
印台區建築
秦代以前,屬古雍州之領地,秦為內史地,西漢景帝二年(前155),置祋礻羽縣,魏文帝廢祋礻羽,設泥陽縣,屬水地郡,縣治在今耀州區,西晉仍屬泥陽縣,縣治在今印台區東北一里許頻山下。
十六國前(350-394)秦在今印台鄉濟陽寨設銅官護軍,北魏(446年)首置銅官縣,縣治在今王益區高坪原,隸屬北地郡、宜君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稱同官縣,縣治在今印台區。
民國三十五年七月(1946年7月)改同官縣為銅川縣,屬陝西省關中通、關中區、第七、三行政區。
1953年1月,銅川縣改由陝西省人民政府直轄,1958年4月,撤銅川縣,成立銅川市,仍歸省轄。
1978年2月,中共銅川市委郊區工作委員會設立,轄城關、高坪、王家河、黃堡、陳爐、紅土、金鎖7個人民公社。
1980年4月,銅川市郊區人民政府設立,並將原屬蒲城縣所轄的廣陽、阿庄、高樓河、肖家堡4個人民公社劃歸郊區管轄。區政府駐北關銅川橋北市福利院舊址。轄城關、金鎖、紅土、陳爐、高坪、王家河、黃堡、廣陽、阿庄、高樓河、肖家堡11個人民公社。
2000年4月18日,銅川市郊區更名為銅川市印台區,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27日發布公告,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脫貧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銅川市印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陝北黃土高原低中山區南緣,南俯關中平原,北依陝北高原。東經108°51′09″~109°26′32″,北緯34°59′06″~35°21′48″,東與白水縣蒲城縣毗鄰,東南與富平縣、王益區接壤,西、西南與王益區耀州區交界,北、西北與旬邑縣宜君縣、黃陵縣相接。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4.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44.8公里,總面積628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印台區風景
印台區風景
印台區位於祁(連)、呂(梁)、賀(蘭)山字型構造前弧東翼,處在新華夏系一級沉降帶——陝甘寧盆地南緣,為黃土覆蓋的丘陵山地,南北狹長,北部、東南部高,中部、西南部低的傾斜地勢,山、川、塬、梁、峁、溝均有分佈,境內山巒縱橫,溝壑相間,梁峁交錯,丘陵台塬廣布,是一個不規則的網狀結構,分為北部土石山地,中部梁峁殘塬,東南部丘陵溝壑三種地貌形態。平均海拔1097米,最高點位於區境西北部的鳳凰山,海拔1671米,最低點位於區政府駐地川道,海拔900米左右。
北部土石山地主要為中生界基岩山地,山勢陡峻,河流深切,基岩露頭廣泛,土薄石厚,山坡坡度多在25~35度,海拔960~1671米,林草覆蓋率為65%以上,是全區林牧生產條件較好的地區。
中部梁峁殘塬主要包括印台東、西塬、馮家塬、西固塬、賈家塬及山間漆水河川、白水河支流阿庄川、紅土川、廣陽川的一、二級階地。海拔700~1300米以下,主要為下伏基岩的更新統黃土、厚度較大,塬面坡度多在5~10度,殘塬長1000~1500米,寬數百米至千米左右,多呈“U”字型支溝,為全區糧、菜、果生產主要地區。
東南部丘陵溝壑區主要山樑有金華山、石廟梁、石馬山。地處鄂爾多斯台向斜最南緣的低山區,一般海拔在850~1500米,形成了千溝萬壑的丘陵地貌。總的地勢是南北高,中間被趙老峪河上游支流的馬家河、陳家河切割成低凹,成為面向東南的丘陵山地,溝坡坡度多在15~30度,以農牧業生產為主。

氣候特徵

印台區地處渭北旱原,系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度地帶,氣候基本特徵介於兩地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易乾旱氣候區。冬春季受西伯利亞冷氣流影響,多西北風,乾燥寒冷;夏秋季受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降水較多,氣候濕潤。每年7月前期易發生伏旱,後期多連陰雨。多年平均氣溫10.6℃,1月平均氣溫-3.0℃,7月平均氣溫23.0℃,平均氣溫年較差26.0℃,無霜期年平均164—206天,年平均降水量582.5毫米,年平均降雨數92.7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7—9月。
區內光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年平均量126.5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2342小時。

河流水系

印台區風景
印台區風景
境內有六條河流,均屬黃河流域,以涇渭分水嶺為界,分東、北、南三個水系。東區水系有烏泥川河、阿庄河和廣陽河;北區水系有玉華川河和漆水河;南區水系有東河川河。
漆水河:區內第一條大河。位於區政府駐地,縱貫區境南北。源流有兩條:一是同官水,發源於金鎖關鎮鳳凰山東部的崾峴梁下,向東南流14公里與發源於宜君縣哭泉鄉西梁坡底的淌泥河交匯,南流至紙坊村接納馬杓溝水又南流至北關。全境流長23.4公里,河床寬15-30米,流量800立方米/小時,流域面積204平方公里。二是漆水,發源於宜君縣雲夢鄉廟山南麓,境內流長14公里,常年水流不斷。漆同二水在雷家溝口匯流后形成漆水河,為區內主幹河。境內流長3000米,流量100-1000立方米/小時,隨季節變化。漆水南流經王益區,在耀州城南1.5公里處與沮水匯合入富平石川河至臨潼交口鎮入渭河。
烏泥川河:位於區境東部紅土鎮烏泥川,發源於紅土鎮車房溝,流長20.5公里,河床寬2-10米,流量60-800立方米/小時,隨季節變化。境內流域面積86平方公里,往東流經阿庄鎮河口村,注入白水河。
阿庄河:位於區境東部阿庄鎮,發源於宜君縣棋盤鄉篩子溝,流長25公里,河床寬20—30米,流量60—600立方米/小時,境內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常年水流不斷。其納入支流為肖家河、莊子溝河、在河口村與烏泥川河匯流至高樓河鎮鐵王河村納入廣陽河后注入白水河。
廣陽河:位於區境東部廣陽鎮,發源於紅土鎮金華山東側,東西橫貫廣陽鎮和高樓河鄉。在高樓河鄉鐵王河村與阿庄河匯流后東流1公里注入白水河。境內流長15公里,河床寬2—10米,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流量200立方米/小時,常年水流不斷。
玉華河:位於區境北部金鎖關鎮玉華村,境內流長9公里,河床寬5—30米,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流量216立方米/小時,是洛河上游的支流之一。
東河川河:位於區境東南部陳爐鎮東部軍台嶺南麓,向東流經馬家河、雷家坡、潘家河村,納西、南、北小溪出印台區,入富平趙老峪。境內流長10公里,河床寬3—50米,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流量因季節性降水量不同增減,屬間歇性河流。

土壤土質

印台區土壤
印台區土壤
按照全國土壤分類標準,全區土壤可分為5個土類(褐土、紅土、黃土、淤土、黑壚土),8個類、12個土屬41個土種。海拔1100米以上是地帶性褐土,以碳酸鹽褐土為主,分佈在金鎖關鎮及阿庄鎮北部;海拔1100米以下為黃土母質所形成的黃土、紅土、地帶性黑壚土及區域性河淤土。黑壚土分佈於微受侵蝕的平坦塬地;黃土分佈於南部、中部及東部的殘塬及丘陵區;紅膠土分佈於東部的紅土、阿庄和廣陽部分村;河淤土分佈在洛、渭水系支流的兩岸川台。黃土、黑壚土和大部分褐土為中壤質,紅土為重壤質,河淤土和台塬黃善土為輕壤質,土壤容量為1.1~1.3,耕層土壤孔隙度為50~58%,有機質含量為1.34%,是比較理想的耕作土壤。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印台區地跨兩個地貌單元,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煤炭、水泥、石灰岩、陶瓷粘土、鋁礬土等工業原料儲量大、品質高、易開採。尚未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還有硫鐵礦、石油、煤層氣等。
銅川市印台區礦產資源一覽表
種類儲量主要化學成分分佈用途
18.6億噸覆蓋全區工業燃料、原料
石灰石14億噸碳酸鈣陳爐鎮、金鎖關鎮等水泥、建材、工業原料
坩土6000萬噸氧化鋁25%-30%氧化硅53%-60%氧化鉀、鈉0.2%-0.8%陳爐鎮日用陶瓷、工藝陶瓷、建築陶瓷、工業陶瓷、耐火材料等
鋁土1.69億噸氧化鋁50%-60%氧化鐵5.5%-6.5%陳爐鎮工業原料
紫砂土16854.5萬噸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鋁印台鎮紫砂陶、彩釉磚、琉璃瓦、粘土磚等
油母頁岩48657萬噸含油量8%-12%金鎖關鎮有機肥、工業原料

水資源

印台區內有漆水河、烏泥川河、金華山河、東河川河、陳家河、阿庄河、廣陽河和玉華河等主要河流,主幹河流漆水河由北往南貫穿市區,流長2.34萬米,流量達800立方米/小時。礦泉水流量1200立方米/天,主要分佈在王石凹街道、印台鎮、金鎖關鎮。

森林資源

印台區有林地面積51.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6.4%,有林地38.5萬畝,佔全區森林總面積的74.18%,森林活立木總蓄積71.3萬立方米。林木構成樹種主要有油松、櫟類、側柏、落葉松、山楊、刺槐等。灌木樹種主要有野薔薇、荀子、狼牙刺、黃櫨、沙棘等。全區森林覆蓋率達43.2%.

野生動物資源

印台區域地貌複雜,氣候多樣,植被豐裕,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據統計,全區哺乳類動物有狍子、狼、獾、野豬、羊鹿等10多種,鳥類有黑鸛(ɡuàn)(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腳隼(sǔn)(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蒼鷺(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灰林鴞(xiāo)(省級重點保護動物)、雉雞等21種,爬行類動物有蛇等13種,兩棲類動物有13種。隨著國家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一些曾經一度瀕臨滅絕的物種已在我區重新顯現。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時間區劃沿革
1983年5月陳爐公社改為鄉建制,1984年5月機構改革,城關街道由銅川市城區劃歸銅川市郊區管轄,並將原城關公社的城關、河東、楊家貶3個行政村劃歸城關街道管轄,設立城關鄉,原城關公社更名為印台鄉。黃堡、王家河、紅土、金鎖、王益、廣陽、阿庄、高樓河、肖家堡9個人民公社改建為鄉人民政府。至此,全區共轄12個鄉級政府。
1986年4月陳爐、廣陽、紅土3個鄉改為鎮建制。
1987年9月區劃調整,將郊區所轄的黃堡、王益、王家河3個鄉劃歸城區管轄;將城區所轄的焦坪、王石凹、三里洞3個街道劃歸郊區管轄。區劃調整后,銅川市郊區轄陳爐、紅土、廣陽3個鎮,城關、印台、金鎖、阿庄、高樓河、肖家堡6個鄉,焦坪、王石凹、三里洞3個街道。
1997年9月金鎖鄉、阿庄鄉、王石凹街道、焦坪街道分別改建為金鎖關鎮、阿庄鎮、玉華鎮,並將原金鎖鄉所轄的玉華、背塔兩個村民委員會劃歸玉華鎮,原紅土鎮所轄的炭庄塔、苟村、李家塔、王石凹、傲背、陳家溝6個村民委員會劃歸王石凹鎮。至此,郊區轄陳爐、廣陽、紅土、金鎖關、玉華、王石凹、阿庄7個鎮,印台、城關、高樓河、肖家堡4個鄉,三里洞1個街道。
2001年撤銷城關鄉,設立城關街道。同年12月,撤鄉並鎮,撤銷肖家堡鄉併入紅土鎮。
2011年6月撤銷玉華鎮,併入金鎖關鎮,撤銷王石凹鎮,設立王石凹街道。2011年12月29日,印台鄉、高樓河鄉改為鎮。
2015年6月撤銷高樓河鎮,併入廣陽鎮;撤銷印台鎮,設立印台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1月,銅川市印台區下轄5個鎮、4個街道,72個村、391個村民小組、24個社區(板塊型社區18個、單位型社區6個);區政府駐城關街道同官80號。
鄉鎮轄區詳情
城關街道河東村城關村南苑北街鑫光
三里洞街道延安路芳草新建
王石凹街道傲背村苟村王石凹村炭庄塔村西山
街北街南李家塔
印台街道西村樓子村濟陽村前塬村寇村
柳灣村虎頭村崖堯村前齊村順河村
印台村劉村順金
金鎖關鎮紙坊村金鎖關村何家坊村烈橋村柳樹台村
崔家溝村袁家山村徐家溝村背塔村玉華村
金鎖關崔家溝石頭坡新街窯洞
紅土鎮肖家堡村北神溝村金華山村惠家溝村周陵村
龐家河村太和寺村甘草塬村馮家塬村東王村
孫家貶村邵家溝村紅土街道金華山礦
阿庄鎮湫窪村漢寨村塬圪塔村西溝嶺村小庄村
阿庄村下庄村
廣陽鎮廣陽村四聯村劉家溝村陶賢村西固村
上馬村任家塬村四興村水利村勝利村
三合村郗賈村一五三廠鴨口徐家溝
東坡
陳爐鎮立地坡村永興村育寨村北溝村雙碑村
穆家莊村馬科村棗村上店村潘家河村
雷家坡村馬家河村那坡村上街咀頭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銅川市印台區常住人口20.95萬人,比2016年減少7000人。其中,城鎮人口14.27萬人,農村人口6.68萬人。截至2017年末,銅川市印台區城鎮化率68.11%。人口出生率8.59‰;人口死亡率5.25‰;人口自然增長率3.34‰。

民族

銅川市印台區風景
銅川市印台區風景
截至2019年1月,銅川市印台區有漢、回、滿、壯、土家、苗、朝鮮等12個民族。

政治


主要領導(以下數據截至2019年)
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亞莉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潘旭輝
區委常委、副區長:鄒永公
區委常委、副區長:王九鳴
副區長:周 軍
副區長:苗 源
副區長:韓 錦
副區長:宋 潔
副區長:路軍濤

經濟


綜合

2017年,銅川市印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34億元,比2016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53億元,增長4.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5%;第二產業增加值29.32億元,增長7.4%,佔45.6%;第三產業增加值29.56億元,增長7.3%,佔45.9%。按常住人口算,人均生產總值30205元。
2017年,銅川市印台區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0.8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01%,比重比2016年提高0.61個百分點。
2018年,全年生產總值76.76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7億元,增長2.9%,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4%;第二產業增加值40.07億元,增長4.5%,佔52.20%;第三產業增加值32.82億元,增長7.5%,佔42.76%。按常住人口18.95萬人算,人均生產總值40506.6元。

第一產業

2017年,銅川市印台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66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0.21億元,增長2.9%。糧食播種面積158922畝,比2016年增長1.8%。其中,夏糧70255畝,增長4.46%;秋糧88667畝,下降0.21%。油料種植面積13901畝,下降3.52%;大豆播種面積5029畝,下降11.49%;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21067畝,增長0.25%。
2017年,銅川市印台區糧食總產量36086噸,比2016年下降0.3%。其中,小麥11821噸,增長3.91%;玉米20040噸,下降1.67%;大豆1093噸,下降9.89%。園林水果產量261156噸,比2016年增長2.26%。其中,蘋果產量259743噸,增長3.61%。油料產量1500噸,下降1.9%;藥材5453噸,增長68.88%;蔬菜31400噸,增長7.39%。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銅川市印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4.52億元,比2016年增長7.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74億元,增長7.4%。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7.79億元,增長37.46%。其中,輕工業4.36億元,增長36.38%;重工業53.43億元,增長37.55%。
2017年,銅川市印台區生產原煤866.56萬噸,同比增長14.52%;洗煤186.6萬噸,下降47.7%;瓷質磚80.27萬平方米,增長9.89%;自來水842萬立方米,增長1.08%;磚5021萬塊,下降2.52%;礦山專用設備509噸,增長7.16%。
建築業
2017年,銅川市印台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8億元,比2016年增長8.0%。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4家。

第三產業

2017年,銅川市印台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3億元,比2016年增長13.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38億元,增長3.4%。
2017年,銅川市印台城鎮實現零售額18.36億元,比2016年增長12.2%;鄉村實現零售額9.28億元,增長15.1%。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23.2億元,增長13.2%;餐飲收入4.44億元,增長12.7%。

文化


印台歷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戰國時期設置頻陽縣,北魏改設同官縣,歷經隋、唐、元、明、清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現有記載的歷史文物古迹143處,有被譽為“東方耀瓷活化石”的陳爐古瓷鎮;有始建於唐貞觀21年的李世民父子避暑狩獵和一代佛學大師玄奘坐禪譯經圓寂於此的玉華宮遺址;有修建於北宋鎮惡怯邪的重興寺塔;有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的孟姜女千里尋夫哭長城、坐化於此的孟姜女祠;有被譽為“關中北部第一關”的金鎖關城遺址;有與全國四大名窯並著於世,延續1400多年陶瓷燒造歷史的中國耀州陳爐鎮窯場;有口感甘甜、供李世民父子御用的山泉水;有古代燦爛文化的寶庫鎮風寺千佛石窟遺址;有文廟、大統魏碑、陀羅尼經幢等著名古迹文物。

地方特產

蘋果
銅川市印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地處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的核心地帶,具有生產優質蘋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蘋果以果型端
蘋果
蘋果
庄、色澤艷麗、風味濃郁、極耐貯運而著稱,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有優質水果面積35萬多畝,出產的新紅星、紅冠、紅富士等優質蘋果享譽海內外,多次榮獲省優、部優產品獎。歷經幾代果農近70年的精心培育,蘋果在全區農業農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日益顯現,果業生產效益持續攀升,蘋果已成為印台當之無愧的富民產業。
陶藝
陳爐陶瓷業在綿延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土壤,其陶瓷文化的民間性、歷史永久性、可欣賞性和不可替代性,獨一無二的民居建築風格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風土人情,涵養了文化旅遊的豐富內容和特點。陳爐枕骨瓷窯早在唐代就有“爐火膛里翻火焰”的記載,到了北宋,制瓷業達到鼎盛,以燒造青、白、黑和醬釉瓷而出名,自元代至今,一直是西北地方最重要的瓷業生產基地,其瓷製品的碗、盤、盆、罐、瓶、盒、燈、爐等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另有一些陳設器、供器、瓷雕等,釉色有青釉、薑黃釉、黑釉、醬釉、茶末釉、青白雙色釉、香黃釉、白釉青花、白地黑花、鐵鏽花、紅綠彩瓷等,陳爐的民俗與陶瓷密切相關,民居、民膳、民藝蘊藏豐厚的陶瓷文化內涵。陳爐民居年代久遠。凝結著歷代陶工匠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陶腹、陶穴、罐罐壘牆,依山排布,密如蜂房,被譽為爐山八景之一。瓷片鋪路,富有油畫效果,極具觀賞性,被譽為“腳下的藝術”。
龍柏芽
在銅川市陳爐古鎮的石馬山上生長著一種灌木,當地人稱其龍柏芽,龍柏芽是落葉木本植物,一般每株有1.5米左右高,春天發芽時其嫩芽加上花蕾是一道特色野菜,這在其它地方尚未見過。據傳說它在自然災害極度缺糧的春荒時救過當地人的命,因此對其心存感恩。當下食品十分豐富它又成為特色野菜,遠道而來的客人都會用它招待。用龍柏芽做菜還相當費時間,採集回來清洗乾淨後用開水燙一下,然後在冷水中浸泡24小時,期間每隔幾小時需要換水,目的是撥掉其苦味。泡好的龍柏芽切碎加上作料用熱油澆潑攪拌之後就成了這道風味獨特的小菜了。春季時採集較多,撥掉苦味的半成品在陽光下曬乾,需要用時用溫水泡軟后再調味也是非常好,所以一年中一直能夠享用。它口味微苦,有清火,降血壓的功效。

交通


210國道紙坊高架橋
210國道紙坊高架橋
截至2017年末,印台區境內公路里程838.563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97.139公里,國道27.1公里;省道57.6公里;縣道97.103公里;鄉道184.499公里;村道450.504公里。

社會


教育

截至2017年末,銅川市印台區共有各類中小學26所,其中小學17所,初中8所,高中1所;共有班級272個,小學207個,初中63個,高中2個;在校學生9263人,小學6691人,初中2517人,高中55人;共有教職工1270人,其中小學690人,初中549人,高中31人,共有專任教師686人。共有幼兒園21所,班級121個,在校學生3470人,教職工532人,其中專任教師320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99.1%;高中升學率95.6%。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銅川市印台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04個,其中:醫院1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7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個;其他衛生機構1個。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個,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107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6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2個,衛生監督所1個。全區各類衛生機構年末實有床位數970張。在崗職工208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16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544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銅川市印台區有體育場館2個;劇場、影劇院1個。截至2017年末,銅川市印台區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48.2千冊。

旅遊


風景名勝

孟姜女祠
孟姜女祠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印台區名列其中。
印台區境內有始建於唐太宗貞觀21年供李氏父子狩獵避暑和唐僧玄奘法師譯經圓寂的玉華宮遺址;有修建於北宋鎮惡祛邪的省級文物重興寺塔;有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孟姜女千里尋夫、坐化於此的孟姜女祠;有“關中北部第一關”的金鎖關城遺址;有與全國四大名窯並著於世,延續700年陶瓷燒造歷史的中國耀州陳爐鎮窯場;有文廟、大統魏碑寺等文物點143處。
玉華宮
唐初皇家四大離宮之首,古代皇家園林建築的傑出之作,中國歷史上較負盛名的帝王避暑勝地。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代著名三皇曾在此避暑狩獵,高僧玄奘西域取經歸來坐禪譯經、圓寂之處,佛教法相宗祖庭,為陝西省九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已被闢為省級森林公園。
孟姜女祠
金鎖關
金鎖關
孟姜女祠位於銅川市印台區金山山麓,距印台區政府1.5公里。屬漆水河二階台地,東沿漆水河,西靠金山崖,南連虎頭山,北界泰山廟遺址。銅川古名同官,《同官縣誌》上雖然沒有記載姜女祠最早修建的準確時間,卻有北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縣令宋宗諤重修的記載,這個時間比公元1594(明萬曆二十二年)修建的山海關姜女廟還要早五百年,由此可見銅川孟姜女祠是迄今為止全國修建最早的姜女祠廟之一。
陳爐鎮
陳爐古鎮旅遊景區規劃範圍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陳爐四堡山樑為界括,包括了陳爐鎮區和主要風貌區。2006年,陳爐古窯址已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陝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代表人物


人物備註
寇慎明代著名清官
井勿幕民主革命先驅,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
路德才智取華山的一級戰鬥英雄
雷雨順全國著名氣象專家
郭秀明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

獲得榮譽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3月,被銅川市人民政府評為“銅川市2019年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同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區”榮譽稱號。
2020年7月,獲”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榜單。
2020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