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倫巴根

朝倫巴根

朝倫巴根,男,蒙古族,1940年12月生於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1965年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學院水利系,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5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水文水資源系學習和研究,1986年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利系系主任,1991年至1994年任內蒙古農業大學副校長,1994年至1997年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1997年至2002年任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2014年8月17日20時15分,國家級教學名師、著名水文水資源科學家朝倫巴根因病醫治無效,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74歲。

個人簡介


1997年4月調內蒙古自治區科協任黨組書記、主席。到自治區科協后力抓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推廣農業產業化經驗。在科普示範基地建設,科普示範縣、鄉建設,抓企業“三改一加強”及技術創新等工作中採取一系列有效舉措,使全區科協系統面貌發生較大變化。他的講話、工作經驗介紹等文章被《中國地方領導論摘》《科協論壇》《內蒙古日報》等報刊收錄或發表。1998年當選為自治區九屆人大代表、自治區第九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調自治區科協之前一直在內蒙古農牧學院工作和任教。1991年3月任內蒙古農牧學院副院長,任副院長期,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用學分制取代學年制,研製並實施“教員課堂教學評估模型”、“教師業務考核模型”、“系級教學評估模型”。在全區高校教學管理評估中內蒙古農牧學院獲第一名,內蒙古農牧學院教務處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先進教務處。朝倫巴根同志主持的“加強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大學系級教學管理系統”、“加快農業水土工程學科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系統探索”等教學成果於1989年、1993年、1997年分別獲內蒙古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一等獎。1994年4月任院長后提出“教學是中心,科研、產業為兩翼,抓中心促兩翼,發展兩翼保中心”的治校方略,把內蒙古農牧學院建成具有地區特點、民族特色、專業特長的綜合性大學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內蒙古農牧學院教學、科研水平進入自治區高校前列。內蒙古農牧學院科研獲獎成果數連續十多年名列自治區高校第一,內蒙古農牧學院科研處被國家教委評為科研管理先進處。1994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院(校)長。他主持過多項國家及自治區重點科研項目。“荒漠草原飼草料基地地下水資源評價管理與保護對策研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管理系統”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正在主持中日兩國聯合項目“乾旱寒冷地區土地鹽漬化防治措施研究”、“內蒙古通遼水資源保護養涵”、“豐鎮飲馬河流域水資源評價”等課題。主編《計算機數值方法》等兩本全國統編教材,在美國《地理學報》,我國《地質學報》、《水利學報》等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30篇。1980年內蒙古人民政府授予他全區勞動模範稱號,91年被國家教委、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歸國留學人員”稱號。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同年被評為“呼和浩特市十佳市民”。1999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科教興區特別貢獻獎”。48號
他領導的農業大學水土工程研究室,有四位博士、四位碩士,承擔著京蒙沙源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及決策支持系統研究等三項國家級自治區重點科研項目。

所獲榮譽


朝倫巴根教授先後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1981年,呼和浩特)、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1989,呼和浩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1991年,北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3年,呼和浩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4年,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校長(1994年,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十佳市民(1995年,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科教興區特別貢獻獎(1999年,呼和浩特)、中國科協西部大開發特別貢獻獎(2002年,北京)、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7年)等獎項。

兼職


朝倫巴根教授的學術、社會兼職有:中國水文水資源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水利學報”、“水資源水工程學報”編委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及日本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籍研究員等。

社會評價


學生張先生回憶起老師的教導感慨萬千,他說這是老師的治學名言,也是他教書育人、潛心研究的真實寫照,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