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腰葫蘆
葫蘆科葫蘆屬植物
亞腰葫蘆是一個常見的品種,古今種植都非常普遍。它的形狀長得很可愛,像兩個摞起來的球體,上小下大,中間有一個纖細的“蜂腰”。它的名字所以叫“亞腰葫蘆”,俗稱“亞葫蘆”。亞腰葫蘆是人們對腰很細的葫蘆的一種叫法,它是葫蘆大家族中的一員。
亞腰葫蘆是一個常見的品種,古今種植都非常普遍。它的形狀長得很可愛,象兩個摞起來的球體,上小下大,中間有一個纖細的“蜂腰”。它的名字所以叫“亞腰葫蘆”,就是取其細腰說的。李時珍稱這種葫蘆為“蒲盧”,又叫“葯葫蘆”。因古人常用其裝葯故也。在繪畫作品中看到道家總是隨身攜帶一個亞腰葫蘆,就是裝丹藥用的。《水滸》中寫林沖風雪山神廟,槍上挑著盛酒的葫蘆,也是這一種。亞腰葫蘆大小差別很大,據說大者有一米來高,十分罕見,應該是用特殊工藝培植出來的;而小者只有豌豆大小。《明宮史·火集》載:“仍有真正小葫蘆如豌豆大者,名目‘草里金’,二枚可植二三十兩不等,皆貴尚焉。”著名詩人艾青就藏有一枚清代“草里金”,可惜被他的朋友不慎掰斷了。最經常見到的亞腰葫蘆大者高20-25厘米,小者10厘米左右,主要用以觀賞。有人在小葫蘆的表面塗上紅漆或畫上花紋圖案,作為吉祥物掛在小孩的衣服上,象徵長命富貴。
亞腰葫蘆
它的形狀長得很可愛,像兩個摞起來的球體,上小下大,中間有一個纖細的“蜂腰”。
亞腰葫蘆
即將收穫的葫蘆
亞腰葫蘆
葫蘆
亞腰葫蘆
亞腰葫蘆
2·精心管理:盆栽葫蘆不論是在陽台還是院內,都要放在陽光充足處。結果前培育壯苗是關鍵。一是要及時追肥。生長期以發酵好的麻醬渣和豆餅為好,可以稀釋后和澆水同時進行。現蕾期要加施磷鉀肥,以提高坐果率和果實質量。二是要曬苗。葫蘆的生長最適溫度是30℃左右,喜歡多日照,所以要儘可能多地曬太陽。炎夏的中午,以葉蔫而不焦為好,這樣可以培養壯苗,控制瘋長。待蔓長到1米左右高時,從根部上數第3~4個葉處打頂。因為葫蘆有側枝結果習性,這樣可使底部早生側枝早結果,並降低支架的高度,便於觀賞。側枝芽蔓長出后一般有3~4個葉即能現蕾,雌蕾形似兩個摞起的球。如無蕾,便是滑條。滑條長勢強盛,如不及時掐掉,會奪去整個植株的養分,使其他果枝萎蔫回縮,變成死芽。也可在滑條的3~4個葉處再次打頂,使滑條變為結果枝。
3徠·葫蘆是異花授粉植物,花期授粉是坐果的關鍵。盆栽葫蘆由於數量少,蜂源少,花期又很難相遇,必須人工授粉才行。葫蘆每天傍晚開花,次日上午10點前時最佳授粉期。授粉時用乾燥的毛巾和小棉團,從雄花中採取花粉,迅即接到雌花蕊里,不可耽擱。如遇雨天,要提前用塑料袋把雄花和雌花套好,不要受雨淋。盆栽小亞腰葫蘆以一盆1株為好,但最好種兩盆,以便授粉。如陽台種植,也可用大盆植2株,於陽台四周立豎桿,上方縛橫桿,構成棚架,將葫蘆牽引至棚架上,可為室內遮蔭降溫,讓人感覺愜意。
亞腰葫蘆
②盡量不重複使用盆土。盆土最好用高溫消毒,用具也曬一曬為好。
亞腰葫蘆
已收穫的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