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鄉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下轄鄉

連城鄉是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下轄的一個鄉。位於臨川區西部、鄉治所在地距上頓渡公路程5公里。鄉境宛如菜葉狀,東接崇崗鎮,南連河埠鄉,西靠秋溪鎮、上頓渡鎮,北倚上頓渡鎮,北寬南窄,部面積49平方公里,(約合7.36萬畝),其中耕地總面積18018畝,人均0.92畝耕地。山地總面積5.9萬畝,其中林業面積25920畝,退耕還林面積3610畝。水產面積150畝。耕地佔27.4%,水域佔11.4%,山丘50%。村莊和道路佔11.20%。全鄉轄12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有64個自然村,農業總人口19636人,總戶數5177戶,非農業人口680人,410戶。均為漢族江右民徠系,全鄉農村勞動力9786人。2013年勞務輸出6250人。

2018年末,連城鄉轄區有戶籍人口2.17萬人。連城鄉以農業為主,主種優質水稻,其次種棉花、油菜、西瓜、柑桔。2018年末,連城鄉境內有工業企業3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

歷史沿革


連城鄉風景
連城鄉風景
連城街原有貂橋崗,地處上城吳村與下城,上頓渡之間,民國時期上城建起了一條新街,貂橋崗成為上城與下城必經之地,連上城、下城為一線,“連城”地名,由此而來。清代,鄉境屬崇仁縣穎秀鄉三十二、五十四都。民國時期歸崇仁縣第二區秋溪鄉管轄。建國前夕屬崇仁縣二區連城鄉(候昌等6個自然村屬秋溪鄉)。建國后屬崇仁縣二區連城、下城、舍頭3個鄉(部分自然村屬圓石鄉和馬嶺鄉)。合作化時期建有大升、下庄、黃灣、連城、下城、舍頭、大橋、候昌8個高級社。
宋紹興十九年,臨川縣之惠安、穎秀兩鄉入崇仁。其中今連城所屬之地均在穎秀鄉。是時,崇仁屬撫州郡。
元,改郡為路,連城鄉境地屬撫州路崇仁縣管轄。
明,改路為府,連城鄉境地屬撫州路崇仁縣管轄。
清,沿用明制,設鄉、里、都、圖、圖直轄村莊,歷時260多年未變。清同治時,連城境內共設41個村,11個圖。均屬穎秀鄉和順里。其中:梘頭、嘉庄、古羅坪、井山、封山、舍頭、下全、上全、圓石、梓陂、大埠、羅田、公山、山下、石塘、榨下、府前楊、周家倉、吳金、犁牛岡、封段、熊師橋、石鼓村、下舍共24個村分為7圖,隸屬穎秀鄉和順里三十三都。 清代,鄉境屬崇仁縣穎秀鄉三十二、五十四都。
上下城(分六村)、徐塘、顏坊、黃鐵灣、鄭坊(上下二村)、厚坊、湖頭、源頭、櫟村下、塹頭、周南、沙坪、北溪、河涯村、前坊、南庄、城北共17個村分為4圖,隸屬穎秀鄉和順里五十四都。
鮑坊(分新老鮑、又名樟峰鮑),大橋(分兩村),頭昌等6村和白麓、智源、鳳山、茅鐮、楊坊、下陂、團溪、下坑、馮家、大路、紫溪、田東共15個村分為3個圖,屬穎秀鄉和順里三十二都。)
民國初沿清制。民國17年(1928)始以區、村(里),閭、鄰取代鄉、里、都、圖。翌年,將村(里)改為鄉(鎮)。民國20年6月推行保甲制,鎮改為保聯辦事處(簡稱聯保),連城鄉設鄉公所,屬二區管轄,候昌等6個自然村屬秋溪鄉管轄。 中華民國時期,歸崇仁縣第二區秋溪鄉管轄;1949年,屬崇仁縣二區連城鄉(候昌等6個自然村屬秋溪鄉)。
解放后,連城、下城、大橋與秋溪、圓舍、東溪、、大路、馬嶺、航埠、程坊、洋陂、古塘12個鄉屬崇仁縣二區(區駐秋溪街)管轄,1951年二區又增划舍頭、嚴陂、爐下三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屬崇仁縣二區,劃分有連城下城,舍頭3個鄉(部分自然村屬圓石鄉和馬嶺鄉)。
1958年成立秋溪公社。1961年成立連城公社和大橋公社,1968年併入秋溪公社。1969年划屬臨川縣,1973年析置連城公社,1984年5月改連城鄉。1997年,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大升、下庄、黃灣、后坊、連城、鄒家、下城、下舍、舍頭、金房、大橋、侯昌12個行政村。
連城鄉風景
連城鄉風景

鄉鎮概況

連城鄉地處上頓渡南端,東靠崇崗,西連秋溪、南接河埠。面積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18畝,人均0.98畝耕地。山地總面積5.9萬畝,林業面積25920畝,耕還林面積3610畝。轄12個行政村━即大升、黃灣、下庄、后坊、連城、鄒家、下城、舍頭、下舍、金房、大橋、頭昌,其中64個自然村、94個村小組。農業總人口18242人,總戶數5027戶,非農業人口620人、380戶。全鄉有農村勞動力8786人。外出務工以建築業為主,2005年勞務輸出2450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連城鄉位於臨川區西南部,東鄰崇崗鎮,南連河埠鄉,西靠秋溪鎮、上頓渡鎮,北倚上頓渡鎮。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5千米,總面積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境內多黃土崗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北部為平原,南部多山丘崗地,東境為丘崗地帶,西境地勢平坦,南端山巒起伏,仙蓋山和佛嶺的海拔均在百米以上。山丘佔總面積50%。佛嶺主峰海拔186.8米,為全鄉最高點。宜惠渠流經境內。農作物以水稻,棉花為主,為臨川主要產棉區之一。有公路東接臨(川)南(城)公路。
連城鄉地處上頓渡南端,東靠崇崗,西連秋溪、南接河埠。面積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18畝,人均0.98畝耕地。山地總面積5.9萬畝,林業面積25920畝,耕還林面積3610畝。

氣候

連城鄉氣候上,屬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一年中七、八兩個月最熱,平均氣溫達29.5攝氏度;一、二月份最冷,平均氣溫5.2攝氏度。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1775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連城鄉成為一個適宜人類生產、生活的好地方。
連城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季多雨,多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5.1℃,極端最低氣溫-5℃(2008年1月22日);7月平均氣溫29.3℃。 

水文

連城鄉主要河流有宜黃河,境內總長度4.6千米,流域面積11.2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連城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大風、冰雹、寒潮、冷凍、漏伏等。

行政區劃


連城鄉轄12個行政村,其中64個自然村、94個村小組。連城鄉下轄村:大升村 下城村 下庄村 大橋村 金房村 后坊村 黃灣村 鄒家村 舍頭村 連城村 頭昌村 下舍村。
截至2020年6月,連城鄉下轄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連城街。
連城鄉區劃詳情
200連城村 201大升村202下庄村203黃灣村204后坊村
205鄒家村206下城村207下舍村208舍頭村209金房村
210大橋村211頭昌村

人口民族


連城鄉風景
連城鄉風景
連城鄉農業總人口18242人,總戶數5027戶, 非農業人口620人、380戶。全鄉有農村勞動力8786人。外出務工以建築業為主,2005年勞務輸出2450人。
總人口 18524
男 9899
女 8625
家庭戶戶數 4585
家庭戶總人口(總) 18487
家庭戶男 9874
家庭戶女 8613
0-14歲(總) 5559
0-14歲男 3231
0-14歲女 2328
15-64歲(總) 11780
15-64歲男 6140
15-64歲女 5640
65歲及以上(總) 1185
65歲及以上男 528
65歲及以上女 65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7561
2011年末,連城鄉轄區總人口1.9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25人。總人口中,男性1.08萬人,佔54.9%;女性8901人,佔45.1%。2011年,連城鄉人口出生率13.26‰,人口死亡率6.23‰,人口自然增長率7.03‰。 
2017年末,連城鄉轄區有常住人口1.99萬人。 
2018年末,連城鄉轄區有戶籍人口2.17萬人。
連城鄉行政區劃圖
連城鄉行政區劃圖

經濟


連城是個農業鄉,農作物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西瓜、甘蔗、蔬菜次之。隨著改革開放,連城鄉按照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農業生產,全鄉農業生產連年豐收。2002年糧食總產量6568噸, 棉花面積發展到4000畝,總產量370噸,西瓜面積達1532畝,總產量3581噸,水果面積540畝,總產量220噸,甘蔗面積496畝,此外,蔬菜面積不斷擴大,林、牧、漁業得到快速發展。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為4477萬元。同時工業企業如紅磚製造,電動機配件廠、榨油廠、軋花廠、加工廠、機械廠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全鄉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社會長期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2017年糧食總產量13242噸,棉花面積發展到2500畝,總產量263噸,西瓜面積達到1688畝,總產量3562噸,水果面積1505畝,總產量225噸,甘蔗面積120畝,此外蔬菜面積不斷擴大,林、牧、漁業得到快速發展。2017年全鄉農業總產值10224萬元。
連城鄉大力發展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上海恆達綠色園林有限公司在下舍村建成的700畝花卉苗木基地和浙江客商2000畝蕭山蘿蔔種植基地。

綜述

2017年末,連城鄉境內有企業66家,企業從業人員4362人。 

農業

2017年,連城鄉糧食總產量1.32萬噸,棉花面積發展到2500畝,總產量263噸,西瓜面積達到1688畝,總產量3562噸,水果面積1505畝,總產量225噸,甘蔗面積120畝。

工業

2017年末,連城鄉境內有工業企業4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 
2018年末,連城鄉境內有工業企業3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 

商貿

2011年末,連城鄉有商業網點90個,職工214人。2011年,連城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50萬元,比2010年增長8.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億元,比2010年增長8%。
連城鄉風景
連城鄉風景

經濟建設

2006年財稅任務115萬元,其中國稅11萬元,地稅54萬元,財政50萬元。連城鄉農業支柱產業為優質水稻、棉花。2005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31998畝,糧食總產量14246噸;棉花面積2500畝。連城鄉下舍村有一個面積700畝的大型花卉苗木基地,屬招商引資項目。
連城鄉先後引進了實際進資達500多萬的上海恆達綠色園林有限公司和4000多畝的蘿蔔、豆子、醬菜種植特色農業,還進一步優化各種招商引資環境,拓寬領域,以良好的氣質和風度,城信、高效的形象吸引廣大客商投資興業。
連城鄉還大力發展招商引資,在下舍村建成的700畝花卉苗木基地和浙江客商2000畝蕭山蘿蔔種植基地。藉助花卉苗木基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地,不斷擴大規模;藉助蘿蔔種植基地,建成產品品種上形成特色,無公害農藥使用上形成特色,旅遊觀賞上形成特色的連城蔬菜長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連城鄉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特色農業產區,大力發展“三高”農業,不斷擴大優化常規農業,實行山、水、田綜合治理,促進農、林、果、牧、漁全面發展,充分利用頭昌村的自然資源,大力宣傳旅遊資源,巧打“仙蓋山”牌,突出個性、走休閑,觀賞旅遊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停產關閉企業留下大面積的廠房和用地,進行招租和拍賣,引進企業,使全鄉企業邁上一個新台階。

文化


特色產品

臨川貢酒:臨川貢酒歷史悠久。歷史名人、北宋宰相王安石曾以此酒敬獻神宗皇帝,深得神宗皇帝厚愛,由此而得臨川貢酒美名。該酒採用優質原料、傳統工藝精釀而成,清亮透明,聞香幽雅,甘綿爽凈,低而不淡,回味悠長,先後獲江西省名酒及中國食品名牌產品獎。
連城西瓜:連城西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遠在宋代,便因其瓜瓤脆沙爽口,汁甜纖維少,個大高產耐貯,並具有消頑止渴、解暑清熱、療喉痹、治血痢等獨特藥用保健價值,被宋詩譽為“冷比霜雪甜比密,一片加口沉痾痊”。該鄉主要品種為無籽西瓜和禮品西瓜。
花木載培:花木載培歷史悠久。聞名於世的玉茗花(即山茶花),就是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親自命名的。改革開放以來連城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花木產業,充分挖掘連城文化內涵,注重科技投入,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

交通


福臨大道
撫吉高速公路穿越連城鄉頭昌村,境內長2.7千米,高速出口設在連城鄉頭昌村。連城境內的福臨大道主路寬40米,境內長8千米,南與撫吉高速公路相連,北與臨川城區相通。

社會


教育事業

連城中心小學
2011年末,連城鄉境內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620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11所,在校生2210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99人,專任教師5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中小學校
連城鄉學校
連城鄉學校
臨川區連城鄉下城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下庄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中心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初級中學
臨川區連城鄉后場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大升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大橋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頭昌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舍頭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鄒家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金房小學
臨川區連城鄉黃灣小學
沽源縣九連城鄉中學
沽源縣九連城鄉教育總校
沽源縣九連城鄉新路中心小學
沽源縣九連城鄉河子中心校
沽源縣九連城鄉海源小學
沽源縣九連城鄉紅圪塄中學
沽源縣九連城鄉羊坊子小學
沽源縣九連城鄉聯合小學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連城鄉有各類科技人才42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1人,經營管理人才120人,技能人才89人,農村實用人才175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連城鄉境內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村衛生所12所,鎮衛生院1所;病床16張,專業衛生人員15人。 
2011年,連城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8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2.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萬人,參合率99.2%;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9‰、5.1‰、2.8‰。 
徠體育
2011年末,連城鄉境內有體育場地1處,40%的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社會保障

2011年,連城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戶,人數65人,支出6.1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180元,比2010年增長20%;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共支出1.6萬元,比2010年增長60%。 
2011年,連城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1戶,人數791人,支出9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90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6人,支出6.24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5人,支出11.7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3人次,共支出43.3萬元,比2010年增長40%。

基礎設施

連城鄉境內有一條張秋公路幹線,撫吉高速穿境而過設一互通臨川南出口,另外一條高速公路連接線至區政府《一級公路》。境內有一條宜惠渠,負責7個村灌溉。全鄉有2座小二型水庫,即鍾坑水庫,禾花殿水庫。有36座山塘水庫,有一座裝機容量為850千瓦排澇站。全鄉100%村通車,電話裝機達90%,通電村達100%,通有線電視30%。
連城鄉風景
連城鄉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