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

糖耐量

糖耐量,通俗地說就是人體對葡萄糖的徠耐受能力。醫院通常會對疑似糖尿病患者進行糖耐量測試,如果糖耐量試驗服糖后2小時血糖介於7.8至11.1毫摩/升,表明機體糖耐量能力減低,也就是說身體對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糖耐量減低的轉歸可以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轉變為真正的糖尿病,一種是保持不變,還有一種是恢復正常。

定義


糖耐量
糖耐量
當人體糖耐量略有減低,大多數人可能並無明顯的不適感,所以許多人不重視,也不採取任何治療手段。有人說:“人上了年紀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沒確診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癢的幹嘛要治?”對於這種僥倖心理,專家指出,糖耐量減低者雖然還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著胰島功能徠已經出現不正常,他們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被稱為糖尿病的後備軍。這部分後備軍最後將出現三種結果:一種是正式加入糖尿病人的行列;另一種是維持現有狀態不變;還有一種是通過積極治療或飲食運動調理恢復正常。而研究結果表明,糖耐量減低者若不治療干預,近67%的患者可轉變為糖尿病。
正常人在進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幾乎全被腸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輸出減少,體內組織對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飯後最高血糖不超過10.0mmol/L,且進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範圍內。這說明正常人對葡萄糖有很強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 75g葡萄糖后2小時后超過7.8mmol/L,等於或小於11.1mmol/L,說明此人對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試驗方法


糖耐量
糖耐量
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多用於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經過一定時間后,人體即將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貯存,血糖即恢復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間隔一定時間測定血糖及尿糖,觀察給糖前後血糖濃度的變化,藉以推知胰島素分泌情況,這個測定即稱為糖耐量試驗。具體方法、結果判斷和注意事項如下。

口服法

①試驗前日晚餐后至試驗當日晨禁食;
②試驗當日空腹取靜脈血2毫升,立即送檢;
③葡萄糖75克(溶於200~300毫升水中);
④於3~5分鐘內服完,服糖後半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各抽靜脈血2毫升,立即送檢。最好在每次抽血同時留尿送檢(測尿糖)。

靜脈法

靜注50%葡萄糖50毫升,按口服法留取標本送檢。

結果判斷

正常為給糖后1/2~1小時血糖濃度迅速上升,2小時后恢復至空腹水平,如果服糖后2小時未降至正常水平,且尿糖陽性,即為糖耐量減低。

注意事項


糖耐量
糖耐量
①試驗前數日病人可進正常飲食,如病人進食量很少,在試驗前3天,進食碳水化合物(即米、麵食)不可少於150克;
②試驗前停用胰島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③試驗當日應卧床休息,空腹采血,同時留尿標本。

轉歸


糖耐量低減患者,一般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不容易引起警惕,只是在偶然的體檢中發現血糖異常。一般來說,糖耐量低減患者的轉歸有3 種情況:第一種是轉變為真正的糖尿病,第二種是保持糖耐量低減狀態,第三種是恢復正常血糖。糖耐量低減的患者如果不進行干預,順其發展,每年約有5-10%將步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隨訪5-10年,累積有1/3到2/3的糖耐量低減向糖尿病轉化。
低減轉歸
糖耐量低減者的轉歸可以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轉變為真正的糖尿病,一種是保持不變,還有一種是恢復正常。根據臨床觀察,糖耐量低減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會有5%—15%的人轉變為糖尿病,所以這類人群是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又可稱為糖尿病前期。但如果對這類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作適當的干預,如適當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則會降低約50%的糖尿病發病率。由於糖耐量低減的人往往同時伴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所以適當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對減肥、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也有益處。

干預措施


糖耐量
糖耐量
預防糖耐量低減人群進展為糖尿病,減少併發症,應採取綜合干預措施,為此我們提出階梯式治療步驟。
(一)飲食指導和運動療法。首先要按照患者的理想體重和勞動強度計算全天所需的總熱量進而制定相應的膳食,總熱量的50-60%應來自碳水化合物,減少脂肪及蛋白質的攝取量,鼓勵多進食植物纖維;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糖耐量低減者要堅持進行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打球、跳健身舞、爬樓梯、登山、游泳、騎自行車等。各人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每天早晚兩次,每次30~60 分鐘。肥胖與糖尿病關係密切,特別是腹型肥胖更要注意減肥,爭取使體重指數和腰臀比達標。
(二)在飲食及運動干預的基礎上,如果血糖未能達標,可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相關降糖藥物包括二甲雙胍、α 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如拜唐蘋、卡博平等)、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如羅格列酮等)。
(三)對於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的患者應該使用相應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II 受體拮抗劑(如纈沙坦、依貝沙坦等)降壓治療以及貝特類(如非諾貝特等)或他丁類(如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藥物調脂治療等。
(四)糖耐量低減患者應每年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定期查血糖,並定期監測血壓、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及時調整治療。
總之,糖耐量低減的危害性需要引起警惕,對其進行綜合干預治療,可以使之更多的逆轉為正常血糖,減少向糖尿病的轉變,並且能夠保護血管,減少併發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減低後果


正常人空腹血糖為3.89—6.11毫摩/升,如果空腹血糖雖高於正常,但小於7.0毫摩/升,還不能戴糖尿病帽子,此時應作糖耐量試驗。如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介於7.8—11毫摩/升,表明機體處理糖耐量能力減低。也稱為糖耐量低減。因此,糖耐量低減是糖尿病前奏曲。也就是說,從一個正常人發展到糖尿病必然要經過糖耐量低減這個階段,為“糖尿病前期”。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急性肝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在0.5~1.5小時之間血糖急劇增高,可超過正常。
2、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疾病(如柯興綜合征),有70%~80%病人有糖耐量降低;反之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垂體前葉功能不全等,都可呈現低平糖耐量曲線。
3、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呈現糖尿病曲線。
4、肝臟疾病,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現糖耐量降低。
5、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可能出現糖耐量降低,這可能與病人處於應激狀態有關。
6、肥胖症可出現糖耐量曲線異常,由於醫學教 育網 原創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糖耐量常可降低。單純性肥胖糖耐量亦可正常或呈低平曲線。
7、腎性糖尿:由於腎小管重吸收機能減低,腎糖閾下降,以致腎小球濾液中正常濃度的葡萄糖也不能完全重吸收,此時出現的糖尿,稱為腎性糖尿。
需要檢查的人群:
1、無糖尿病癥狀,但有明顯糖尿病家族史;
2、無糖尿病癥狀,有一過性或持續性糖尿;
3、無糖尿病癥狀,隨機或空腹血糖異常者;
4、有糖尿病癥狀,但隨機或空腹血糖不夠診斷標準;
5、妊娠期、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病、感染,出現糖尿者;
6、分娩巨大胎兒的婦女或有巨大胎兒史的個體;
7、不明原因的腎病或視網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