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黃
爵床科金足草屬植物
土大黃
土大黃於清明節前後育苗,選地施足基肥,翻耕整地做畦,順畦按行距20厘米開溝,溝深3厘米,將種子撒入溝內,用鋤推一遍,進行覆土。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濕潤,約10~15大可出苗。芒種節前後,按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移栽定植。
土大黃在生長期間要注意及時鬆土、鋤草、追肥。移栽成活后,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上凍前澆凍水,並蓋一層圈肥,使其老根得以安全越冬。
土大黃的藥用部位主要為根,地上全草亦可藥用。秋季將根挖出,洗凈,曬乾。全草隨時可采,曬乾。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 obtusifolius L.[R.madaio auct.non Makino
採收和儲藏:9~10月採挖其根,除去泥土及雜質,洗凈切片,晾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黃色。莖粗壯直立,高約1m。根生葉大,有長柄;托葉膜質;葉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莖生葉互生,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莖上部葉漸小,變為苞葉圓錐花序,花小,紫綠色至綠色,兩性,輪生而作疏總狀排列;花被片6,淡綠色,2輪,宿存,外輪3片披針形,內輪3片,隨果增大為果被,緣有牙齒,背中肋上有瘤狀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頭毛狀。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種子1粒。花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原野山坡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莖粗短,直徑約3cm,有少數分枝,頂端有莖基與葉基殘餘呈棕色鱗片狀及鬚毛纖維狀,有的具側芽及須狀根,並有少數橫紋。根粗長圓錐形,長約17cm,直徑達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橫紋,其下具多數縱皺紋,散有橫長皮孔樣疤痕及點狀鬚根痕。質硬,斷面黃色,可見棕色形成層環及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稍苦。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層薄。皮層為薄壁組織,有的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直徑50-60μm。韌皮部細胞壓縮。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呈徑向排列。無髓。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類梭形、類球形,長徑5-32μm。根莖中央有髓部。
【化學成分】土大黃根及根莖含結合及遊離的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衍生物其總量為1.14%,其中結合型0.87%,遊離型0.27%,還含有酸模素(musizin)及大量鞣質。根中還含6-O-丙二醯基-β-甲基-D-吡喃葡萄糖甙(6-O-maloynyl-β-methyl-D-glucopyranoside)及阿斯考巴拉酸(ascorbalamic acid)。
【藥理作用】煎劑可使小鼠凝血時間顯著縮短(毛細管法),應用肝素使凝血時間延長后,再用煎劑仍可使其縮短。小鼠靜脈注射依文氏藍,再於局部皮下注射組織胺,則於注射組織胺之局部不久出現藍暈,如預先腹腔注射煎劑則可阻斷或推遲藍暈的發生,說明它能使毛細血管收縮,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試驗,表明它可使血營收縮。
主治
土大黃有清熱,行瘀,殺蟲,解毒。治咳血,肺癰,腮腺炎,大便秘結,癰瘍腫毒,濕疹,疥癬,跌打損傷,燙傷。
①汪連仕《採藥書》:治吐血。軍中箭傷,罨之;
土大黃
⑤《湖南藥物志》:疏風祛濕,殺蟲止癢,清熱解毒;
用法
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外用:搗敷或磨汁塗。
• 【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