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4

T54

T-54/55型坦克是由原蘇聯設計的主戰坦克。其原型於二戰結束前的1945年3月問世,量產則開始於1947年。其後,T-54/55型坦克迅速成為蘇聯及華約國家的裝甲主力,並被輸出到眾多國家(主要是社會主義各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因而,T-54/55型坦克幾乎參加了20世紀後半葉的幾乎所有武裝衝突。T-54/55系列坦克也是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坦克,其總數據估計高達86000-100000輛。

在蘇聯,T-54/55型的主力地位很快被後繼的T-62和T-72所代替,但在其他很多國家,T-54/55系列被沿用多年。直到今天,仍有50多個國家在使用T-54/55及其種類繁雜的改型。

T-54/55系列坦克主要在中東戰爭中與西方坦克交手,這一型號的裝備促成了美國第一種主戰坦克——M60的誕生。

發展史


前代:T-34與T-44
主條目:T-34坦克和T-44坦克
前蘇聯T-34中型坦克是二戰期間前蘇軍裝甲部隊中的絕對主力,並且生命力極強——直到現在仍有少數國家在使用。T-34型在火力、防護和機動幾方面上所達到的平衡在當時無可匹敵。設計人員在戰爭期間一直在做關於改良T-34型的研究,以期獲得更好的作戰效果。但由於戰時生產對連續性的要求,很多新的設計和技術都未能真正用於實車。
1943年,莫洛佐夫設計局在戰前T-34M型坦克的基礎上研製出了T-44型坦克。這種坦克安裝了新型扭桿懸掛裝置及橫列引擎,並去除了車體機槍,使得其在擁有與T-34等同的性能基礎上有效增加了裝甲防護。不過T-44型也有一個重大弱點,那就是炮塔太小,只能容下與T-34/85型一樣的85mm坦克炮。於是,裝備口徑為100mm的坦克炮就成為了設計T-54、T-55坦克的初衷。
原型
T-54型的最初設計開始於1944年10月,由OKB-520設計局(第183斯大林烏拉爾坦克工廠)進行。原型設計於當年12月便宣告完成,原型車也於1945年2月製造出來。原型車於1945年3、4月間進行了測試並通過,被蘇聯軍方定名為T-54型。這一原型的車體結構與動力裝置與T-44相同,區別是裝甲更厚(前裝甲:上部120mm,下部90mm,側面90-150mm,頂部30mm),炮塔基座直徑增加到1800mm,並且擁有新設計的駕駛艙和觀察窗。
這一原型的主要武裝是一門100mmD-10TK坦克炮,並有兩挺7.62mmGWT機槍。其動力是V-54型12缸水冷柴油發動機,輸出功率388kW。該型坦克的儲油量大有增加,主油箱載油530升,附加油箱(與燃油系統相連)載油165升。改型坦克全重35.5噸,最大時速43.5千米(略慢於T44),最大航程360千米。
1945年7月,又有一種有所改進的原型被製造出來。這一原型裝有新型炮塔,裝備一門同是100mm口徑的LB-1型坦克炮以及兩挺SG型7.62mm同軸機槍、兩挺SG-43型7.62mm機槍(平時收納於裙板上箱子中,各備彈500發,可由駕駛員操縱),一挺DShK型12.7mm防空機槍。這一原型的炮塔擁有更厚的裝甲(正面200mm,側面125-160mm),而且燃油量再度增加(內部油箱545升,外置油箱180升)。但由於其全重增加到39.15噸,因而航程沒有增加,仍是360千米。該原型車於1945年7月至11月之間接受了測試。
雖然T-54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缺陷,但仍然在1946年4月29日正式宣布入役,並於1947年開始了量產。
T-54
T-54型在最初的量產過程中進行了1490項改進,因而其生產相對緩慢。當時,蘇軍確信T-54型可以說優於絕大部分二戰時期的坦克(其100mm炮的威力優於二戰德國虎式坦克的88mmKwkL56炮,但不如虎王坦克的88mmKwKL71炮,大體相當於豹式的75mmKwkL70炮。不過其重量只有豹式的4/5,虎式的2/3和虎王的一半多),並且也強於同時代其他國家的主要坦克。T-54具有在當時堪稱革命性的設計,其懸掛系統性能優秀可靠,使得T-54可以毫不費力地穿山越嶺。
最初的量產型T-54-1是由第二種原型車發展而來的,它擁有比強大的虎式坦克更厚的車體裝甲(側面80mm,頂部30mm,底部20mm)。但由於生產過程中凸顯的諸多問題,T-54-1型很快被T-54-2型取代。T-54-2型裝有源於IS-3重型坦克的半球狀炮塔。這種炮塔與後來常見的T-54坦克的炮塔相似,不過在後部有一處明顯突起。此外,先前裝備過的裙板機槍被移除,懸掛也經過了改進,履頻寬度增加到580mm。T-54-2型於1949年開始生產。1951年又出現了再度經過改進的T-54-3型,換裝新型炮塔,安裝TSh-2-22型炮長觀瞄裝置,還安裝了發煙器。在此基礎上還有一種指揮型T-54K,裝有2部R-113電台。
T-54A與T-54B
在50年代初,OKB-520設計局的人事出現了很大變動,先是莫洛佐夫讓位於科烈斯尼科,而後者又於1953年3月被卡采夫所取代。新設計師上任伊始就決定給T-54換裝帶有STP-1型垂直穩定器的D-10T型坦克炮。改型坦克炮按照原有的D-10TG指標改進了設計以便裝入T-54的炮塔。新坦克上還安裝了駕駛員夜視儀。這一型號被命名為T-54A。最初T-54A的火炮前端安裝的是炮口配重,而後換成了標誌性的抽煙器。此外,T-54A型還裝有潛渡用的通氣裝置、TSh-2A-22觀瞄鏡、TVN-1型紅外潛望鏡和紅外大燈、新型R-113電台、用於改進動力的多級空氣濾清器和散熱器控制裝置、電子油泵、附加油箱和自動滅火器。T-54A型於1954年入役並於次年進入生產。在此基礎上還有一種少量生產的T-54AK指揮坦克,裝兩部R112電台、導航裝置、AB-1-P/30型充電裝置,主炮備彈較一般型號少5發。
1954年10月,有一輛T-54A型被用於測試D54T和D54TS型100mm滑膛坦克炮,以及「Raduga」和「Molniya」型穩定裝置(后裝備於T-62坦克上)。這兩種火炮並不符合要求,因而後來的T-55型上仍然使用D-10系列火炮。它還被裝上了一台未量產過的V-54-6型發動機,功率433kW。
1955年,在T-54A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T-54B。其上裝備100mmD-10T2S坦克炮,配備STP-2型穩定器。T-54B型於1957年開始量產。在其生產的最後四個月中出產的坦克都裝有L-2型紅外探照燈、TPN-1-22-11型炮長紅外裝置、OU-3 IR型車長紅外探照燈。而且新開發的APFSDS系列彈藥使得T54坦克有能力挑戰北約裝備的最新裝甲車輛。T-54B型相對應的坦克指揮車是T-54BK型,與T-54AK型使用相同的附加裝置。
T-55
相關核試驗表明:在2-15千噸核爆炸的情況下,T-54型坦克在距爆心300m時仍能倖存,而當距離增加到700米,則車中成員也會有機會存活下來。因此有關方面決定研製一種核生化(NBC:Nuclear、Biological、Chemical)防護裝置,該裝置可以在探測到伽馬射線3秒鐘之後啟動,使得成員免受高氣壓和輻射塵埃的危害,但是並不能防護輻射和有毒氣體。這一設計於1956年完成並交予製造廠。於是T-54型又一次進行了改進,換裝V-55型12缸4衝程水冷柴油機,功率488kW,油路系統壓力被提高以獲取更高的動力。為了簡化維修過程,引擎蓋也被修改。此外,改型的油箱再次被加大,總載油量達到680升。主炮彈藥數量從34發增加到45發,其中包括高爆破片彈和穿甲彈,並且計劃使用BK5M型炮彈,可穿透390mm厚的鋼裝甲。同時,車長的TPKU觀瞄裝置也預計被TPKUB或TPKU-2B型觀瞄裝置所取代。炮手位將安裝TNP-165型觀瞄鏡,裝填手艙蓋附近的DShK型12.7mm防空機槍則由於完全無力應付已然大行其道的噴氣式戰機而被移除。新型坦克也將安裝「Rosa」式防火系統、使用更厚的炮塔鑄件、來自T-54B的雙平面火炮穩定裝置以及夜視鏡。為了使得新型號不至於大大加重,炮塔後部的裝甲被略為減少。此時的T55已經在幾乎所有方面上大大超越了蘇軍在二戰時使用的重型坦克IS-2,僅在前裝甲厚度上略遜。同時由於T55裝備了新式火炮且具有更高的機動性,它也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可與IS-3型坦克相比。此時,重型坦克開始在軍中失寵:登峰造極的IS-3型僅僅製造了350輛就宣告停產,而且從此再也沒有過任何一種成熟的重型坦克咋在蘇軍的裝備序列中出現過。T-34那樣的高機動性中型坦克和重裝甲坦克的地位開始被新興的「主戰坦克」所代替。T-55型坦克從本質上來講只是T-54型的一個改型,但當時蘇軍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新型坦克可以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推出)為它賦予了全新的編號。T-55於1958年開始量產,並與1958年5月進入蘇軍服役。
在T-55基礎上出現的指揮坦克是T-55K型,加裝一台R-112電台、AB-1-P/30型燃油蓄電池以及TPN-1-22-11夜視儀。加裝設備使得主炮備彈減少到37發。60年代初,T-55K型又裝上了實驗性的「Uran」式視頻設備(車外安裝一部攝像機,其圖像可以發送至BTR-50U型輪式指揮車上,傳輸距離10-30千米),用於戰場觀測。1961年,T-55又試裝過「Almaz」型視頻設備,這種裝置可以在核爆炸發生後或潛渡時代替傳統觀瞄設備。這一裝置包括在車體上(供駕駛員使用)的一部攝像機和炮塔上的兩部攝像機,一部用於瞄準,另一部用於觀測,其圖像顯示在兩個螢幕上。這種觀瞄裝置在晝間可以勝任距離在1.5-2公里之間的觀測和火控任務,不過由於俄制產品一貫的低質量,在實際使用中其實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60年代初,位於鄂木斯克的OKB-29設計局進行了為T-55坦克安裝功率達到522kW的GTD-3T型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研究,一輛T-55被用作實驗平台,但實驗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因而沒有將此成果用於實際生產。在1962-65年間,又有3輛T-55被用於試驗由液壓裝置控制的自動變速箱。實驗結果是這樣的變速箱在實際使用中太易損壞,不宜推廣。差不多與此同時,部分T-55在炮塔後部安裝了9M14(北約編號AT-3「沙箱」)反坦克飛彈。還有一種噴火坦克TO-55,其設計是以火焰噴射器代替同軸機槍,並以460升燃料箱代替車首油箱。這較之先前的T-54噴火坦克要更有優勢——後者用火焰噴射器替代了主炮。TO-55型噴火坦克一直服役到1993年。
在50年代,T-55坦克比其主要西方對手——美國M48巴頓坦克和英國百夫長坦克更有優勢,重量更輕,火力、防護和可靠性均佔上風。但是蘇軍由於T-55使用的D-10坦克炮擁有更大的鏜孔直徑,使得T-55的火力優勢得以保持到M60主戰坦克和百夫長改進型出現之時,後者使用105mm線膛炮。由於T-55火炮的初速度低,因此T-55主要使用高爆炮彈來對付日益更新的對手,這意味著遠距離上的精確度要大打折扣[sup][[/sup]。不過這在當時蘇聯所預期的歐洲大戰中並不算嚴重問題,因為有效防禦高爆彈的「喬巴姆」複合裝甲要到很久以後才出現。但是蘇聯有觀點認為美軍的M48坦克如果使用APDS則在正常距離上穿透T-55不成問題而使用舊彈種的T-55卻難以穿透M48
T-55A
1961年,針對坦克用核生化三防系統的改進開始,其目標是使成員免受快中子輻射所害,而對伽馬射線的防護則由裝甲和PAZ基本防護裝置完成。新的POV可塑性鉛襯需要安裝在車內,因此車長艙蓋被加大,艙口欄板也被顯著加大。這一鉛襯除了防輻射,還能防止成員被破片所傷,此外該坦克還安裝了PAZ/FVU型化學過濾裝置。其他變化包括:同軸SGMT機槍換成7.62mm PK機槍;車體從6.04m增長到6.2m;車體機槍被移除,換成6枚主炮備彈。以上改進使得全重增加到38噸。這種改型就是T-55A。T-55A之上亦有一種指揮坦克,T-55AK。

升級改造


T-55在其漫長的服役期內進行過多次升級改造。 1959年,一部分T-55安裝了BTU/BTU-55型掃雷犁。1967年,開始使用BM8 APFSDS彈藥,在2km距離上穿甲厚度275mm。1970年,T-55坦克重新在裝填手艙口安裝了DShK型12.7mm重機槍,為的是面對來自武裝直升機的新威脅。1974年起,安裝了KTD-1或 KTD-2型雷射測距儀還換裝了R-123 或 R-123M型電台]。此外傳動裝置也被改進以增加使用壽命。T-55A在生產期間就經常進行改進。1965年,該型坦克換裝了新式履帶。這種履帶可以使用2000-3000km而不必更換,其使用壽命是換裝前的兩倍以上,但是新式履帶需要搭配十四齒的驅動輪(原來是13齒)。自1974年起T-55A安裝了KTD-1型測距儀和TSzS-32PM型觀測裝置,同時所有T-55A都裝備了TPN-1-22-11型夜視儀。R-123型電台取代了過去的R-113電台。後期生產的型號還裝上了橡膠裙板和駕駛員風擋。60年代到80年代開發的穿甲彈增強了T-54/55系列的反坦克能力。事實上,直到90年代,針對T-54/55系列的改進仍然沒有停止。
對於T-54/55系列的改進並不是由一家設計局和製造廠進行的。這一系列產量極高,又出口至甚多國家,因此很多國家都希望通過改進T-54/55系列來獲得更強的裝甲戰力。於是乎各種設備和武器都先後出現在T-54/55上,包括120mm或125mm的主炮、主動防護系統、熱成像火控系統等等。直至今日,T-54/55仍是許多國家製造廉價主戰坦克的基礎。

出產型號


T-54-1型,2型(1946型,1949型):最初的改進型,結構布局緊湊,裝配100毫米D-10T式坦克主炮,可以發射被帽穿甲彈與預製破片榴彈;炮塔為焊接結構,並且裝有SGMTS式7.62毫米並列機槍,俯仰角為-5/+18度;其他武器:12.7毫米防空機槍(炮塔外),7.62毫米固定航向機槍(車身兩側,後來乾脆就取消了);正裝甲有60度傾角,厚度120毫米,動力為V54水冷柴油機,最大速度50千米/小時。生產總量兩式約3500輛
T-54-3型(1951型):成熟的初期定型,也是我們最常見的半蛋型坦克炮塔的先河。在前者的基礎上將原來的傳統坦克炮塔形狀改造半個雞蛋一樣,有利於防禦外力的打擊。降低了坦克的高度,並且裝配了TPK1式測距儀。
OT-54式噴火坦克;在T54-3型坦克的基礎上加裝燃油箱,可以攜帶460升噴火油料,炮塔裝有噴火器,噴火射程160米,是殺傷步兵和固定防禦工事內人員的好武器。
T-54M試驗車:(針對英軍百夫長坦克研製)裝配改進的D-54T100毫米高速線膛炮,載彈量50發;動力改為V54-6型柴油機。
T54玩具模型
T54玩具模型
T-54A型:安裝了火炮抽煙裝置,並安裝了火炮高低方向穩定器的改進型,主炮口加裝了消焰器,駕駛人員裝配了TVN1型大功率紅外夜視儀,在晴夜下觀測距離可達800米。此型號坦克大量出口東歐國家以及中東,我國的仿製型號則叫59式主戰坦克
T-54B型:在A型基礎上增加了潛渡裝置,實現了T-54式主戰坦克的標準化生產。
T-55式主戰坦克:冷戰前期在T-54的基礎上加裝“三防”系統,以適應在核戰爭中對衝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沾染的防護力。
除了上述種基本型號外,還有其他型號T54有幾十種,大部分為外國的改型,包括中國的59系列,69系列,除了換裝L7炮的以外,性能實際都不超過T54M,T-54M實際是升級成T-55M的T-54,當然實際性能還是與原裝T-55M有區別的,但要比T-55A強,T-54M是很少的,毛子對改進T-54的興趣不大,T-54的改進型主要在中國(59式),埃及,朝鮮,南美國家以及東歐國家。以色列則在中東幾次戰爭中繳獲阿拉伯軍的T-54/55式坦克,裝配其改進型火炮稱之為TI67式主戰坦克。

武器性能


總重39.7噸全長6.45m
寬度3.37 m全高2.40 m
操作人數4人
裝甲厚度、類型炮塔203毫米(僅在炮塔最底部有這個厚度)、車殼99毫米
主要武器D-10型100mm 線膛炮
次要武器2×7.62mm SGMT機槍(12.7mm DShK重機槍)
發動機V-55 12缸柴油機
輸出功率433 kW
懸掛系統扭桿懸掛
底盤高度0.425 m
燃料箱容量961 升
最大行程501 km , 600 km (有副油箱)
最大速度55 km/h

實戰


雖然在中東戰爭中的不佳表現,讓T-54/55主戰坦克丟盡了蘇制武器的顏面,以後的海灣戰爭中更是損失慘重。但是T-54/55系列主戰坦克依然可以稱的上是優秀的作品。因為自從T-54式的誕生,主戰坦克(英文:Main Battle Tanke)成為了戰爭中的主角,從戰後到今天,它走過了五六十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依然大規模的裝配在獨聯體,東歐,中國,朝鮮,伊拉克以及其他眾多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其低廉的成本,以及堅固耐用,深受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軍隊的喜愛,甚至西方的以色列都有改進的型號。從而,得出以下的優點:
(1)T-54/55的機械結構簡單可靠,與西方坦克相比更易操作,對乘員操作水平的要求也要低。
(2)T-54/55系列是一種相對較小的主戰坦克,也就意味著在戰場上提供給敵軍的目標也更小。
(3)這一坦克重量較輕、履頻寬大、低溫條件下啟動性能好,而且還可以潛渡,這使得T-54/55的機動性屬於上佳。
(4)這系列坦克龐大的生產數量和經久不衰的服役狀況使得備件從來都不缺乏,而且成本相當低廉。
(5)T-54/55雖然與現代主戰坦克相比十分老舊脆弱,但是如果加以改造,仍然可以顯著提升戰鬥力和生存能力。
T-55AK2
T-55AK2
但從中東的沙漠到越南的雨林,從東非的草原到阿富汗的山地,T-54/55式主戰坦克成為了第三世界人民反抗美帝國主義及其僕從的先鋒,英雄。從總體上說T-54/55系列主戰坦克有其顯著的優點,也尤其顯著的缺點。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陣營對其有不同的評價。在中東的幾次戰爭中,阿拉伯軍隊的坦克遭遇了滑鐵盧式的慘敗,而其中被以色列軍擊毀,擊傷,繳獲的就不計其數,從而,得出以下的教訓:
(1)由於片面追求防彈外形,縮小降低車體的大小,犧牲了內部空間以及成員的舒適性。造成操作上的不便;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坦克兵就對繳獲的T-55坦克窄小的活動空間頗有微詞,而且這一缺陷根本無法通過改進來解決。
(2)炮塔太矮,使炮塔最大俯角僅為5°(西方坦克多為10°),對於山地作戰常無能為力。
(3)車內的火炮備彈缺乏防護,故T-54/55一旦被遭擊穿就無法避免炮彈誘爆。( 就是傳說中的內部爆車,特別危險);在海灣戰爭或伊拉克戰爭期間,常可見被擊毀的T-54/55坦克炮塔被炸掉,就是因為這一原因。
(4)由於T-54/55型的火炮穩定裝置落後,因此這些坦克僅能在停車時進行穩定有效的射擊。
(5)早期T-54的狀況更加糟糕:沒有乘員防護系統、火炮缺乏穩定、內部結構也不合理。另外雖然炮塔正面號稱200mm防護,但實際只是底座一圈的厚度,越往上越薄且質量不能與均質鋼相比。據南斯拉夫的測試,90mm火炮和KWK43火炮分別可在800M與750M擊穿T-55的炮塔正面。(編者按,實際上越往上雖然越薄,但是角度增大,等效只會更強,90mm火炮和KWK43的次口徑穿甲彈在這個距離穿深都明顯超過200毫米,被擊穿並不奇怪)
(6)原裝的100mm火炮與後來大量裝備的120mm或125mm坦克炮相差甚遠,面對現代坦克時難以擁有勝算。
誠然從冷戰時期的全局出發,結合蘇聯發達的重工業以及T-54低廉的成本,在冷戰時期的歐洲發動大規模的坦克戰時用T-54/55或許能創造另一個”謝爾曼“式的奇迹。T-54/55坦克進入21世紀后已全面過時,無論再怎麼改進,也難以挑戰當今的主戰坦克了。
現在之所以仍然很多此型坦克服役,很大程度是因為新型的主戰坦克,車重都遠遠超過本型號系列,難以部署在地勢較崎嶇的地方,故有些國家推出和生產外觀和體型與本系列相似的新型坦克,以滿足特別的需要。例如中國的69式坦克和羅馬尼亞的TR-85主戰坦克,可是因為TR-85要加強裝甲,實際上車重仍然比本來的T-54/T-55要重,只可以稍微減輕運乾和道路橋樑所受的壓力,而像69式那樣單純加強其攻擊能力的改進型,在戰場上則常淪為消粍品,要靠大量被擊破犧牲的方式來壓制敵方的少數先進較重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