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文學院
延安大學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稱文學院)的前身是延安大學中文系,重建於1958年,是延安大學恢復重建時最早設立的三個系科之一。1963年開設本科專業,1985年增設秘書專科,1997年開辦秘書本科;2000年和2002年分別設立廣播電視新聞學和新聞學本科專業。2002年改系建院。文學院現開設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新聞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一本招生專業;設有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及行政管理學三個碩士點。學院設有文學研究所、美學研究所、產業文化研究所、延安文藝研究中心、語言研究所和公共行政研究所。2009年漢語言文學專業被批准為陝西省特色專業建設點與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專職行政人員2人,教師54人,其中教授9 人,副教授24人,講師14人、助教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7人,碩士研究生學位2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人數占教師總人數的58.6%。目前,設有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理論與外國文學、語言學、寫作學、秘書學、新聞學和普通話八個教研室。擁有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等重點學科3個,中國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寫作學、現代漢語等精品課程六門;擁有各類實習基地26個;另有專業資料室一個,藏書近6萬冊,專業期刊200餘種。研究生、普通本科生在校人數近1000人,招生範圍涉及陝、甘、寧、青、新、蒙、遼、豫、川、湘、鄂、浙、冀、閩、贛、渝、津等28個省區。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文學院培養了普通、成人,專科、本科、研究生萬餘名。其中包括當代著名作家路遙、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建軍、語言學家亢世勇、當代兒童作家魚在洋、全國優秀班主任楊傑、全國特級教師申延生等;目前一大批畢業生已走上了各級領導工作崗位,更多的畢業生成為全國、陝西尤其是陝北各條戰線上的骨幹。近年來,有500多名同學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300多名同學考上了國家各級各類公務員,在陝西省教育系統引起較大反響。
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學院的專業設置和辦學特色,學院於2005年籌劃創建了《我們》院報,為學院以及全校學生提供了文學創作和發表的天地,目前已出版發行33期。學院還創建了戲劇社,經學生自編自演,先後將《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人生》《蘭花花》《日出》等經典劇目搬上校園舞台,既培養了廣大同學的創造性思維,又鍛煉了廣大同學的表達、表演能力。學院經常舉辦的詩歌朗誦、辯論賽、演講比賽、三字比賽、舞台話劇、歌舞晚會等校園文化活動,已形成了文學院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的特色。
除此以外,成立了主要以文學院同學為主體的文學社。
延安大學學生文學社由布穀詩社和路遙文學社合併而成,現有社員五百餘名,始終堅持純文學,堅持自我特色,以“張揚先鋒意識,保持吶喊姿態”為口號,旨在活躍校園文化,促進校園文學的新繁榮。
布穀詩社成立於1979年,由著名作家丁玲題寫社名,取名“布穀”,意旨“布穀催新”。布穀詩社創立以後,創辦了《布穀詩頁》,該刊物的出版,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並造就了一批著名的文藝工作者,如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副主任梁相斌、著名詩人閻安、兒童作家漁在洋、著名評論家李建軍等。
路遙文學社是1993年為紀念著名作家路遙逝世一周年而創立的。成立以後,在路遙“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廣大文學愛好者積極創作。歷年在《人民日報》《詩刊》《星星》《飛天》《詩選刊》《詩歌月刊》《散文詩》《延河》《延安文學》《語文報·大學人文》《延安日報》等雜誌上發表文學作品500餘篇,並有部分作品榮獲國家級獎項,部分社員已出版個人作品專集,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2001年,為整合校園文學資源,促進更大的發展,校團委將兩社合併,成立延安大學學生文學社。下設《蘭蕙園》期刊編輯部、《蘭蕙園》報編輯部、記者部、活動部、宣傳部、外聯部、文藝部。現在文學社按時出版由著名詩人、戲劇家、原文化部副部長賀敬之題寫刊名的《蘭蕙園》期刊及《蘭蕙園》報。合併以來,文學社堅持純文學,為我校文化的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也在全國其他高校產生了一定影響。
2011年3月,在“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文學大獎賽上,延安大學文學社榮獲優秀組織獎,成為陝西省唯一一個獲得此榮譽的文學社團。
本科專業介紹
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文學院最早開辦的專業,設立於1958年,1963年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專業。
漢語言文學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質,掌握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現代化教育觀念,熟悉教育法規與教育環節,具有創新精神、自學能力、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持續發展潛力,能夠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教師、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及可以從事新聞、出版、現代文秘和文化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正確的文藝觀、語言文字觀和紮實豐厚的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功。系統掌握從事中文教學、應用以及研究所必要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中文學科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夠比較敏銳地發現和確定具體的研究課題,並基本懂得如何處理和研究有關學術信息,具有撰寫有一定見解和水平的科研論文的能力;在教學和各項社會活動中,能說標準的普通話,能規範地書寫、使用漢語言文字,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外語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並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
本專業的主幹學科是中國語言文學。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學語文教學法、寫作學、美學、普通邏輯學等。
本專業的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畢業時可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秘書學專業簡介
秘書學專業開設於1985年,1997年升格為四年制本科。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秘書學、文書學基礎理論和掌握公文處理、公關交際、檔案管理等知識技能,有較寬厚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有較強的公務辦事能力和寫作能力,熱愛文秘工作的各類辦公室實用人才和預備公務員人才。
本專業的畢業生需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熟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掌握文書學、秘書學、行政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的知識,了解秘書工作的特點、方法和一般規律,有較為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為寬廣的知識面;熟練掌握文秘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協調能力、處理事務的能力和文案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好的角色意識和服務意識。
本專業的主幹學科為中國語言文學。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20世紀文學、文學理論、書法、基礎寫作、秘書寫作、秘書學、行政學、社會學、文書檔案學、領導學、社會心理學、社會調查、公共關係學等。
本專業的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畢業時可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新聞學專業簡介
新聞學專業設立於2002年。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學基本理論和知識技能、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及宣傳政策法規,能在報社、廣播電視機構、出版部門及其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能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掌握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傳播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的知識,了解中外廣播電視事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和系統紮實的理論基礎;具有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等業務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創新和科研的初步能力,具有社會調查研究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外語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四級標準,具有較強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並具有一定的應用能力。
本專業的主幹學科是新聞學。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新聞學概論、大眾傳播學、傳播學概論、新聞採訪學、新聞編輯學、廣播電視概論、現代報紙編輯、新聞攝影、電視攝像與編輯、中國新聞史、外國新聞史、新聞評論學、新聞采編與寫作、新聞道德與法規、電視專題與欄目、廣告學、媒介素養、網路新聞等。
本專業的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畢業時可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碩士點介紹
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點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於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正式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現開設延安文藝、新時期文學思潮、中國現代喜劇文學、現當代著名作家等四個研究方向。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由馬澤、魏久堯、何滿倉、梁向陽教授、惠雁冰、馬海娟副教授組成的導師組,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很強的教學能力,在“延安文藝研究”、“路遙研究”、“曹禺研究”、“散文研究”和“十七年小說研究”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在《文學評論》《民族文學研究》《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教育報》《當代文壇》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力。
文藝學碩士點
文藝學碩士點2007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碩士點由王剛教授、梁向陽教授、惠雁冰教授、孫鴻亮教授、趙維森教授、孔岩副教授、劉鑫副教授等人組成導師組,主要面向高校、科研機構、黨政機關培養高級的專門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開設的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一、文藝美學和範疇美學——其主要內容有:①研究審美範疇和藝術形態的一般審美本質、發展歷史及審美特徵;②分析描述東西方悲劇和喜劇的歷史發展狀況及其規律。二、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與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流變過程,客觀評價毛澤東文藝思想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作用、意義。三、文學批評——文學理論、批評方法、評論寫作是其研究的重要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體的評論實踐是其落腳點。本專業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6人,講師4人,出版學術專著13部,在《文學評論》、《人民日報》、《文藝報》、《文學報》、《當代文壇》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