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花針茅

短花針茅

短花針茅是針茅屬的一種植物。它的鬚根堅韌,細長。稈高20-60厘米,具2-3節,基部有時膝曲,宿存枯葉鞘。花期5-7月。產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西藏、青海、陝西、山西、河北、四川等省區。多生於海拔700-4700米的石質山坡、干山坡或河谷階地上。它返青早,是荒漠草原地區主要牧草。

形態特徵


短花針茅
短花針茅
短花針茅
短花針茅
鬚根堅韌,細長。稈高20-60厘米,具2-3節,基部有時膝曲,宿存枯葉鞘。葉鞘短於節間,基部者具短柔毛;基生葉舌鈍,長約0.5-1.5毫米,稈生葉舌頂端常兩裂,長可達2毫米,均具緣毛;葉片縱卷如針狀,基生葉長為稈高1/2-2/3。圓錐花序狹窄,基部常為頂生葉鞘所包藏,分枝細而光滑,孿生,上部可再分枝而具少數小穗;小穗灰綠色或呈淺褐色;穎披針形,先端漸尖具3脈,長1-1.5厘米,等長或第一穎稍長;外稃長5.5-7毫米,具5脈,頂端關節處生1圈短毛,其下具微小硬刺毛,背部具條狀毛,基盤尖銳,長約1毫米,密生柔毛,芒兩回膝曲扭轉,第一芒柱長1-1.6厘米,第二芒柱長0.7-1厘米,具長0.5-0.8毫米的柔毛,芒針長3-6厘米,具1-1.5毫米的羽狀毛;內稃與外稃近等長,具2脈,背部具疏柔毛。穎果長圓柱形,綠色,長約4.5毫米。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700-4700米的石質山坡、干山坡或河谷階地上。

分佈範圍


產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西藏、青海、陝西、山西、河北、四川等省區。尼泊爾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西部。

各地種群


黃土高原

生於黃土高原北緣灰鈣土上的短花針茅荒漠草原,位於草原與荒漠交界處,成為一條不寬的過渡帶。經常混生有大量喜暖的旱生小半灌木,如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蓍狀亞菊(Ajania achilleoides)、或灌木亞菊(A.Fruticulosa)。向南接近乾草原一側,常摻入一定量的長芒草(Stipa bungeana)、茭蒿(Artemisia giraldii)、萬年蒿(A.Gmelinii);向北,將進入草原化荒漠帶一側,則混入驢驢蒿(Artemisia dalailamae)、刺葉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枇杷柴等旱生小半灌木;在內蒙古高原南部具礫石的暗棕鈣土上,幾種旱生的錦雞兒(狹葉錦雞兒(Caragana stenophylla))、荒漠錦雞兒(C.Roborovsky)、中間錦雞兒(C.Intermedia)等常見混生,而使短花針茅荒漠草原具灌叢化特點。有時也混生大量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sa)或戈壁針茅(Stipa gobica)、沙生針茅(S.Glareosa)。

祁連山

祁連山地短花針茅草原上部常與西北針茅(Stipa krylovii)交錯分佈,土壤為山地栗鈣土;下部伴生大量的驢驢蒿、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構成山地植被自上而下由草原向荒漠的垂直過渡帶。

新疆

在新疆主要分佈在天山南坡海拔1000~2900米的荒漠草原草地中,土壤為淡栗鈣土和棕鈣土,質地為壤質或石質化很強的礫質土,在天山南坡焉耆盆地以西的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草原中,短花針茅為優勢種之一,還有喀什蒿(Artemisia kaschgaria)、西北針茅;在石質化強的地段,出現大量的刺錦雞兒(Caragana acanthophylla),形成灌叢草原。在天山南坡,以短葉假木賊(Anabasis brevifolia)、沙生針茅為建群種的荒漠草原中,短花針茅是主要伴生種,還有糙隱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圓葉鹽爪爪(Kalidium schrenkianum)、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駝絨藜(Ceratoides latens)等植物。

博格達山

在博格達山南坡海拔2000~2500米的山區,短花針茅作為主要優勢種,構成灌叢荒漠草原草地,其他優勢種植物有荒漠錦雞兒(Caragana roborovskyi)、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膜果麻黃(E.Przewalskii)、鐮芒針茅(Stipa caucasica)等。這類草地地形崎嶇,坡度大,土壤為山地棕鈣土,土層薄,地面有不同程度的礫石化。

昆崙山

在昆崙山中段的高寒草原中也有短花針茅出現。短花針茅主要分佈區,屬溫帶乾旱及半乾旱帶,比較喜暖,適宜≥10℃活動積溫2000~3200℃,乾燥度2.5~3.0。在黃土高原,常見於丘陵陽坡,而陰坡為長芒草乾草原群落;向西在更乾旱的河西走廊東部,它則習生於緩丘的陰坡,與陽坡的荒漠植被形成複合體。短花針茅比較耐旱,對風沙適應性強,再生快,耐牧、耐踏。在黃土高原,3月中旬有萌動,3月底返青,5月上、中旬抽穗開花,6月下旬果實成熟,10月中下旬進入枯黃期;在內蒙古高原,4月初萌動,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抽穗開花,7月上旬種子成熟,9月枯黃。枯黃后直至春季返青以前,在草地上保存良好,有利於冷季放牧利用。

主要價值


短花針茅屬優等牧草。抽穗以前馬、駱駝喜食,其次是羊,牛也樂食。夏季抽穗以後,逐漸粗老,適口性降低,結實后穎果具尖銳基盤,對細毛羊或半細毛羊有時造成危害;果實成熟落地而進入果后營養期,適口性又有提高。是春季促進家畜恢復體況、夏末和秋季促進家畜抓好夏膘、秋膘的優等牧草。枯黃以後,羊、駱駝、馬都喜食,綿羊尤其喜食。短花針茅在營養期蛋白質含量可達10.14%,這時莖葉柔嫩,是放牧利用的最好時期。結實后營養含量迅速下降,纖維含量上升,植株粗糙,適口性下降。秋季果后營養期再生大量營養枝,飼用價值繼續提高;至深秋乾枯后保存完好,對冬季補飼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