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華寶的結果 展開

華寶

中國南北朝時期孝子

華寶,身歷三朝:出生於晉朝,生長於宋朝,逝世於齊朝。《南史》立傳說:華寶“晉陵無錫人也。父豪,晉義熙末,戍長安,寶年八歲。臨行謂寶曰:‘須我還,當為汝上頭。’長安陷,寶年至七十不婚冠。或問之,寶輒號慟彌日,不忍答也。”

人物簡介


(?—四八一年)寶,華覈的第四世孫,家住無錫惠山的華坡,緊靠惠山泉。華寶的父親名華豪,在東晉安 帝(司馬德宗)的義熙末年,跟隨南朝宋的建立者劉裕去長安出征。臨走時,他對年幼的兒子說:“等我打完仗回來,為你結髮戴冠(古代禮製為20歲戴冠)。”義熙末年為四一八年,那時華寶八歲。據此推算,華寶約出生於義熙七年(四一一年)。他們的軍隊所向披靡,於義熙十三年(417)七月抵長安,八月間大破後秦皇帝姚泓的部隊,並擒住姚泓,於九月間斬於建康。第二年的十月,華豪跟隨右將軍朱齡石出征,在陝西的雍州和夏國的赫連勃勃遭遇,劉裕的兒子義真大敗,華豪戰死沙場。噩耗傳到無錫,等待戴冠的華寶痛不欲生。從此,他終身不戴冠,不娶妻,頭上扎著雙髻。凡親戚朋友提到他的父親,便號啕大哭。南齊高帝蕭道成於建元三年(481),賜“孝子”匾額。但《華氏金粟傳芳集》卻說:“孝子壽八十六。事詳《南齊書》及《南史》。”查《南史·華寶傳》:“寶年至七十不婚冠。”《孝子祠有司春秋致祀事述》也說:“寶年七十,恪遵父訓。”可見,他是到七十歲去世的。華寶未娶,后將胞弟華寬的次子華愨作為嗣子。

後人紀念


唐代將他在惠山華陂的住宅改建成“華孝子祠”,祠中塑華寶像,童髻長須,巍然而坐。在宋代,因華寶和薛天生、劉懷允都是名垂史冊的孝子,將祠改為“三賢祠”。明代景泰七年(1456),知縣顏肅又恢復“華孝子祠”,並加重修。這座祠屢經興廢,最後一次修復是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
“華孝子祠”前,有斗拱相連的四方亭,亭下有井。原來亭的四面有懸掛華氏世代科舉名錄的匾額,建國后已摘除。亭后築有一條“觀泉街”。街後為拱門,門前兩邊為一個竹葉紋瑪瑙盤陀 石的門枕,通體光亮平滑。進門可見“承澤池”,池上架“溯源橋”,橋前有八角形的“雙龍泉”,泉上螭首古樸,流水淙淙。傳說當年泉中有黿,故俗稱“黿泉”。泉後為享堂三間,楠木結構,三色畫梁。它建於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呈明代風格。壁間鑲嵌《真賞齋法帖》石刻,為魏太傅鍾繇的《薦季直表》和晉王羲之的《袁生帖》,以及明文徵明的《春草軒記》、《春草軒辭》、《紡績督課圖》,張翥的《春草軒記》,明南京禮部尚書邵寶的《孝子祠四詠》、清代華章志的《春草軒記后》等等。享堂后,原有“成志樓”、“遺蔭樹”和池、樹,合為“四景”,現已不見痕迹。
華寶
華寶

後裔


自晉義熙十三年到今日,已近1600年。期間,華寶18世孫華榮任北京主爵督尉,全家遷居當時的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又三世為華原泉,靖康年間隨宋高宗南渡,遂重返無錫故鄉,住梅里鄉的隆亭(今東亭)。他成了華氏南渡后的第一世祖,如今子孫主要聚居在盪口、東亭兩鎮,其餘散居各地,名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