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貂
袋貂
袋貂泛指雙門齒目下袋貂亞目(Phalangeriformes)下的物種,包括澳洲有袋類近半數的種,顯著的特徵是只有一對門齒,後肢的第二、三趾癒合,看似一個腳趾長了兩個爪子。袋貂亞目包括了一些外表和習性相差比較遠的動物,現存的成員可以袋貂總科和袋鼯總科兩大類。
袋貂(圖1)
袋貂亞目包括了一些外表和習性相差比較遠的動物,現存的成員可以分成袋貂總科和袋鼯總科兩大類,袋貂總科設成袋貂科和侏袋貂科兩個科,而袋鼯科則設成4個不同的科,樹袋貂科、袋鼯科、環尾袋貂科和長吻袋貂科。
袋貂(圖2)
在史前時期,袋貂總科中還有以袋獅Thylacoleo為代表的大型肉食動物,袋獅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型的肉食哺乳動物,但是和其它的肉食有袋類關係較遠而屬於以植食性為主的袋貂總科,其結構也與其它的肉食動物有一定差別。袋獅的主要獵物可能是當時同屬於袋貂總科的大型植食性動物。
史前的大型植食性動物中體型最大的是雙門齒獸Diprotodon,雙門齒獸和袋熊關係較密切,體型大如河馬,是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型的有袋類。這些大型的有袋類在更新世結束時全部滅絕,它們的滅絕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和人類的到來相關。
袋貂(圖3)
帚尾袋貂(圖4)
帚尾袋貂吻部略尖。耳圓。體毛主要為黑灰色。前腳有分趾,帶大勾爪,在跳躍和抓住樹枝時可以靈活地分開五個指頭,從不同角度穩住自己。雖然尾毛厚密如刷子,但長長的尾巴具有纏繞性,常用它鈞住樹枝,以騰出前肢來抓食物。幾乎城市的每一個公園和私人花園中都會有它們的身影,更不用說在鄉間的樹林了。它們常常引來路人圍觀,並餵食薯條麵包給它們。尤其是在夏夜的黃昏后,成群的帚尾袋貂爬下樹來,站在路邊引頸張望,等候觀望它們的遊客前來,成為很多市區的一景。
在城市裡,為防止帚尾袋貂嚙咬樹林,打洞藏身,人們要用鐵皮把樹身包圍起來,不讓它們爬上去。悉尼城中的海德公園,四周新造的辦公大樓林立,在一片鋼筋水泥中的小小一塊綠地上,有人統計居然其中有上百隻袋貂。
在郊區的帚尾袋貂則不那麼惹人喜愛,它們老是鑽入居民的通風洞,冷熱氣管或者屋頂上找食,半夜發出轟轟的響聲。
帚尾袋貂平日穴居在空心樹,在居民區則住在車庫、工具棚、屋樑頂上。如樹上沒有空樹洞,它們則會鑽入野兔洞中。它們胸腺中發出氣味,用來識別各自已經佔領的區域。雄性為領地打架發出“喂克一啊”、“喂克一啊”的叫聲,當人們上床睡覺,常能聽到花園中的叫聲。當然如果它們在屋頂的隔熱牆中亂竄時,如雷震耳,整晚不得安寧。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城中一鼠害。和老鼠偷吃食物不同,帚尾袋貂主要是破壞和搗亂。
紐西蘭對帚尾袋貂最早的引種時間是1800年,也許是種群個體少,沒有成功。1858年,再次引種,獲得成功,1890年~1900年期間,人們又做了努力,一下從澳大利亞及其塔斯馬尼亞引來200~300隻,多數放生於南島,少數放到北島南端惠靈頓稍北的一個地方。當時,人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往紐西蘭引進異地物種,完全是為了經濟目的,這種易活、易捕、對人無威脅的小野獸,被作為狩獵動物、毛皮動物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受到法律的保護。的確,我們在紐西蘭的一些商店也見到用袋貂毛織的襪子。甚至聽說,在南島西部,還有人吃這種動物。但是,無論是人吃,還是汽車軋,或獵槍打,都無法遏制帚尾袋貂的增長勢頭。
在人少資源多的紐西蘭,對帚尾袋貂的利用程度,遠沒有它們自身繁衍的快,這種繁殖力強盛的動物,在紐西蘭這塊沒有天敵控制的土地上,日益發展壯大,呈爆炸式增長,不到一個世紀,已遍及全國,達七千萬隻,平均每個紐西蘭人攤17隻,而他們全國的羊才四千萬隻,平均每人10隻。每隻帚尾袋貂一宿要吃300克植物的果葉,那麼,全紐西蘭每天約有20000噸的植物會被帚尾袋貂吃掉了,不僅對植物,對牲口、對鹿產業是極大的威脅,他們還會吃掉和侵犯很多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帶來結核病……請神容易送神難,人們當初“見其利而不見其弊”的引種帚尾袋貂的行為,如今帶來的惡果,被專家稱為“帶毛的定時炸彈”。
袋貂(圖5)
一隻個體的食譜:
袋貂(圖6)
1茶匙萵苣葉子
1/2烤硬的蛋黃
1把大湯匙貓飼料(可使用混合的小貓飼料或乾燥的罐裝貓飼料)
1打粉蝨二隻個體的食譜:
蘋果:3公克
香蕉或小麥:3公克
狗糧:1.5公克(可使用混合的小狗飼料或乾燥的罐裝狗飼料)
飛蠅蛹:3茶匙
葡萄,奇異果:3公克
(注)混合食譜:2茶匙
柳橙與皮:4公克
洋梨:2公克
甜瓜或巴婆果:2公克
甘藷:3公克
每周三:儘可能的話可以餵食雞肉或昆蟲(粉蝨)
***澳大利亞雪梨Taronga動物園
(注)混合食譜:
溫水:450毫升
蜂蜜:450毫升
去殼熟雞蛋:3
高蛋白嬰兒穀物:75公克(嬰兒麥片)
維他命,礦物質補充:3茶匙
先混合溫水和蜂蜜,在另一個容器放入雞蛋後逐漸加蜂蜜溫水混合直到均勻,再放入維他命與穀物攪拌直到光滑。
袋鼯科Petauridae包括各種大中型的袋鼯類和縞袋貂、環尾袋貂等中型的袋貂類。袋鼯科成員除了岩棲環尾袋貂Petriseydes dahli以外均為樹棲動物,也有人將大袋鼯Petauroides volans和各種環尾袋貂單置環尾袋貂科Pseudocheiridae,均以樹葉為食,其中大袋鼯和樹袋熊一樣僅食桉樹葉,大袋鼯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滑翔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滑翔動物之一。而縞袋貂和其它袋鼯保留在袋鼯科,袋鼯主要食用植物的汁液和昆蟲,因為喜食植物的甜汁而又稱作糖袋鼯,縞袋貂則食樹榦中的昆蟲。袋鼯科擁有一些澳大利亞比較常見的哺乳動物,如袋鼯Petaurus breviceps和普通環尾袋貂Pseudocheirus peregrinus,它們廣泛分佈於澳大利亞動物的森林地帶,時常進入公園和居民區。
樹袋熊科Phascolarctidae僅樹袋熊Phascolarctos cinereus一種,是無尾的袋貂類,又稱無尾熊,或音譯為考拉。樹袋熊相貌可愛,頗似玩具熊,受到人們的喜愛,可以說是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一種動物。樹袋熊是嚴格的樹棲動物,看似笨重可愛,在樹上卻比較靈活,手指可以對握,善於攀爬,並可以在樹間跳躍,且富於攻擊性。樹袋熊僅以桉樹葉為食,主要分佈於澳大利亞從昆士蘭到維多利亞之間的沿海桉樹林中,在南澳大利亞的袋鼠島也有分佈,並可沿河岸森林分佈到部分內陸地區。昆士蘭的樹袋熊體型較小,毛髮較短,維多利亞的樹袋熊體型較大,毛較長。
袋鼯科Burramyidae包括一些小型的袋貂和袋鼯,大者體重不過幾十克,小者不到十克。袋鼯Acrobates pygmaeus是本科唯一會滑翔的動物,體重10~14克,是世界上最小的滑翔哺乳動物。袋鼯分佈於澳大利亞東部,尾側有兩排毛髮,看起來似羽毛,又稱羽尾袋鼯。分佈於新幾內亞的羽尾鼠袋貂Distoechurus pennatus有和鼯的類似尾巴,但是不能滑翔。有些分類體系將袋鼯和羽尾鼠袋貂這兩種尾部似羽的成員單分出一科。袋鼯科的其它成員均有裸露的尾巴,其中幾種鼠袋貂如西部鼠袋貂Cercartetus concinnus有可以纏繞的尾巴。袋鼯科的成員多為樹棲,善於盤爬,在樹上非常靈活,甚至可以在垂直的玻璃上短距離奔跑。只有山袋鼯Burramys parvus一種為陸棲。山袋鼯生活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交界處的山區,這裡是澳大利亞海拔最高的地區,山袋鼯也是唯一生活於雪線以上的澳大利亞有袋類,在這裡的地面上尋找昆蟲和植物。
蜜袋貂科Tarsipedidae僅蜜袋貂Tarsipes spenserae一種,是體型最小的袋貂,雄獸體重不到10克,雌獸也僅12克。蜜袋貂吻部極長,又稱長吻袋貂,舌頭也很長,長吻長舌有助於伸入花中採食花蜜,背部有深淺不一的縱紋,易於辨認。蜜袋貂尾長而具有纏繞性,幫助在花叢中攀爬,動作靈活。蜜袋貂僅分佈於澳大利亞西南部地區,其生存地區需要有多種植物使其整年均有花蜜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