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李家鎮的結果 展開

李家鎮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李家鎮

李家鎮,地名,在中國有多個地方叫做李家鎮: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李家鎮;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李家鎮;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李家鎮;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李家鎮。

2021年,杭州市分鄉級普查區域常住人口情況,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李家鎮常住人口為12256人。

鄉鎮介紹


李家鎮人民政府
李家鎮人民政府
李家鎮位於建德西南部,距新安江34千米。西界衢州,北連淳安,23 省道橫貫14公里,地域面積109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教育強鎮,杭州市衛生鄉鎮,杭州市綜合治理先進鄉鎮,建德市文明鄉鎮。2002年,轄22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總人口23048。2019年,轄10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總人口22007人。
依託資源,全力打造碳酸鈣生產、水泥製造、來料加工三大基地,是李家鎮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李家鎮以城鎮化建設為依託,把加快發展作為富民強鎮的第一要務,堅持頂天立地打造碳酸鈣基地,鋪天蓋地發展來料加工業,把效益農業發展、學校和集鎮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實現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全鎮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2004 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25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2236萬元,工業銷售產值71835萬元,外貿出口交貨值70萬元,工業技改投入5320萬元,雙超公司和國豐公司被列為建德市重點技改項目;第三產業增加值1774萬元;招商引資協議3000萬元,到位資金1520萬元;財政總收入94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2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94萬元。
變電所
變電所
境內擁有豐富的高品位石灰石資源,儲量達100多億立方米,儲量之巨,品位 之高,全省少有。曙光、上桐橋等七個村分別有近10億噸的石灰石儲量,且交通便利,是大型水泥企業和優質碳酸鈣企業的理想原料基地。有山林面積12萬畝,毛竹、林木、茶葉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開發休閑、旅遊、觀光的極佳之地。
民國時期稱四靈鄉。1950年分為李家、長林兩鄉,1956年合併為李家鄉,1958年為大同公社李家管理區,1961年置李家公社。1983年11月為李家鄉,1992年4月與長林鄉合併建立李家鎮。

改革開放


1991年6月,建德市長林眼科醫院成立(前身是長林衛生院,198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衛生院),至1998年共收治眼科病人17.6萬人次。
1994年建成日供水1000噸的李家鎮自來水廠;同年,成立鎮有線電視站,至1998年85%的村開通了有線電視,並與建德電視台聯網,輸送25套節目。1994年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998年實現村村通電話。
1995年,實現村村通公路。
1997年,總投資1000多萬元的3.5萬伏變電所建成。
1998年,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形成長2000米、寬19米的商業一條街。
1990~1998年,全鎮累計新建14幢鎮、村新教學樓。
1998年,投資100多萬元,建成鎮郵電大樓;鎮農貿市場建成投入使用。

經濟發展


李家鎮
李家鎮
2002年,全鎮總面積109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總人口23048,總戶數7004戶。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218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077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900萬元,比上年增長31.7%。技改項目7項,完成技改投入1266萬元,比上年增長76.32%,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1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1萬元。新辦工業企業10家,擁有工業企業232家,個私企業232家,工業銷售產值24306萬元,比上年增33.4%。農業總產值58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48元。
注重發揮該鎮資源優勢和海螺品牌優勢,始終突出工業經濟的工作重點,狠抓招商引資,引進外資310萬元,新辦工業企業10家。以新橋村青年王偉珍為龍頭的“中國結”等掛件加工、長林源村傘業加工得到蓬勃發展,從業人員達1200人以上。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政策扶持,產業化服務等措施,積極實施“草莓過江”、“蓮子跨鄉”戰略,新發展花卉苗木30多公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增面積60多公頃。新橋村花厚菇種養規模擴大了一倍,成為建德菇類種養發展的一個新亮點。茶葉無公害生產戰略開始實施,新橋村引進溫嶺老闆,對25.33公頃茶園實施產業化發展,成為該鎮茶葉無公害生產示範點。
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項目於2001年8月1日正式簽約,由安徽海螺集團投資興建,計劃投資13億元,年可生產水泥300萬噸,是建德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鎮村幹部群眾,服從大局與長遠利益,積極配合支持,共同做好征地拆遷等各項配套服務工作。至年底,已完成37個農戶的房屋拆遷和安置,59處礦點灰窯的拆遷處理,29.67公頃土地、266.67公頃山地的徵用,首期123座墳墓遷移。

文化教育


通過杭州市級教育強鎮達標驗收
2001年,該鎮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共投資520餘萬元,開展創建杭州市教育強鎮活動。1月,總投資210萬元,建築面積2950平方米的李家初中教學大樓竣工交付使用,並投資100萬元,擴建完成佔地1公頃的標準體育運動場。4月,新徵用土地1公頃,投資90萬元,新建鎮中心小學標準田徑場。12月,李家鎮中心幼兒園成立,新建建築面積1065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全鎮學校布局調整加快,長林初中430多名學生撤併到李家初中,對北坑源村等5所村小學15個班的296名學生進行整體撤併,到設施較好環境優良的學校就讀。11月14日,該鎮通過杭州市級教育強鎮達標驗收。
新建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地處集鎮中心地段,總投資70萬元,佔地面積2.5畝,新建的教學大樓建築面積1065平方米,外觀設計新穎美觀,可容納大中小6個班,設有100平方米的音樂舞蹈室1個,每個班配套有活動室、休息室、男女衛生間。園內有草坪、喬木綠化,並設置各種遊樂玩具設施。至年底,已接收216名幼兒入園。

招商引資


花菇
花菇
該鎮三溪村為落實山地流轉機制,激活民間資本,推進山區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對93.3公頃原屬集體的半荒蕪山林經營使用權進行公開招標拍賣,該村村民張孝蓮等6個村民以股 份合作形式參與競爭,以20.1萬元買斷山林的50年經營使用權。轉制后,他們投入資金,發展毛竹6.67公頃,改造荒蕪茶5.33公頃,並對其它毛竹、杉木等進行逐步的撫育改造。之後,前坊村也以16萬元的標價,對20公頃集體山林進行轉制。
2001年,該村從雲和縣引進花厚菇種養技術,利用山區資源優勢,在17個農戶中試種花厚菇12.8萬筒。村黨支部從組織外出考察、技術培訓、提供原料到技術指導、產後銷售,實行一條龍服務,並實行政策扶持示範引導,幫助農戶建灶、添設備、搭大棚、建保鮮庫、烘乾房及提供信貸等,並為農戶產品銷售跑市場、掌握信息、招商促銷,使當年花菇生產效益顯著,17個農戶12.8萬筒51個大棚,產鮮菇13.5萬斤,收入32萬元。在初嘗種養花菇的甜頭后,還帶動了一批農戶準備下一年擴大種養規模。
為擴大殘疾人就業渠道,正發公司利用楊家口水庫資源,投資38萬元,建起魚、鴨、雞綜合養殖場,安置職工16人,其中殘疾人15人。在搞好魚、水鴨、土雞養殖的同時,進行系列產品加工,推出精品包裝的“鹹蛋”、“彩蛋”、“鮮蛋”等系列蛋產品。並建起釣魚台、休閑亭等休閒遊玩場所。

自然資源


鎮域內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含鈣量、儲藏量均占建德市首位。從70年代中期開始,因地制宜,積極興辦建材企業,生產水泥、輕鈣、瓷光粉、塗料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其中輕鈣生產已成為浙江省第二生產基地,灰鈣塗料粉為浙江省最大的供應基地。
一方特產——純天然茶油
鎮境內多高山,適宜油茶樹生長。
李家油茶生產歷史悠久。全鎮現已發展油茶麵積9000餘畝,成年油茶園收穫的茶籽,年可產出純天然植物茶油3.8萬餘公斤。所產茶油味香純正,長年食用能保健益壽,是食用油中理想的綠色食品,深受市場青睞。
2001年,虎城農副產品加工廠改進傳統的山茶油加工程序,採用高度過濾、潔凈處理的先進設備,年生產“江南親”牌山茶油16萬斤,以“純天然綠色食品”而聞名,並進入杭州等地“家友超市”。

基礎設施


2001年10月,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鎮政府共籌措資金45萬元,對省道叉路口至衛生院的街道進行水泥路面澆築,使多年來坑坑窪窪的路況成為歷史。該路段全長600米,寬12米,工程於12月完工。
三溪村是一個擁有1400多人口的林業大村,2000年開始,該村千方百計盤活集體資產,採取集體投資為重點,個人集資、政府和上級交通部門補助的辦法,共籌資75萬元,對原有窄陡彎曲的4.59公里機耕路進行改建,至年底,整個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完工。

名村名人


“建德人牙”發掘地——新橋村
1974年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館研究人員在新橋村烏龜洞發現一枚人牙化石。經鑒定,屬更新世晚期后一階段“柳江人”一類的智人類型,被中國科學院定名為“建德人”。標本現存中國科學院。這是浙江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原始人遺跡,它表明浙江省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發源地之一。
一方風情——三月三廟會
相傳唐貞觀年間(627~649)有一處士,姓邵,名俊,字仁祥,為民趕走了一個妖言惑眾的巫婆,后因處世居傲,建德縣令周光敏“怒其無禮,因笞殺之”。百姓為其在烏龍山麓立廟。明初李文忠自梅城出兵,大戰張士誠得勝,奏請朱元璋封邵俊為烏龍山神。邵在長林的後裔也在居地建烏龍廟以祭。宋代以來,廟會逐漸得到發展,每逢“三月三”(傳說為邵的生日)聚會祭奠這位先人。建國后,廟會逐漸演變成物資交流會。近幾年發展演變成集文娛活動、物資交流於一體的民間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