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國家歌劇院
1742年建立於德國的歌劇院
柏林國家歌劇院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歌劇院之一,其前身是國王腓特烈二世下令於1742年建成的普魯斯宮廷劇院,后改稱國王劇院,1919年後成為柏林德國國家歌劇院。柏林國家樂團除了作為歌劇院樂團參加歌劇演出外,也舉行大量交響音樂會,在這兩個領域樂團均代表了德國和世界樂壇的最高水準。
柏林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位於原東柏林,面對菩提樹下大街,達尼埃爾·巴倫博依姆曾經擔當這裡的音樂監督。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時代建造(1743年),由波茨坦王宮的著名建築師克諾貝爾斯道夫設計。 1843年劇院在一次大火中被毀,后又按原樣修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再次毀於炮火,1951—1955年又重建。劇院內精美的雕像和繪畫比比皆是。供休息用的阿波羅廳以典雅和諧著稱。光線從頂部射入,像溫煦的陽光。演出大廳的地座和3層樓座共有1500個座位,大廳的牆壁和欄桿上布滿了金色和白色的彩飾。這是一座典型的巴羅克式建築物,其外形以及內部的裝飾體現了德國的民族建築形式和藝術風格。
稱為“菩堤樹劇院”。它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弗里德里克二世1740年繼位不久下令建造的“普魯耶塞宮廷劇院”,它於1742年完成。1756年該劇院因經過7年的戰爭而關閉。1764年,歌劇院重新開張。1843年8月18日,一場大火焚毀了劇場,但只花了一年多,新劇院就落成了,而且各種設施都得到了改善。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嫌舊歌劇院過於陳舊,不能適合時代需要,命令興建一座新的歌劇院。但計劃久經耽誤,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更是遙遙無期地擱置了。1919年11月,劇院劃歸文化部管理,改名為國家劇院。1941年4月9日,劇院被炸彈炸毀,新劇院當年落成。12月7日,劇院以富特文格勒指揮的瓦格納 創作的<紐倫堡的名歌手>來慶祝自己誕辰200周年。
1945年2月3日,歌劇院在攻克柏林的炮聲中再度被摧毀。1945年6月,柏林國家歌劇院進行了重新組建。1953年,艾伯特簽了長期合約擔當主任,歌劇院再度整修,以原設計為基礎的新劇院落成。並於1955年重新開幕使用。
1742年建蓋的普魯斯宮廷劇院,就是後來柏林國立歌劇院的前身。可是柏林國立管弦樂團的歷史卻比它更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有許多作品是在這裡首演的。
1742年12月7日新劇院落成慶典上首演的是由宮廷樂長格勞恩創作的歌劇《凱撒與克里奧帕特拉》。此後,這裡的歌劇演出季就由11月到次年3月,每周演出2次。當時,這個歌劇院被認為是德國最高水平的劇院之一,它曾有過一段漫長的輝煌歷史。
1756年起,德國捲入了一場為期7年的戰爭時期,劇院被關閉。1764年,歌劇院重新開張,宮廷作曲家是巴赫的學生阿格里科拉。 1789年,迪特斯多夫的清歌劇上演,平民首次被允許購票入場。直到1807年,宮廷劇院和民族劇院合併。 1843年8月18日,一場大火焚毀了劇場,時隔一年多,新劇院就落成了,而且各種設施都得到了改善。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裡上演的新歌劇並不多,但演出水平卻有了很大的提高。1900年,國王威廉二世不準施特勞斯的《火荒》在此首演,他認為施特勞斯不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曲家。施特勞斯對此非常不滿,從此他不讓自己的作品在這裡首演。1919年11月,劇院劃歸文化部管理,改名為國家劇院。此後,歌劇的演齣劇目不斷增加,例如1926年的一個演季就演出了66部不同的作品,1927年以後,柏林歌劇院演出的重點是德國歌劇,尤其是瓦格納的作品,演出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1933—1945年,由於納粹政府的干涉,一些猶太作曲家的作品遭到禁演,而穆索爾斯基和柴科夫斯的作品則被加進了演齣劇目。1941年4月9日,劇院被炸彈炸毀,新劇院於當年落成,12月7日,劇院以富特文格勒指揮的《紐倫堡的名歌手》來慶祝自己誕辰200周年。於9月8日舉行了第一場公演,由於沒有場地,演出是在別的劇院舉辦的。1955年,以原設計為基礎的新劇院落成,首演的劇目仍是《紐倫堡的名歌手》。
劇院在1843年曾經毀於火災,1945年再次毀於戰火,1951年到1955年間,由原東德政府修復。1955年重新啟用。新
修復的劇院有1450座位,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無論外形還是內部裝飾,都有很濃重的德國風格。劇院外觀端重大方,希臘式的主立面,上有浮雕和塑像,劇院后還設有辦公大樓和布景大樓,觀眾大廳由一層池座和三層樓座組成,布置得金碧輝煌,整座劇院裡布滿了精美的藝術品。休息廳更有名,叫阿波羅大廳,大廳以白色為主,飾以金色,上面懸掛著巨大的枝形水晶吊燈,典雅和諧,為劇院增色不少。
1740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剛一登基,就下旨蓋了一座豪奢的大劇院。興建的目的,當然是要為自己執掌的專制政權揚威爭光。
承當這項工程的任務,落到了當時在波茨坦宮廷效力的著名建築家文茨勞斯·馮·諾貝爾斯多夫頭上。他用了兩年時間,將劇院蓋成,到1742年12月7日,就以時任宮廷指揮的克勞恩的一出<尤苟薩與克里奧帕特拉>,正式開幕演出。
這家劇院雖然註定了日後要成為德國歌劇的大本營,但在初創時,僅僅為了想扶植本民族的藝術風格,就很費了一番周折,因為上至腓特烈二世本人,下至大小廷臣,這一班親貴顯要,嗜好的是義大利的藝術,而所謂皇家劇院,就是要滿足他們的消遣娛樂之興,普通民從在這件事上,根本沒有發言權,劇院所有的演出都向眾開放,是遲至19世紀初的事,那得感謝當時佔領柏林的拿破崙大軍。
當拿破崙的大軍橫掃歐洲的時候,普魯士原本牢固的封建制度,也被觸及,隨著柏林資產階級地位的提高,劇院順應時尚,也向平民開放。
從19世紀後期到1918年革命,劇院一直保持著高水準的演出,但其間由於俾斯麥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風格顯得保守,60餘年間,只有三場首場演出。
革命后劇院正式更名為國家歌劇院。從19世紀末到納粹上台前這段時期,劇院的歷史極為輝煌,它廣邀名家助陣,不斷推陳出新,然而輝煌過後,緊接著是空前的黑暗,在納粹統治時期,劇院往日開放與探索的風氣蕩然無存,很多藝術家被迫流亡國外,但仍有一些名家在此工作,如卡拉揚等人,水平並未下降。
1933年,納粹掌握了國家政權,這個市立歌劇院改稱作德國歌劇院,劇院被置於戈培爾的直接領導之下,建蓋了當時號稱世界最大的歌劇院。但由於政治上的干預較多,劇院演出水平明顯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家劇院也遭受破壞,於是暫時移到其它劇院演出,1961年建蓋新劇院,正式定名為柏林德國歌劇
院。隨後在瑟爾納擔任總監督的時代,變成西德代表性歌劇院。在瑟爾納之後,由瑟爾納和鮑姆繼任,1981年起由弗利德里希就任總監督,而音樂監督是羅佩士柯博斯。1986-1987年樂季是創立二十五周年,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1948年,萊特延重回劇院,製作了許多瓦格納的主要作品,也恢復了納粹時期禁演的一些劇目。 1961年9月24日,在原址重建的歌劇院落成,開業之日演出了莫扎特的《唐璜》。此後,歌劇院又開始了新的發展,演員人數增加到120人,管弦樂團擴大到140人,一些著名指揮家來劇院擔任首席指揮或客座指揮,使演出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德國歌劇院的保留劇目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有75部以上作品。柏林德國歌劇院是全年演出的,只在7、8月間休整幾個星期,其餘時間每周7天演出各種不同的劇目。
新劇院落成慶典上首演的是由宮廷樂長格勞恩創作的歌劇<凱撒與克里奧帕特拉>。此後,這裡的歌劇演出季由11月到次年3月,每周演出2次,同一劇目很少演出4次以上,每一演出季中都要上演2部新歌劇,觀眾通常僅限於王室成員及被邀請來的客人們。弗里德里克二世偏愛義大利式歌劇,格勞恩在19年中為他創作了29部這樣的歌劇,國王有時甚至親自為某些作品譜寫詠嘆調或寫作歌劇腳本。當時,這個歌劇院被認為是德國最高水平的劇院之一。
1789年 在這裡迪特斯多夫的清歌劇上演,平民首次被允許購票入場。
1807年 宮廷劇院和民族劇院合併,但演齣劇目差異較大,前者以義大利風格為主,更適合國王的口味,後者則以德國歌劇為主,受到富有的平民階層歡迎。
皇家歌劇院的地位日見受到重視,布呂爾擔任管理主任。他強調藝術的價值,決心提高該院的地位。但因威廉皇帝對歌劇欣賞能力不高,喜愛一些庸俗的作品。因此,布呂爾的一番努力大受阻礙。他不得不迎合國王的低級趣味,演出一些當時義大利所產生的許多極盡雕琢的華麗作品。
斯蓬蒂尼接任該院音樂總監,他自己的許多歌劇都在這裡上演了。雖然斯蓬蒂尼討厭並嫉妒韋伯,但《自由射手》一劇的首次公演,還是在皇家歌劇院舉行,而且獲得很大的成功。1840年國王去世,而斯蓬蒂尼也辭去了該院管理之職。
梅耶貝爾繼任主任,尼古拉為主要的指揮之一。
該院毀於火災,新的皇家歌劇院在原址重新建立。以梅耶貝爾的<西里西亞戰營>一劇重新揭開序幕。這部歌劇是專為一位叫林德的新歌手而寫的。梅耶貝爾不但親自指揮,也指揮了韋伯的《歐律安特》、瓦格納的《里恩濟》和《漂泊的荷蘭人》。1849年,樂隊指揮尼古拉,又在這新建的皇家歌劇院將他所作的喜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作首次公演。
梅耶貝爾辭職之後,許爾森於1850年繼任皇家歌劇院主任,提高演出的水準。後來他的繼任人霍赫貝格也繼續維持了這種水準。由於這兩人的大力提倡,所謂“皇家歌劇的黃金時代”出現了。
國王威廉二世不準施特勞斯的《火荒》在此首演,他認為施特勞斯不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曲家。施特勞斯對此作了回報,從此不允許他的作品在這裡首演。威廉二世對劇院管理干涉較多,這樣使演出的藝術質量有所下降,而舞台裝飾卻越來越奢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歌劇院並未停止演出,只是演出數量有所減少。普魯士王朝被推翻后,宮廷劇院自然也走到了盡頭。
劇院劃歸文化部管理,改名為國家劇院。此後,歌劇的演齣劇目不斷增加,例如1924年演出瓦格納的《名歌手》。由管理主任克賴伯親自指揮。在克賴伯擔任主任期間,表現出對新歌劇的愛好。曾經把貝爾格的《沃采克》和米約的《哥倫布》等歌劇在歌劇院中作首次演出。克賴伯的繼任人富特文勒因和納粹黨意見相左而辭職,但不久又重新擔任主任職務。到了1926年僅僅一個演季就演出了66部不同的作品,1927年以後,柏林歌劇院演出的重點是德國歌劇,尤其是瓦格納的作品,演出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