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鏡
可以清晰的看到遠距離的物體
近視眼鏡(英文:Myopia glasses)是一種為了矯正視力,讓人們可以清晰看到遠距離的物體的眼鏡,目的是為了使眼球的睫狀肌保持一定的調節能力。
近視眼鏡對於高度近視引起的合併症,如視網膜脫落、玻璃體混濁、白內障、青光眼、眼球震顫等,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所成的像總是小於物體的、直立的虛像,凹透鏡主要用於矯正近視眼。
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中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描繪明永樂年間南京城區民眾生活場景)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而清代趙翼稱眼鏡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宣德年間。清嘉慶年間眼鏡已經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云:“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清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記載,我國古代眼鏡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標度。
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中國採用除採用水晶外,並且使用人造水晶。後來使用玻璃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鏡片的種類大致分為:抗反光防護鏡片、彩色鏡片、塗色鏡片、偏光鏡片和變色鏡片等五種。
按焦點性質分
無焦點鏡片:平光、三稜鏡;
單焦點鏡片:近視、遠視鏡片;
多焦點鏡片:雙光鏡片或三光鏡片,漸進片。
按功能性質分
視力矯正作用:屈光不良、調節異常、弱視鏡。
保護作用:防止有害光、控制可見光(太陽鏡)、防止有害物(防護鏡)。
按材料分
天然材料、玻璃材料、塑料材料
這種鏡片是在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氟化鎂,以防止強光反射,讓你看東西更加清晰且不受強光干擾。要檢測你的眼鏡是否真的採用抗反光防護鏡片,可將眼鏡對準光源,若你看到紫色或綠色的反光,那就表示鏡片上確實有塗上防反射的保護膜。
也稱做“染色鏡片”,就是在鏡片製作過程中,加上一些化學物質,讓鏡片呈現色彩,用以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線。這是太陽眼鏡最常使用的鏡片類型。
這種鏡片呈現的效果與彩色鏡片相同,僅製成的方式不同,它是將顏色塗在鏡片表面,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漸層式的塗色鏡片”,顏色是上面最深,然後往下漸淺。一般有度數的太陽眼鏡多是以塗色方式處理鏡片。
為了過濾太陽照在水面、陸地或雪地上的平等方向的刺眼光線,在鏡片上加入垂直向的特殊塗料,就稱為偏光鏡片。最適合戶外運動(例如:海上活動、滑雪或釣魚)時使用。
也叫感光變色鏡片,或者變色片,會隨著陽光的強弱而變換顏色。一般有灰、茶、紅、藍色等。一般選用灰色,因灰色屬中色,透過鏡片看到的物體顏色較為暗淡,又不影響原來色彩。可起遮陽作用,對於室外工作的人較為適用。市場上的變色片只有灰和茶兩種顏色可以選。
與球面鏡片比較,更薄,中心點周邊視野較球面更清晰,減少周邊相差,有助於控制近視的增長。
隱形眼鏡,顧名思義,妙在“隱形”。學名叫角膜接觸鏡,隱形眼鏡一般指軟性角膜接觸鏡。它既有普通眼鏡矯正視力的功能,又解除了框架眼鏡帶來的不便。但衛生護理要求較高。
眼鏡度數:眼鏡片的屈光強度一般以度數來表示。一個屈光度(dioptre),相等於一般人或眼鏡店所講的100度,也就是在非中文國家的 D 1.00(這裡的D為Dioptre而非“度數”Degree)。視力問題越嚴重,所需要的鏡片度數也越深,鏡片厚度也會較高。
註:鏡片為非超薄鏡片,非球面,本厚度為參考值,近視度數為整數值,不包括散光等特殊情況
近視度數 | 100度 | 200度 | 300度 | 400度 | 500度 | 600度 | 700度 | 800度 | 900度 | 1000度 |
鏡片厚度 | 約1mm | 約2.5mm | 約3.5mm | 約5mm | 約6mm | 約8mm | 約9mm | 約10mm | 約12mm | 約15mm |
12歲以下 | 低度近視 | 中度近視 | 高度近視 | 超高度近視 | ||||||
13-18歲 | 低度近視 | 中度近視 | 高度近視 | 超高度近視 | ||||||
成年 | 低度近視 | 中度近視 | 高度近視 | 超高度近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