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秋,1946年出生於湖南湘鄉,196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1987年至2000年任廣省文化廳副廳長。現任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武漢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演出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演出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東文藝批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粵北採茶戲《人生路》劇本獲廣東省首屆藝術節二等獎,
粵劇《
魂牽珠璣巷》獲
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文化部首屆文華新劇目獎,音樂劇《羊城故事》劇本獲省二等獎。出版《陳中秋劇作選》等。
應該樹立文化市場觀念,使文藝產品更適合文化市場需要,並根據這一需要來調整文藝生產的結構、分配
社會勞動。滿足市場需要,就是滿足社會需要,這與我們的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是一致的。
(摘自陳中秋《商品經濟的發展與文學藝術的繁榮》一文,發表於《當代文壇報》1987年第3期)
中秋先生是個勤於探索的人,涉足過多種藝術領域,甚至寫過電影劇本。
採茶戲、
花鼓戲、粵劇、舞劇、音樂劇等皆有創穫,成績斐然、碩果累累,得到全國同行的讚賞,被譽為"五彩菊"。他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從《人生路》、《魂牽珠磯巷》到《羊城故事》,現實、歷史、神話,角色轉換,滄海桑田變幻,幕啟幕落,世象風雲飛動,一場比一場精彩,一部比一部豐厚,激情飽滿,餘音繞梁,感人至深,煥發出持久的藝術魅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頗為前衛的音樂劇《羊城故事》,它已成為我國戲劇史上一個閃光的範例:五彩繽紛的燈光布景與華麗多姿的服飾道具相互輝映,神采飛揚的現代歌舞與跌宕起伏的古老劇情水乳交融,加上極具震撼力的音響效果的衝擊。受《羊城故事》等一批成功之作的鼓舞,我國音樂劇的創作和引進一度十分活躍,《美女與野獸》、《皇帝的新裝》、《
想變成人的貓》、《
音樂之聲》等紛紛上演,人們終於有了不再那麼寒磣的藝術節目和娛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