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位於南高加索的一個內陸地區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美尼亞語:ԼեռնայինՂարաբաղ、亞塞拜然語:DağlıqQarabağ),又稱為Artsakh(亞美尼亞語Արցախ音譯,漢譯“阿爾察赫”或“阿爾扎赫”),位於南高加索。介於下卡拉巴赫與贊格祖爾之間,包含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支脈該地區多屬山地與森林。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2020年11月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根據停火聲明交換陣亡士兵遺體 ,俄羅斯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亞美尼亞將克爾巴賈爾區、阿格達姆區、拉欽區交給亞塞拜然。2020年11月16日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攜第一夫人,親自駕車視察從亞美尼亞收回的納卡地區。 

19徠88年卡拉巴赫運動發生起,亞塞拜然就無法對該地區行使政權。1994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結束后,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的調停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政府代表已經針對該地區的爭議狀態舉行過多次和平會談。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行動。

歷史沿革


古代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所在地區古代曾存在庫拉-阿拉斯文化,分佈於庫拉河與阿拉斯河之間。
當時該地區的人口組成包含多種原住民與移民部落,大部分都不屬於印歐語系民族。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國旗”、“國徽”
依據主流的西方理論,這些民族大約在公元前第4至第2世紀被亞美尼亞統治,並與來到此地的亞美尼亞人互相通婚;其他學者則認為,亞美尼亞人早在公元前第7世紀便已移居此地。
大約在公元前180年,阿爾扎赫成為亞美尼亞王國的15個行省之一,並維持至第4世紀。
阿爾扎赫雖然名義上維持行省狀態,但實際上可能形成了一個自主的公國——就像休尼克省一樣。其他理論則主張阿爾扎赫是一塊官地,直屬於亞美尼亞國王。
地圖
地圖
位置
亞美尼亞國王提格蘭大帝(公元前91年-前55年在位)在阿爾扎赫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提格蘭納克特——四座城市之一。古代提格蘭納克特遺跡座落於今首府斯捷潘奈克特東北方48公里處。有一群國際學者在此進行研究。
公元387年,亞美尼亞被拜占庭與薩珊波斯分割之後,阿爾扎赫與烏提克兩個亞美尼亞行省被高加索阿爾巴尼亞王國接收,該國隨後被亞美尼亞人的強勢宗教與文化所影響。在此時期,阿爾扎赫與烏提克的人口由亞美尼亞人及多個亞美尼亞化的部族組成,亞美尼亞文化與文明在中世紀早期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興盛發展。
在公元5世紀,有史以來第一所亞美尼亞學校在亞美尼亞字母發明人聖梅斯羅布的努力下,於今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阿馬拉斯修道院開幕。
聖梅斯羅布積極地在阿爾扎赫與烏提克宣揚福音。整體而言,梅斯羅布在阿爾扎赫與烏提克完成三次旅行,最遠到達大高加索山腳下的異教徒地區。
第7世紀的亞美尼亞語言學與文法學家,在他們的作品里描述阿爾扎赫的亞美尼亞人有其自己的方言,並鼓勵他的讀者去學習。同樣在第7世紀,亞美尼亞詩人達夫塔克·克托赫寫下他的作品《茱恩雪太子之死輓歌》,其中每一節都依序以一個亞美尼亞字母作開頭。高加索阿爾巴尼亞王國唯一的一部綜合歷史書,是由歷史學家莫夫西斯·卡漢卡特瓦齊以亞美尼亞文字寫成。
中世紀
在公元7~8世紀,該地區由哈里發國認可的地方官員治理。
821年,亞美尼亞王子沙爾·孫巴提安在阿爾扎赫帶領反叛建立了卡臣王朝。該王朝將阿爾扎赫當成公國統治,並延續到19世紀初期。
到了1000年,卡臣王朝宣布成立阿爾扎赫王國,並由約翰·西尼切裡布擔任首任統治者。
剛開始,位於阿爾扎赫南部的迪扎克也成立一個王國,由古阿蘭夏希克王朝統治。該王朝延伸自最早的高加索阿爾巴尼亞國王的血統。
1261年,迪扎克最後一位國王的女兒與阿爾扎赫國王哈森·賈拉爾·多拉結婚後,兩國合併成一個國家從此阿爾扎赫繼續維持一個實質獨立的公國。
卡拉巴赫半獨立“五公國”(奎里斯坦、吉拉伯德、卡臣、瓦蘭達與迪扎克),普遍被視為亞美尼亞最後存留的國家體制(15至19世紀)。
在15世紀,卡拉巴赫地區臣屬於先後由黑羊王朝白羊王朝突厥人部落聯盟統治的國家。
土庫曼人貴族賈漢沙(1437-1467)將上卡拉巴赫的治理權指派給當地的亞美尼亞王子們,允許一位亞美尼亞領導者整合五個貴族家系各家系由稱為“梅里克”的王子主導。這些王朝代表早期卡臣王朝的分支,也是中世紀阿爾扎赫國王的後裔他們的土地通常被稱為“五公國”,俄羅斯帝國透過保羅一世於1799年6月2日發出的文件承認五位王子在他們的領域的主權狀態。
波斯國王納迪爾沙賦予這幾位亞美尼亞王子行使最高權力,超越臨近的亞美尼亞公國及高加索的穆斯林汗國的規格,以作為王子們在1720年代對抗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時獲勝的回報。
卡拉巴赫的這五個公國是由亞美尼亞人家族統治,並獲得“梅里克”(王子)的頭銜包括:
奎里斯坦公國:由梅里克-貝格拉里安家族領導
吉拉伯德公國:由梅里克-伊斯雷里安家族領導卡臣公國:由哈森-賈拉里安家族領導
瓦蘭達公國:由梅里克-沙那查里安家族領導
迪扎克公國:由梅里克-阿凡尼安家族領導
這些亞美尼亞王子們維持對該地區的完整控制直到18世紀中期為止,在18世紀初期伊朗的納迪爾沙取走北鄰占賈諸汗的權力以懲罰他們支援薩非王朝。
在18世紀中期由於各王子之間的內部衝突,導致他們的實力弱化卡拉巴赫汗國因而形成。
現代
1805年,卡拉巴赫的伊布拉希姆·哈里汗與代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帕維爾·齊賈諾夫將軍簽訂庫瑞克卻條約,卡拉巴赫變成俄羅斯帝國的保護國。據此條約,俄羅斯君主承諾伊布拉希姆·哈里汗及其後裔為該地區唯一的世襲統治者。然而此一新局面直到俄羅斯-波斯戰爭(1804-1813)結束后才被確認,戰敗的波斯經由1813年簽訂的古力斯坦條約正式將卡拉巴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外高加索的其餘部分則在俄羅斯-波斯戰爭(1826-1828)結束后,於1828年的土克曼卻條約條約併入俄羅斯帝國。
1822年,也就是由伊朗轉手俄羅斯控制的9年後,卡拉巴赫汗國被分割,該地區變成俄羅斯帝國伊麗莎白波爾省的一部分。在卡拉巴赫汗國轉移至俄羅斯之後,許多亞塞拜然裔穆斯林家庭移民至波斯,同時也有許多亞美尼亞人被俄羅斯政府引誘而從波斯移民至卡拉巴赫。
蘇維埃時期
今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衝突根源於外高加索在蘇維埃化過程中,約瑟夫·斯大林與高加索局(Kavburo)所作的決策。
1920年代早期,斯大林是蘇聯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部長該政府機構創建了高加索局。
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卡拉巴赫變成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但該共和國很快分解為亞美尼亞人、亞塞拜然人喬治亞人各自的國家。
在接下來的兩年(1918–1920)里,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包括卡拉巴赫的好幾個地區發生一連串小型的戰爭。
1918年7月,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第一亞美尼亞人議會宣布該地區自治並成立國會與政府。不久奧斯曼軍隊進入卡拉巴赫,遭到亞美尼亞人的武力反抗。
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戰敗后,英國軍隊佔領卡拉巴赫。
英軍司令部暫時承認柯斯洛夫·貝·蘇爾坦諾夫(由亞拜塞然人政府任命)為卡拉巴赫與贊格祖爾的政府首長擱置巴黎和會最終的決定,該項決定遭受卡拉巴赫亞美尼亞人的反對。
1920年2月,卡拉巴赫國會初步同意亞塞拜然的司法權,然而卡拉巴赫的其他亞美尼亞人持續進行游擊作戰未曾接受該項協議。該協議很快地在第九次卡拉巴赫議會裡被廢除,並宣告同年4月與亞美尼亞合併。
1920年4月,正當亞塞拜然軍隊被封鎖在卡拉巴赫以對抗當地的亞美尼亞武裝勢力之際,亞塞拜然已被布爾什維克接管。
1920年8月10日,亞美尼亞與布爾什維克簽訂初步協議,同意在最終解決方案達成之前由一個暫時的布爾什維克佔領此地區。
1921年,亞美尼亞與喬治亞也相繼由布爾什維克接管。
為了吸引民眾支持該派系承諾將卡拉巴赫、納希切萬與贊格祖爾(分隔納希切萬與亞塞拜然的長條狀土地)分配給亞美尼亞。
然而蘇聯對土耳其也有長遠的規劃,希望藉由他們的幫助,發展一條共產主義安全線。
為了安撫土耳其蘇聯同意一個分割方案:將贊格祖爾將納入亞美尼亞的控制,而卡拉巴赫與納希切萬則交由亞塞拜然人控制。若是土耳其沒有意見,斯大林也有可能將卡拉巴赫交由亞美尼亞人控制。
最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於1923年7月7日在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下建立。
由於蘇聯的嚴密控制,該地區的衝突消失了數十年。
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開始瓦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問題再度浮現。因為抗議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推動強迫該地區亞塞拜然化,居多數的亞美尼亞人在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精神與物資支援下發起一項將自治州轉移至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社會運動。
為了能納入亞美尼亞人村落並儘可能排除亞塞拜然人村落州界被重劃,重劃后的行政區確保亞美尼亞人能過半數。
1987年8月,卡拉巴赫亞美尼亞人向莫斯科提交一份要求與亞美尼亞統一的請願書上面有數萬人的簽名。
戰爭與分離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3張)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多數為亞美尼亞人信奉基督教。此外,還有信奉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以及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和喬治亞人、1923年以前該地區屬亞美尼亞管轄。
1923年7月7日,該地區成立自治州並由聯盟中央政府決定劃歸亞塞拜然管轄。對此亞美尼亞一直十分不滿,一有機會就要求聯盟中央“糾正”為此亞美尼亞不少領導人在斯大林當政年代被作為“民族主義分子”慘遭壓迫。
自1987年開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的民族主義運動強化起來,以不同方式要求將該自治州歸還亞美尼亞管轄由於此使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兩族之間的關係也緊張起來。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之間,納-卡戰爭爆發,3萬人在衝突中喪生,多達23萬亞塞拜然的亞美尼亞人和80萬亞美尼亞和卡拉巴赫的亞塞拜然人由於衝突流離失所。在戰爭進行中,亞塞拜然嘗試製止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分裂主義運動同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陷入了曠日持久而又未正式宣戰的卡拉巴赫山地戰中。
當地議會投票贊成與亞塞拜然統一,但是卡拉巴赫大多數人口在全民公決中投票贊成獨立。
與亞美尼亞統一的要求在1980年代後期變得日益強烈運動開始時進行相對平和但是在之後的幾個月中,隨著蘇聯解體趨勢日益明顯逐漸成為兩民族之間不斷升級的暴力衝突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進行種族清洗。
1988年2月20日,亞塞拜然自治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議會投票決定本地區與亞美尼亞統一。
1989年11月29日,蘇聯中央政府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直轄統治結束該地區回歸到亞塞拜然的治理下,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議會宣布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與亞美尼亞統一。
1988年2月,蘇共中央發表了公開信認為現有民族地區布局的任何更改都有損於民族之間的關係。公開信的內容立即引起亞美尼亞人的反對,首都埃里溫20多萬人上街遊行,抗議蘇共中央公開信的內容。亞塞拜然的蘇姆蓋特市也立即發生針對亞美尼亞人的遊行和騷亂,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宣布退出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要求併入亞美尼亞,導致該州阿、亞兩族之間爆發武裝衝突。
1991年9月,蘇聯解體的大環境助長了亞美尼亞人在亞塞拜然的分裂運動。在亞塞拜然宣布從蘇聯獨立並撤銷該飛地的自治權的同時,佔多數的亞美尼亞人投票從亞塞拜然分離。斯捷潘納克特宣布成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國土包括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和周邊亞美尼亞人居住的亞塞拜然地區。亞塞拜然官方認為此項決議是非法的,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為爭奪納卡歸屬爆發戰爭。
1991年11月26日,亞塞拜然廢除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重新調整行政區劃將該地區改置於亞塞拜然的直接控制之下。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
1991年12月10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宣布獨立,但除了亞美尼亞以外不被國際所承認。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
1992年,在俄羅斯倡議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現更名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成立了由12國組成的明斯克小組,俄美法三國為該小組聯合主席國。自此有關納卡問題的不同級別談判在明斯克小組框架內陸續舉行,亞塞拜然堅持保持本國領土完整,亞美尼亞則保護這個未被承認的共和國的利益,因為卡拉巴赫不是談判方。巴庫多次批評明斯克小組在談判中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並且主張重審其形式。
1992年冬末衝突全面爆發,包括歐安組織在內的旨在達成雙方共同參與的解決方案的國際斡旋失敗。
1993年春亞美尼亞部隊奪取了飛地外緣,使該地區的其他國家有被捲入的危險。
1994年5月12日,阿亞兩國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至今仍因納卡問題而處於敵對狀態。亞塞拜然喪失了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控制權,以及對7個周邊地區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權。
1994年停火后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人部隊控制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以外幾乎9%的亞塞拜然領土,而亞塞拜然部隊則控制沙胡米安與馬爾塔克爾特、馬爾圖尼的東部儘管已經停火因為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軍人之間的武裝衝突而死亡者仍然持續發生。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圖片集萃
在過去幾年來已經有多位世界領導人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總統會面,但維持停火的努力仍然失敗。
1997年9月,三主席提出分階段解決納卡問題方案即亞先撤出納卡以外的阿被佔領土,然後就納卡地位進行談判。亞予以拒絕堅持納卡作為一方參加談判,並提出撤軍與最終確定納卡地位一攬子解決。
1998年11月明斯克小組提出阿同納卡組成“共同國家”的方案,阿方認為該建議賦予納卡同阿平等地位不能接受主張納卡在阿主權範圍內享有高度自治。
1999年以來,阿亞兩國總統進行了多次直接會晤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12月10日,亞塞拜然自行宣布獨立的納卡地區舉行了關於該地區首部憲法的全民公投。據悉這部憲法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為主權國家,亞塞拜然中央政府宣布亞塞拜然“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當天舉行的所謂憲法公投是非法的。
2007年11月27日,亞塞拜然國防部長薩法爾-阿比耶夫在阿斯塔納出席獨聯體成員國國防部長聯席會議後向媒體聲稱如果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領土爭端問題仍未能解決,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為100%戰爭迫在眉睫。 
2008年10月24日,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在巴庫發表就職演說,呼籲有關各方就納卡問題進行談判並表示亞塞拜然將繼續奉行與所有國家平等友好的外交政策。
2008年11月,俄羅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總統在莫斯科州邁恩多爾夫城堡就納卡問題舉行會談,並簽署有關和平解決納卡問題的聲明。
2008年12月,歐安組織56個成員國外長在赫爾辛基通過了解決納卡問題的“赫爾辛基原則”。
2009年11月5日,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說亞美尼亞解決納卡衝突地區問題的立場沒有改變,亞方仍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
2009年11月18日,亞美尼亞外交部長納爾班江在議會會議上說,亞方主張繼續在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框架內解決納卡衝突地區問題反對將該問題同亞美尼亞與土耳其關係正常化進程聯繫起來。
2009年12月25日,亞塞拜然外長埃爾馬爾·馬梅季亞羅夫在安卡拉說除非亞美尼亞從兩國有爭議的納卡地區撤軍否則外高加索地區實現穩定和安全的前景十分黯淡。
2010年10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和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在俄羅斯阿斯特拉罕舉行會晤,三方共同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旨在為和平解決納卡地區衝突創造互信氛圍。
2010年10月24日,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在全美上映一部備受讚譽並多次獲獎的由VardanHovhannisyan導演的紀錄片《戰爭與和平中人們的故事(AStoryofPeopleinWarandPeace)》影片主要講述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衝突。
2010年12月18日,亞美尼亞國民議會否決了有關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獨立的草案。由亞美尼亞遺產黨向國會遞交的這份草案,只得到了13名議員的支持。
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曾於12月初在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阿斯塔納)召開的歐安組織首腦峰會上發表的講話中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問題指責了亞塞拜然,並表示亞塞拜然的侵略態度是導致問題無法得以解決的根本。薩爾基相曾指出:若亞塞拜然不改變態度的話他們將會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並曾強調為鞏固其地位將會竭盡全力,但事實上亞美尼亞至今還未作出任何行動。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仍被亞美尼亞部隊所佔領,國際社會在歐安組織成立的明斯克小組框架下正在尋求解決途徑。在美國、俄羅斯和法國的積極參與下進行的談判中,問題還未得到解決雙方還尚未達成共識此外近兩年裡在俄羅斯的倡導下雙方領導人每月都會進行一次會談。
2012年1月23日,俄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透露: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總統在索契同俄羅斯總統的三方會晤中承認,在卡拉巴赫問題上必須避免極端立場而是主張繼續努力拉近雙方立場。
2012年6月19日,俄羅斯、美國和法國總統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總統未就調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採取決定性舉措表示遺憾,呼籲各方就解決問題的主要原則加快達成共識。三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通過的聯合聲明指出:"我們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總統未採取決定性舉措而感到遺憾,我們曾於2011年5月26日在多維爾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做出這一呼籲"他們呼籲亞阿兩國總統履行義務,就調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的主要原則(見2012年1月23日的索契聲明)加快達成共識。
2013年12月27日,亞塞拜然Trend通訊社根據該國總統辦公廳社會政治問題處處長阿里·加薩諾夫的聲明報道巴庫正式反對亞美尼亞加入關稅同盟直到納卡衝突解決為止。 
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行動。 
2020年11月11日,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領導人10日宣布,已與俄羅斯簽署三方協議,兩國同意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完全停火”。停火協議即日起生效,俄羅斯維和人員將進駐納卡地區。 
2020年11月20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俄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已完成維和人員部署。據俄羅斯總統網站20日發布的消息,總統普京當天就俄在納卡地區的維和任務召開視頻會議。紹伊古在會上說,俄在納卡地區已完成維和人員部署,並開始執行維和任務。俄軍向納卡地區運送了1960名維和人員和各型軍車。 

行政區劃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以及行政區劃分為7個省和1個直轄市。
沙胡米安省馬爾塔克爾特省阿斯凱蘭省馬爾圖尼省哈德魯特省舒沙省卡扎赫省
斯捷帕納克特市

政治


阿爾扎赫(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現任“總統”為阿拉伊克·阿魯秋尼揚(ArayikHarutyunyan),1973年12月14日出生,2020年5月21日就任。政治人物與經濟學家,曾任阿爾察赫總理與國民議會財政預算與經濟管理委員會主席。
2007年9月14日-2017年9月7日,任阿爾察赫第6任“總理”。
2017年9月25日-2018年6月6日,任阿爾察赫第1任“國務部部長”。
2020年5月21日至今任阿爾察赫“總統”。 

各方表態

聯合國
2020年9月2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分別與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和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通話,再次呼籲兩國領導人立即採取措施,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衝突地區實現停火。
俄羅斯
2008年9月16日,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重申,俄羅斯在調解納卡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並表示支持雙方繼續進行直接談判。
2009年6月26日,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在巴庫結束與亞塞拜然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談判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聲明。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得到解決的那一天已指日可待,並且俄羅斯為此將盡最大的努力。
2013年4月25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莫斯科認為在調解納卡衝突問題上沒有進展。
2013年5月2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與亞塞拜然外長馬梅季亞羅夫會談之後表示,莫斯科認為有關納卡的局勢絕對不能接受因為實際上它對亞美尼亞造成經濟封鎖。
2013年8月13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認為納卡問題只能通過政治手段解決。
美國
2012年6月6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武裝力量在接觸線上的局勢升級表示不安。
土耳其
2008年11月5日,土耳其總統居爾說土耳其將與亞塞拜然就解決納卡問題開展積極合作。
中國
2010年5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就納卡地區選舉事回答了記者提問,表示中方在納卡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中方在上述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希望有關各方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通過協商和對話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辦法和平解決納卡問題。
這不僅符合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兩國的利益,也有利於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北約
2013年10月18日,北約秘書長駐南高加索和中亞國家特派代表詹姆士·阿帕圖拉伊在北約新聞中心表示,除和平談判進程和妥協外納卡衝突不存在另一種解決途徑。

外交

納卡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但未被包括亞美尼亞在內的任何聯合國會員國承認,僅被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德左三個聯合國非會員國互相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