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省屬重點本科高校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於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單位、中國-匈牙利兩國政府項目“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建設單位、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來華留學生院校之一,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化學專業委員會、中藥鑒定專業委員會和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單位,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於1954年創建的黑龍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黑龍江中醫學院成立;1996年5月3日更名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2年,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校併入。
截至2021年3月,學校下設16個學院、14個附屬醫院(4個直屬)、2個研究院、26個教學醫院;設有25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4個;全日制在校生173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84人、碩士研究生2776人、本科生13506人、專科生269人、留學生234人、預科生66人;有教職工4252人。
黑龍江中醫學院
1956年,牡丹江市衛生學校成立。
1958年初,黑龍江省中醫進修學校與牡丹江衛生學校合併成立黑龍江省中醫學校。
1959年3月,黑龍江省中醫學校、哈爾濱第一衛生學校、黑龍江省祖國醫藥研究所及黑龍江省立醫院四個單位合併成立黑龍江省衛生幹部進修學院,校址設在香坊區騎兵街。7月,中共黑龍江省委批准黑龍江省衛生幹部進修學院以黑龍江中醫學院名義招收中醫本科生,學制6年。9月13日,黑龍江中醫學院正式成立並舉行開學典禮。
1962年8月,學院從香坊區騎兵街遷至香坊區公濱路東端。
1965年8月14日,黑龍江中醫學院首屆大學生畢業。
1968年,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成立。
1972年3月8日,成立中藥系。4月,成立基礎醫學部。
1973年10月18日,學院搬遷到現址。
1979年,首次招收20名碩士研究生。
1984年,黑龍江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成立。
1987年10月31日,召開首屆教職工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07人。
1993年,全國中醫專業目錄修訂會議在該校舉行。
1996年5月3日,黑龍江中醫學院更名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同時獲人事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准設立博士后流動站。
2002年,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校併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2004年,全國首批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結論。
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
2009年,晉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2014年3月,美國中藥聯商會合作創辦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美國分校正式成立,成為全球首個在海外開設中藥學學士學位課程的機構。
2014年,晉陞全國文明單位。
2015年,榮獲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2016年,獲批成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2018年2月,學校入選黑龍江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其中學校入選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藥學學科入選國際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兩個學科入選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校中醫藥三個一級學科全部進入省“雙一流”建設名單。
武書連2020年中國大學排行第284名。
2021年1月21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281位,全球排名第4236位。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0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4個,黑龍江省校企合作工程技術中心2個,科技部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黑龍江省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平台1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葯基礎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藥質量分析研究室、中藥現代給葯系統研究室、細胞生物學研究室
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針灸臨床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中藥血清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中藥天然藥物藥效物質基礎實驗室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2012年,各類科研立項達672項,科研經費近4000萬元。2012年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21項;發表論文353篇,其中包括SCI19篇,中國國內核心期刊315篇;出版專著20部;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的項目《基於利水功效的中藥藥性理論研究》獲得國家973計劃項目立項,實現了該校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零的突破。科研成果喜獲豐收。共獲得獎勵78項,其中,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17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4項,省中醫藥科學技術獎22項,省高校科學技術獎8項。
• 館藏資源
據2016年1月學校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圖書館有各類型文獻資源95萬冊,基本實現了“保證中醫藥學科,兼顧醫學相關門類,關注學校新增專業,滿足醫、理、文、工、管多學科發展需求”的資源建設目標。古籍閱覽室收藏有《四部經典》、《嬰童百問》、《婦人大全良方》、《備急千金要方》等珍貴古籍,其中(唐)王冰注(宋)林億等校(宋)宋兆改誤《重廣補註黃帝內經》二十四卷本被收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二級古籍乙等)。
特藏室正開展徵集學校教職員工學術成果與著作的工作,並將逐步建立以中醫養生典藏為核心的學術性養生閱覽研究室,同時將開展該校碩博畢業論文的收集工作,建設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館藏體系。信息諮詢部主要承擔參考諮詢、原文傳遞、專題推送、CALIS日常服務等工作,新近又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合作開展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檢索認證服務。
• 學術期刊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雜誌社承擔《中醫藥學報》、《中醫藥信息》、《針灸臨床雜誌》三種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期刊,三刊均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醫藥學報》創刊於1973年,為大型中醫藥綜合性學術期刊,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與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辦刊,為國際連續出版物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多次被評為全國及省優秀科技期刊,並多次入選國際書展。為中國國內權威資料庫和文摘雜誌的固定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被評為雙效期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頒發了榮譽標識。2003年在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和《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收錄。
《中醫藥信息》創刊於1984年,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共同主辦是全國創刊最早,影響較大的中醫藥學術信息綜合性刊物之一,國際連續出版物,國家自然科學I類期刊,多次榮獲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3年在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期刊。
《針灸臨床雜誌》創刊於1984年,是中國國內唯一以針灸臨床為主的學術期刊,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與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辦刊、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協辦。該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國內權威資料庫和文摘雜誌的固定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學歷教育資格,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來華留學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所醫學院校或研究機構開展了教育、醫療、科技合作與交流,學校長期國際合作項目140項,接受國外來訪學者500多人,培養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5000多人。多次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連續舉辦了十一屆“中俄藥學論壇”、二屆中匈雙邊醫藥學術研討會及首次中德睡眠研究學術討論會,開辦“龍江中醫講壇”。該校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聯合在英國倫敦創辦的世界首家中醫孔子學院連續五次被評為“先進孔子學院”稱號,2012年4月李長春出席該校中醫孔子學院成立5周年慶典。2014年3月該校與美國中藥聯商會合作創辦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美國分校正式成立,成為全球首個在海外開設中藥學學士學位課程的機構。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校園風光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王喜軍、李冀、周亞濱、唐強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王喜軍
國醫大師:段富津
國家級教學團隊 | ||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獲評時間 |
中藥鑒定學教學團隊 | 王喜軍 | 2010年 |
方劑學教學團隊 | 李冀 | 2009年 |
中藥化學教學團隊 | 匡海學 | 2008年 |
據2020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下設11個學院、12個附屬醫院(3個直屬)、1個中醫藥研究院、27個教學醫院和70個實習基地。設有24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文、工、管、法等6個學科門類。
其中直屬附屬醫院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本科專業 | ||||
---|---|---|---|---|
序號 | 專業名稱 | 學制 | 學位授予門類 | 學院 |
1 | 醫學實驗技術 | 四年 | 理學 | 佳木斯學院 |
2 | 中醫學 | 五年 | 醫學 | 臨床醫學院 |
3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五年 | 醫學 | 臨床醫學院 |
4 | 護理學 | 四年 | 理學 | 臨床醫學院 |
5 | 社會工作 | 四年 | 法學 | 人文與管理學院 |
6 | 古典文獻學 | 四年 | 文學 | 人文與管理學院 |
7 | 市場營銷 | 四年 | 管理學 | 人文與管理學院 |
8 | 公共事業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人文與管理學院 |
9 | 醫學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學 | 人文與管理學院 |
10 | 生物技術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11 | 應用心理學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12 | 製藥工程 | 四年 | 工學 | 藥學院 |
13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藥學院 |
14 | 藥學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15 | 藥物製劑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16 | 中藥學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17 | 中藥資源與開發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18 | 中藥製藥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19 | 藥物分析 | 四年 | 理學 | 藥學院 |
20 | 針灸推拿學 | 五年 | 醫學 | 針灸推拿學院 |
21 | 康復治療學 | 四年 | 理學 | 針灸推拿學院 |
專科專業 | |
---|---|
專業設置情況 | 所屬學院 |
護理、中醫學(美容、臨床、保健、肛腸) | 臨床醫學院 |
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 | 針灸推拿學院 |
中藥、中藥製藥技術 | 藥學院 |
醫療美容技術 | 佳木斯學院 |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教育部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黑龍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有國家精品課程8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省精品課程22門,校精品課程5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十五”以來,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0項;此外,該校還設有24個教學醫院和62個實習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中醫學、中藥學、藥物製劑、針灸推拿學
國家精品課程:方劑學、中藥化學、金匱要略、中藥鑒定學、中國醫學史、中藥藥劑學、美容保健技術、中醫婦科學
省級精品課程:中醫婦科學、中國醫學史、方劑學、中藥化學、金匱要略、中藥藥劑學、中藥鑒定學、中醫基礎理論、神經定位診斷學、康復醫學、傷寒論、中藥藥理學、中醫內科學、美容保健技術、中藥學、中醫婦科學、針灸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教育部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藥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黑龍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 研究生教育
學校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院校,學校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於1979年。1984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開展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1995年開始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研究生;1987年開展培養醫學博士(臨床醫學)研究生試點工作;1994年招收了全國第一位中醫學博士后,1996年設立中醫學博士后流動站,1998年被確定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單位,具有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開辦了本碩連讀七年制中醫學專業;2008年獲得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形成了博士、碩士、本碩連讀、在職申請學位以及博士后多種層次多種類型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培養的博士撰寫的論文分別於2008年和2012年獲得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學科概況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這4個學科覆蓋的28個二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5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二級學科共有36個。形成了基礎與臨床、中醫與西醫、醫學與藥學有機結合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1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省領軍人才梯隊15個。
國家重點學科:中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中醫婦學、中醫內科學(培育)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金匱要略學科、中醫史學學科、方劑學學科、中醫心病學學科、中醫血液病學學科、中醫老年病學學科、中醫內分泌病學學科、中醫婦科學學科、中醫皮膚病學學科、中醫眼科學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中醫康復學學科、針灸學學科、推拿學學科、中藥鑒定學學科、中醫康復學學科、臨床中藥學學科、中藥炮製學科學、中醫預防醫學學科(培育)、中醫藥工程學學科(培育)
黑龍江省重點學科:中藥創新藥物學科群、中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學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內科學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學科、中醫婦科學學科、針灸推拿學學科、中醫外科學學科、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學科
省級領軍人才梯隊(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梯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藥劑學、生藥學、中藥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康復學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和藥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和護理學
• 校名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校徽:圖案為圓形,以白色為基調,象徵著醫藥的聖潔高雅及人道主義的歷史使命。雙環中的外環寓意地球,內環寓意校園,象徵著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六邊形輪廓形似雪花又如苯環結構,代表著學校所處的地域,並體現著學校內涵的現代化;六邊形的綠色象徵自然、象徵著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人文主義精神,具有歷史的深邃感,體現著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做精中醫、做強藥學、做大學校的發展方略,更體現祖國醫藥學的博大精深。
中醫藥漢語拼音字頭以黃白兩色組合的Z與YY,代表著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醫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建設特色突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中國國內一流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的目標。其中黃色的Z表現出一種朝氣和輝煌,象徵著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和中醫藥在傳承中華文化過程中的使命。YY酷似兩個攜手並肩的人,象徵中醫藥人團結協作;又如破土而出的嫩芽,寓意著中醫藥事業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 校旗
校旗
• 建校60周年校慶徽標
建校60周年校慶徽標
徽標60運用了書法中的飛白進行藝術處理,構圖蒼勁又不失靈動,體現出中醫藥大學未來前程似錦,行雲流水,反應出學校朝氣蓬勃及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
數字6運用了陰陽太極圖進行了極為巧妙的融和,不僅體現出中醫之精髓,同時又代表著歷史車輪,傳達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勇往直前追求夢想的精神。
數字0運用了翔雲及中草藥靈芝進行創意,翔雲代表祥和,同時也激起學子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寓意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顏色紅黃綠藍黑白六色作為基本色調,六種色彩寓意著中醫五行。其中紅色代表太陽聖火,黃色代表大地生機,綠色代表生態自然,藍色代表天空寧靜,黑色代表紮實厚重,白色代表純潔清亮。絢麗耀艷的色彩立體的呈現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60年發展的輝煌歷程,同時也寄託著人們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誠摯的祝福。
• 校訓
校訓
勤奮——無論師生,皆應如此。勤能補拙,勤奮乃是成功必由之路。
求真——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學醫、行醫涉及生命,更應具備求真務實之德行。
博採——中醫中藥,既要繼承,又要發揚。既要注重已有經驗,又要注重現實科技成果。中醫藥系統內部,也存在不同觀點,不同流派,不應互相排斥,而應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中醫藥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是開放式的,要海納百川,要博採眾長。
創新——中醫藥必須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有新突破,這就需要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處理好繼承與發揚的關係,才能跟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才能把中國的中醫藥事業變為世界的中醫藥事業。
• 醫學精神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
• 校歌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職位 | 姓名 |
學校黨委書記 | 王福學 |
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 郭宏偉 |
學校黨委副書記 | 陳亞平 |
學校黨委副書記 | 姚鳳禎 |
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 王喜軍 |
學校副校長 | 李 冀 |
學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孫同波 |
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 羅會斌 |
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 徐 峰 |
學校黨委常委、工會主席 | 喬廣霞 |
歷任黨委書記 | |
---|---|
姓名 | 任期 |
羅恕 | 1959-1965 |
李波心 | 1965-1969 |
駱 石 | 1969-1978 |
劉 釗 | 1978-1983 |
李敬明 | 1983-1985 |
李德恩 | 1985-1987 |
李長春 | 1987-1993 |
李明石 | 1993-1999 |
匡海學 | 1999-2003 |
田文媛 | 2003-2010 |
袁 綱 | 2010-2016 |
歷任校長 | |
---|---|
姓名 | 任期 |
羅 恕 | 1959-1965 |
劉 釗 | 1978-1981 |
吳 堤 | 1981-1983 |
李德恩 | 1983-1985 |
栗德林 | 1985-1999 |
曹洪欣 | 1999-2003 |
匡海學 | 2003-2015 |
孫忠人 | 2015-2020 |
2021年08月,省政府決定:免去劉雪松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職務,免職時間2021年6月25日,退休。
張 琪——國醫大師
郭文勤——國家名老中醫
王鐵良——國家名老中醫
盧 芳——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
肖魯偉——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浙江中醫藥大學原校長
曹洪欣——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
錢忠直——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專家、國家藥典委員會業務綜合處原處長
季宇彬——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哈爾濱商業大學副校長
李應東——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甘肅中醫學院副院長
馮衛生——教育部中藥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長
羅佳波——全軍中醫藥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三級教授
唐啟盛——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原院長
王 順——黑龍江省名中醫、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徐君東——空政電視藝術中心編導室副主任
李顯築——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
何 維——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
李大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
辛寶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練中心主任
桑濱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司長
麻 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副司長
梁立武——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衛生部部長
肖詩鷹——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
王國才——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
索天仁——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王學軍——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於立河——黑龍江科學技術廳副廳長
張樹傑——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巡視員
秦海濤——吉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田文媛——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陶功定——中北大學黨委書記
林春和——黑龍江格潤葯業董事長
邱學良——亞洲生物科技集團主席
於興洲——哈爾濱市怡康葯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子樵——上海藍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天然——陝西華遠葯業集團副總經理
劉春鳳——哈爾濱三精製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魯元——哈爾濱世一堂製藥廠廠長
王英新——哈葯集團中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振中——江蘇康緣葯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孔 泰——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丁長清——牡丹江友搏葯業副總經理
紀 斌——大連市大交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朝暉——吉林修正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樹乘——黑龍江省恆達康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閆久江——哈爾濱珍寶島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郝吉順——美國國家執照針灸委員會主席
劉 敏——倫敦南岸大學中醫孔子學院院長
陳 震——中歐中醫藥學會會長
於福年——匈牙利衛生部替代療法委員會執行委員
劉艷芳——美國德州中醫針灸協會會長
韓羽山——北美國際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
萬國志——美國國際醫藥大學教授
吳濱江——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院長
石 峰——英國北愛爾蘭華人協會副會長
盛澤民——奧地利Lassnitzhoehe康復醫院中醫部主任
范東明——美國西南針灸學院教授
賴文彬——馬來西亞校友會會長
2015年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